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提升卷 I(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 ”其基本精神是A. 严明军队纪律B. 维护法律尊严C. 保护私有财产D. 调节军民关系【答案】C【解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本原则,民房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材料实际反映了美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 C 项。2.日俄战争时,沪商沈敦和以在华
2、中立国代表的名义组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战争期间救济 46 万余人。清政府战后接管,更名为“大清帝国红十字会” ,使其变成一个官办组织。但该组织在辛亥革命中无法适应战地救护,更不抢救革命党人。沈敦和再次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A. 是为募捐而壮大自己的声势B. 有利于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C. 以便展开与清政府的抗衡斗争D. 是因为渴望得到列强大力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主要是开展救济和战地救护等活动,没有反映其进行募捐活动,故排除 A 项;清政府接管的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中不抢救革命党人,
3、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由此可以说明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是为了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故选 B 项;沈敦和前后两次组建的红十字会2都是从事公益活动,不是革命组织,并不是与清政府抗衡,故排除 C 项;题意无法体现沈敦和组建红十字会得到列强支持的内容,故排除 D 项。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 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
4、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变革,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思想文化上“万马齐喑” ,故 A 说法正确。结合所学的春秋战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可知,C、D 说法正确。B 说法错误,领导者不可能起到决定作用。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4.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
5、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科技进步也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 A C D 三项表述正
6、确,与文化下移现象有内在关联,而 B 项表述错误,不符3合中国社会的史实,故答案选 B 项。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5.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 顺应世界潮流B. 走向民主共
7、和C. 启蒙国民思想D. 拯救民族命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 1840 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案之一,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 AB 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 C 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D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拯救民族命运6.1917 年 9 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8、A. 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C.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 马4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这些信息可知,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讲到“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 ,这就反映了列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选 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的阶段性问题,故可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了无产阶级已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故排除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故可排除 D。7.19 世纪年代后,英
9、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 ,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A.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C.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D.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的两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体现国王对在野党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材料是有关两党制度的,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反映了英国两党制逐渐走向成熟,故本题选项 C 符合题意;D 项“
10、一党专政”的表述错误。故选 C。8.乾隆年间, “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这表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A. B. C. D.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说明是正确;“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说明是正确的;材料“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说明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11、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9.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 二者均有弊无利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易于形成高度集权,从而有利于地方的发展,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国权力很大,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均有利有弊,而不是无利,故 C 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不存在皇权,郡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反映的是中央
12、与地方的关系,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故 D 项排除。10. 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 “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A. 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B. 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C. 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 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 “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竞6作机巧” “竞通珍异”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故 D 正确。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参与商业流通,故 A 排除。材料不能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
13、效应,故 B 排除。这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宋代手工业11.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西游记被搬上电视荧屏后,该名著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的热销书籍。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A. 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影视B. 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影视C. 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 电视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媒介,促进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推广【答案】D【解析】略1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 尊儒学
14、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 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 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 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 项中“灭绝”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以霸王道杂之”不符,故排除;B 项中“同等地位” 、D 项中“无为而治”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独尊儒术”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独尊儒术” 、 “以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故本题应选 C 项。13.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
15、括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人民要求和平与温饱7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军队A. B. C. D. 【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工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面包,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二月革命前就已出现,不属于“新情况” ,布尔什维克尚未掌握军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A 才是正确的。点睛:十月革命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1)偶然性:俄国二月革命只是部分地解决了社会矛盾,此后出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临时政府决定继续参加战争引起人民反对、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布尔什维克党果断举行彼得格勒武
16、装起义等,从主客观诸方面直接加速了十月革命的到来。 (2)必然性:20 世纪初,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等历史因素,说明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14. 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 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
17、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派发起要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加速清政府的灭亡,故本题选 C 项。A、B、D 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8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15.1919 年 6 月 28 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
18、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 ”此事件A.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B.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C.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D.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时间 1919 年 6 月 28 日是五四运动后。A 项表述适合五四运动,排除。B 项与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签字是抵制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维护主权的表现,C 项正确。指明中国民主革命新方向是毛泽东在 1927 年之后,排除。故选 C。考
19、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背景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旧轨”是指封建制度。洋务派主张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所以说“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 。但在洋务运动的诱导
20、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所以说“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本题选 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9起洋务运动的影响。17.“冷战”结束的标志是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D. 美国“911“事件【答案】B【解析】【详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格局下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体现,而不是冷战结束的标志,故排除 A 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冷战结束,故选B 项;欧盟的成立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正式成立于苏联解体以后,故排除 C项;美国“911”事件发生于 20
21、01 年,冷战已经结束,故排除 D 项。18.1916 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由此可得出“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是A. 引进西方工商理念B. 诚信经营C. 与外商进行勾结D. 依靠封建权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可知,宁波商帮注重开拓海外市场,学习西方工商思想。故答案为 A 项。其余三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19.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
22、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答案】B【解析】10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 、义(仁义) 、信(诚信) ”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 ,ACD 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20.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 军事力量的削弱B.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 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
23、取得预期成果,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动荡,最终苏联解体。故答案为 D。A 不符合史实,当时苏联军事实力强大;BC 项对苏联解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1.1945 年 8 月,面对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领导人却无法高兴起来。他们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是A. 尽快迫使日本投降B. 发出警告,威慑苏联C. 在苏联出兵日本之前占尽先机D. 巩固在世界的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二战中德国的投降,即便没有原子弹,日本也败局已定,所以迫使日本投降并非是美国的真正意图,故排除 A 项;通
24、过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美国向世界展示了核武器的强大威力,从而对苏联形成震慑,在与苏联的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美国的真正意图在于震慑苏联,故选 B 项;苏联是在美国投放第一颗原子弹当天向日本宣战,投放第二颗原子弹当天出兵中国东北,所以美国并不是在苏联出兵日本之前占尽先机,故排除 C 项;投放原子弹时美国还没有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故排除 D 项。【点睛】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有很多,如减少盟军伤亡,迫使日本尽快投降,抑制苏联等。但在日本败局已定的前提下,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更多的是向苏联炫耀武力,11以达到震慑遏制苏联的目的。2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25、。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 兴办公共工程B. 发展军事工业C. 调整农业生产D. 加紧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 ,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中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的措施增加了就业,故选 A 项;美国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并没有发展军事工业,故排除 B 项;调整农业生产和加紧殖民掠夺都不是增加就业的措施,故排除 C、D 项。【点睛】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其中民间资源保护对公吸收了 275 万名 18-25 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和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23.历代经济变革
26、得失中说,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A. 土地改革的进行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人民公社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1956 年” 。结合所学,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所有制形式,私有经济被消灭。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三大改造24.1929 年夏天
27、,纺织大王刘国钧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的广益布厂的色织布畅销沪上,12故要去上海收回 5 万元布款。下列关于他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他收购了一家因经济危机而破产的民营企业B. 色织布因“一二八”事变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跻身上海C. 下火车之后他上了朋友开的一辆福特牌轿车D. 沿途看到有声电影渔光曲的大幅宣传画【答案】C【解析】1929 年 10 月,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 A 项错误;“一二八”事变发生于 1932 年,B项时间不符;电影渔光曲首映于 1934 年,D 项不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 C。25.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对某历史事件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
28、祟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 ”这一现象A. 使鸦片战争失去人民支持B. 使太平天国运动形势逐渐发生变化C. 使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D. 使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 、“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 ,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场代表贫民利益的暴力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本题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年到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第 II 卷(非
29、选择题共 25 分)26.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649 年 1 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13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
30、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10分)(2)运用所学只是,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 。 (6 分)【答案】 (1)观点:君权神授,君权至
31、上焦点问题: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等 次 结 论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 “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14由。 ”可看出其观点是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观点;关于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材料一中“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
32、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以及“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英国国王和议会都认为自己是人民的代表,因此得知英国国王与议会有矛盾,同时材料中“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可以看出,在王国看来他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而议会人物国王发动的战争史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是非法的,因此,还有一对矛盾就是国王与法律的矛盾。【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本题继续延续了去年的小作文题目,只是分值由所下降。本题在论述的时候,始终需要围绕
33、着反复进行论证,要有理有据,可以任意选取英法美德四国中的一个进行论证,但是笔者建议最好选用法国,突出其经历的时间的漫长性(1789-1875) ,过程的曲折与复杂(共和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的反复) 。【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2013 年 12 月 23 日,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成立大会在衡水市举行。几十年来,河北衡水市
34、两县一直争抢“董子故里” 。此事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今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县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两县学者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两县政府还围绕着“董仲舒”大搞文化投资,两县也很注重对自己境内董仲舒遗迹的保护,两县学者极力发掘“董仲舒文化” 。有学者指出,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县两县对“董子故里”的争论,体现了两县政府对文化的重视,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极具意义。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史学界对董仲舒的两种不同评价,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为什么?15(2)董仲舒具有怎样的历史地
35、位,以至于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3)当前很多地方都在争当历史人物的故乡和历史事件的发源地,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些现象?【答案】 (1)如果同意积极影响,可从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等角度分析。如果同意消极影响,可从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后果等角度分析。(2)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3)有利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发掘;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 (1)不管是选择肯定董仲舒的积极影响还是选择肯定其消极影响,都要言之有理,围绕观点组织论据。积极影响的论据有: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影响的论据有: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后果等角度回答。(2)本题应从董仲舒的身份地位入手,他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3)本题应从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的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