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766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共 35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蜷 ( qun) 伏 簇( c)新 断壁残垣( yun) 吹毛求疵( c) B.阴霾( mi) 诘( ji)难 呱( gu)呱坠地 味同嚼( jio)蜡 C.看( kn)护 号( ho)啕 浑身解( ji)数 惟妙惟肖( xio) D.凫( f)水 粗犷( gung) 文采藻( zo)饰 销声匿( n)迹 解析: A 项应是吹毛求疵 ( c) , B 项呱( g)呱坠地; C 项应是浑身解( xi)数,故选 C。

2、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谩骂 端详 中流抵柱 周道如砥 B.简练 浮躁 随声附和 不省人事 C.喑哑 幅射 芸芸众生 鞠躬尽瘁 D.取缔 签署 处心积虑 心弛神往 解析: A 项应是“中流砥柱”; C 项应是“ 辐射 ”; D 项应是“心驰神往”故选 B。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中考体育测试中,我班的李明同学发挥超常,考试成绩十分理想, 无独有偶 ,王新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号成绩。 B.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以 休养生息 。 C.2014 年 4 月 16 日韩国“岁月号”

3、客轮沉没海底,只要 身临其境 地想一想,我们能理解遇难者家属此时的伤心和愤怒。 D.上海曾是中国的国际都市,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窗口,也是中国的主要港口。他至今仍是中国的样板城市,在许多方面她甚至使北京 相 形见绌 。 解析: 本题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 A 项“无独有偶”为贬义词,感情色彩错; B 项“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休养,休息调养;生息,人口繁殖。用在此处不妥。 C 项“身临其境”:身:亲自。临:到、进入。境:境界、地方。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此处应使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故选

4、 D。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又过端午节, _的芦苇带着 _的水汽,电视里传来 _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 _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简淡高洁 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 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翠绿清香 解析: 四个选项中共有”翠绿清香“、”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洁“四个词语,作为修饰语,就是看它们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关键在于理解中心语的特点,根

5、据语境,找到适合的修饰语。 答案: B 5.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 唐代 B.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C.再塑生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美国 D.敬业与乐业 且介亭杂文 梁启超 中国近代 解析: 敬业与乐业 饮冰室合集,故选 D。 答案: D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 4 分)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中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示。这一计算机模

6、型就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象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很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 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的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得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用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 200 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 1 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

7、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 P 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 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 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

8、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 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6.根据文意 ,对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解析: A“直接帮助”有误。 B“训练本领”有误。 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胶脱离现场”有误。 答案: C 7.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A.在建筑物上制造狭隘的出口。 B.建筑物

9、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 度。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本能结合起来。 解析: A 项“被狭隘的出口”导致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 A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踩死的惨剧发生。 B.逃生时如果一个人的速度平均可达 10 米 /秒的话,在出口处开阔的走廊里通常会降为 8米 /秒。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的出口也注意不到。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目前,计算机可

10、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及时解决人群疏散的时间和逃离的方式。 解析:“及时解决人群疏散的时间和逃离的方式”推断有误。 答案: D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第 11 题 6 分,其余每题 4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忘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撼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着花的芬芳。 B.“物是人非事事休”叙述哀伤的原因,“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的表达了词人内心

11、的浓重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词人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而是寻求消愁的办法。 D.词人用“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拟人、夸张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愁苦实体化、重量化。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项这“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句应是巧用比喻。故选 D。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 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12、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且 焉置土石 B.杂然相 许 潭中鱼可百 许 头 C.其 妻献疑曰 其 如土石何 D.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不若孀妻弱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词义,

13、 A 项且:将近 /况且; B 项许:赞成,赞同 /大约; C项其:代词,他的 /语气词, D 项都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 “ 连 -都 -” 或 “ 竟、竟然 ” ,故选 D。 答案: D 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以、曾、其”,“ 汝之不惠”是倒装句式 。 答案: ( 1)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

14、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 再说,怎么安置土石呢?” ( 2)智叟笑着制止说:“你太不聪明了,凭借你的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坏,有能把石头怎么样呢?” 1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解析: 结合文章两人对愚公的说的话可知愚公之妻是支持愚公的行为的,之所以质疑是因为远谋的原因,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计划。智叟是认为愚公的行为可笑而制止愚公,有嘲笑和讥讽的意思在里面。 答案: 愚公之妻并不反对移山,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智叟则是用讥讽的口吻阻止愚公移山。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17 题 多说一

15、两句话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 谆谆告诫 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 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 小菜一碟 。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

16、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 、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

17、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 ? 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 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 ? 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

18、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 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 ?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 着孩

19、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 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6 分) ( 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 谆谆告诫 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 小菜一碟 。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谆谆告诫”的含义,然后根据加点词语的含义以及父亲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 1)指父亲语重心长的恳切嘱托。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 2)比喻小事一桩,轻易就能

20、办成。写出了儿子此时的特点,自恃毕业于医学院,完全能胜任乡村医生的工作,而未能真正理解父亲对他告诫的深意。 14.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 4 分) 莫名失落()()心里温暖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发展的能力。根据文章中儿子陪诊这一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即可。 答案: 猛地一震 惊喜不 已 15.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父亲”“儿子”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喜欢儿子还是父亲的理由即可。 答案: 欣赏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表

21、现出他的仁厚善良,心中有爱;诊治过程中父亲对病人的关爱体现出高尚的医德;从父亲启发教育儿子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 欣赏儿子:对病人热情周到,诊治准确,表现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观摩父亲诊治体现了他虚心好学善于观察;效仿父亲关爱患者体现他善良充满爱心。 16.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 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 5、 6 两小节的内容来概括老父亲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父亲让儿子陪诊老教育儿子,根据儿子的发现再来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为,为下文儿子也像父亲一样对待病人这一情节做铺垫

22、。 答案: 发现的问题:儿子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记着看下一个病人,不与病人过多交流。 老父亲用自己在诊治过程中关爱病人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问题。 埋下伏笔,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来谈文章结尾给人的启示。 答案: 启示要点:人的心中要有爱(这是基础),还要善于沟通,真诚关爱(这是方法和过程),才能让他人尤其是有困难的人感受到温情与爱,而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温情与爱(这是结果) 。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 19 分) 18.请根据提示写

23、出空缺的句子。( 7 分) ( 1) _,芳草萋萋鹦鹉洲。 ( 2) _,江春入旧年。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_。 (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 _, _。 ( 5)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时,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_,_两句来激励自己。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海日生残夜 ( 3)赢得生前身后名 (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12 分) 材料一:“芝麻拍客”真名刘远祥,职业是平面设计师。作为一名普通的网络拍客,他始终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视角来

24、观察世界,用镜头记录历史。 他拍的中国阿甘的故事西单女孩任月丽等视频短片,获得了众多网民的感动。 材料二: 随着一系列网络视频的推出,“芝麻拍客”成了著名的拍客达人。 2007 至今, 他几乎囊括了新浪网、优酷网等各种拍客评选的大多数奖项。 材料三:在北京西单的地下通道里,有一个女孩手捧吉他在演唱。她每月都要将大约一半的收入寄回老家,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 10 元。她就是任月丽。她翻唱的天使的翅膀被拍 成视频传到网上后,令网友感动不已。 材料四:没上过一天学,但会写几千个汉字;脖颈和双手不听使唤,但能自食其力;自己没钱治病,却对地震灾区的同胞倾囊相助 自幼脑瘫的湖北青年郑心意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25、,他不仅感动了网友,还被称作是“中国的阿甘”。 19.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解释“拍客”一词。( 3 分)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出关键词:平民百姓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用镜头记录历史,来加以概括。 答案: 拍摄视频提供给网络使用的人。 20.从以上材料看,刘远祥为什么给自己取“芝麻拍客”的网名?( 3 分) 解析: “芝麻”是说拍的都是平常的不起眼小事,“拍客”是说用镜头来记录。 答案: 用芝麻小人物的眼光拍摄生活中的芝麻小事,还能像芝麻一样给人“营养”。 21.以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6 分) 解析: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26、、前后矛盾等。 “大多数”与“各种”矛盾; 词语搭配不当。 答案: 将“感动”改为“好评”。或将“获得了众多网民的感动”改为“感动了众多网友” 。 删去“大多数” 。 六、作文( 60 分) 22.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之旅中,随处可见的幸福画面让我 们驻足流连:傅聪在成长道路的每一步,都感受到来自父亲傅雷舐犊之情的幸福;四本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读出了之前一度被忽略的幸福;经历重重磨难之后,丑小鸭脱胎换骨,享受着成功的幸福其实,幸福不光降临在别人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我们身边。 请以“幸福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 解析: 作为命题作文写

27、作,应突破写作创新,即写出与众不同的考场作文,才能出奇制胜。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 ,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答案: 范文: 幸福在身边 幸福似阳光洒在人们的心间;幸福像清泉滋润人们的心田;幸福如佳肴美酒为人们的生活增加香美;幸福就人类奏响在大自然中最美的乐章!谁不爱幸福,谁不渴望幸福?有人说自己得不到幸福,真的是这样吗?不,只要你用心

28、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幸福,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就在身边!不是吗?获得是幸福,享受是 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每当我过生日时,同学们都会为我祝贺。最难忘记的还是我十岁的生日。同学们都很高兴,我们一边吃着甜甜的蛋糕,一边拆开同学们为我送的礼物。看着眼前的一切,享受着暖暖的友情,我像浸在蜜罐里似的,别提有多快活,多幸福了! 幸福就在身边!不是吗?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人人都在体味幸福。那天,我自己在教室里,觉的很无聊,心想:反正也没有事,不如打扫一下教室吧!于是我右手拿了一把笤扫,左手拿了一个撮子,扫了起来。我先扫第一行,我弯着腰,两只手一摆一摆的。过了十分钟,整个教室就 被我给弄好了

29、。上课了,同学们那一双双充满关切的眼睛,我的心呀!被幸福的浪花激荡着!我虽然累的满头大汗,我想这就是奉献的幸福吧! 幸福就在身边!不是吗?给予是幸福,奉献是幸福人人都在创造幸福。记得那上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坐公共汽车回家,上了车,我找到了一个位置,可知道,那时候要是站着别提有多难受了。正巧,在我的身边有一个老奶奶,她的脸色很难看,我急忙的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您坐吧!”老奶奶那慈祥的面庞看着我,说:“谢谢你,好孩子。”全车的人都在看着我。虽然站在车里很难受,但我想这就是奉献的幸福吧! 体味幸福吧!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还何愁没有幸福之歌在传诵,还何愁没有幸福之鸟在飞翔,还何愁没有幸福充满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