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226939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讲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1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5 个关键点 (1)一个中心:英国。(2)两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3)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4)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5)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2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5 个关键点(1)一个时代:电气时代。(2)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3)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4)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5)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

2、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课题(一) 工业革命回扣教材知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条件2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资本 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贸易与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技术 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市场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2过程(1)起讫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40 年代。(2)核心内容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 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3重要发明类别 时间 发明者

3、 发明成就1765 年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9 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棉纺织业1779 年 克隆普顿 骡机1769 年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动力1782 年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1807 年 富尔顿 汽船交通运输 1814 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4.影响(1)经济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3(2)社会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

4、、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4)世界市场:19 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5)环境: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6)科技文化:促进自然科学和文艺的发展,如浪漫主义流派的出现。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 世纪 60、70 年代)1条件(1)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2表现(1)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市场的主导,

5、攫取了巨大利益亚非拉国家 贫穷和落后加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客观进步性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进补课程知识一、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

6、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4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

7、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

8、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 1815 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 1848 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探究重难知识一、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观点一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5料所能占用的土

9、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观点二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

10、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解读 观点一中作者讨论了土地、人力、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间的关系。他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些困难,如新土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燃料,从而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为英国本土节约了大量土地,带来了更多劳动力。观点二中作者认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在于确立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史论形成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

11、了巨额财富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技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二、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材料6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解读 地图表明 19 世纪后期英国不仅拥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史论形成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

12、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3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7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13、 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1(2018全国卷)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选 B 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B 项正确。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A 项错误。材

14、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C 项错误。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D 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解析:选 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

15、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棉布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 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 项错误。题后启智常规角度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以及其影响创新角度以历史研究的逐步完善切入,考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命8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进行合理解读,归纳概括出题干材料创造者的主要观点、基本立场、根本意图,并据此对历史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6全国卷)19 世纪 6

1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 A 项符合题意。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 B

17、项。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 D 项。4(2016海南高考)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选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 1760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英国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 19 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 B 项错误;

18、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 C 项正确;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题 后 启 智 正确理解世界市场的内涵(1)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95(2017全国卷)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

19、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 1755 1797 1835指数 42.74 42.48 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选 D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迅速,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说明英国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而工人的工资增长有限,这说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 项正确。结合表中数据明显可知,A 项错误,排除;英国工人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B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明显改善,C 项错误。6(2016全国卷)英国 1

20、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选 A 材料关键信息:19 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 A 项。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C 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D 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

21、除。题 后 启 智 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问题等。上10述两题均创设新情境考查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复习时我们要辩证分析,正确认识。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16501749 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 33%,工业品价格下

22、跌 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 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 D 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 ,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 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 C 项错误。21777 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 24%,农业占 45%;到 1821 年,工业收入上升到 31%,农业收入下降至 2

23、6%。1851 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 58.7%,农业劳动力占 21.7%。这说明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解析:选 A 材料体现了工业化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即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上升导致了其根本性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仅能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故 B 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农业比重降低和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少,不能说明第一产业生产能力降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能力有所进步,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收入的情况,故 D 项错误。3(2019

24、洛阳期中)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 D 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政治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无关,故 A、B 两项错误;人们的工作强度的加强是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工业革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推动理性休

25、闲运11动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 D 项正确。4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C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D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解析:选 D 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应该是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后,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故 A、B 两项错误;从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看出应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服饰内涵,而不是体现科技革命的成就,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5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

26、、投资修筑铁路、开凿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解析:选 D 材料英国各阶层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有工业化大生产特点,体现了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故 D 项正确。6(2019漳州调研)1860 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 ,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世界市场走向成熟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欧洲实

27、现自由贸易解析:选 B 由“1860 年,法国政府”可知当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 A 项错误;由“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降低关税的风潮”可知国际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基本达成共识,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 C 项错误;“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不能说明欧洲实行了自由贸易,故 D 项错误。课题(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回扣教材知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2政治前提19 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最终确立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通过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金 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的

28、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技术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用于工业生产2中心: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3特点(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4)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工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4影响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部门 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生产结构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

29、要成分生产组织 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世界体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的联系。2表现(1)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影响(1)积极: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30、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艰难发展。13(2)消极: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进补课程知识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 蒸汽 电力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 自

31、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1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随着其产生、发展,原有的区域性市场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必然促使资产阶级走向世界、不断地开拓市场。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1618 世纪的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得非洲沿海地区、美洲大部、亚洲沿海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 世纪中期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扩张迫使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 世纪末期,列强

32、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在英、法、美、德等国普及,这驱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其结果是,资本主义工业国用廉价的商品征服了许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垄断组织的产生、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国际流通促成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14技术条件。这在 19 世纪尤

33、为明显。蒸汽机车和轮船、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使世界各地商品流通速度日益加快、贸易范围不断扩展。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探究重难知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解读 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讲述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一个被大机器工业时代异化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一个名叫夏尔洛的工厂流水线上的钳工,他在工厂车间里,夜以继日地在节奏紧张的流水线上工作,被这种高强度并残酷压榨的工作弄得精神失常,一见到圆形的东西,他都会误认为是螺丝帽,就下意识地要用扳子去拧它,最后他被工厂赶出来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影片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以及它所导致的人类行为

34、的失态、错乱,在机器大生产下,人已经异化为机器的工具。史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领域的变化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产业结构: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垄断组织形成。社会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状况,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城市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2)政治领域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

35、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15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3)思想文化领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电的发明和应用:法拉第、发电机。近现代物理学成就:普朗克、爱因斯坦。现实主义文学。印象派绘画:凡高、塞尚。电影与电视出现。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一 19 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

36、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摘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 19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解读 材料一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殖民掠夺、交通技术条件等方面归纳了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并暗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两点影响

37、: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双重影响。材料二反映出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所占世界贸易比重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世界各国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史论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16商品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且运载量迅速扩大。(3)市场的商品

38、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自 16 世纪以来,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加快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其资

39、本主义的发展。(2)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殖民地区的财富、劳动力、资源被大肆掠夺,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另一方面,殖民地区原有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新的经济因素不断发展壮大,促成殖民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3)人口流动加快,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这一影响在非洲、大洋洲、美洲尤为明显。(4)促进了世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1(2018海南高考)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

40、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解析:选 A 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 “戏院” “喜剧和音乐剧”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 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 B 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 C 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 D 项错误。172(2016江苏高考)如图是 19 世纪英国国

41、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 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解析: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 世纪。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煤矿业等迅速发展,商品的空前增多促进了海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海外殖民收入也增多。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基本吻合的,答案选 D 项。A 项中的“稳定增长”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C 两项均不符合图片和工业革命的史实,排除。题 后 启 智 科学与

42、技术的发展及其融合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解题时注意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运用多种史观解读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链接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5全国卷)由下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比例 78% 74% 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 B 解答本题的关

43、键是结合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 A 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18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 项。表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 C 项的结论。D 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4(2015海南高考)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 1830

44、1860 1880 1900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解析:选 D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故 B 项错误;工厂的出现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并不能用此来解释 18001900 年间欧洲快速发展

45、的原因,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超过中国到后来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 D 项正确。题 后 启 智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中国智造”迈进。(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3)充分利用本国市场。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以

46、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4)合理调整人口政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5)我们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智力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5(2015海南高考)20 世纪 20 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19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解析:选 C 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

47、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与民主体制的建立无关,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可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 C 项正确;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 20 世纪90 年代,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6.(2014四川高考)如图形象地刻画了 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解析:选 B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喜剧作品,图片

48、内容揭示了工人被机器奴役的命运,故 B 项正确。题 后 启 智 辩证地看待西方工业文明(1)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个支配“非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这个凌驾于“非现代社会”之上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工业社会。(2)这种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竭力向其他文明和社会推销自己的合理性:它拥有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的巨大物质生产能力,能够使人们过上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同时,它也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治机构和意识形态,保证人们的精神政治生活是自由的和民主的。(3)当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现代化纷纷追求“西化”或工业化的时候,在西方社会内部却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挑战。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最猛烈的批判,20试图从西方社会高度富裕和高度自由的外表下面揭示出它对个人的统治和压抑。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下图是 18901900 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B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解析:选 D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英国煤炭消耗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它的工业水平最先进,故排除 A 项。德国煤消耗量增长幅度最快,也同样无法说明它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故排除 B 项。法国的煤消耗量要高于奥匈帝国、俄国和意大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