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230610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14 627-2011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B 64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627 2011 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building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strips 2011 - 11 - 10 发布 2011 - 12 - 1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627 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总体要求 1 5 分类及组成 2 6 植被恢复 2 7 培育管护 3 8 检查验收 3 9 档案管理 4 附录 A(

2、资料性附录) 河岸植被 缓冲带示意图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植物种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主要整地方式 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种植密度 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混交种搭配 9 DB14/ T627 2011 II 前 言 为指导规范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和管理,提高其建设质量与成效,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林英、齐实、刘劲、李永生、卢淑贤 、张广分、李高升、曹梅英。 DB14/ T627 2011 1 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

3、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 岸 植被缓冲带的 术语和定义、建设 的 总体要求 、 分类及组成、植被恢复 、培育管护、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 山西 省行政区域内的 河 岸 植被缓冲带建设 与 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 (沙 )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4、GB/T 1645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DB14/ 13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3.1 河岸带 Riparian zone 河溪两岸,自河溪水与陆地交界处起至直接或间接受到水体影 响的地带。 3.2 河 岸 植被缓冲带 River forest buffers 河溪两岸由乔、灌、草组成的植被缓冲区域。 4 总体要求 4.1 按流域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建设原则。 DB14/ T627

5、2011 2 4.2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 4.3 乡土植物材料为主的原则。 4.4 人工植被恢复与现有植被封禁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4.5 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湿地自然属性的原则。 5 分类及组成 5.1 河岸植被缓冲带分类 根据 临河岸的土地利用方式 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分为:森林植被缓冲带、邻路植被缓冲带、农田植被缓冲带、草地植被缓冲带、其他用地植被缓冲带。 5.2 植被缓冲带的组成 5.2.1 植被缓 冲带一般由 A、 B、 C 三个缓冲区组成。完整型由 A、 B、 C 三个缓冲区组成;不完整型根据当地立地 条件,选择 1 个或 2 个缓冲区组成。 5.2.2 A 区:位于河溪水

6、陆交错区,属护岸缓冲带,由乔、灌木组成的,保持堤岸稳定性的植物群落。一般设定的宽度为 3 m 15 m。 5.2.3 B 区:位于 A 区外侧,属岸坡缓冲带,由生长旺盛的灌木与草类组成,起吸收滞纳大量营养物质的植物群带。向外(高)延伸几米至几十米。 5.2.4 C 区:位于 B 区外侧,属岸坡缓冲带,由草本植物组成的,用以截留地表径流,将其转化为片状流、提高入渗和过滤量,促使 地表径流转化为潜水的植物带。一般 设定的宽度为 3 m 10 m。 5.2.5 缓冲带示意图参见附录 A。 6 植被恢复 6.1 树(草)种选择 6.1.1 A 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固土力强。耐水淹乡土乔灌木树种。

7、6.1.2 B 区:根量多、根系分布广、改良土壤作用强。生长量大、生长稳定、抗逆性强的灌木树种。 6.1.3 C 区: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固土力强。能大量过滤水中沉淀物和化学物质的草本植物。 6.1.4 缓冲带主要造林树(草)种见附录 B。 6.2 植被恢复方式 6.2.1 人工植被恢复 6.2.1.1 种苗(子)质量 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应达到 GB 7908和 DB14/134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草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6142和 GB 6141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质量标准。 6.2.1.2 整地 6.2.1.2.1 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缓冲区,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整地措施。 6.2.1.2.2

8、 A 区、 B 区整地方式按照 GB/T 18337.3、 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 C 区整地方式见附录 C。 6.2.1.3 密度 DB14/ T627 2011 3 主要植物种的适宜造林或播种密度见附录 D。 6.2.1.4 混交林(草)营造 采用乔、灌、针、阔、草等植物材料混交搭配,见附录 E。主要树种应占到总株数的 50% 75%。 6.2.1.5 造林(草)季节 采用春、秋、雨三季造林(草)。 6.2.1.6 种植方法 6.2.1.6.1 播种、植苗、分殖造林(草) 播种造林(草)、植苗造林(草)、分殖造林(草), 按照 GB/T 15776 和 GB/T 16453.2

9、的规定执行。 6.2.1.6.2 草带播种 草带播种采用条播、穴播、撒播三种方式。条播适应于地面较完整、坡度 25以下地带;穴播适应于地面较破碎、坡度较陡,以及坝坡、堤坡、田坎等地带;撒播适应于地形平缓,河岸较宽,污染物较轻地带。具体方法按照 NY/T 1342的规定执行。 6.2.1.7 幼林抚育 按照 GB/T 15776和 LY/T 1607的规定执行。 6.2.2 封禁培育 不适宜人工植被恢复的河岸带进行应封禁培育, 按照 GB/T 15163 的规定执行。 7 培育管护 7.1 病虫害防治 7.1.1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用化学农药。 7.1.2 防治方法:加强树体管理,

10、提高抗病虫能力,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7.2 管 护 7.2.1 封禁管护:适用于特殊保护地区的缓冲林带。 7.2.2 重点管护:适用于重点保护地区的缓冲林带,以及一般保护地区的中幼缓冲林带及更新较好的缓冲林带。 7.2.3 一般管护:其它缓冲林带采用一般管护。 7.3 抚育 按照 GB/T 18337.3 的规定执行。 8 检查验收 按照 GB/T 15776 、 LY/T 1607和 NY/T 1342的规定执行。 DB14/ T627 2011 4 9 档案管理 按照 GB/T 15776、 GB/T 16453.2、 LY/T 1607的规定执行。 DB14/ T627 2011

11、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河岸植被缓冲带示意图 图 A.1 河岸植被缓冲带示意图 DB14/ T627 2011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河 岸 植被缓冲带主要植物种 表 B.1 河 岸 植被缓冲带主要植物种 乔木 灌木 草种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山杏 Siberian Apricot 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 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山桃 Prunus davidiana 高羊 茅 Festuca arundinacea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2、沙枣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白草 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早熟禾 Poa annua 青杄 Picea wilsonii Mast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白杄 Picea asperata Mast 杠柳 Periploca sepiumBge 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旱柳 Salix matsudana

13、 Koidz 柠条 Caragana intermedia intermedia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inn.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漳河柳 Sail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L. 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R. Br 红皮柳 Sail sino-purpurea 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乌柳 Sa

14、lix cheilophila 爬地柏 Sabina procumbens 中国黄花柳 Sail sinica 刺蔷薇 Rosa acicularis Lindl. 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金钟花 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 北京杨 Populus X beijingensis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钻天杨 Populus nigravaritalica 欧李 Semen Pruni Humilis 小青杨 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 加拿大杨 Populus cannaden

15、sis Moench 小叶杨 Populus simonii Carr 白榆 Ulmus pumila L. 大果榆 Ulmus macrocarpa Hance.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Jacp. 刺槐 Black Locust.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L. 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杜梨 Pyrus betulaefolia 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槭类 Aceraceae 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Suk 白蜡 Fraxi

16、nus chinensis DB14/ T627 2011 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主要整地方式 C.1 草类主要整地类型 C.1.1 滞流沉积带 基本模式 在设计的沉积带内,沿河岸平行方向带状整地,通过里切外垫,形成低于原地面 2 cm 5 cm 沉积带。适用于河岸宽度 5 m 的草类河岸缓冲带建设整地。 规格 整地时翻土深度 20 cm 30 cm, 带宽 1 m 2 m,整地带数 1 条 5 条,长随地形而定。 修筑方法 整地时在设计沉积带内挖方并在与河岸平行的两侧垫土做埂,埂高 25 cm 35 cm,底宽 20 cm 30 cm,整好后播种带内地面应低于原地 面 2

17、cm 5 cm。 图 C.1 滞流沉积带整地示意图 C.1.2 带状整地 基本模式 适用于河岸宽度 5 m 15 m,污染程度严重河岸的草类缓冲带建设整地。 规格 带宽控制在 2 m 5 m,带内整地翻土深度 20 cm 30 cm。埂高 10 cm 15 cm,底宽 20 cm 30 cm。 修筑方法 在 A区或 B区外侧,带状翻垦播种地。在带状地块与河岸平行的两边,沿河岸方向做埂,埂高 10 cm15 cm, 底宽 20 cm 30 cm, 根据地形条件,隔一定长度与河岸垂直方向做横档。 C.1.3 块状全面整地 基本模式 在 B区外侧,块状翻垦播种地。适用于河岸较宽,地 形平缓,污染程度

18、较轻的河岸。 规格 块的宽度 8 m 15 m, 块内整地翻土深度 20 cm 30 cm。在块状地块两边做埂,埂高 10 cm 15 cm。 修筑方法 在 B 区外侧,沿河岸平行方向,块状翻垦播种地并在块状地块与河岸平行的两边做埂,根据地形条件,隔一定长度与河岸垂直方向做横档。 DB14/ T627 2011 8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种植密度 表 D.1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种植密度 缓冲带植物种 初植密度 /(株 /hm2或 kg/hm2) 杨树 600 1 600 柳树 600 1 110 刺槐 1 110 2 500 白 榆 、大果榆、榔榆 800 1

19、600 臭椿 750 1 000 白桦 1 600 2 200 油松、 侧柏 、 华北落叶松、水杉 1 110 2 200 青杄、白杄 2 200 3 300 白蜡 1 250 2 200 国槐、栾树 750 1 000 山杏、山桃 、文冠果 500 1 000 沙枣、柠条 1 110 2 500 沙棘 、 紫穗槐 、枸杞、胡枝子 1 650 3 300 柽柳 、 乌柳、杠柳 1 650 5 000 爬地柏 1650 2500 欧李、金钟花 1 650 5 000 刺蔷薇 1 650 3 300 冰草、早熟禾 、芦苇 10 22.5 无芒雀麦 22 30 紫花苜蓿 、蒲葵 6 15 高羊茅、白

20、草、披碱草 8 10 注 :造林(或栽植)密度未考虑造林地原有植被覆盖状况。 DB14/ T627 2011 9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混交种搭配 表 E.1 河岸植被缓冲带植物混交种搭配 主要植物种 搭配植物种 杨树 柳树、榆 树 、 栾树、 刺槐、 国槐、 臭椿、沙棘、柽柳、紫穗槐等 柳树 杨树、榆 树 、刺槐、 国槐、 紫穗槐 、沙棘、胡枝子 等 刺槐 杨树、柳树、榆 树 、臭椿、 沙枣、 沙棘、紫穗槐等 国槐 杨树、白桦 、 柳树、沙棘、紫穗槐等 臭椿 杨树、柳树、榆树、刺槐、沙棘等 栾树 杨树、柳树、国槐、刺槐、沙棘、紫穗槐等 油松 侧柏、刺槐、槭类、沙棘、连翘、柠条等 侧柏 油松、刺槐、槭类、沙棘、连翘、柠条等 落叶松 云杉、油松、白桦、槭类等 青杄、白杄 落叶松、白桦、山杨、油松等 沙棘 紫穗槐 、连翘、爬地柏、枸杞、欧李 等 紫穗槐 沙棘、山杏、山桃 、连翘、枸杞 等 柽柳 沙棘、欧李、枸杞、紫穗槐等 连翘 紫穗槐、欧李、枸杞等 冰草 早熟禾、无芒雀麦 、高羊茅、紫花苜蓿 高羊 茅 白草、早熟禾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