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23134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4 T 1379-2011 Chinese ink《徽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Y 5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3792011 徽墨 Chinese ink 2011 - 04 - 21 发布 2011 - 05 - 2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379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歙县工艺厂、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歙县科技局、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美洪、周健、孙小勇、鲍丽仙、黄德耀、凌睿、夏南生。 DB34/T 13792011 1 徽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2、徽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等级,制作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古徽州地域范围内出产,以松烟、桐油烟、漆烟和胶为主要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制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墨锭(以下简称为徽墨)。 工艺品及收藏徽墨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

3、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QB/T 1752 墨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924 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徽州 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清末的徽州府行政区域及其相关地域,俗称“一府六县”。与其相对应的现今行政区划范围是: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 4 产品分类、等级 4.1 分类 徽墨按原料不同分为油烟墨、松烟墨、炭黑墨三个品类。 注1: 油烟墨是指采用动、植物油炼成的油烟,配以纯皮胶、金箔、麝香、冰片、中药材、香料等精制而成的墨锭。 注2: 松烟墨是指采用松树熏

4、烧而成的松烟,配以纯皮胶、冰片、中药材、香料等精制而成的墨锭。 注3: 炭黑墨是指采用色素炭黑,配以皮胶或骨胶、冰片、香料等精制而成的墨锭。 4.2 等级 各品类的徽墨分为优质品和合格品两个等级。 DB34/T 13792011 2 5 制作工艺流程 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所确定的徽墨制作技艺要求,徽墨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炼烟 和胶 杵捣 成型 晾墨 锉边 洗水 填金 包装 图1 徽墨制作工艺流程 6 技术要求 徽墨的感官和使用性能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技术要求 要求 油烟墨 松烟墨 炭黑墨 项 目 优质品 合格品 优质品 合格品 优质品 合格品 外观 表面平整

5、、光滑、无破损、无裂痕 气味 天然麝香味 冰片香味 冰片香味 文字图案 徽州文化特色明显,文字、图案清楚,线条流畅清晰,无溢色和落色现象 徽州文化特色明显,文字、图案清楚,线条流畅清晰,合格品可允许有不影响美观的溢色和落色现象 感官 包装盒 平整、无破损;包装盒及其图案应美观大方,与徽墨文化内涵相统一 发墨度/(g/min) 0.02 0.015 0.02 0.015 0.02 0.015 墨色(D) 1.25 1.15 1.20 1.10 1.25 1.15 粘度/(Pas) 0.0020.010 扩散率/() 70 耐水性(D) 0.4 纯洁度 无杂质 重量偏差/() 3 正面弯翘度 0.

6、4 0.6 0.4 0.6 0.4 0.6 使用 性能 平整度/() 反面弯翘度 0.5 0.8 0.5 0.8 0.5 0.8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条件 徽墨使用性能试验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 4070,无外界气流、无强光和其它热幅射等因素干扰的室内环境进行。 7.2 试样制备 徽墨使用性能试验需制备标准试样,标准试样应加工成底面积为(3005) mm2 的长方体墨锭。 7.3 感官检验 DB34/T 13792011 3 目测,鼻嗅进行。 7.4 使用性能检验 7.4.1 发墨度 将符合 7.2 条规定的标准试样在 7.1 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放置 24 h,称重后,再将该墨

7、锭固定在磨墨机上(磨墨机转速为 36 转/min,加载砝码质量为 2 ,旋转直径为 200 ),使墨锭底面全部接触砚台面(砚台为书画用歙砚)后,加入清水 100 mL,研磨 60 min 取下,待墨锭放置 10 min 后,再一次称重。按公式(1)计算结果。本试验应连续做三次,测试结果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 60)min(1PPg=发墨度. (1) 式中: P 墨锭研磨前重量(g) P1 墨锭研磨后重量(g) 7.4.2 墨色 取发墨度试验后的墨液 3 mL 倒入丝网上,用刮板将墨液刮到(620)2 的净皮宣纸上,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待其自然干燥后,用反射密度计进行测定,测上、中、下三点(

8、以净皮宣纸的中心为中点,距中点中线 1.5 cm 处上、下各一点),测试结果取三点的平均值。 7.4.3 粘度 按 QB/T 1752 规定的方法进行。 7.4.4 扩散率 取适量粘度试验中的标准墨液,加入蒸馏水,按 1:25 比例配制成稀释墨液,用 0.01 mL 刻度值的吸管吸入稀释墨液 0.05 mL,将滴管与滤纸面垂直接触,使稀释墨液自然吸入滤纸扩散,待墨液自然干燥后用游标卡尺在二条过圆心的垂直线上,测出墨迹的外圆直径 d 1 ,同时,用蒸馏水代替稀释墨液,依照上述方法测出水迹的外圆直径 d 。按公式(2)计算结果: %1001=dd扩散率(2) 式中: d1 墨迹外圆直径 d 蒸溜水

9、外圆直径 7.4.5 耐水性 取 7.4.2 条试验制成的黑标样纸,将同样质地、同样大小的净皮宣纸附在黑样上,再用同样大小的二块玻璃夹好。置于水里 24 h 取出,用底纹笔来回刷六次,晾干,用反射密度计测定复盖在黑标样上的宣纸密度值。 7.4.6 纯洁度 研磨过程中目测观察。 7.4.7 重量偏差 DB34/T 13792011 4 将成品墨锭放在精度为 0.1 g 的天平上称量。按公式(3)计算结果: %1001=SSS重量偏差. (3) 式中: S1 墨锭实际重量(g) S 墨锭标识重量(g) 7.4.8 平整度 将墨锭放在玻璃板上,并压上小玻璃板,用塞尺中不同毫米页片对准墨锭中心端下腹,

10、手势保持塞尺页片平稳,轻轻塞入测定墨锭正面、反面弯翘度,以能穿通为准。 8 检验规则 8.1 批次 相同的材料生产批为一个检验批次,但不应超过一个月。 8.2 出厂(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8.2.1 出厂(交收)检验 8.2.1.1 出厂(交收)检验按 GB/T 2828.1 规定进行,采用一般检查水平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合格质量水平(AQL)为 6.5,检验项目见表 2。 表2 交收检验项目及方法 序 号 检 验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试 验 方 法 1 外 观 6 7.3 2 气 味 6 7.3 3 文字图案 6 7.3 4 包 装 盒 6 7.3 5 重量偏差 6 7.4.7 6

11、平 整 度 6 7.4.8 8.2.1.2 产品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或盖检验合格章)后方可出厂交收。 8.2.2 型式检验 8.2.2.1 正常生产情况下,型式检验每年应不少于 1 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更改配方、工艺,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停产半年以上又重新生产时。 8.2.2.2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经出厂(交收)检验的合格批中抽取。型式检验的判定以不合格块数计算。 8.2.2.3 型式检验按 GB/T 2829 的规定进行。采用判别水平的一次抽样方案,其中组不合格质量水平(RQL)为 40,组不合格质量水平( RQL)为 30,任意一组不合格即判

12、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8.2.2.4 型式检验项目、项目分组、判定数组、样本数具体见表 3。 DB34/T 13792011 5 表3 型式检验项目分组及判定 判定组数 组别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合格数(块) 不合格数(块) 样本数 (块) 1 外 观 6 7.3 2 气 味 6 7.3 3 重量偏差 6 7.4.7 4 平 整 度 6 7.4.8 2 3 8 5 文字图案 6 7.3 6 包 装 盒 6 7.3 3 4 10 1 发 墨 度 6 7.4.1 2 墨 色 6 7.4.2 3 粘 度 6 7.4.3 4 扩 散 率 6 7.4.4 5 耐 水 性 6 7.4.5 6 纯 洁 度 6 7.4.6 0 1 3 9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识 产品合格证或说明书应载明下列内容:产品名称(徽墨品类)、等级、重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如必要,还应标示制墨师姓名(字号)。 9.2 包装 徽墨外包装结构应合理,坚实,易于携带。 9.3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装轻卸,并在外包装上印有防雨、防潮、防晒和免压,小心轻放等字样。 9.4 贮存 产品贮存应防止潮湿、雨淋、阳光照射和高温,存放库房应避风、阴凉干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