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072011 无公害鸡腿菇生产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2011 - 10 - 25 发布 2011 - 11 - 25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50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马鞍山市农委菜办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坤才、王肇萍、王志润、李化武。 DB34/T 15072011 1 无公害鸡腿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鸡腿菇生产
2、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鸡腿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246 无公害食品 鸡腿菇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3、条件 选择远离仓库、 饲养场、 垃圾场、 工厂、 公路主干道等易受污染的地区,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358中相关要求。 4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 NY/T 496 执行;控制病虫危害安全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 GB 4285 和 GB/T 8321 执行。 5 生产管理措施 5.1 栽培季节 鸡腿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 830,最适 1625,低于 8 或高于 30,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易形成。 我省各地可根据其温型特点确定栽培季节,春季栽培可在 13 月制袋,4 月6 月出菇;秋季栽培可在 78 月制袋,9 月11 月出菇。 5.2 栽培
4、方式 DB34/T 15072011 2 栽培方式可以建菇房床架栽培,也可以搭棚地畦栽培,我省南北均可采用大棚低畦栽培。根据地下水位高低进行平畦、低畦或半地下方式,江南采取大棚低畦,江北采取低畦或半地下,一般畦宽 1 m1.5 m,畦长根据棚长确定,畦间管理通道宽 0.5 m0.7 m,若采用低畦,畦深 0.10 m0.15 m,半地下式为 1 m1.5 m。 5.3 培养料的配制 栽培料配方: 1) 稻草 96,生石灰 2,磷肥 2。 2) 棉籽壳 88,麸皮 10,石膏粉 1,生石灰 1。 3) 玉米芯 80,麸皮 15,生石灰 3。 稻草需粉碎后使用,培养料配制程序按常规发酵,含水量控制
5、在 6065。 5.4 装袋灭菌 采用低压聚乙烯(常压灭菌)、聚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规格为折幅宽 20 cm22 cm,长 42 cm45 cm,每袋装干料 1 kg,装袋按常规,两端扎口。 装袋后,常压灭菌 100 以上保持 10 h 以上;高压灭菌 1.5 kg /cm 压力下稳压 3 h。 5.5 接种发菌 经灭菌的料袋,待袋温降至 30 以下,采用开放式两端接种,接种量控制在干料重的 5左右,接种后室内或棚内发菌,按井字形横竖交叉排放,温度以 2528 为宜,发菌期间注意通风换气,防湿避光,室内或棚内湿度以 70左右为好, 同时注意翻堆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污染及时处理,翻堆时要做到上
6、下里外相互对调,以保证菌袋发菌平稳,一般经过 20 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 5.6 覆土材料的配制及消毒 覆土材料的配制:菜园土 65,火烧土或煤灰渣 30,石灰粉 3,磷肥 2,水适量,湿度掌握在 2030 左右,要求手捏成团,触之即散,配制好的营养土,每 m3 用高锰酸钾 5 g 加甲醛 10 ml 密封 23 天进行熏蒸消毒,待药味散发后入棚覆土。 5.7 出菇管理 将发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埋入处理过的畦床里,菌筒间距 3 cm5 cm,间隙用处理好的营养土,覆土后填充,菌筒上覆上 2 cm3 cm 厚的营养 土,覆土后温度应掌握在 2025,注意保持土层湿润,加强通风换气,覆土层的表面湿
7、度保持在 2025左右,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75左右,一般经过 1520 天菌丝即可穿透覆土层并出现原基。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和一定的散射光, 加大通风换气量, 一般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换气时应注意避免强风直接吹入畦床,以免影响菇的色泽和质量,可根据出菇量的多少灵活掌握通风量,低温季节每天 11 时至 14 时通风,高温季节每天早晨和傍晚通风,阴雨天加大通风量。出菇温度应控制在 1625 左右为宜,如果棚内温度超过 28 时应以降温增湿为主。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达到安全、优质的
8、生产目的。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低毒农药,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DB34/T 15072011 3 6.1 病害 6.1.1 胡桃肉状菌(又名假“木耳”) 胡桃肉状菌是鸡腿菇栽培中易发生的一种恶性传染病。 发病初期多在覆土层内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继而在土表层发生大小不等类似木耳形状的子实体,挖开发病部位培养料发出浓烈的漂白粉味,鸡腿菇菌丝自溶,培养料发黑。 防治方法:严格挑选菌种,凡发现有疑点的菌 种坚决不用。覆土必须取表土 20 以下的土,并严格消毒。用浓石灰局部灌淋,并停止供水,待局部泥土发白后,小心搬出远距离深埋。 6.1.2 白色膏酶 该病是由培养料偏酸
9、而引发的病害。一般在下种后 10 天 15 天内发生,初期在覆盖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白斑块。老熟时斑块变粉红色,并可见到黄色粉状孢子团。挖开培养料有浓重的恶臭味,鸡腿菇菌死失望腐烂。 防治方法:培养料发酵时添加 5的石灰粉,调节 pH 值为(77.5)。局部用 500 倍多菌灵,或 5的石碳酸喷洒。加强通风,降低畦面的空气湿度。 6.1.3 鬼伞类竞争性杂菌 该杂菌孢子是混在稻草等原料中进入菇床,(510)天床面便出现大量的鬼伞菌与鸡腿菇争夺营养。其子实体腐解后流出墨汁样孢子液,继代极快。 防治方法:选用新鲜干燥的稻草作培养料,并采取 2 次发酵,以杀灭鬼伞孢子。发现鬼伞菌应及时在未开伞前摘除,
10、并深麦。 6.2 虫害 6.2.1 螨类 螨的种类较多,主要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虫口密度大时,鸡腿菇无法形成子实体。螨类来源于稻草、禽蓄粪便,喜生活的在阴暗超市的环境,繁殖极快。 防治方法: 栽培场地在使用前要认真清理杂物, 并用敌敌畏喷洒 1 次。 培养发酵温度达到 55 时,料堆表面用 2000 倍克螨特喷杀。菇场定期喷洒 1000 倍敌敌畏或 2000 倍卡死特。 6.2.2 菇蝇 菇蝇主要危害鸡腿菇子实体,同时传播杂菌。被危害的培养料呈糠状,有恶臭味,可见蛆虫爬动,菌丝被吃掉。 防治方法:用 0.1的鱼藤喷洒地面及四周。用 1500 倍除虫菊或 3000 倍 2.5氯氰菊脂喷洒。保持场地通风、清洁。 6.2.3 跳甲虫 该虫是栽培环境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差的指标虫害。常群集在菌盖底部的菌膜及料中,被害子实体发红并流出粘液,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改善栽培场地卫生条件,防止积水,过于潮湿。用 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脂喷杀。 7 采收 DB34/T 15072011 4 鸡腿菇子实体在菇蕾钟型期采收。采收后清理料面,待 46 天菌丝恢复生长后,及时补土喷水,促进二茬菇再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