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ICS 07.060 A 47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8572008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 Meterological Drought Index in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 regions of western Sichuan 2008-08-08 发布 2008-09-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572008 I 目 次 前 言 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干旱分类 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伏旱结束与秋旱开始时时间划分 . 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秋旱结束与冬干开始时间划分 . 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2、干旱指标降水量依据 . 5 DB51/T 8572008 II 前 言 为规范四川省境内的川西高原山地干旱标准的定义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候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彭国照、田宏、马振锋、陈文秀、潘建华。 DB51/T 8572008 1 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 1
3、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西高原山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气象干旱的定义和分类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各级气象、农业、畜牧、水利、环保、民政、信息、统计、交通等有关部门对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的调查、统计、评估、发布和研究。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气象干旱 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某一地区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下垫面出现持续缺水的现象。 2.2 干旱时段 (见付录 A、B 、C) 干旱从开始的第一天到结束的最后一天。 2.3 春旱 在3月1日5月5日期间发生的干旱。 2.4 夏旱 在4月26日7月5日期间发生的干旱。 2.5 伏旱 在6月26日9月10
4、日期间发生的干旱。 2.6 秋旱 在9月6日11月20日期间发生的干旱。 2.7 冬干 在11月21日2月28或29日期间发生的干旱。 3 干旱分类 3.1 分类依据 3.1.1 参照中国气象局干旱标准,依据盆地春旱、夏旱、伏旱标准制定方法,确定干旱类型。 3.1.2 基本统计天数为春旱 30 天、夏旱 20 天、伏旱 20 天、秋旱 30 天、冬干 30 天,期间降水总量比正常统计水平偏少 50%以上。 表 1 干旱分类表 单位:mm 春旱(30天) 夏旱(20天) 伏旱(20天) 秋旱(30天) 冬干(30天) 川西北高原 10 20 20 10 2 川西南山地 12 35 30 15 3
5、 注:川西北高原指甘孜和阿坝两州,川西南山地指凉山州和攀枝花市。 3.2 川西北高原干旱 3.2.1 春旱 DB51/T 8572008 2 3.2.1.1 从 3 月 1 日5 月 5 日,其中任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10mm,定义为一次春旱。 3.2.1.2 在春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5.0mm,不统计为旱。 3.2.1.3 如发生两段春旱,前段春旱的结束期和后段春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春旱。 3.2.2 夏旱 3.2.2.1 从 4 月 26 日7 月 5 日,其中任意连续 2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20mm,定义为一次夏旱。 3.2.2.2 在夏旱的开始
6、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10.0mm,不统计为旱。 3.2.2.3 如发生两段夏旱,前段夏旱的结束期和后段夏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夏旱。 3.2.3 伏旱 3.2.3.1 从 6 月 26 日9 月 10 日,其中任意连续 2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20mm,定义为一次伏旱。 3.2.3.2 在伏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10.0mm,不统计为旱。 3.2.3.3 如发生两段伏旱,前段伏旱的结束期和后段伏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伏旱。 3.2.4 秋旱 3.2.4.1 从 9 月 6 日11 月 20 日,其中任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10mm,定义为一次
7、秋旱。 3.2.4.2 在秋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5.0mm,不统计为旱。 3.2.4.2 如发生两段秋旱,前段秋旱的结束期和后段秋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秋旱。 3.2.5 冬干 3.2.5.1 从 11 月 21 日2 月 28 日,其中任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2mm,定义为一次冬干。 3.2.5.2 在冬干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1.0mm,不统计为旱。 3.2.5.3 如发生两段冬干,前段冬干的结束期和后段冬干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冬干。 3.3 川西南山地干旱 3.3.1 春旱 3.3.1.1 从 3 月 1 日5 月 5 日,其中任
8、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12mm,定义为一次春旱。 3.3.1.2 在春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10.0mm,不统计为旱。 3.3.1.3 如发生两段春旱,前段春旱的结束期和后段春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春旱。 3.3.2 夏旱 3.3.2.1 从 4 月 26 日7 月 5 日,其中任意连续 2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35mm,定义为一次夏旱。 3.3.2.2 在夏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25.0mm,不统计为旱。 3.3.2.3 如发生两段夏旱,前段夏旱的结束期和后段夏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夏旱。 3.3.3 伏旱 3.3.3.1 从 6 月
9、 26 日9 月 10 日,其中任意连续 2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30mm,定义为一次伏旱。 3.3.3.2 在伏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25.0mm,不统计为旱。 3.3.3.3 如发生两段伏旱,前段伏旱的结束期和后段伏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伏旱。 3.3.4 秋旱 3.3.4.1 从 9 月 1 日11 月 20 日,其中任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15mm,定义为一次秋旱。 3.3.4.2 其中在秋旱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10.0mm,不统计为旱。 3.3.4.3 如发生两段秋旱,前段秋旱的结束期和后段秋旱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秋旱。 3.
10、3.5 冬干 3.3.5.1 从 11 月 21 日2 月 28 日,其中任意连续 30 天的总降水量小于 3mm,定义为一次冬干。 3.3.5.2 其中在冬干的开始前(后)三天内如有日降水量2.0mm,不统计为旱。 3.3.5.3 如发生两段冬干,前段冬干的结束期和后段冬干的开始期相隔3 天,应统计为一段冬干。 DB51/T 8572008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伏旱结束与秋旱开始时时间划分 四川省春旱、夏旱、伏旱时段开始和结束期定义,基本上仍采用目前盆地使用的时间定义标准。伏旱与秋旱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全省平均气温,四川省是9 月中旬进入秋季。再根据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的温度、降水
11、变化幅度,以及9 月各候的气温和降水量比较分析,伏旱统计结束时期到9 月10日,秋旱从9 月 11日开始统计,比较合理。具体依据见下表A1 。(以下分析资料均采用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1971-2000年标准30年的平均值)。 表 A1 8 月和 9 月各区域气温、降水、蒸发 30 年平均值 8月 9月 8月下旬到9月下旬各旬差值 气象要素 区域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1 2 3 全省 238 229 221 210 189 178 11 21 11 盆地 268 258 249 236 212 202 13 24 10 山地 216 210 203 197 178 169
12、 6 19 9 气 温0.1 高原 62 156 147 143 126 114 4 17 12 全省 552 488 487 405 322 290 82 83 32 盆地 544 476 474 377 293 251 97 84 42 山地 544 494 499 439 328 333 60 111 -5 蒸 发 0.1mm 高原 585 523 522 472 411 390 50 61 21 全省 540 647 589 556 456 345 33 100 111 盆地 632 749 634 631 435 344 3 196 91 山地 499 604 651 506 640
13、 424 145 -134 216 降 水 0.1mm 高原 283 360 411 359 405 297 52 -46 108 表 A2 各区域 9 月气温、降水各候 30 年的平均值 气象要素 1 候 2 候 3 候 4 候 5 候 6 候全省 29.8 24.6 23.7 21.8 17.8 16.7盆地 33.8 27.7 23.2 20.1 17.6 16.89 月降水量(mm) 山地 31.0 19.2 30.2 33.6 23.3 19.5高原 17.3 18.7 21.2 19.4 15.0 14.7全省 21.5 20.8 19.3 18.5 18.2 17.5盆地 24.
14、2 23.2 21.6 20.9 20.6 19.8山地 19.8 19.7 18.5 17.2 17.3 16.79 月气温( ) 高原 14.4 14.2 13.2 112.0 11.7 11.0DB51/T 8572008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秋旱结束与冬干开始时间划分 主要根据四川省冬季平均开始时间气温低于10在11月下旬。再对11月各旬的降水变化幅度综合考虑分析,秋旱结束时期统计到11月20日,比较合理。具体依据见下表。 表 B1 月和 12 月各区域气温、降水、蒸发 30 年平均值 注 11 月 12 月 11 月上旬到 12 月上旬差值气象要素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15、中旬 下旬 1 2 3 全省 122 100 86 69 55 47 22 14 17 盆地 146 122 107 90 76 66 24 15 17 山地 127 107 95 81 70 64 20 12 14 气 温 0.1 高原 49 29 17 -1 -15 -23 20 12 18 全省 232 200 177 165 151 163 32 23 12 盆地 181 150 126 117 104 106 31 24 9 山地 336 302 286 282 271 323 34 16 4 蒸 发 0.1mm 高原 327 299 270 244 224 245 28 29 26
16、 全省 104 90 45 29 34 31 14 45 16 盆地 125 114 57 38 44 40 11 57 19 山地 111 79 34 22 24 21 32 45 12 降 水 0.1mm 高原 高原 24 16 8 9 8 11 8 8 根据以上气象资料研究分析,确定全省干旱开始期和结束期如下: 春旱:3月1日5月5日 夏旱:4月26日7月5日 伏旱:6月26日9月10日 秋旱:9月6日11月20日 冬干:11月21日2月28日或29日 DB51/T 8572008 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干旱指标降水量依据 依据中国气象局对干旱的定义连续30天总降水量偏少50%以
17、上为旱。 同时根据四川盆地春夏伏旱的标准技术思路,类推川西高原山地气象干旱指标(见2005气候术语)。 表 C1 初步计算的干旱指标表 单位:mm 春 旱 (30天) 夏旱(20天) 伏旱(20 天) 秋旱(30天) 冬 干 (30天) 旱期段平均 94.2 247.8 430.7 153.6 41.8 旱期平均 47.1 82.6 143.6 76.8 13.9 旱期降水量 20 30 35 23.0 4.2 盆 地 偏少程度(%) -58 -64 -76 -70 -70 旱段平均 52.6 197.1 233.5 119.0 11.0 旱期平均 26.3 65.7 77.8 59.5 3.
18、7 旱期降水量 10.0 23.7 18.7 18.0 1.1 高 原 偏少程度(%) -62 -64 -76 -70 -70 旱段平均 52.9 289.4 394.3 193.1 21.0 旱期平均 26.5 96.5 131.4 96.6 7.0 旱期降水量 11.1 34.7 31.5 28.9 2.1 山 地 偏少程度(%) -58 -64 -76 -70 表 C2 修正后的干旱指标表 单位:mm -70 春 旱 (30天) 夏旱(20 天) 伏旱(20 天) 秋旱(30 天) 冬 干 (30天) 旱段平均 94.2 247.8 430.7 153.6 41.8 旱期平均 47.1
19、82.6 143.6 76.8 13.9 旱期降水量 20 30 35 20 4 盆 地 偏少程度(%) -58 -64 -76 -74 -71 旱段平均 52.6 197.1 233.5 119.0 11.0 旱期平均 26.3 65.7 77.8 59.5 3.7 旱期降水量 10.0 20 20 15 1.1 高 原 偏少程度(%) -62 -70 -74 -75 -70 旱段平均 52.9 289.4 394.3 193.1 21.0 旱期平均 26.5 6.5 131.4 96.6 7.0 旱期降水量 12 30 30 25 2.1 山 地 偏少程度(%) -55 -69 -78 -74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