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233310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51 T 961-2009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65.020.30 DB51B 47 备案号: 25363-2009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961 2009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Beekeeping Principles for Aba Honeybee 2009-06-02 发布 2009-06-10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961-200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基本条件 2 5 基础管理 2 6 人工育王 4 7 阶段管理 4 8 生产群组织与管理 5 9 病虫害防治 5 DB51/T961-2009 II 前 言 阿坝蜜蜂原产于四川西北

2、部的雅砻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的阿坝、甘孜地区。是我省特有的优良地方蜜蜂品种。为了充分发挥阿坝蜜蜂优良的经济性能,进而推进阿坝蜜蜂的保护开发利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四川省蜂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赵平、李念周、王顺海、邹志坚、向代建 DB51/T961-2009 1 阿坝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阿坝蜜蜂饲养管理的基本条件、基础管理、人工育王、阶段管理、生产群组

3、织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607-83 中华蜜蜂十框标准蜂箱 GB 19168-2003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138 无公害食品 蜜蜂兽药使用准则 DB51/T 802-2008 阿坝蜜蜂 DB51/T 803-20

4、08 无公害蜂产品 蜜蜂饲养管理 3 术语及定义 3.1 阿坝蜜蜂 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四川西北部的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的阿坝、甘孜等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及山地。其特征符合 DB51/T802-2008。 3.2 蜜源 供给蜜蜂采集花粉、花蜜的植物的总称。 3.3 主要蜜源 数量多、面积大,能生产商品蜂蜜或花粉的蜜源。 3.4 辅助蜜源 对蜜蜂生活和繁殖起作用的蜜源。 3.5 流蜜期 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主要蜜源开花,蜂群能生产商品蜂蜜或花粉的时期。 3.6 蜜蜂饲料 根据蜜蜂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配制的供蜜蜂取食的饲料。主要有蜂蜜、饲料糖、花粉和花粉代用品等。 3.7 DB51/T

5、961-2009 2 繁殖期 以繁殖成蜂为主,蜂群群势不断扩大的时期。 3.8 子脾 巢房内以蜜蜂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的巢脾。 3.9 蜜粉脾 巢房内无蜂子,且以蜂蜜、花粉为主的巢脾。 3.10 被合并群 失王24h以上,预备合并入其他蜂群的无王蜂群。 4 基本条件 4.1 养蜂场要求 4.1.1 养蜂场必须避开人员、牲畜活动频繁及存放或喷洒对蜜蜂有害农药的场所。 4.1.2 养蜂场周围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 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4.1.3 养蜂场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开阔安静及小气候适宜的场地。 4.1.4 养蜂场附近有供蜜蜂采集的水源,水质符合 NY5027

6、的要求。 4.1.5 养蜂场周围 3 km 内无西方蜜蜂场,无以蜜、糖为生产主要原料的食品厂,无化工厂和农药生产厂。 4.1.6 养蜂场3 km范围内具备丰富的蜜粉源。 定地蜂场附近至少要有两种以上主要蜜粉源和种类较多、花期交错的辅助蜜粉源。 4.1.7 蜜粉源缺乏期,半径 5 km 范围内存在有毒蜜粉源植物开花时,将蜂场转移。 4.1.8 每天清理巢前死蜂和杂草。 4.2 蜂箱与蜂机具 4.2.1 阿坝蜜蜂蜂箱符合 GB3607-83 的要求。 4.2.2 蜂箱与蜂机具的卫生消毒按 DB 51/353 中养蜂用具的卫生消毒方法进行。 4.3 饲料 4.3.1 蜜蜂饲料须经过灭菌处理。 4.3

7、.2 被蜜蜂病原体或其他污染物污染的蜜蜂饲料禁止饲喂蜂群。 4.3.3 蜜蜂饲料禁止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抗氧化剂、防霉剂、激素等。 5 基础管理 5.1 蜂箱排列与移动 5.1.1 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摆放蜂箱,相邻蜂箱的巢门方向错开 45以上;蜂箱箱底四角用短木桩支起,离地面约 30cm,箱后底比前底高 3cm5cm。 5.1.2 转地放养的排列以 2 箱一组,组距 80cm100cm;组内的两个蜂箱巢门错开 45以上。 5.1.3 蜂箱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需要变动位置时,以每日 50cm 距离逐渐移动;改变巢门方向以原地每日旋转 45以内进行。 5.2 蜂群检查 5.2.1 全面

8、检查 气温 15以上,晴朗无风时,开箱察看蜂群的巢内情况。 5.2.2 局部检查 DB51/T961-2009 3 气温 8以上,对蜂群不定期的、针对性的抽查。检查内容为蜂王是否健全,群内是否产生王台,蜂子发育,饲料贮备,蜂脾比等单项或多项内容。 5.2.3 箱外观察 观察蜂箱巢门前工蜂活动及死蜂情况,对蜂群进行判断。 5.3 巢脾布置 5.3.1 卵虫脾放置在中央,两侧依次放封盖子脾和蜜粉脾。 5.3.2 繁殖期加入的空脾放置在卵虫脾之间;流蜜期加入的空脾放置在外侧。 5.3.3 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繁殖期蜂脾相称;流蜜期脾略多于蜂。 5.4 蜂王诱入 5.4.1 直接诱入 流蜜期当采集蜂大

9、量外出时,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门或巢脾一角。 5.4.2 间接诱入 把蜂王放入诱入器中,扣在被介绍蜂群的子脾边角,1d2d 后工蜂不再紧围诱入器时,将蜂王放出,取出诱入器。 5.5 人工分群 5.5.1 单群分蜂 把一群蜂的工蜂,子脾和蜜粉脾分为两群,新分群诱入 1 只新蜂王。 5.5.2 混合分群 从 2 群以上的蜂群中带蜂提出子脾和蜜粉脾置放在 1 个新蜂箱内,诱入 1 只新蜂王。 5.6 蜂群合并 5.6.1 直接合并 气温 20以上,外界蜜源丰富时,把被合并群连蜂带脾直接提入其他蜂群的蜂箱内另一侧,待二群工蜂互相饲喂时,调整巢脾合并成 1 个新蜂群。 5.6.2 间接合并 晚上把被合并群连

10、蜂带脾提入其他蜂群的蜂箱内另一侧,中间用铁纱隔板或有小孔的纸张与原蜂群隔开,24h 后撤去铁纱或纸张,调整巢脾组成 1 个新蜂群。 5.7 人工饲喂 5.7.1 补足饲喂 当蜂群贮蜜不足时对蜂群饲以浓糖液。糖:水2:1,用文火化开,冷却。每天晚上灌入蜂群饲喂槽,饲喂量以蜂群当晚能搬尽为准,连喂3d。 5.7.2 奖励饲喂 以稀糖液对蜂群进行少量多次的饲喂。糖:水1:15.一次喂量50g100g,隔天饲喂。 5.7.3 饲喂花粉 蜂群繁殖期外界缺乏花粉,而蜂群内贮存花粉不足时,将花粉加水混合,揉成薄饼状或条状,放在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5.8 蜂群保温 5.8.1 蜂箱外保温 蜂箱紧靠,下铺垫稻草

11、,上盖稻草帘和防雪物,两蜂箱之间的空隙用稻草塞紧。 5.8.2 蜂箱内保温 在隔板外加保温框或塞入稻草等保温物,副盖上加草帘。 5.9 安础造脾 将巢框穿上23#24#不锈钢丝,把巢础放入巢框,然后把巢框连同巢础平放在埋线板上,用埋线器把不锈钢丝嵌入巢础制成巢础框。把巢础框插在蜜脾与子脾之间,待造成半巢房时,换到虫卵脾之间,让工蜂继续修造并供蜂王产卵。 DB51/T961-2009 4 5.10 保存巢脾 将需要保存的巢脾集中存放在空蜂箱内,用纸糊严蜂箱上的缝隙和纱窗,拔出巢门挡,在瓦片上放硫磺并点燃放入箱内,然后封闭巢门进行熏杀。15d 后再熏杀次,然后封闭巢门,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待用。 6

12、人工育王 6.1 主要工具 移虫针,蜡碗棒,育王框,隔王板等。蜡碗棒选用硬木制作,长 100mm,蘸蜡的圆端直径为 9mm,距离圆端 10mm 处的直径为 10mm。 6.2 时间和条件 外界有丰富蜜粉源;处女王交尾期有晴朗的天气,气温在15以上,有大量的适龄雄蜂;群势在8框以上的育王蜂群。 6.3 育王群与父群、母群的选择 群势能维持8框以上,生产性能高,蜂王产卵力强,抗病力强、分蜂性弱、盗性弱、认巢能力强、清巢能力强、性情温顺。 6.4 雄蜂的培育 在人工移虫前 20d 开始培育雄蜂。 6.5 育王群组织与管理 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

13、育王区占原巢门的23。或者把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诱入繁殖区。移虫后,连续奖饲至王台封盖,注意防止盗蜂。 6.6 安台和移虫 育王框上安放人工台基,台与台距离20mm30mm。移入24h以内的幼虫。移虫后立刻放入育王区。次日,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移入18h24h的幼虫。 6.7 组织交尾群 在复式移虫后第10d进行。每个交尾群用1框有幼蜂开始出房的封盖子脾和1框蜜粉脾带蜂组成。 6.8 诱入王台 组织交尾群的第2d,选取粗壮和端正的王台,加上王台保护器,直接放入交尾群内。王台诱入的第3d检查出房的处女王,除掉有缺陷的处女王,重新诱入王台。 6.9 检查新王 在

14、处女王出房的第15d,检查新蜂王的情况。淘汰不合格的新蜂王。 7 阶段管理 7.1 春季管理 7.1.1 调群紧脾 从强群中调蜂补充给群势较弱的蜂群,使全场蜂群群势基本一致;每群蜂只留1张脾,多余的巢脾抽出保存。 7.1.2 饲喂促繁 按奖励饲喂和饲喂花粉的方法进行。 7.1.3 加脾扩巢 当蜂群内的子脾开始封盖,蜂王无空巢房产卵时,加入1张巢脾。依此类推加入巢脾供蜂群增长需求。 7.1.4 拆除保温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蜂群的强壮,可逐步拆除内保温和外保温。 DB51/T961-2009 5 7.1.5 强弱互补 经过1个2个繁殖周期后,蜂群之间会出现群势强弱不均。需将强群老熟封盖子脾调给弱群,

15、并将弱群的幼虫、卵脾调给强群。 7.1.6 加础造脾 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气温在15以上,蜂巢内出现白色蜡鳞和赘脾时,蜂群群势4框以上时进行。方法同5.8。 7.2 强盛阶段 7.2.1 维持强群 经常保持7张脾,6框蜂以上群势,及时淘汰劣王、老王,保持饲料充足。 7.2.2 预防和解决分蜂热 进行造脾、用新王换老王、模拟分蜂、调走封盖子脾、调入幼虫脾。 7.2.3 生产蜂产品 利用丰富蜜源生产蜂蜜、蜂花粉等蜂产品。 7.3 秋繁阶段 7.3.1 培育越冬蜂 选择有充足蜜源的场地放置蜂群。发生蜜压卵圈时,及时把子脾上的贮蜜取出,扩大产卵圈,用空脾调换大蜜脾,保证蜂王有产卵的空房;同时进行奖励饲

16、喂,促进蜂王产卵。 7.3.2 贮备越冬饲料 在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每群蜂选2张3张封盖蜜脾提出作贮备越冬饲料。对饲料不足的蜂群进行补足饲喂。方法同5.7.1。 7.3.3 囚王断子 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结束前10d,扩大蜂路至12mm15mm。同时用扣王笼将蜂王囚在中央巢脾的中上部使蜂王停止产卵。 7.4 越冬阶段 7.4.1 越冬场地 选择干燥、避风、避阳,安静的场地放置蜂群。 7.4.2 检查饲料 越冬中期,检查贮蜜情况。贮蜜不足的补充封盖蜜脾。 8 生产群组织与管理 8.1 生产群组织 8.1.1 培育采集蜂 在当地主要流蜜期前40d开始到流蜜期结束前30d停止.方法同7.1.10。 8

17、.1.2 组织生产群 在流蜜期15d前,从辅助群提取封盖子牌补充到生产群。 8.1.3 准备巢脾 在主要流蜜期前清理贮备的空巢脾备用。 8.2 生产群管理 8.2.1 调整蜂群 在蜜源初花时,将虫卵脾放在蜂巢中部,封盖子牌放在外侧,两边各加入1个空巢脾。 8.2.2 限子保产 当主要蜜源花期较短且以后没有主要蜜源时,在流蜜期前10d开始限制蜂王产卵,直至蜜源结束。 9 病虫害防治 DB51/T961-2009 6 9.1 防治原则 按照GB19168-2003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执行。 9.1.1 传染性病害 蜂群发生传染性疾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动物检疫单位。同时逐群检查蜂群,根据检查结

18、果分别进行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性给药等处理。 9.1.2 非传染性疾病 蜂群发生非传染性病害时,及时查清情况找准病因,然后针对性地清除病源。 9.1.3 用药要求 治疗蜂病按NY5138中规定的药物和剂量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使用过药物的蜂群,生产蜂蜜前彻底清除巢内存蜜。 9.2 主要病虫害防治 9.2.1 中蜂囊状幼虫病 5日龄6日龄幼虫死亡。死亡幼虫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味;用镊子拉出如同小囊,内含液体,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成蜂表现不安,易离脾,出勤少。严重时蜂群弃巢逃亡。多发生在春夏之间。防治上采用抗病群育王,加强保温,密集群势,补充饲料,清除病害子脾。 9.2.2 欧洲幼虫腐臭

19、病 2日龄3日龄幼虫死亡。虫尸由苍白色到浅黄而腐烂,有酸臭味,最后逐渐干枯于巢房底,易挑出。严重时蜂王停止产卵,工蜂出巢减少甚至弃巢逃亡。用土霉素治疗,每十框蜂用药125mg,将土霉素研磨成细粉,用少量糖浆化开,然后拌入花粉中饲喂蜂群,喂量以蜂群两天能吃完为准,三天一次,连喂三次。无病群不喂药。喂过药的蜂群取的第一次蜂蜜不能作为商品蜜,并且第一次取蜜必须取净巢内所有蜂蜜。 9.2.3 巢虫 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并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形成分岔或不分岔的隧道。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隧道也增大。受害的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造成“白头蛹”而死亡。防治上采取密集群势,淘汰旧脾,定期清除蜂箱内壁、箱底等处的蜡屑蜡瘤,发现巢虫及时捕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