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140 P57 DB51 备案号:27199-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T 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Design code for small pumping station 2010 -02 - 10 发布 2010 - 03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990-201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小型泵站的类型与等级、泵站组成、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进出水管路及泵站进出水建筑物设计、泵房设计、水泵机组选型、泵站电气设备、泵站用电、泵站安全技术要求、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泵站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等。 .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泵站类型与泵站等级 1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3 5 泵站组成 4 6 泵房设计 5 7 泵站水泵机组 8 8 电气设备 8 9 泵站进、出水管道 8 10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 10 11 泵站的用电 11 12 泵站安全技术要求 11 13 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2 14 泵站工程设计文件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泡田用水量表 . 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管材的管径范围表 . 15 DB51/T 990-2010 前 言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机电灌溉处、
3、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罗晓东、刘长树、廖功磊、刘泽生、刘从伟、高七一、艾洋东、赖加力。 标准附录 A(资料性附录)泡田用水量表。 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材的管径范围表。 DB51/T 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型泵站的类型与等级、泵站组成、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进出水管路及泵站进出水建筑物设计、泵房设计、水泵机组选型、泵站电气设备、泵站用电、泵站安全技术要求、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泵站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等。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装机功率1000 kW的农用小型泵站设计(以下简称为泵站),其它小型泵站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4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226.1-2008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490 水轮泵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 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 13006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汽蚀余量 GB 13007 离心泵效率 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SL
5、234 泵站施工规范 SL 254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 316-2004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JB/T 8097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JB/T 8098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3 泵站类型与泵站等级 3.1 泵站类型 泵站类型分为电力泵站(含潜水泵站)和水轮泵站。 3.2 泵站等级 根据 GB/T 50265-1997 泵站分等划分规定,小型泵站按装机流量和装机功率分等,分为小(1)型泵站和小(2)型泵站,分等级指标见表 1;泵站按装机功率细化分等,分等指标见表 2。 表1 灌溉、排水泵站分等指标 DB51/
6、T 990-2010 分等指标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装机流量 m3/s 装机功率 104kW 小(1)型 102 0.10.01 小(2)型 2 0.01 注1: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指单站指标,含备用机组。 注2: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工程的等别,可按其整个系统的分等指标确定。 表2 泵站分等指标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装机功率 kW 小(1)型A 5001000(含 1000) 小(1)型B 315500(含 500) 小(1)型C 90315(含 315) 小(2)型A 5590(含 90) 小(2)型B 1555(含 55) 小(2)型C 11 3.3 泵站建筑物级别 3.3.1 泵
7、站建筑物级别的划分,见表 3: 表3 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 永久性建筑物级别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主要建筑物 次要建筑物 临时性建筑物级别 小(1)型A 4 4 5 小(1)型B 4 5 5 小(1)型C 4 5 小(2)型A 5 5 - 小(2)型B 5 5 - 小(2)型C 5 5 - 3.3.2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应符合GB/T 50265-1997 中表 3.1.1的规定,见表4 。 表4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洪水重现期(年) 泵站建筑物 级别 设计 校核 1 100 300 2 50200 3 30100 表 4(续) 泵站建筑物 洪水重现期(年) DB51/T 9
8、90-2010 级别 设计 校核 4 2050 5 1020 注:修建在河流、湖泊或平原水库边的堤身式泵站,其建筑物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坝现有防洪标准。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4.1 泵站设计流量 4.1.1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水定额、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作物需水、渠系水利用系数,灌区内调蓄容积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4.1.2 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方式、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条件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4.1.3 农村饮灌结合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溉期间的设计流量和供水对象的用水量标准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农村饮灌结合泵站水质,应符合 GB 5084 、GB 5749
9、 的规定。 4.1.4 工业及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城镇供水人口的用水量标准及规模综合分析计算确定。工业及城镇供水泵站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4.1.5 排污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企业生产污水排放量和城镇人口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照实际处理能力,计算确定。 4.2 泵站特征水位 4.2.1 本规程对灌溉泵站的特征水位进行了规定,其它用途泵站的特征水位应符合 GB/T 50265 中 3.3的规定。 4.2.2 进水池水位确定: a) 防洪水位:按 GB/T 50265-1997 中 3.1.1 的规定确定; b) 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
10、源保证率为 85%95% 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的水位; c) 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 510 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d) 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95%97% 最低的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e) 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注: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4.2.3 出水池水位确定: a)
11、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b) 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出水池的水位; c) 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d) 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 e) 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 DB51/T 990-2010 4.3 泵站特征扬程 4.3.1 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的要求。也可按最高、最低扬程的算术平均值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扬程确定设计扬程。 4.3.2 平均扬程按式 1 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
12、,并计入水力损失。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iiiiitQtQHH (1 ) 式中: H 加权平均净扬程,单位为米(m ); iH 第 i 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单位为米(m ); iQ 第 时段泵站提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i3/s); it 第 i 时段历时,单位为天(d)。 4.3.3 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进水池最低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4.3.4 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出水池最低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5 泵站组成 5.1 泵站总体布置 5.1.1 泵站的
13、总体布置,应根据所选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源、泥沙、供电、环境和交通(道路)条件,结合整个泵站水利枢纽或供电、灌溉、排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型式综合确定。泵站站址选择要求如下: a) 丘陵、山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 b)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震性强、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 c) 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 GB/T 50265-1997 中 4.2 条的规定。 5.1.2 泵站的总体布置,应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可行、有利施工、安全运行、方便管理、经济实用、美观协调,并应符合 GB/T 50265-1997 中 5.1.25.1.9 中的规定。 5.2 泵站布
14、置型式 5.2.1 由河流取水的灌溉泵站,当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引水式布置,并应在引渠渠首设进水闸(含拦污设施);当河道岸边坡度较陡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其进水建筑物前缘宜与岸边齐平或稍向水源凸出。 5.2.2 由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5.2.3 由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湖泊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等,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DB51/T 990-2010 5.2.4 由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水库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及农作物对水温要求等,采用缆车式、漂浮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5.2.5 由河流、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采用缆车式、漂浮
15、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5.2.6 由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优先采用潜水泵站布置型式。 5.2.7 其它要求应符合 GB/T 502651997 中的 5.2.25.2.9 的规定。 6 泵房设计 6.1 泵房结构类型 6.1.1 分基型泵房:主要特点是水泵机组和泵房的基础分开,属单层结构。 6.1.2 干室型泵房:主要特点是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地上结构与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结构为不能进水的干室。 6.1.3 泵房结构类型一般按照泵站等级确定。小(1)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或干室型泵房结构类型。小(2)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泵房结构。 6.1.4
16、潜水泵站和水轮泵站,可不建泵房,推荐使用户外控制设施。 6.2 泵房布置 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等因素确定。泵房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满足水泵机组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b) 满足电气设备结构尺寸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c) 满足泵房内通风和照明要求,并符合排水、防潮、防火、防盗、防噪声(振动)等技术规定; d)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的要求; e)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经济实用。 6.3 泵房建筑 6.3.1 泵站建筑物应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设防烈度不低于度;防洪标准按本规程 3.3.2。
17、6.3.2 泵房用砖(含条石)、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含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砌或现浇。 6.3.3 泵房屋盖 泵房屋盖由屋面与支承结构两部分组成。屋面起围护作用,支承结构起支承作用,并将荷载传递到墙体或立柱上。常用的屋盖有斜屋盖、平屋盖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屋盖三种,可根据泵站所在地具体条件确定。 6.3.4 泵房墙体 应根据荷载大小及所采用的材料、墙长、墙高,通过计算确定必要的墙厚以满足泵房强度与稳定要求。墙体采用砖结构,承重墙厚度为: DB51/T 990-2010 a) 小(1 )型泵站,承重墙厚度为 240mm(24 墙)、365mm (37 墙); b) 小(2 )型泵站,承重墙厚度为 240
18、mm(24 墙)。 6.3.5 泵房墙体圈梁和构造柱 为加强泵房墙体的整体刚度,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或较大震动(机组或其它因素)等引起泵房产生的变形和裂缝,应在墙体上部和适当部位用钢筋混凝土筑砌水平、连续、封闭的圈梁;还应在墙体四角部位用钢筋混凝土筑砌构造柱。构件尺寸应按建筑部门的设计标准决定。 为承受门、窗洞口上的荷载,在门、窗洞口上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构件,其断面尺寸应与砖模数一致。 6.3.6 基础梁 基础梁承受墙体重力并将它传递给基础,基础梁断面为倒梯形。应按建筑部门的设计标准确定。 6.3.7 泵房基础及附属设施 6.3.7.1 泵房基础是为保证泵房结构的可靠、耐久和安全,泵房基础
19、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根据泵房使用要求和结构布置,应按建筑部门的设计标准决定基础类型、基础埋设深度和构件尺寸。泵房基础类型如下: a) 砖基础; b) 条石基础; c) 灰土(或三合土)基础; d) 混凝土或条石混凝土基础; e) 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 f)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 g) 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 6.3.7.2 基础埋设深度 基础埋设深度应尽可能浅埋,但不得低于0.5m 。省内高山寒冷地区基础埋设深度应大于当地冻土层深度。对于浅层土质软弱的,应采用相应措施,进行人工加固。基础埋设深度还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材料和施工的影响。 6.3.7.3 泵房附属设施 泵房附属设
20、施主要包括:配电房、管理房、排水系统、便道、保坎和挡土墙等。 6.3.8 水泵机组基础 6.3.8.1 卧式水泵机组基础 卧式水泵机组基础多为墩式,机墩平面尺寸,应根据机组的安装尺寸设计。泵机组地脚螺栓的螺孔中心,距机墩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 ,机墩高根据螺栓最小埋深和螺栓弯钩下缘至墩底的距离确定,该距离应不小于15cm 。为防止积水和方便安装,机墩平面应高于泵房地面10 cm 30cm。 6.3.8.2 立式水泵机组和潜水泵机组基础 6.3.8.2.1 立式水泵机组基础 DB51/T 990-2010 立式水泵机组应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排架或特制水泵梁上。机组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
21、水泵机组的重量和机组运转的振动。机组基础平面尺寸,应根据水泵机组安装尺寸进行设计。 6.3.8.2.2 潜水泵机组基础 潜水泵机组可采用吊装式,落地式或自动耦合装置进行安装。当采用吊装式时,安装在井台的钢筋混凝土(C30 )基础上;当采用落地式时,基础设置在取水池底;当采用自动耦合装置时,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制作安装基础。 6.3.8.2.3 水轮泵机组基础 水轮泵机组根据使用说明书所提供的安装平面尺寸,确定机组基础在机坑的立式和卧式尺寸。 6.4 泵房面积和高度 6.4.1 按泵站等级分,泵房面积见表 5: 表5 泵房面积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泵房面积 m2 小(1)型 2050 小(2)型 1
22、220 注:泵房面积亦可根据机组台数和机组平面尺寸在上述范围内适当增减。 6.4.2 按泵站装机功率数分,泵房面积推荐值见表 6: 表6 泵房面积 泵站规模 装机功率 kW 泵房面积 m2小(1)型A 5001000(含 1000) 3050 小(1)型B 315500(含 500) 2530 小(1)型C 90315(含 315) 2025 小(2)型A 5590(含 90) 1820 小(2)型B 1555(含 55) 1218 小(2)型C 11 12 注1:以上均为单台机组泵房面积,多台机组泵房面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潜水泵站及移动泵站可以不修泵房,采用户外控制,若建控制房,面积可适当
23、减小,但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注2:若需要考虑管理、生活用房,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 6.4.3 按泵房规模分,泵房高度见表 7: 表7 泵房高度 泵站规模 泵房高度 m 吊装设施 小(1)型 3.33.8 固定 表 7(续) 泵站规模 泵房高度 m 吊装设施 小(2)型 3.03.5 临时(或固定) DB51/T 990-2010 注1:泵房高度亦可根据机组类型、台数和机组立面尺寸在上述范围内适当增减。 注2:小(1)型-B (315500kW )和小(1)型-A (5001000kW )泵站,可考虑行车等吊装设施。 6.4.4 泵房起吊设备应根据机组安装方式、机组台数、起吊重量确定。 7 泵
24、站水泵机组 7.1 水泵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要求,并应考虑一定裕量; b) 在各特征扬程情况下,水泵应始终保持在高效区运行;在最高和最低扬程范围内,水泵都应能安全、稳定运行; c) 在多泥沙水源取水时,应计入泥沙含量、粒径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水泵叶轮及过流部件应考虑耐磨蚀措施; d) 所选水泵的效率应符合 GB 13007 的规定,汽蚀(空化)余量应符合 GB 13006 的规定。 7.2 水泵选型的其它要求 水泵选型的其它要求包括:机组台数、卧式水泵的安装高程、运行方式(串联、并联、串并联、并串联)、性能调节等,应符合GB/T 50265-1997 中 9
25、.1条的规定。 7.3 根据泵站装机功率、水源条件(水源种类、水量)、机组台数、引水方式等条件,选用适合的水泵类型,并应考虑一定裕量。 7.4 水轮泵的选型应符合 GB/T 6490.3 的规定。 7.5 电动机应根据水泵额定点的轴功率选型确定。 8 电气设备 8.1 泵站的供电系统应符合 GB/T 50265-1997 中第 10 章的规定。 8.2 泵站的电气控制设备应符合 GB 7251.1 的规定。 8.3 泵站机组的起动可按功率等级、电力条件等,采用软起动、自耦降压起动、直接起动等方式。 8.4 水泵机组装机功率在 18.5kW 及以上时,优先采用软起动方式。 8.5 潜水电泵应有漏
26、电及综合保护装置。 9 泵站进、出水管道 9.1 管材 泵站进、出水管道应根据实际设计承压能力及地形状况,选用HDPE 管、钢管、铸铁管或相应的其它管材。 9.2 管径的确定 9.2.1 管径根据设计确定,当泵站设计流量为已知,则压力管径可按照下列公式进行初步计算: DB51/T 990-2010 2/1)4(VQd= ( 2) 式中: d 压力管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 Q 泵站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V 管内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按表8取值。 表8 管内流速取值 净扬程 m 管内流速 m/s 50 1.52.0 50100 2.02.5 2.53.0 注:可
27、根据水泵出水管长度作适当调整。 9.2.2 根据计算管径,圆整选用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管径。推荐管材的管径范围(见附录 B)。 9.3 连接与管件: a) HDPE 管采用热熔焊接,管件有垫环,弯头有 45、 90、 22.5,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选用; b) 钢管采用焊接、法兰连接,管件有 45、90 、22.5 弯头,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选用; c) 铸铁管采用承插与法兰连接,管件有 45、90 、22.5 弯头,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选用; d) 橡胶挠性接头(含伸缩节)。 9.4 管路控制部件: a) 底阀和滤网(有真空泵引水和真空引水筒引水时
28、只设置滤网); b) 闸阀、水力阀和拍门(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出水管出口按照管通径 DN300mm 设置拍门); c) 逆止阀(含缓闭止回阀); d) 排气阀(含安全阀)。 9.5 管路附件及检测装置: a) 进出口压力取压装置; b) 流量计接入段(管通径 DN200mm ),接入段长度和位置应符合 GB 3214 的规定。 9.6 管道的铺设和支承 9.6.1 管道的铺设分露天铺设和地埋铺设。HDPE 管采用地埋铺设。金属管道(铸铁管、钢管等)采用露天铺设,亦可采用地埋铺设。 9.6.2 金属管道铺设前,内外表面均应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 9.6.3 露天铺设的管道,应在管道纵向转弯处(节点承压
29、处)设置镇墩,直管段上设置支墩。两镇墩之间设置橡胶绕性接头(或伸缩节),且应布置在上端。 DB51/T 990-2010 9.6.4 地埋铺设的管道,埋深一般应大于 0.5m,若需穿越公路、农田埋深应大于 1.1m。其镇墩和支墩均埋入管沟中,在高山寒冷地区,埋深一般应在当地冻土层以下 0.3m。若有外部载荷,应根据荷载情况设计相应的连续管枕。 9.7 进、出水管道设计流速 9.7.1 泵站进水管道设计流速宜取 1.5m/s2.0m/s,进水管吸入口流速宜取 1.0 m/s1.5m/s,进水管吸入口应设喇叭口(喇叭口直径取等于或大于 1.25 倍进水管直径)。 9.7.2 泵站出水管道设计流速,
30、当净扬程在 50m 以下时,宜取 1.5 m/s2.0m/s;净扬程在 50m100 m时,宜取 2.0 m/s2.5 m/s;净扬程在 100 m 以上时,宜取 2.5 m/s3.0m/s。 9.8 离心泵进水管喇叭口与进水建筑物(进水池)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9.8.1 吸入喇叭口与池底距离: a) 吸入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取(0.6 0.8)D (D 为喇叭口直径,下同),不得小于 0.4m; b) 吸入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取(0.8 1.0)D ,不得小于 0.5m; c) 吸入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取(1.0 1.25)D ,不得小于 0.6m。 9.8.2 吸入喇叭口的淹没深度: a) 吸
31、入喇叭管垂直布置时,(1.0 1.25)D ,不得小于 0.5m; b) 吸入喇叭管倾斜布置时,(1.5 1.8)D ,不得小于 0.6m; c) 吸入喇叭管水平布置时,(1.8 2.0)D ,不得小于 0.8m。 9.8.3 吸入喇叭管中心线与后墙距离,取(0.81.0)D,不得小于 0.4m;同时应满足喇叭管安装的要求。 9.8.4 吸入喇叭管中心线与侧墙距离,取 1.5D,不得小于 0.6m。 9.8.5 吸入喇叭管中心线与进水池入口距离,取大于 4D,不得小于 1.6m。 9.9 出水管件的配置应符合 GB/T 50265-19 97 中 9.2.4.2、9.2.4.4 和 9.2.4
32、.5 的规定。 10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 10.1 进水建筑物 10.1.1 引渠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有足够的输水能力,用泵站的最大流量作为引渠的设计流量; b) 引渠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设计,以不冲不淤流速作校核; c) 应尽量采用正向进水,渠线应顺直; d) 引渠入口处应设置拦污栅(拦污格网),以防止树叶、杂草、污物等进入。 10.1.2 前池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池内不得产生涡流; b) 宜采用正向进水方式。正向进水的前池,平面扩散角不应大于 40,按水流走向,底坡不宜陡于 1:4 ; c) 侧向进水的前池,宜设分水导流设施。 DB51/T 990
33、-2010 10.1.3 进水池 泵站进水池的布置型式应符合GB/T 50265-1997 中 7.2.5的规定,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进水池设计应使池内流态良好,满足水泵进水要求; b) 便于清淤和管理维护; c) 卧式泵进水管口与进水池的布置尺寸的确定,应符合 GB/T 50265-1997 中 9.2.3 的规定; d) 进水池的有效容积可按该共用进水池的水泵额定流量( m3/s)的 30 50 倍确定。 10.2 出水建筑物 10.2.1 泵站出水池的位置应结合站址、管线及输水渠道的位置进行选择。宜选在地形条件好、地基坚实稳定、抗震性强、渗透性小、工程量少的地点。 10.2.2
34、出水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池内水流顺畅、稳定、水力损失小; b) 出水池若建在湿陷性地基上,应进行地基处理; c) 出水池底宽若大于渠道底宽,应设渐变段连接,渐变段的收缩角不宜大于 40; d) 出水池流速应小于 2m/s,且不允许出现水跃。 11 泵站的用电 11.1 泵站主变压器容量计算与校验应符合 GB/T 502651997 附录 D 和附录 E 的规定。 11.2 泵站用电电压: a) 低压电压为:交流 220V、380V ; b) 高压电压为:交流(3kV )、6kV 、10kV 。 11.3 泵站水泵机组的启动和运行控制设备应符合本规程第 8 章的规定。 12 泵站安全技
35、术要求 12.1 泵站水锤防护应符合 GB/T 50265 -1997 中 9.3 的规定。 12.2 泵站压力管道的安全技术检查,应符合 SL 3162004 中 4.8 的规定。 12.3 镇墩按 GB/T 50265-1997 附录 C 的规定进行抗滑、抗倾斜及地基强度验算。 12.4 泵站电气装置和泵机组的电动机应设置有过电流、过电压、欠压、缺相、接地、防雷等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标记。电气系统的标记、警告标志和项目代号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第 16 章的规定。 12.5 泵站供电变压器应有如“小心触电,请勿靠近”的安全警示标记。 12.6 泵站控制柜仪表盘上各功能元件应有
36、明确的文字说明,如电源“开”和“关”、泵机组的“起动”和“停止”以及“请勿乱动”、“危险”等安全说明。电气控制系统的按钮、指示灯、显示器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 10.2,10.3 和 10.9 的规定。电气控制系统的操作面板应采用 PELN(保安特低电压)的防护,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的 6.4 规定。 12.7 泵机组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低压电机的冷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5M。 DB51/T 990-2010 12.8 潜水泵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应产品的规定:干式电机50 M,充水式电机100 M。电气系统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 GB 5226.1-
37、2008 中 18.2 的规定。电气系统的耐压应符合 GB 5226.1-2008 中 18.4 的规定。 12.9 泵站机电设备周围及泵房内均应设置防火设施。 12.10 泵机组运行工作间的噪声应符合 JB/T 8098 中级的规定,振动应符合 JB/T 8097 中级的规定。 12.11 泵机组的外露转动部件(联轴器付、带和带轮付等),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壳和安全警示标记,并应符合 GB/T 8196 的规定。 12.12 泵站在引渠、前池、进水池和出水池旁,应设置“请勿靠近”、“禁止游泳”等显著的安全警示标记。 12.13 泵站建筑物应设置沉降、位移观测标记。 13 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
38、3.1 泵站装置效率 泵站装置效率应符合表9 的规定: 表9 泵站装置效率 装置效率 % 泵站类型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装机功率 kW 清水 浑水(含沙水流)小(1)型-A 5001000(含1000) 65 60 小(1)型-B 315500(含500) 60 55 小(1)型-C 90315(含315) 55 50 小(2)型-A 5590(含90) 55 50 小(2)型-B 1555(含55) 50 45 电力泵站 小(2)型-C 11 45 40 水轮泵站 / / / 40 注1:装置效率按照泵站装机功率、水泵类型等条件,经统计计算,并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及文献对泵站装置效率的规定
39、和推荐值。 注2:低比转速(ns80)泵机组的装置效率的容差为-5%。 13.2 泵站能源单耗 电力泵站的能源单耗应5kWh/(ktm),低比转速(n s80)水泵机组的能源单耗6.1kWh/(ktm)。 14 泵站工程设计文件 14.1 设计报告包括:工程简介(地质、水文、自然条件等)、设计方案说明、水工建筑、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设计、概(预)算。 DB51/T 990-2010 14.2 设计图册包括:总体布置图、泵房平面布置图、泵房横剖视图、泵房纵剖视图、泵站及机组基本参数和主要设备清单、压力管道纵剖视图(含进水池、出水管、镇墩、支墩、出水池)、泵站电气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 DB51
40、/T 990-201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泡田用水量表 土壤类别 地下水深h (m ) 泡田定额 (m3/hm2) 换算成水层深度h 水(mm) 粘土、粘壤土 / 7501200 75120 中壤土、砂壤土 2 2 10501500 12001800 105150 120180 轻砂壤土 2 2 12001950 15002400 120195 150240 注3:对于干旱作物区,一般以播前灌水定额为依据(750 m3/hm2900m3/hm2)。 注4:对于水稻区,以泡田期用水定额为依据,不同土壤的稻田泡水定额以表内数据为依据。 注5:对于水源缺乏或扬程很高地区,应适当降低灌水定额。 DB51/T 990-201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管材的管径范围表 管材名称 管径范围 mm 压力等级 MPa HDPE 管 50355(50、 63、 75、 90、 110、 125、 140、 160、 180、 200、 225、250、280、315、355) 0.61.60 钢管 76480(76、 83、 89、 95、 102、 108、 114、 127、 133、 146、 159、180、194、219、245、273480) 1.06.0 铸铁管 75500(75、100、150、200、250、300、350) 1.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