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学重点学习笔记医学微生物的分类(三类、8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和核仁,细胞器不完善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发育成熟的细胞核,细胞器完善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能内生长繁殖病毒Leeuwenhock,Pasteur,Koch对微生物界的贡献1674年,荷兰人Leeuwenhock用自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显微镜检查了污水、齿垢、粪便等,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LouisPasteur,18221895)首先证明了有机物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开始了微生
2、物的生理学时期,他还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用于酒类和乳类的消毒;成功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微生物之父(RobertKoch,18431910)创用了固体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培养,首次发现了TB、霍乱弧菌(EdwardJenner,17491823)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G+菌和G-菌细胞壁的差异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构型、强度三维立体结构、较坚韧 二维平面结构、较疏松厚度 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 1-2层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五肽交链桥无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 占细胞壁干重5%-20%糖脂含量
3、 糖多脂少 糖少脂多特殊结构 磷壁酸 外膜抗原性:磷壁酸特异多糖致病性:酶/毒素等LPS染色性:G+G-药物敏感性:敏感对Amp不敏感(Amp,溶菌酶)中介体的功能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chondroid)。参与呼吸分裂胞质中重要结构(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核糖体:原核细胞的核糖体较小,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体积较大,沉降系数是80S,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双股DNA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啫碱
4、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呈深紫色,较菌体其它部位不同,故名异染颗粒。异染颗粒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白喉棒状杆菌有鉴别意义。四种细菌特殊结构的定义及功能肺炎球菌夹膜,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饶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m,边界清楚,光镜下可见。荚膜含水多,对一般碱性染料的亲合力低,不容易着色,常用特殊染色法染色。(如荚膜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可以使荚膜清楚的显现出来,荚膜的形成受环境影响。荚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致病性)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致病性)抗干燥作用有抗原性,与细菌分型鉴定有关鞭毛为附着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的细长、呈波纹状弯曲的丝状物。单毛菌-霍乱弧菌双毛菌-空肠
5、弯曲菌丛毛菌-铜绿假单胞菌周毛菌-伤寒沙门菌鞭毛的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动力试验;有些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鞭毛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普通菌毛:数量多(每菌可达数百根),遍布于菌体表面;功能:普通菌毛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粘附致病有关。性菌毛:数量少,每个细菌1-4根,功能:与细菌的遗传变异(如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等)有关。功能:黏附作用致病相关与细菌遗传变异有关具有抗原性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
6、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芽胞。特点: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芽胞不易染上色,芽胞抵抗力强。意义:芽胞的抵抗力强,是灭菌的指标;芽胞有助于细菌的鉴别。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及结果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罗列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1)热原质(pyrogen)是某些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又叫致热原。产生细菌:多为G-菌,热原质=脂多糖。特点:a.耐高温;b.污染器皿及药物输液反应。(2) 毒素和侵袭性酶毒素: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
7、质内毒素(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侵袭作用的酶(3)色素水溶性色素如绿脓杆菌产生的绿色色素;脂溶性色素如金葡菌产生的金黄色色素。(4)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5)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细菌素与抗菌素比较起来其作用范围较窄。(6)维生素(vitamin)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如大肠B就可合成VB6、VB12、Vk等。细菌生长过程的四个分期二分裂法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
8、期、衰退期掌握下述基本概念:消毒是采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是采用理化因素杀灭和清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不含任何活菌包括细菌的芽胞抑菌是采用抑菌剂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防腐是采用理化因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是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掌握以下几种消毒方法所需的时间及温度;煮沸一个大气压下将水煮沸至100度保持5-10分钟杀灭细菌繁殖体1-2小时杀灭芽胞加入1%-2%碳酸氢钠沸点可达105度,增强杀菌作用间隙灭菌流通蒸汽加热蒸汽加热15-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天干烤电烤箱的热空气160度-170度两个小时巴氏消毒法61.1-62.8度3
9、0分钟72度15-30秒高压蒸气灭菌1.95kg/cm3121.3度15-20分钟为什么湿热灭菌效果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蛋白质在含水多时易变性,含水量多,愈易凝固。湿热穿透力强,传导快。蒸汽具有潜热,当蒸汽与被灭菌的物品接触时,可凝结成水而放出潜热,使湿度迅速升高,加强灭菌效果掌握紫外线灭菌原理、特点及用途?原理是紫外线被核蛋白吸收,使DNA同一条链上或两条链上位置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干扰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者变异。特点消毒快,效率高,具有光谱性用途物体表面及空气,手术室,无菌操作实验室及烧伤病房的消毒,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5.选择下列物品
10、最佳消毒灭菌方法牛奶:巴氏消毒法手术器械:高压蒸气灭菌体温表:乙醇血清:流通蒸汽消毒法手术室空气:紫外线消毒玻璃器皿:干烤法普通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噬菌体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感染细菌后常能使细菌裂解,故称为噬菌体。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需用电镜观察。在电镜下phage呈三个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大多数phage呈蝌蚪形。头部:核酸+蛋白质外壳尾部:能识别宿主菌表面的特异性表面受体,并与之结合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
11、菌体,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phage感染宿主菌后,其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phageDNA能随细菌而传代,这类phage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为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phage)。温和phage具有两个周期:。溶源性周期:phage从吸附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随细菌分裂而分配到子代菌中去的一段时期。溶菌性周期:前phage偶而也会自发或在理化、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染色体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子代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前噬菌体(prophage)指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lysogenicbacterium)指带
12、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中可见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称为噬斑(plaque)细菌可出现哪些变异现象?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非遗传性变异(一)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1.L型变异正常形态细菌-抗体或补体-L型变异(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2.荚膜的变异肺炎链球菌荚膜消失荚膜出现(二) 菌落变异光滑型菌落(smooth,S型)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粗糙型菌落(rough,R型)表面粗糙、干燥、边缘不齐SR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多数S型
13、菌的致病性强,但有少数R型菌的致病性强,如结核分枝杆菌。(三) 抗原性变异荚膜变异荚膜的丢失H-O变异鞭毛的丢失S-R变异特异多糖缺失(四) 毒力变异毒力增强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减弱卡介苗(BCG)(五)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耐药菌株依药菌株罗列出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相关物质?染色体环状双螺旋DNA,不含组蛋白,无核膜包围。细菌基因的结构是连续的,无内含子。质粒质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质粒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消除和转移。质粒可编码控制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如致育性、耐药性、致病性等。质粒具有相容性与不相容性F质粒(fertilityplasmid)或致育性
14、质粒控制细菌性菌毛的产生,与细菌变异有关;.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编码产生性菌毛;.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plasmid)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毒力质粒(Vi质粒,virulenceplasmid)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K质粒:决定细菌的粘附定植溶原性噬菌体转座子一类能够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子的转座行为可以改变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序列概念: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型变异
15、。点突变与大突变基因转移基因转移和重组(genetransfer外源性的细菌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亦称为传染。normalflora正常菌群(normalflora)正常情况下,在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致病且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正常菌群。conditioned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条件改变后可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dysbac
16、teriosis)微菌落,生物被膜单个散在吸附、形成微菌落和生物被膜微菌落和生物被膜的意义易于抵抗机体及药物等的清除和杀灭作用;快速传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与慢性难治性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引起感染的性能毒力Virulence,细菌的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侵袭力(荚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内,外毒素的比较)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活菌分泌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革兰阴性菌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稳定性 60-80,30min被破坏 160,2-4h才被破坏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
17、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无中和内毒素作用;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及DIC等入侵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入侵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感染的类型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显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带菌状态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医院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根据传染来
18、源分类: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环境感染(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主动免疫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掌握四体的基本特征。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类很多.是原核细胞生中最小的,也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形态与结构0.20.3m,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如球形、棒状、分枝状、丝状等。细胞膜富含胆固醇,由三层
19、结构组成:内外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中层为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支原体的营养要求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10%20%的人或动物血清。生长缓慢,二分裂繁殖为主,菌落细小菌落呈荷包蛋样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差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耐药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对作用于固醇类(皂素、二性霉素)的药物敏感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滤菌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原体(elementarybody,EB)直径0.20.4微m,球形或椭圆形,有致密的类核结构,有胞壁,高度感染性,无繁殖能力。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姬姆萨(Giemsa)染色呈紫红色2、始
20、体(initialbody),又称网状体(reticuatebody,RB)直径0.51m,圆形或椭圆形,无胞壁,核质疏松呈网状,无感染性,有繁殖能力。姬姆萨染色呈深蓝色或暗紫色原体吸附于易感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内始体二分裂繁殖子代原体释出细胞外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发育周期约4872h,从EBRB子代EB。包涵体即指在易感细胞内含增殖的网状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位于细胞浆中,体积大小不等有的如帽状,有的呈桑椹状,有的散在。(三)培养特性: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动物接种(小鼠)鸡胚接种(卵黄囊)细胞培养(McCoy、Hela-299等细胞株)(四)抗原构造与分类:衣原体有属特异性、种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三种抗原。衣
21、原体属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四种,每种衣原体又可分为若干个血清型。主要外膜蛋白抗原易发生变异,而形成不同亚种。(五)抵抗力:耐冷不耐热,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对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2.免疫性不牢固衣原体感染后虽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出现,但保护性不强,常可出现持续感染或反复感染。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1.形态结构钩体细长,弯曲,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常使菌体呈C、S形。观察钩体常用的方法有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2、镀银染色法3、电镜观察钩体的基本结构由外膜、轴丝(内
22、鞭毛)和菌体组成(1)柯氏培养基(Korthof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含10%兔血清的柯氏液体培养。适宜温度为28300C,Ph7.27.4二分裂繁殖,速度慢。培养1-2W才见其在液体基中呈云雾状生长3、抗原构造和分类1)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菌体表面的多糖与蛋白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可用于钩体分型。2)群特异性抗原内部抗原菌体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群特异性,可用于钩体分群。25个血清群,237个血清型抵抗力:弱,对干燥、热、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及青霉素敏感钩体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免疫性:抗钩体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对同一血清型的钩体有牢固免疫力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
23、形态与染色:TP柔软、细长,螺旋细密而规则,两端尖直,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运动活泼观察梅毒螺旋体可用:镀银染色法,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抵抗力:非常弱对热、寒冷、干燥及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离体后干燥12h或500C5min即死亡TP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敏感2熟悉四体的致病特点和重要鉴别诊断方法。支原体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冷凝集试验4度过夜病人血清+O型红细胞红细胞凝集,放37度后其凝集现象可消失,此反应是非特异性-辅助诊断其他:ELISA、分子生物学检查立克次体1、微生物学检查(1)分离培养:取外周血,采用雄性豚鼠腹腔接种分离病原体(2)血清学诊断:外斐反应(取患者血清与变形杆菌O
24、X19抗原作凝集试验)2、防治:(1)控制消灭中间宿主、传播媒介、储存宿主,灭鼠、灭蚤、灭虱(2)疫苗接种:灭活疫苗(3)抗生素治疗:氯霉素、四环素外斐氏反应普氏立克次体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变形杆菌OX19、OX2菌株共同抗原恙虫病立克次体变形杆菌OXK株存在共同抗原共同抗原用易于制备的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加上病人血清进行凝集反应,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抗立克次体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Well-Felixreaction),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斑点热和恙虫病.衣原体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1、直接涂片镜检找包涵体眼结膜刮片,眼分泌物涂片,Giemsa染色,检查上皮细胞内包涵体,
25、其他部位的感染取相应标本染色后镜检,如脓液、分泌液等。2、分离培养McCoy细胞或HeLa-229细胞35培养48-72h,用免疫荧光、ELISA测培养物中衣原体3、核酸检测4、防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播药物治疗螺旋体中勾体致病动物,隐性感染污染土壤、水源感染人体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重者可有肝、肾等功能损伤、肺大出血螺旋体中钩体检测标本采集:一周内采血,两周后采尿,有中枢神经症状者可采集脑脊液。标本经离心集菌后,取沉渣做1、直接镜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镀银染色后观察。2、分离培养:标本接种于柯氏培养基中,观察生长现象;取培养物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3
26、、动物试验:豚鼠或地鼠腹腔接种血清学诊断取早、晚期双份血清1.显微镜凝集试验用当地流行菌株/我国标准株的钩体作为抗原,检测患者有无相应抗体。2.间接凝集试验1消灭传染源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2切除传播途径保护水源,避免与疫水接触3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增强易感机体免疫力疫苗接种,多价混合钩体死疫苗,钩体外膜亚单位疫苗梅毒螺旋体1.所致疾病梅毒梅毒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根据梅毒的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两种获得性梅毒性接触传播I期梅毒:无痛性硬下疳,传染性极强,自限性早期梅毒II期梅毒:28周后,全身皮肤黏膜梅毒疹,并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自限性从硬性下疳至梅
27、毒疹消失后一年的一、二期梅毒,称为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但破坏性较小。晚期梅毒III期梅毒:此期梅毒传染性小但破坏性大,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侵犯心血管、脊髓等,有生命危险。先天性梅毒通过胎盘传播。梅毒孕妇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脏器中大量繁殖,引起胎儿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梅毒儿,表现为马鞍鼻、锯齿形牙、先天性耳聋等。2.免疫性以细胞免疫为主属于传染性免疫体内有TP时才有免疫力,TP被杀灭,免疫力即消失1.检测梅毒螺旋体适用于期和期梅毒,取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观察有无运动活泼的TP存在2.血清学诊断查反应素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
28、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是一种非特异抗体包括USR试验和RPR试验,通常只适用于初筛查特异性抗体用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测定血清中的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的证实试验防治原则梅毒是一种性病,应加强宣传和社会管理梅毒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首选青霉素,早期、足量、随访,治疗3个月至1年血清学检查持续转阴者为治愈。一.生物学性状1、革兰阳性、非抗酸性丝状菌无芽胞、荚膜和鞭毛以裂殖方式繁殖2、培养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正常菌群,腔道表面,内源性感染致软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颈面部常见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三.几种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1、链霉
29、菌属:是已发现的放线菌中最多见的一种,也是产生抗生素最多的放线菌,如链霉素、卡拉霉素、土霉素等。2、诺卡菌属:利福霉素3、小单孢菌属:庆大霉素4、游动放线菌属:创新霉素5、马杜拉放线菌属:洋红霉素真菌的结构特点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真菌的形态具有多样性,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高倍镜下清晰可见。真菌结构比细菌复杂。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真菌有坚韧的细胞壁,但该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如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多细胞真菌:丝状分枝,交织成团。结构分菌丝和孢子两部分。菌丝:在适
30、宜条件下,孢子出芽芽管延长菌丝分枝并交织成团菌丝体,菌丝有很多种。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孢子在条件适宜时可出芽,长出芽管,进一步发育为菌丝体。真菌培养特性特点:低营养低温度(适宜温度22280C,某些深部真菌为370C)低PH(4.0-6.0)高湿度和氧三低一高培养基:沙保(Sabouraud)培养基菌落:酵母型菌落:菌落特征类似细菌菌落,如新生隐球菌类酵母型菌落:菌落外观和酵母型菌落相似,但有假菌丝如白假丝酵母菌,上述两型菌落都见于单细胞真菌丝状型菌落:多细胞真菌培养后都形成丝状菌落抵抗力对热敏感,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
31、强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常见致病性真菌的致病特点1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染)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4真菌性中毒5真菌毒素与肿瘤三.常见的病原性真菌(一)浅表感染真菌皮肤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菌)1.传播途径:外源性感染,接触传播2.所致疾病:癣症3.微生物学检查:标本找孢子或菌丝培养:丝状菌落(二)深部感染真菌1白假丝酵母菌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皮肤粘膜以及内脏和中枢神经感染以口腔粘膜和生殖道炎症最常见,如鹅口疮、阴道炎等。微生物学检查涂片镜检:找厚膜胞子、假菌丝培养:观察类酵母型菌落.新
32、生隐球菌形态:圆形、单细胞,芽生孢子,外周有宽厚的荚膜墨汁负染观察所致疾病外源性感染,常从呼吸道入侵正常人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且能自愈机体免疫力下降者,新生隐球菌可向全身扩散易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学检查墨汁负染后镜检培养:酵母型菌落ELISA法测特异性抗体病毒的特点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以核酸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病毒体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此由核酸,衣壳,包膜组成裸露病毒核酸+衣壳有膜病毒核酸+衣壳+包膜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核酸+衣壳)核酸是病毒体的核心部分,构成病毒
33、基因组,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单链或双链,环型或线型,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功能:1)构成病毒基因组,主导病毒的遗传变异,为病毒增殖、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2)决定病毒的感染性3)决定病毒的增殖.衣壳(capsid)包绕在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外壳衣壳-壳粒-多肽分子(形态亚单位)(结构亚单位)保护病毒核酸衣壳具有粘附作用,与病毒致病有关具有免疫原性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病毒核衣壳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类脂+蛋白类脂: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或核膜.蛋白质: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镶嵌于类脂层中,呈钉状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spike).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保护核衣
34、壳对脂溶剂敏感与致病性有关包膜刺突可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突具有免疫原性病毒的增殖过程1.吸附和穿入吸附:病毒表面结构和与靶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穿入:膜融合有膜病毒胞饮无膜病毒直接穿入噬菌体2.脱壳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3.生物合成dsDNA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垂直传播举例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类型特点干扰素(含义、类型、特性)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具有核酸多聚酶的活性,用于合成子代DNA分子;阻断细胞生物合成,封闭正常细胞代谢晚期蛋白(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的衣壳蛋白和包膜刺突。4.组装与释放病毒释放裸露病毒溶解释放有膜病毒芽生释放流感病毒结构特点1、形态多呈球
35、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的病毒可呈丝状。呈丝状垂直传播(verticalinfection)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通过胎盘由母亲传给胎儿: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BV、HIV等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上述病毒均可,HSV-2其他:产后哺乳和密切接触(CMV、HBV等)抗原漂移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流行。抗原转换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变异率为20%50%,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肠道病毒特点和种类肠道感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它是一类生物学性状相
36、似,(+)SSRNA病毒。形态结构:(+)ssRNA、22-30nm,无包膜、球形,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培养:可在人、灵长类细胞中增殖,CPE明显。致病性:粪口传播,病毒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主要引起肠外靶器官病变。抵抗力:较强,耐酸、耐脂溶剂分类 病毒名称 疾病肠道病毒(多引起肠外靶器官病变)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神经、呼吸消化道、心脏感染埃可病毒 神经、呼吸消化道感染肠道病毒70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神经感染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治原则1、灭活疫苗(salk,IPV)2、减毒活疫苗(sablin,OPV)1,2属
37、于三价混合疫苗3、丙球、胎球-紧急预防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主要特征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HAV、HBV、HCV、HDV、HEV,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病毒(TTV)甲型肝炎病毒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3.致病机制:4.免疫:病后免疫力牢固,以体液免疫为主。检测ELISA:HAV特异的IgM-早期诊断HAV特异的IgG-流行病学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HB)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8%12%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不仅
38、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并且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液传播(血液、血制品等传播,血源性肝炎)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宫内、分娩、哺乳)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病人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名称 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甲型肝炎病毒RNA消化道 急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DNA 血液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RNA 血液输血后肝炎丁型肝炎病毒RNA 血液肝炎,常伴乙肝戊型肝炎病毒RNA 消化道 急性肝炎其它:庚型肝炎病毒RNA血液肝炎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DNA 血液输血后肝炎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类型,特点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
39、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併发症。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Ag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分节段的(-)SSRNA(甲乙8,丙7)核蛋白(NP)具有型特异性核心RNA多聚酶内层包膜:基质蛋白(M蛋白)型特异性外层包膜:刺突血凝素HA亚型特异性神经氨酸酶NA抗原组成及意义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2、分类IFN-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II型IFN或
40、免疫IFN主要发挥免疫调节IFN宿主细胞使细胞内AVP基因去抑制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protein,AVP)发挥抗病毒效应AVP主要包括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使病毒终止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特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广谱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血清学检查指标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感染性指标:HBsAg(+)、HBeAg(+)、抗HBc(+)HBsAg(+)6月,表明疾病慢性化抗HBcIgM(+)表明病毒的近期感染抗HBcIgG(+)常见于急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垂直传播的指标:HBeAg(+)HBeAg
41、(+)表明血清传染性强,易垂直传播HBeAg(-),抗-HBe(+),胎儿一般幸免HBeAg(+),抗-HBe(-),胎儿感染可能性大免疫指标:抗HBs(+)、抗HBe(+)抗HBs(+)表示乙肝恢复期,既往感染,疫苗接种抗HBe(+)表示复制力减弱,传染性降低两对半的意义辅助诊断疾病、判断预后-HBsAg(+)、HBeAg(+)、抗HBc(+)免疫指标抗HBs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抗HBe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筛选输血员三个感染指标必须全为阴性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无症状HBV携带者仅HBsAg(+)检测机体对HBV的免疫力-检测抗HBs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
42、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4倍时方有意义。AIDS的临床表现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引起病毒血症。表现类似流感,表现为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周,自行缓解。血中检测HIV抗原P24,HIV抗体4-8周后可检出。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年或更长。血中HIV数量降至较低水平,但HIV在淋巴结持续存在,并活跃复制。抗HIV阳性。AlDS相关综合征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典型Al
43、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L;各种致死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AIDS5年死亡率约为90%,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年内。防治原则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综合预防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以切断传播途径;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HIV抗体阳性应避免怀孕,或避免母乳喂养。疫苗研究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HIV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HIV主要传播方式血源性传播: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
44、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臆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哺乳高危人群:同性恋、性滥交者、静脉药隐者、职业献血者等狂犬病毒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病死率几乎达100%狂犬咬伤(唾液腺带病毒)肌纤维细胞中病毒增殖经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CNS神经细胞中病毒增殖经传出神经纤维扩散唾液腺及其他组织(骨骼肌、肾上腺等)潜伏期1-3月动物管理处理伤口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70%酒精及碘酒自动免疫灭活疫苗(全程免疫,0、3、7、14、28)被动免疫高效价狂犬病毒血清1.抗生素的概念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的抑制或影响
45、其它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2.医用抗生素的要求1差异毒力大抗生素的差异毒力愈大,则有利于临床应用。如:青霉素2.生物活性强、有不同的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MIC是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抗菌谱: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3其他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引起超敏反应等。3.抗药性是指在微生物或肿瘤细胞多次与药物接触发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是微生物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抗性。4.多重抗药性是指某一微生物可同时对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所产生的抗药性。5.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1微生物染色体或质粒上带有编码抗药性
46、的基因2自然突变加药物选择3细胞间抗药性的基因转移接合、转导、转化等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粘菌素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链霉素4抑制核酸的合成利福平5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体系抗霉素抗生素的效价,单位抗生素的含量用效价和单位来表示。1效价指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抗生素的检品和标准品的抗菌活性,从而得出检品效价检品实际单位数效价=检品的抗菌活性*100%标准的抗菌活性检品标准量2单位(unit、U)是衡量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具体尺度。常用单位有:重量单位、类似重量单位、重量则算单位、特定单位。标准品是指与商品同质的、纯度较高的抗生素,每毫克含有一定量的单位,可供作测定效价的标准。国际
47、单位(IU):经国际协议,每毫克含一定单位的标准品称为国际标准品,其单位为IU。药物变质的现象药物中污染微生物可引起:使药物变质,影响药物的质量。对病人引起不良反应,继发感染。1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2有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存在。热原质3产品发生可被察觉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如:变色、潮湿4口服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总数超过规定限量。5无菌制剂中发现有微生物的存在。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1加强药品生产管理(GMP管理制度)2进行微生物学检验3使用合适的防腐剂和抑制剂4合理的包装设计5合理的储存3.理想的防腐剂要求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人没有毒性和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受处方其他成分的影响MIC抗菌谱
48、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MIC是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lethalconcentration,MLC)指该药物能杀死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又称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1.口服药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包括口服药及外用药中的微生物总量须低于规定限量口服药不得含有大肠杆菌、沙门菌,外用药不得含有铜绿假单胞菌、金葡球菌、破伤风梭菌,此外均不得含有活螨。(一)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琼脂倾注平皿计数法-供试药物按比例稀释后,分别加入平皿37度24-48H-计数平皿内菌落(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三)病原菌的检验被检药品的预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鉴别试验(四)活螨的检查特殊药品的无菌检查1一般药品的无菌检查直接接种合适培养基观察生长情况,同时设阳性对照。2特殊药品的无菌检查(1)油类药物的无菌检查:采用吐温培养基:吐温80使油类药物均匀分布。(2)抗菌药物或含防腐剂药物的无菌检查:去除药物本身的抗菌作用,如检查青霉素,加入无菌的青霉素酶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