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269145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0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民族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民 族 学 通 论 考 研复 习 资 料 一、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 于共同文化上 的 共 同 心 理 素 质 的 稳 定 的 人 们 共 同 体 。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 民族在历史 渊 源 、 生 产 方 式 、 语 言 文 化 、 风 俗 习 惯 、 已 经 心 理 认 同 等 方 面 具 有 共 同 特 征 。 有 的 民 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 、 民 族 学 的 定 义 : 民族学 是 以 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它 把 民 族 这一族体 作

2、 为 整 体 进 行 全 面 的 考 察 , 研 究 民 族 的 起 源 、 发 展 以 及 消 亡 的 过 程 , 研 究 各 族 体 的 生产力 和 生 产 关 系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 。 它 是 社会科学中 一 门 独 立 学 科 。 三 、 民 族 学 的 产 生 : 19 世纪中叶是西方 资 本 主 义 发展的“ 黄 金 时 代 ”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 各 地 区 寻 找 原 料 和 市 场 。 为 了 扩 大 殖 民 地 , 统 治 当 地 的 国 家 和 民 族 , 必 须 研 究 殖 民 地 各民族的社会情况。 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 为适应当时的需要, 民族

3、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 民族 学 : 1 为少 数民 族的 识别 工作 贡献了 力量 2 大力 进行 少数 民族 社会 历史调 查 3 研究 少数 民族 社会 性质 五、种族的定义 : 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 征 的 人 群 。 六、种族的分类 : 蒙古人种: 亦 称 亚美 人种 或黄色 人种 。 特质 特征 是 : 皮 肤浅 黄 , 头 发黑 直, 胡须 体 毛较 少, 颜 面扁 平。 鼻梁 不高, 唇厚适 中, 身材 自北 向南 呈现从 中高 到较 矮和 从粗 壮到纤 细的 过 程趋势 , 眼 内角 多蒙 古褶 。 此

4、人 种分 亚洲 和美 洲两 大支系 。 亚 洲支 系包 括北 、 东、 南三 个分 支以及 各种 过渡 类型 和混 合类型 ; 美洲 支系指 因纽 特和印 第安 各族 。 主 要分 布在东 亚 、 东 南 亚、西 伯利 亚和 美洲 ,约 占世界 人 口41% 。 赤道人种: 亦 称尼 格罗 澳大利 亚人 种 , 俗称 黑色 人种 。 特 征为 : 皮 肤深 色, 头发黑 卷, 体毛 不 多, 但 大洋 洲部 分 却相当 发达; 脸型 较窄, 鼻形低 宽, 唇 厚颔 凸, 身 材高矮 不等。 赤 道人种 分尼 格罗 和澳 大利 亚两个 支系 以及 各种 过渡 类型和 中间 类型 , 主要 分布

5、在北回 归线 以 南,包 括热 带非 洲、 大洋 洲、南 亚和 东南 亚的 许多 民族。16 世纪 后, 美洲 亦 有分布 ,约 占 世界人 口16% 。 欧罗巴人种:亦 称欧 亚人 种和高 加索 人种 ,俗 称白 色人种 。体 质特 征: 肤色 一般浅 谈 , 部分呈 褐色, 毛发 颜色 不 一, 发 型波状 , 次生 体毛 发达, 泪 阜外 漏, 鼻 高唇 薄。 此人 种分 南 北两个 支系 , 南支包 括印 度、 地中 海和 巴尔干 高加 索分支 过渡 类型 和中 间类 型。 欧罗 巴人 种 过去主 要分 布在 欧洲 、北 非、西 亚和 南亚 ,包 括印 欧和闪 米含 两 大 语系 的各

6、 个民族 。16 世 纪以来 ,美 洲、 大洋 洲和 南非等 地区 亦有 分布 ,约 占世界 人 口43% 。 七、种族形成的原因 : 进化、 突变 、基 因重 组( 造成遗 传特 征 的 改变 ) 选择、 适应 (造 成各 个人 种特征 的改 变) 种族特 征完 全是 进化 机制 作用的 结果 ,没 有任 何一 个种族 的任 何一 个特 质不 能从变 异 、 选择和 适应 中找 到答 案。 八、种族和民族的关 系 : 区别:从纯 粹科 学的 意义 上讲, 而这 的确 是互 不相 干、泾 渭分 明的 1. 种族 涉及 的是 人类 种群 对于自 然生 态环 境的 适应 关系, 它主 要是 自然

7、科学, 特别是 生 物科学 研究 的对 象。 2. 民族 涉及 的是 人类 的社 会文化 群体 与生 态环 境之 间的互 动关 系, 它主 要是 社会科 学 , 特别是 行为 科学 研究 的对 象。 3. 种族 主要 考虑 生物 学因 素而不 考虑 文化 因素 ; 民族 主要考 虑文 化因 素而 不考 虑生物 学 因素。 联系 1. 两个 概念 的外 延还 是有 重合的 时候 。 2. 两个 概念 在日 常用 语中 都被人 们赋 予了 多种 含义 ,其中 尤以 民族 为甚 。 九、经济文化类型的 含义 : 指居住 在相 似的 自然 地理 条件之 下, 并具 有相 似的 社会发 展水 平, 操持

8、 相同 的生计 方式 的各民 族在 历史 上形 成的 具有共 同经 济和 文化 特点 的共同 体。 十、经济文化类型理 论的 作用: 1 充 分肯 定了 自然 地理 环 境和社 会生 产力 水平 对于 物 质文 化发 展所 带来 的影 响,从 而 为民族 学对 于人 类社 会物 质文化 的起 源和 特征 的研 究提供 了一 条科 学的 认识 途径。 2 为 世界 民族 分类 这一 重 大的民 族学 研究 课题 提供 了一套 新的 选择 方案 。 3 能 够对 考古 学中 的 “ 文化 ”、 “类型 ” 等概 念的 形成和 解释 提供 重要 的参 考依据 。 4 对 于体 质人 类学 材料 和

9、数据的 搜集 、分 析和 解释 也能起 到重 要的 参考 作用 。 5 对 于民 族史 志的 撰写 和 讲授也 能起 到纲 不动 领性 的作用 。 6 还 能为 民族 学走 向社 会 ,积极 参与 民族 地区 的现 代化建 设开 辟出 新的 途径 。 十一、经济文化类型 在中 国的实践和发展: 1 定义的修正: 原 有的 经 济文化 类型 定义 为: 居住 在相似 的自 然地 理条 件之 下,并 具 有相似 的社 会发 展水 平 , 操 持相同 的生 计方 式的 各民 族在历 史上 形成 的具 有共 同经济 和文 化 特点的 共同 体。 现在 用“ 生态环 境” 取代 了“ 自然 地理条 件”

10、 。 2 具体认识的深化:在经济 文化 类型 理论 的运 用中 加入了 结构 层次 分析 的见 解,以 求 认识的 深化 。 3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强 调研究 手段 的综 合以 及一 个体系 内的 经济 文化 类型 间的系 统 性和结 构性 关系 。 十二、中国经济文化 类型 的基本框架: 1采集渔猎经济文 化类型 组: 分 布在 东北 大小 兴安 岭的森 林地 区 ,及 黑龙 江 、乌 苏里 江交汇 处。 还包 括: 赫哲 族、 鄂 伦春 族和 部分 鄂温 克族。 采集 渔猎 为主 要生 计方式 。特 点 : 直接攫 取夜 深动 植物 。 2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组: 分布在 东起 大兴 安岭

11、西麓 ,西到 准格 尔盆 地西 缘, 南到横 断 山脉中 段的 广大 地区 内。 畜牧为 主的 生计 方式。 特 点: 产 品单一 , 不耐 存储 。 分为: 苔原 畜 牧型、 戈壁 草原 游牧 型、 盆地草 原游 牧型 、高 山草 场畜牧 型。 3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 1. 山林 刀耕 火种 型 2.山 地 耕牧 型3. 山地 耕猎 型 4. 丘 陵稻作 型5.绿 洲耕 牧型 6. 平原集 约农耕 型 十三、经济文化类型 的特 点: 1 经 济文 化类 型不 是单 纯 的经济 类型 ,而 是经 济和 文化相 互联 系的 特点 的综 合体; 2 经 济文 化类 型具 有超 地 区性的 特征 ;

12、 3 每 一个 类型 的文 化特 征 首先取 决于 该类 型所 处地 理条件 所规 定的 经济 发展 方向 ; 4 经 济文 化类 型是 历史 过 程的产 物 ; 5 各 种经 济文 化类 型都 有 着各自 的历 史年 龄。 十四、西方民族学流 派: (一) 进化论学派 :19 世 纪中叶 出现 的第 一个 民族 学流派 。主 要研 究人 类社 会文化 的 起源和 发展 过程 。 认 为人 类的社 会文 化和 生物 进化 一样 , 也 是由 简单到 复杂 , 由 低级 到高 级 进化的 过程 , 这 种进 化过 程是全 世界 所有 文化 的普 遍发展 规律 。 造 成这 种普 遍性的 原因 在

13、于 人类心 理的 一致 性。 1 斯宾 塞 : 人类 社会 在自 然 选择和 适者 生存 的原 则下 , 由简 单到 复杂 进化, 各 文化随 不 处在同 一时 代 , 但都 遵循 着同样 的程 序 。 同时 代的 文化尽 管发 展速 度不 同, 但遵循 一定 的 发 展规律 不可 逾越 。 2 泰勒 : 他把 人类 文化 分 为蒙昧 、 野蛮 、 文明 三个 阶段 。 他 认为 人类 文化 层 系分明 、 先 后衔接 、次 第演 化、 序列 一致。 全世 界文 化都 要经 历蒙昧 、野 蛮、 文明 这三 大阶段 。 3 摩尔 根 : 阐 述了 人类 社会 从蒙昧 时代 经过 野蛮 时代 到文

14、明 时代 的发 展历 程 , 并指出 人 类社会 最终 将进 入没 有私 有财产 的境 界。 (二) 播化学派 : 反 对进 化论学 派理 论。 主张 从空 间上研 究文 化。 认为 文化 产生后 开始 向 各个 地方 传播 ,各 民族 的文化 都不 是自 己发 明的 ,文化 采借 多于 发明 。 1 德奥 播化 学派 1 )格 雷布 纳2 )施 密特 2 英国 播化 学派 1 )史 密斯2) 佩里 (三) 美国历史学派 :博 厄斯 (四) 法国社会年刊 派 : 杜尔干 (五) 英国功能学派 : 对 进化论 学派 、 播 化学 派和 历史学 派都 持批 评态 度, 认为人 类学 研究的 主要

15、任务 是要 把文 化做为 一个 有机 整体 来考 察, 弄清 楚这 个有 机统 一体 的各个 组成 部 分对整 体所 做的 贡献 ,以 及各个 部分 之间 的联 系。 1 马凌 诺斯 基 : 认 为人 类学 家的最 重要 的额 工作 就是 要弄清 楚文 化内 部各 要素 相互之 间的 功 能关系 。2 拉德 克利 夫- 布朗 。 (六) 美国心理学派 1 卡迪 纳与 林顿2 本 尼迪 克特3 米德 (七) 结构主义学派 1 列维-斯 特劳 斯 2 利奇 (八) 新进化论学派 1 怀特2 斯 图尔 德 (九) 文化相对论学 派 ( 十)新心理学派 1 许2 怀廷 (十一 )社会生物学 学派 十五

16、、实地调查在民 族学 研究的地位: 民族学 实地 调查 是民 族学 研究的 基础 , 也 是民 族学 研究的 最主 要、 最基 本的 方法。 (实 地调查 是经 过专 门训 练的 民族学 工作 者亲 自进 入民 族地区 , 通过 直接观 察 、 具体访 问 、 住 居 体验等 方式 获取 第 一 手研 究资料 的过 程) 民族 学实 地调查 是民 族学 科的 传统 方法, 推动 了本 学科的 发展 ,也 对其 他相 关的学 科发 生着 重要 影响 。 十六、简述民族学实 地调 查的特点 : 社会性 和多 元性 、 文 化性 和生活 性、 历史 性和 现实 性、 实 践性 和探 索性 、 艰 苦

17、性和 变化 性 十七、简述民族学实 地调 查的类型 : 自观和 他观 、宏 观和 微观 、社区 和个 案、 定性 和定 量、专 题与 综合 十八、简述民族学实 用调 查方法有哪些 : 观察与 参与 观察、 个别 访 谈、 调 查会、 问卷法 、 谱 系调查 法、 自 传调 查法、 定点跟 踪调 查法、 文物 文献 搜集 、历 史文献 法、 比较 研究 法、 跨文化 比较 研究 十九、简述民族学调 查者 应有哪些素质 : 树立正 确的 指导 思想 ; 打 破僵化 模式 , 适 应新 形势 , 建立 新思 维; 专业 基础 扎实, 知识 视野开 阔; 善于 沟通 人际 关系, 具备 应变 能力 。

18、 二十、简述民族学实 地调 查应做那些准备 : 、 课 题选 择 ( 能力 所及 , 适合自 己; 申请 课题 经费 ) ; 、 文献 准备 (对 当地 的 了解) ; 、物 质准 备( 地图 ;记 录设备 ;证 件; 生活 用品 ;药品 ;礼 品) ; 、调 查提纲 二一、简述近期我国 民族 的主要任务 : 继续加 强少 数民 族和 民族 地区现 代化 建设 问题 的研 究; 进一 步深 入开 展国 内各 民族的 研 究;加 强世 界民 族的 研究 ;继续 开展 国外 民族 学理 论的研 究; 继续 开展 影视 民族学 的研 究 ; 进一步 开展 马克 思主 义民 族学的 研究 ; 开 展民

19、 族文 物研究 和建 立民 族学 博物 馆; 开 展民 族统 计学的 研究 ; 完 善和 发展 学科体 系; 提升 田野 调查 的科学 性; 提高 科学 研究 水平; 普及 民族 学、 人 类学 知识 ; 如 何保 护和发 展民 族传 统文 化; 探讨现 代化 影响 民族 关系 变化的 因素 ; 民 族学应 为西 部开 发和 少数 民族发 展提 供服 务。 二二、简述如何推动 民族 学学科发展: 加强学 科基 础理 论建 设; 紧密结 合国 家的 经济 社会 发展计 划 , 加 强应用 性理 论研究 ; 加 强对国 际学 术界 成果 广泛 的系统 的借 鉴与 介绍 ; 通过 体制改 革和 统一

20、 规划 来促 进科 研 与教 学 的结合 ; 二三、简述我国民族 识别 工作的必要性 : 是我党 民族 平等 政策 的需 要; 是 我国 顺利 实施 民族 区域自 治制 度的 基础 ; 是 增强民 族凝 聚力、 推动 民族 繁农 发展 的重要 方针 。 二四、简述我国民族 识别 工作的依据(原则): 结合我 国实 际, 灵活 运用 斯大林 关于 民族 四个 基本 特征的 著名 理论 ; 从 民族 集团的 现状 出发 , 注 意分 析其长 期的 社会历 史发 展情 况, 做到 历史与 现状 相结 合, 是民 族识别 工作 的 又 一科学 依据 ; 尊重 本民 族集 团中大 多数 人的 意愿 ,

21、是民 族识别 工作 应遵 循的 又一 依据和 原 则 。 二五、简述我国民族 识别 工作的主要成就和意 义 : 成就: 其成 就的 取得 就发 展进程 看分 为三 个阶 段: 从 1949 年经 1953 年 全国 人口普 查到 1954 年为 第一 阶段 ,认 定 了 38 个民 族; 从1954 年到 1964 年 为第 二阶 段, 又 认定 了 15 个 民族; 从1964 年起 经 1982 年为 第三 阶段 ,认 定了 “ 珞巴 族 ” 和基 诺族 两个 民族。 意义: 民族 识别 使我 国历 史上长 期受 歧视 、 受 压迫 的、 、 不被 承认 或不 敢承 认自己 的广 大少数

22、民族 , 有了明 确的 族属 , 并 得到 了国家 法律 的保护 ; 我国 民族识 别工 作的开 展和 所 积 累的经 验在 国际 上引 起了 一定程 度的 反响 ; 共 同文 化特点 是构 成民 族的 最基 本特征 (而 民族 学 是以 民族 为研 究对 象的 既然文 化是 鉴别 民族 的根 本尺度 , 那民 族文 化也 必然 是民族 学研 究 的中心 课题 ,已 证实 ); 民族识 别有 利于 我国 民族 学学科 的发 展。 二六、简述民族学研 究对 象: 生活在 资本 主义 生产 以前 诸社会 形态 下的 民族 , 是 民族学 研究 的传 统对 象。 民族学 研究 的对象 不是 一成 不

23、变 的, 随着 “ 原始、 落后 的” 消 失, 西 方民 族学 面临 着 “ 传统对 象” 的危 机,西 方一 些民 族学 家逐 渐转向 “都 市社 会” 研究 。 二七、简述原始社会 形态 下的几个阶段: 包括原 始群:从 猿到 人过 渡 时期正 在形 成中 的人 的群 体,是 刚刚 脱离 动物 界的 原始人 共 同生产 和生 活的 集团 。 、 前氏族 公社 和先 后以 母系 制、 父 系制 为特 点的 原始 公社诸 阶段 , 而 农村公 社和 家长 制家 庭则 是原始 社会 向阶 级社 会过 度的中 间阶 段。 二八、简述农村公社 或家 长制的双重性 : 农村公 社以 其固 有的 二重

24、 性而体 现出 它的 过渡 性, 表现在 : 、 居民 的社 会 联合主 要以 地域为 基础 , 但在 一般 还在 不同程 度上 保留 有以 家庭 为单位 的血 缘联 系具 体到 某个村 社的 血 缘谱系 , 可 能一 支也 可能 是多支 。 、 荒 山森 林草 地水面 和耕 地, 一律 归村 社集体 所有 , 村 社成员 对它 们仅 仅存 在占 有权, 而房 屋及 小块 园地 已成为 个体 家庭 所有 , 劳 动产品 等动 产则 完全是 私有 财产 。 、 在 劳动组 织形 式上 , 以 小家 庭为单 位的 个体 劳动 是最 经常、 普遍 的形 式, 但 还有 一定 的集 体劳 动予以 补充

25、 为 了维 护村 社的共 同利 益, 一些 人分 别担任 了被 赋予 某种全 权的 职位 , 于 是产 生了国 家公 共权 力的 萌芽 , 但原 始民 主、 平等 的习 惯依然 存在 , 由 村民大 会决 定, 只是 随着 时间推 移他 们才 由社 会公 仆逐渐 向社 会的 主人 转变 。 家长制 实行 一夫 多妻; 蓄 养奴隶 ; 在土 地所 有制 方 面, 保 留着 “ 同姓公 有” 的形式; 出 现了各 姓杂 居一 个村 寨的 现象, 但尚 未完 全消 除按 姓聚居 的传 统; 出现 了地 区性的 首领 二九、简述家长奴隶 制与 奴隶占有制的关系 : 家长奴 隶制 是奴 隶占 有制 社会

26、的 起源 。 家长奴 隶制 与古 代社 会的 奴隶占 有制 有很 大区 别, 表现在 : 家 长奴 隶制 中的 奴隶人 数占 社会人 口比 例很 小, 没有 形成社 会生 产的 基础 ; 家 长奴隶 制是 以自 身需 要而 生产生 活资 料为 目的的 , 而 不是 以生 产剩 余价值 为目 的的 奴隶 制; 在家长 奴隶 制的 地位 不像 奴隶占 有制 下的 奴隶那 样低 下 , 因为 他们 是以家 庭成 员的 身份 而存 在的 ; 家 长奴 隶制中 , 还 没有出 现奴 隶主 阶级 , 使 用和 剥削奴 隶是 家长制 家庭 的家 长; 家长 奴隶制 属于 原始 社会 形态 范畴 , 不 属于

27、 奴 隶占有 制社 会形 态范 畴, 而奴隶 占有 制属 于奴 隶社 会。 三十、简述奴隶占有 制生 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 奴隶占 有制 生产 方式 通常 简称 “奴 隶制 ” , 它的 生产 关系是 以奴 隶主 占有 生产 资料兵 站 有何剥 削奴 隶为 基础 的 , 基 本特征 : 奴隶 制生 产关 系的 基础是 奴隶 主不 但占 有一 切生产 资料 , 还占有 直接 生产 者 奴隶 ; 奴 隶是 会说 话的创 造财 富的工 具 , 在 奴隶制 下 , 监督劳 动达 到最 大限度 ;在 奴隶 制下 ,所 有权关 系掩 盖了 奴隶 为自 己的劳 动。 三一、简述封建生产 方式 的基本特征 :

28、 封建社 会的 生产 关系 的基 础是封 建地 主阶 级和 农奴 主阶级 占有 基本 生产 资料 土地 和 不完全 占有 的直 接生 产者 农民 和农 奴 ; 在封 建社 会里 , 封 建领 主和地 主占 有大量 土地 , 依 靠农奴 和农 民来 耕种 ;封 建剥削 形式 主要 表现 为封 建地租 。 三二、简述中国封建 地主 制的主要特征 : 自给自 足的 自然 经济 占主 要地位 ; 封建 的统治 阶级 地主 、 贵族 和皇帝 , 拥 有最大 部分 的土地 , 而 农民 则很 少土 地, 或 者完 全没 有土 地; 不但地 主、 贵族 和皇 室依 靠剥削 农民 的地 租过活 , 而且 地主

29、阶 级的 国家又 强迫 农民 缴纳 贡税 , 并 强迫 农民 从事无 偿的 劳役 , 去 养活 一 大群国 家官 吏和 主要 地是 为了镇 压农 民之 用的 军队 ; 保护 这种 封建 剥削 制度 的权力 机关 , 是 地主阶 级的 封建 国家 。 三三、简述中国少数 民族 社会发展特点 : 不平衡 性是 中国 少数 民族 社会发 展的 主要 特点(各 少 数民族 社会 形态 复杂 ,表 现极大 不 平衡性 ;某 一个 民族 自身 社会 发 展也 极不 平衡 ;不 同地区 民族 之间 的发 展也 不平衡)一 部活 的社会 发展 史缩 影。 中国 少数民 族社 会形 态有 四个 类型: 封建 领

30、主 所有 制、 封建领 主制 、 奴 隶制、 保留 有浓 厚的 原始 公社制 残余 。 三四、比较我国处于 原始 公社状态游猎经济和 山地 农业经济? 区别: 游 猎经 济属 于北 方型, 而山 地农 业经 济属 于南方 型; 游 猎经 济比 较集中 分布 在东北 以鄂 温克 和鄂 伦春 族为主 要代 表, 而这 俩民 族以狩 猎为 经济 生活 主源 。 山地 农业 经济 主要分 布在 西南 地区 , 散见 于中东 南地 区和 西藏 地区 , 中国保 留原 始公 社制 残余 的少数 民族 , 绝大多 数属 于这 种类 型。 联系: 不论 游猎 经济, 还 是 山地 农业 经济 都是 由低 下的

31、生 产力 决定 的, 都与 原始公 社制 生产关 系相 适应 ; 有 一个 共同点 : 都 保留 在交 通闭 塞、 气 候恶 劣的 与世 隔绝 的山区 ; 这 两种 类型经 济的 变化 均与 先进 的生产 工具 出现 和交 换关 系的发 生和 发展 有着 直接 的关系 ; 历史 上 的民族 压迫 也是 阻碍 这两 种类型 经济 变化 与发 展的 重要原 因。 三五、凉山彝族奴隶 制特 点? 闭塞的 自然 经济 和落 后的 生产力 ; 凉 山彝 族奴 隶制 的阶级 关系 , 通 过特 有的 森严的 等级 关系变 现出 来; 特有 的社 会政治 结构 以 黑彝 父系 为纽带 的家 支制 度; 在凉

32、 山彝族 奴隶 制的 发展过 程中 ,始 终贯 穿着 复杂的 民族 关系 问题 。 三六、比较西双版 纳 封建 领主制和西藏农奴制 ? 区别: 、 西双 版纳 领主 阶级包 括片 领、 召孟 力 、 波朗以 及村 寨当 权人 农奴 按来源 和承 担不同 形式 及数 量的 封建 地租而 划分 为 “ 傣孟 力 ” 和 “滚 很召 ” 两 个等 级。 西藏农 奴主 阶级 包括地 方政 府、 贵族 和寺 院,俗 称“ 三大 领主 ”。 农奴包 括“ 差巴 ”和 “堆 穷”两 个等 级 。 、 西 双版 纳封 建领 主制 最显著 特点 是存 在着 比较 典型的 农村 公社 形态 。 农 村公社 构成

33、了这 种封建 领主 社会 自然 经济 的基础 。 西 藏农 奴制 的一 个特点 是奴 隶的 子女 仍然 为奴隶 , 就 有浓 厚的奴 隶制 残余 。 西 藏农 奴制属 于庄 园型 领主 制的 一个代 表, 而西 双版 纳封 建领主 制是 农村 公社型 比 之西 双版 纳傣 族封建 领主 制, 西藏 农奴 制的残 酷性 和奴 役性 更近 于奴隶 制。 联系: 都属 于封 建领 主制 ;封建 领主 占有 主要 的生 产资料 土地 和牧 场, 这是 共 性 ; 三七、中国少数民族 民主 政治制度: 与各民 族复 杂的 经济 制度 相适应 , 其 社会 制度 呈现 多样性 。 根 据各 种制 度表 现

34、出来 的特 点分为 原始 民主 型、 血缘 纽带型 和中 央政 府委 任型 :一、 原始 民主 型( 基诺 族 的 长老 制; 瑶 老制和 石碑 制 ; 侗 、 苗、 布依 、 水 等族 的 “款” ;) 二、 血缘 纽带 型 ( 黎 族合 亩制 ; 景 颇族 山 官制; 凉山 彝族 家支 制度 )三、 中央 政府 委任 型( 政教合 一制 度; 盟旗 制 度 ;土司 制度 ) 三八、 家支制度 : 家支, 是内 部严 禁通 婚并 以父子 连名 制谱 系作 为链 条贯穿 起来 的一 个父 系血 亲集团 。 凉 山彝族 家支 制度 是以 父系 血缘为 纽带 建立 起来 的家 支制度 , 在凉 山

35、彝 族奴 隶制 社会中 起到 政 治组织 的作 用。 三九、基诺族的长老 制 : 基诺族 的政 治制 度是 村社 长老制 。 村 社一 般有 两个 长老, 首席 称卓 巴, 次生 为卓生 , 有 特定的 古老 氏族 的最 长者 充任 。 其 主要 职责涉 及村 社生产 、 生活 和宗教 祭祀 方面 , 在 调节 纠 纷、 对 外交 往等 方面 也起 着重要 作用 。 长 老不 脱离 生产, 无薪 报酬 , 具 有公 仆性质 。 它 体现 了原始 民主 。 四十、瑶老制: 是瑶族 地区 普遍 存在 的一 种社会 组织 形式 , 具 有政 治制度 的职 能。 产生 于原 始农村 公社 向阶级 社会

36、 过渡 阶段 。 瑶 老是村 寨首 领, 由民 主选 举或自 然形 成, 瑶老 不脱 离生产 劳动 , 无 特权。 是社 会公 仆, 重大 事务由 全寨 大会 决定 。 瑶 老制在 不同 地区 有不 同名 称。 随 着瑶 族进 入阶级 社会 ,瑶 老制 的组 成和性 质逐 渐变 化, 有的 瑶老成 为享 有特 权的 人。 四一、石碑制: 是瑶族的 一种 具有原 始民 主残余性 质的 政治组 织形 式,1940 年 以前存 在于广 西大瑶 山 地区。 是以 一个 或若 干个 村寨为 单位 , 对 于防 盗贼 、 保护 生产 、 婚 姻聘 礼、 保护外 来正 当商 人, 处 理纠 纷等 问题, 订

37、 立共同 遵守 的规 约。 这种 规约称 为 “ 石牌 律” 、 “ 律 法” 或 “ 条约” , 刻在石 牌上 ,称 为石 牌。 石牌头 人由 办事 公正 ,善 于言辞 ,威 信较 高的 人担 任,多 为男 子 , 其主要 对内 起调 解作 用, 对外任 军事 指挥 。 四二、款: 是湖南 、贵 州、 广西 一带 侗、苗 、布 依、 水等 族村 寨中具 有农 村公 社性 质的 社会组 织 , 历史记 载中称 为“合 款” 、 “议款” 、 “议 榔” 、 “ 合榔” 。款有 大小之 分,凡 参加 款的村 寨,彼 此间有 互相 支援 的义 务和 监督执 行 “ 款约” 的权 利。 款有款 首,

38、 由公 认的 有威 望、 办 事公 正、 熟悉款 词的 老人 充当 ,不 能世袭 。款 首平 时参 加生 产劳动 。 四三、黎族合亩制 : 是海南 岛1947 年以 前部 分 黎族地 区特 有的 一种 生产 和社会 组织 。 四四、景颇族山官制 : 政治制 度 。 山 官是是 辖区 最高政 治首 领 , 是习 惯 法 的体现 者和 执行 者, 战时 则是军 事 首 领。山 官享 有特 权, 实行 幼子继 承的 世袭 制。 四五、 政教合一制度 : 在西藏 农奴 制和 新疆 夏合 勒克乡 维吾 尔族 农奴 制社 会中存 在 , 以 西藏 藏族 政教 合一制 为 典型。 它的 实质 上是 封建 贵

39、族专 制的 政权 组织 。 在1959 年民 主改 革运 动中 废 除。 四六、盟旗制度: 是清朝 政府 在蒙 古地 区实 行的封 建统 治制 度 , 是 根据 满族八 旗制 度的 组织 原在 蒙古族 原 有社会 制度 的基 础上 逐步 建立起 来的 。 四七、土司制度 : 是元明 清封 建王 朝对 中国 西南和 西北 地区 一些 少数 民族地 区实 行的 封建 统治 制度 。 在 这 种制度 下 , 由 中央政 府册 封各族 各地 首领 世 袭 官职 , 充 当地 方政 权机构 长官 。 土 司制 度始 于 元代, 延续 于明 清时 期, 少数土 司残 留至 新中 国施 行民主 改革 时。

40、四八、文化的定义: 文化就 其广 泛的 民族 学意 义来讲 , 是 做为 社会 成员 的 人所习 得的 包括 知识 、 信 仰 、 艺术、 道德、 法律 以及 任何 其他 能力和 习惯 的复 合体 。 四九、文化和文明: 第一 文化 与文 明不 分, 做同一 概念 使用 。 第二 文化 包括 文明 ,文 化所包 含的 内容 要比 文明 更加广 泛。 第三 文化 与文 明不 是整 体与部 分的 关系 , 而 是社 会生活 的两 个方 面、 两个 特征, 文明 是社会 发展 水平 的主 要特 征,而 文化 是社 会精 神发 展水平 的主 要特 征。 五十、 文化的结构 (1) 二元 结构 说: 通

41、常 指 文化史 由物 质文 化和 精神 文化两 大部 分构 成的 观点 。 (2) 三元 结构 说: 物质 文 化、制 度文 化、 精神 文化 或实物 文化 、行 为文 化、 观念文 化 (3) 四 元结 构说: 精神 文 化、 行 为文化 、 制度 文化 、 物质文 化或 智能 文化、 物质文 化、 规范文 化、 精神 文化 。 五一、文化的特征 : 普遍性 与特 殊性 、后 得性 、适应 性、 分化 与整 合、 变异与 涵化 、超 生理 性与 超个人 性 、 复合性 、象 征性 、传 递性 、文化 变迁 与文 化堕 距 五二、 民 族 文 化 研 究 的 意 义 民族学的文化研究, 可以使

42、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民族的内涵与特点, 以便对民族异 同做出更合理 、 更 准 确 的 区 分 , 有 利 于 改 变 民 族 地 区 的 现 状 ; 可 以 使 我 们 透 过 文 化 , 更准确的揭示负载那个民族的社会; 可以促进人们的理解、 宽容欣赏他人的文化, 同 时促进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发现一些病原 来根除疾病;可以改变人们的一些错误观念 五三、简述住所的主 要类 型 按人类 发展 的历 史: 挡风 棚、巢 居、 蒙古 包( 牛厂 、蒂比 、楚 姆) 地窖 、挖 坑栖 按居民 点: 临时 性住 所和 永久性 住所 按布局 :圆 周式 和排 列式

43、五四、简述饮食文化 的主 要内容 包括四 个方 面:1 、 食 物的 种类 ( 吃什 么, 喝什么 )2 、 原因3、 方 法 ( 怎么 吃, 怎 么喝 ) 4 、饮 食方 面的 禁忌 和礼 仪 五五、简述服饰文化 的类 型 10 种 标准:1、 是 否穿 着为 标准 2 、 按 不同 的地 区进 行 划分 3 、 不 同的 民族 成分4 、 以年 龄和性 别为 标 准 5、 服饰 的制作 材 料6、 不同 的历 史时 期 7 、 不同 的社 会地 位和职 位 8 、 不同部 位的 穿 着 9、 按季 节划 分10 、不 同的 礼仪 场 合 五六、简述服饰文化 的内 涵 1 、 服 饰反 映民

44、 族的 生活 环 境、 经 济从 业、 生活 方式 2 、 服饰 具有 重要 的史 料价 值 3、服 饰是民 族工 艺的 一面 镜 子 4、服 饰是 民族 文化 的载 体 5 、服 饰是 原始崇 拜的 载体 6、 从服 饰 可以看 出各 民族 间的 相互 影响、 相互 关系 7、 服饰 是不同 民族 间相 互区 别的 重要标 志 8 、服 饰是进 行身 体辨 别的 一种 手段, 同时 也是 进行 社会 地位区 别的 一个 重要 标志 。 五七、简述思绪、语 言与 民族心理的关系 观念形 态是 客观 事物 在人 们头脑 中的 反映 , 思 维则 是存在 和意 识之 间的 媒介 , 语言 则是 思

45、维的 工具 。 思 维和 语言 是文化 结构 最深 层的 分子 , 民族 心理 ( 包括 思维 方式 、 价值 观念 等) 是它们 的外 延 , 是一 种文 化过程 。 一个 特定民 族的 思绪 、 语 言与 民族心 理与 一定的 精神 文 化 联系着 ,它 们是 一切 文化 的基础 。 五八、原始教育的特 点 一是言 传身 教; 二是按 年龄 大小 进行 教育 五九、原始教育与阶 级社 会教育的区别 原始教 育不 同于 阶级 社会 的教育 第一: 原始 教育 作为 一种 社会现 象不 具有 阶级 性 第二 : 原 始教 育没有 专门 化的部 门 , 只 是一种 自发 性教育 , 它多 与劳动

46、 生产 实践一 起 进 行 ,没 有固 定 场 所。 第三: 原始 教育 的形 式是 与公社 制度 相一 致的 。 六十、习惯法与法律 的区 别 原始社会的习惯法不 属于 法律的范畴。习惯法 是原 始社会的社会规范的 最主 要表现形 式,是 人们 的行 为准 则。 例如: 生活 习惯 、婚 姻习 惯等。 法律不 是从 来就 有的 , 它 是商品 交换 、 私有制 和阶 级出现 以后 的产 物, 是伴 随阶级 社 会 的产生 而产 生的 。 从 本质 上来说 , 法律 是 阶级 统治 的工具 , 是以 国家或 民族 的统治 阶级 的 意 志利益 为准 ,固 定在 成文 的法律 中。 六一、法律与

47、道德的 关系 法律和 道德 都是 社会 规范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 们有 着密切 联系 。 它们有 相同 的本质 , 都 是统治 阶级 意志 的表 现 。 它 们共同 的使 命都 是为 了维 护有利 于统 治阶 级的 社会 关系和 社会 秩 序。 它们都 是建 立在 同一 社会 经济基 础的 上层 建筑 。 法 律与道 德是 相互 作用 的。 法律以 其特 有的强 制性 , 积极保 护和 推行统 治阶 级的 道德 , 以 扩大统 治阶 级道 德的 影响 ; 统 治阶 级的 道 德则是 以舆 论的 力量 动员 人民遵 纪守 法 , 对法 律的 实施起 着促 进作 用。 二者 是相互 渗透

48、, 相 互结合 的。 六二、民族学研究风 俗习 惯的意义( 风 俗习 惯是 民 族学研 究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一 ) 由 于人 类社 会发 展 的不平 衡性 , 历史 上的 各 个不同 时期 不同 的民 族风 俗习惯 是历 史学和 文化 学研 究的 重要 资料。 (二 ) 我 们可 以有 现存 的 民族风 俗与 习惯 追寻 国内 各民族 在文 化交 流方 面的 成分 , 了 解 中国民 族文 化与 临近 国家 民族文 化相 互影 响的 痕迹 。 以 民族 风俗 习惯 为载 体 , 研 究各 民族 文 化的交 流。 (三) 随着 我国 同世 界各 国关系 的发 展, 国际 友好 交往的

49、日益 频繁 。 通 过对 各民族 风 俗 习惯的 研究 ,可 以使 我们 进一步 了解 他们 的心 里素 质、思 想情 感, 以利 于加 强国间 的友 好 、 合作, 促进 人类 进步 事业 的发展 。 六三、风俗习惯的特 点 民族性 ,地 方性 、集 团性 、约束 性、 敏感 性、 娱乐 性、变 迁性 、相 对稳 定性 、继承 性 六四、风俗习惯产生 的条 件: 自然环 境、 经济 、历 史、 宗教、 文化 六五、风俗习惯的分 类: 物质文 化生 活习 俗、 社交 习俗、 家庭 习俗、 人生 习 俗 (降 生礼 俗、 生 日礼 俗、 成人礼 俗、 结婚礼 俗、 丧葬 礼俗 ) 、 岁 时节庆 习俗 六六、我国少数民族 宗教 信仰情况: 1 ) 佛教传入 我国 有 2000 多年的 历史 , 在少 数民 族 中有广 泛的 影响 。 信仰 大 乘佛教 的有 壮族 、 仫 佬族 、 白族 、 纳 西族 、 满 足 、 朝 鲜族 、 等 ; 信 仰小 乘佛 教的 有傣 族 、 阿 昌族 、 布朗 族、 德昂 族 、 拉 祜族 、 佤 族等 ; 信 仰喇 嘛教 的有 藏 族、 蒙古 族 、 土 族、 裕固 族、 纳西 族 、 普 米族等 。2 ) 伊斯兰教 传 入 我国 有1300 多 年的 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考研笔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