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286325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14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_km。(分数:3.00)A.2B.4C.5D.62.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_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分数:3.00)A.过往的B.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_途径。(分数:3.00)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4.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_(分数:3.00)A.监测

2、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5.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_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分数:3.00)A.4B.5C.6D.76.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个。(分数:3.00)A.6B.8C.10D.127.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_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分数:3.00)A.0.6B.1.3C.1.2D.1.4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_个监测点。(分数:3.00)A.12

3、B.23C.34D.139.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_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分数:3.00)A.5B.10C.15D.201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_。(分数:3.00)A.小于 30B.大于 30C.小于 20D.大于 201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_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分数:3.00)A.2000B.2200C.2500D.270012.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_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

4、、灌木等。(分数:3.00)A.58B.38C.49D.152013.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_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3.00)A.大于 40kmB.小于 40kmC.小于 50kmD.大于 50km14.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_状况进行评价。(分数:3.00)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15.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数:3.00)A.1 年B.2 年C.3 年D

5、.4 年16.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_。(分数:3.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17.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_(北京时间 08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3.00)A.每日 1 次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18.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_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数:3.00)A.6B.12C.24D.3619.低

6、于第_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分数:3.00)A.1B.2C.3D.420.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_的排放量。(分数:3.00)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B.冷却水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2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_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分数:3.00)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22.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

7、是大于等于_,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_。(分数:3.00)A.2,8B.2,10C.3,8D.3,1023.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_处理方式。(分数:3.00)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24.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_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分数:3.00)A.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B.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C.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D.水域功能标准要求的范围

8、25.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_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分数:3.00)A.污水排放方式B.河流流向C.污水排放量大小D.河流规模26.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_。(分数:3.00)A.排放范围B.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C.环境评价范围D.现状调查直径27.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_,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分数:3.00)A.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B.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C.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D.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28._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

9、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分数:3.00)A.冰封期较长的水域B.平水期的水域C.丰水期的水域D.枯水期水域29.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_进行。(分数:3.00)A.丰水期B.枯水期C.平水期D.冰封期30.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_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3.00)A.评价范围B.评价级别C.评级类型D.评价方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_。(分数:6.00)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32.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_,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

10、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分数:6.00)A.发展规划B.环境保护规划C.环境功能区划D.生态功能区划分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33.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_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分数:6.00)A.施工过程B.生产运行C.服务期满后D.生产期间34.建设项目中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包括_。(分数:6.00)A.污染物种类B.污染物性质C.污染物排放量D.污染物的排放方式35.建设项

11、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_。(分数:6.00)A.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B.环境敏感程度C.环境质量现状D.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36.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_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分数:6.00)A.环境敏感程度B.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C.其他特殊要求D.污染物排放总量37.公众意见调查中给出采取的_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分数:6.00)A.调查方式B.调查对象C.建设项目D.环境保护方案38.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_等类别。(分数:6.00)A.点源B.面源C.线源

12、D.体源39.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_,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分数:6.00)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B.结合地形复杂性C.污染源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40.大气环境评价中的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_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分数:6.00)A.公正B.全面C.客观D.真实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14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_km。(分数:3.00)A.2B.4C.5 D.6解析:解析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2.在大气环境污染源

13、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_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分数:3.00)A.过往的B.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 解析:解析 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_途径。(分数:3.00)A.一种B.二种C.三种 D.四种解析:解析 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4.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_(分数:3.00)A.监测因子 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解析:解析 监测因

14、子,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5.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_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分数:3.00)A.4B.5C.6D.7 解析:解析 监测制度,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6.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个。(分数:3.00)A.6B.8C.10 D.12解析:解析 检测布点要求,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10

15、个。7.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_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分数:3.00)A.0.6B.1.3C.1.2D.1.4 解析:解析 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_个监测点。(分数:3.00)A.12B.23C.34D.13 解析:解析 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13 个监测点。9.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_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分数:3

16、.00)A.5B.10C.15D.20 解析:解析 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20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1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_。(分数:3.00)A.小于 30 B.大于 30C.小于 20D.大于 20解析: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30。1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_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分数

17、:3.00)A.2000B.2200C.2500D.2700 解析: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 2700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12.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_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分数:3.00)A.58B.38C.49D.1520 解析:解析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1520m 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13.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_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3.00)A.大于 40kmB.小于 40km

18、C.小于 50km D.大于 50km解析:解析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小于 50km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14.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_状况进行评价。(分数:3.00)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 解析:解析 生态现状评价是指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价。评价应采用文字和固件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图件制作应遵照导则有关生态影响评价图件的规范要求。15.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

19、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数:3.00)A.1 年B.2 年C.3 年 D.4 年解析: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16.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_。(分数:3.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 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解析:解析 常用生态现状评价方法包括列表清单、图形叠置、生态机理分析、指数法与综合指数、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生物多样性评价、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等方法。图形叠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

20、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目前,它被广泛用于公路或铁路选线、滩涂开发、水库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生态现状评价。17.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_(北京时间 08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数:3.00)A.每日 1 次 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解析:解析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 1 次(北京时间 8 点)的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18

21、.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_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数:3.00)A.6B.12C.24 D.36解析:解析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 24 次的,应在应用气象资料前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19.低于第_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分数:3.00)A.1B.2C.3 D.4解析:解析 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

22、影响分析。20.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_的排放量。(分数:3.00)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B.冷却水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解析:解析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2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_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分数:3.00)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 解析:解析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

23、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22.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是大于等于_,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_。(分数:3.00)A.2,8B.2,10C.3,8D.3,10 解析:解析 污染物类型数大于等于 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 10。23.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_处理方式。(分数:3.00)A.分类 B.分级C.分层D.集中解析:解析 对固体废物的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分类处理方式。对利用开发区周围现有的

2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时,应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核实现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可能提供的接纳能力和服务年限,如达不到要求,应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并确认其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规划中拟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及方案的可行性。24.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内,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_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分数:3.00)A.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 B.水域功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范围C.水域功能水环境中污染物标准要求的范围D.水域功能标准

25、要求的范围解析:解析 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25.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_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分数:3.00)A.污水排放方式B.河流流向C.污水排放量大小 D.河流规模解析:解析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26.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_。(分数:3.00)A.排放范围B.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 C.环境评价

26、范围D.现状调查直径解析:解析 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27.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_,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分数:3.00)A.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 B.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C.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时D.枯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时解析:解析 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28._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

27、情况。(分数:3.00)A.冰封期较长的水域 B.平水期的水域C.丰水期的水域D.枯水期水域解析:解析 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29.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_进行。(分数:3.00)A.丰水期B.枯水期 C.平水期D.冰封期解析:解析 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30.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_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3.00)A.评价范围B.评价级别 C.评级类型D.评价方法解析:解析 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

28、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_。(分数:6.00)A.依法评价原则 B.早期介入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广泛参与原则 解析:解析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法评价原则、早期介入原则、完整性原则、广泛参与原则。32.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_,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分数:6.00)A.发展规划 B.环境保护规划 C.环境功能区划 D.生态功能区划分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解析:解析

29、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分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33.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_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分数:6.00)A.施工过程 B.生产运行 C.服务期满后 D.生产期间解析:解析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

30、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34.建设项目中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包括_。(分数:6.00)A.污染物种类 B.污染物性质 C.污染物排放量 D.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35.建设项目所在地区

31、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_。(分数:6.00)A.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 B.环境敏感程度 C.环境质量现状 D.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 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36.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_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分数:6.00)A.环境敏感程度 B.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 C.其他特殊要求 D.污染物排放总量解析:解析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

32、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37.公众意见调查中给出采取的_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分数:6.00)A.调查方式 B.调查对象 C.建设项目 D.环境保护方案解析:解析 公众意见调查,应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38.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_等类别。(分数:6.00)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 解析:解析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39.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_,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分数:6.00)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B.结合地形复杂性 C.污染源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解析:解析 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40.大气环境评价中的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_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分数:6.00)A.公正B.全面 C.客观 D.真实 解析:解析 检测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