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29339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9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材料分析题 (总题数: 1,分数: 100.00) 给定资料 资料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 2017 年 9月,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集成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提质升级。 简政放权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此次意见将深化简政放权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放权要彻底且有序,进一步取消税务行政

2、审理和前置性审核事项,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打造权力瘦身“紧身衣”,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据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了减少和优化税务行政审批,简化纳税人设立、迁移、注销手续,改进纳税人优惠备案和合同备案,精简涉税资料报送等改革任务,进一步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和办税流程。 以改进纳税人优惠备案和合同备案为例,意见要求,改进各税种优惠备案方式,基本实现税收优惠资 料由报送税务机关改为纳税人留存备查。同时,针对纳税人普遍关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问题,意见也给予明确说明:将结合纳税人信用积分确定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和用票数量,完善最高开票限额管理,推动取消最高开票限

3、额审批,便利纳税人生产经营。 意见强调,通过推行税收权力和责任清单,打造上下贯通、有机衔接、运转顺畅、透明高效的税务系统权责清单运行体系,确保做到“应放尽放,放了接上”。 高效便利的征管信息系统是优化纳税服务、管控税收风险、规范税收执法的“主支撑”。意见提出,坚持 科技引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优化用户界面,推动数据共享共用,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化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讲,意见从优化金税三期系统功能、完善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加快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集成整合信息系统、加快对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数据融合联通等 6 方面部署改革措施。 税务总局电税中心相

4、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将加快金税三期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的系统集成步伐,实现三大系统功能整合、数据自动传递,一处录人多处使用。信息系统实现整合 后,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系统间衔接不畅、网上申报时报表不能保存、纳税人不能自行进行网上更正申报等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此外,意见还提出,加快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制定出台全国电子税务局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改造升级各省网上办税服务厅,建成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实现纳税人申报、缴税、发票领用和开具、证明开具等绝大部分涉税事项网上办理,让纳税人办税更加快捷高效。 根据意见的总体安排和要求,从现在起到 2018 年 10 月底前,税务部门将按计

5、划分批推出具体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文件,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 改革扎实有效推进,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资料二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当作“当头炮”,在这方面要有新作为、新突破,迈出更大步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放管结合的体制机制,使两者相辅相成,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完善监管体制中顺利推进简政放权。 当前,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必须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向社会放 权,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

6、步向下级政府放权,发挥地方政府就近管理和贴近基层的优势。 非行政许可审批,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之外,依据“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实质上是变相的行政审批,许多非行政许可审批还收取费用,涉及利益输送。因此,要对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确需审批且有行政许可性质的,应按程序转为行政许可事项;属于国务院对下级政府的审批事项,应转为内部工作程序。各部门一律不得自行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审批事项。 对保留的审批事项, 各部门一律以清单方式向社会公开,目录之外一律禁止审批,切实解决“权力无边”的问题,实现“法无授权,政府和部门不可为”;同时,推动部门减少审批环节、压缩

7、审批时间、公开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的便利,实现“法有规定,政府部门必须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做到“法无禁止,公民和企业皆可为”。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共性问题,加强生产经营等行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坚持依法平等、公开透 明,把握好监管的“公平秤”,坚决杜绝随意监管;要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人;要改进监管方式,整合执法资源,消除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推动

8、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让市场的“发动机”更强劲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更应该是“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管宏观,管好那些最该管的事。尤其 要注重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把好“方向舵”,掌握“撒手锏”,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资料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有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尤其是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9、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 长期研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W 指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 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的精简机构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阶段, 2003 年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本定位阶段, 2008 年和 2013 年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阶段。 近年来,我国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以大部制为主要特征的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改革更多聚焦于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合并重组,很少触及内设机构的权责配置,使得各个政府机构的内设机构千篇一律,并很难

10、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原部门内设机构职能整合没有到位,大部制作为“整体政府” 的规模效应并未很好地体现出来,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而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就在于提升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行政资源“增量”日益受限的现实背景下,优化配置“存量”,有助于破解因行政资源不足导致的服务效率低下难题。编制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行政资源,对政府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构成存在着直接影响。但现实中,编制资源在有些地方也存在着分配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编制资源不能很好地匹配公共事务处理需求,以致出现了“事多人少”或“事少人多”的不正常现象,由 此大

11、大降低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话题,调整理顺两者关系,发挥两个方面的自主性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其他领域的改革类似,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许多举措是通过政策试点的模式向前推进的,改革呈现出明显的自下而上、逐级扩展的特点。然而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并未与法律法规修订的迫切性对应起来,即最迫切推动改革的地方政府,却最缺乏通过合适的法律法规支撑改革探索的能力,以致地方的改革勇气常常走到既定法律法规面前就一扫而空。这一现象在当 前的简政放权改革领域中尤为突出。 资料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需增强政府公信力。然

12、而,当前政府公信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2013 年年初 L 市曾出台“闯黄灯视为违反交规,记 6 分”的政策,执行 5 天即宣布暂停; 2016 年3 月 N 市试推购房新政,毕业未超过 5 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购买商品房的,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 6 个月降为 3 个月,且实行“零首付”,试行不足半日就被叫停“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政策实在太过任性,沦为笑柄也就不足为奇了。打着“惠民”的旗号,却干“伤民”的事情,不是政策“ 半道跑了”就是政策“打折”。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走样的惠民政策背后,是当地领导干部没有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此朝令夕改,若不是当初决策太随意,就是现在太不把群众利益放

13、心上,拿政策当儿戏。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短命”是某些政府工作的一个侧影。很多时候,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可一落实下去就变卦了。为什么政策“含金量”减少了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部门出台的便民惠民措施,都是坐在办公室摸脑袋拍桌子想出来的,而非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确定出来的。所以,政策施行后,就很有可能暴露出许多原来未曾料想到的问题, 于是干脆放群众“鸽子”,这显然会影响政府信用,惹得群众不满意。 关于政府公信力问题,一些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 A:政府执掌的是公共权力,管理的是公共事务,而所谓公共者,即大家、公众。既然是大家的事情、公众的事情,做到公开透明,那应该是理所

14、当然的。好事坏事、好话坏话,都能够公之于众,并形成习惯,社会是能够理解的。怕就怕什么事情都遮遮掩掩、暗箱操作,那么即使办的是好事,公信力也难以建立起来。 网友 B:政府行为往往由政府公务人员的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组成,而任何个体行为或集体行为 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偏离正确的方向。换句话说,政府也会犯错。如同一个人一样,犯了错误之后是掩盖还是承认,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 C: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四拍”官员。一拍脑门,重大举措出台;二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三拍大腿,形势有些不妙;四拍屁股,出事了溜之大吉。有的官员刚履新时喜欢承诺,说得天花乱坠,真正该干实事了,却敷衍塞责或百般推诿,让民众由希望变得失

15、望,最终绝望,这样的空头支票最容易伤民心。口惠而实不至的政府部门,也最容易透支公信力。 网友 D:目前,新兴媒体已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微博异 军突起,如果政府部门遇事不能及时给出事态真相,人们就会寻找信息。民间自发信息不仅鱼龙混杂,各种谣言还可能引发社会混乱,政府公信力也会随之失落。 网友 E:服务水平也是关系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要彻底改变“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政府形象。在各国政府都在进行“政府再造”的全球大背景下,我们更应积极变革传统行政观念和范式,探索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新范式。 资料五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德国联邦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潮影响下,积极开展行政体

16、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 1996 年,审 议院在向联邦政府提交的中期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建立“小政府”的要求削减政府管理事务,实现联邦政府小型化并确立行政服务目标等内容。报告要求各部门对所管理的事务进行全面的审核、清理,将可以委托给民间机构或下级部门的管理事务全面下放。同时,联邦政府还围绕政府的核心任务,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重新编制,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在机构设置方面,联邦政府根据新形势,将原有的具有重叠职能的部门进行了合并,整合成了新的部门,比如,新设的社会问题部就是负责管理涉及社会各方面关系事务的部门。另外,联邦政府还合并了一些职能不同但 业务具有相关性的部门,如交通部和邮政部

17、。在行政理念方面,联邦政府引入了企业服务理念,将全体公民看作政府的顾客,政府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机构。政府各部门要以顾客为导向,以提高满意度为目标,注重践行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形象一致等管理理念。 日本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指那些体现政府基本职能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包括中小学教育、相当一部分大学教育、公众基本医疗服务、基础科学研究、重要的文化事业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共服务均属于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宗教、慈善 与福利事业、经贸服务与促进事业、某些文化事业、有特殊需求的教育与医疗服务事业、私立大学以及部分边缘性科研事业等。在日本,无论是由公法

18、人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由民间公益法人承担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其资金投入几乎都来自财政拨款。此外,日本政府还以不同的方式对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民间公益法人提供经济支持。 2004 年 3 月,日本通过了“推进规制改革、民间开放 3 年计划”,将“推进民间开放(市场化试验)”的观点引入规制改革的计划。从 2005 年起,“市场化试验”正式展开,职业培训、国民年金保险的征收业务等 8 项 公共服务作为示范型事业的对象,以竞标的形式委托给民间经营。 2006 年以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统计调查关联的项目、与大学教育相关的项目等。 新加坡通过法治,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

19、为和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新加坡社会和谐安定、秩序井然,与政府积极贯彻法治精神息息相关,法治产生纪律和秩序,纪律和秩序又促进了法治的完善和发展。新加坡立法严密,明确具体,法律、法规和禁令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界限分明,可操作性强,执行方便。同时,新加坡执法极其严格,以严厉的、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执法手段保证 法律的实施。对于政府自身,新加坡政府通过严格的法律条规和公务员守则,形成有效地防止贪污腐败的机制,严格依法行政,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李光耀认为:“肃贪清腐,搞好廉政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目标是整治自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战斗力,是政府工作勤奋高效的首要保证。”因此,新加坡政府

20、为保持其执政合法性和公信力,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大对政府自身的监管力度,进行廉政建设。 资料六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

21、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对各领域改革起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 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对机构和体制进行调整完善。要通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需要通过改革,

22、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自我革命”,由于传统权力意识的惯性作用,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财政上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巧立名目乱收费、通过内设机构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获取不当收益、部分行政许可事项该放不放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简政放权活动的日渐深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利益,让利于企业和民众,甚至还制造出各种障碍,干扰市场的公平竞争。此 外,权力的“空放”“虚放”“不彻底地放”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欲彻底

23、打破利益坚冰,一方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改革贯彻到底,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藩篱;另一方面,简政放权还须与建设法治政府形成合力,用法治撬动改革、巩固改革。以“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明确企业的“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如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明确自己的边界,真正挡住“寻租的黑手”,让政府和市场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充分释放简政放权红利。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论语此句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 慧,即政府部门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行之务“简”。以简政放权为主要举措的行政体制改革,正是释放红利之举。 作答要求: (分数: 100) (1).请根据资料三,针对我国政府机

24、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具体,切合实际。字数不超过 300 字。(分数: 30) _ (2).资料二中说“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 角色更应该是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请简要陈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200 字。(分数: 20) _ (3).资料六中提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分数: 50) _ 2019 年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答案解析 (总

25、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材料分析题 (总题数: 1,分数: 100.00) 给定资料 资料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 2017 年 9月,税务 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集成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提质升级。 简政放权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此次意见将深化简政放权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放权要彻底且有序,进一步取消税务行政审理和前置性审核事项,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打造权力瘦身“紧身衣”,切实减

26、轻纳税人负担。 据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了减少和优化税务行政审批,简化纳税人设立、迁 移、注销手续,改进纳税人优惠备案和合同备案,精简涉税资料报送等改革任务,进一步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和办税流程。 以改进纳税人优惠备案和合同备案为例,意见要求,改进各税种优惠备案方式,基本实现税收优惠资料由报送税务机关改为纳税人留存备查。同时,针对纳税人普遍关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问题,意见也给予明确说明:将结合纳税人信用积分确定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和用票数量,完善最高开票限额管理,推动取消最高开票限额审批,便利纳税人生产经营。 意见强调,通过推行税收权力和责任清单 ,打

27、造上下贯通、有机衔接、运转顺畅、透明高效的税务系统权责清单运行体系,确保做到“应放尽放,放了接上”。 高效便利的征管信息系统是优化纳税服务、管控税收风险、规范税收执法的“主支撑”。意见提出,坚持科 技引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优化用户界面,推动数据共享共用,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化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讲,意见从优化金税三期系统功能、完善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加快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集成整合信息系统、加快对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数据融合联通等 6 方面部署改革措施。 税务总局电税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将加快金税三期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网上办

28、税系统的系统集成步伐,实现三大系统功能整合、数据自动传递,一处录人多处使用。信息系统实现整合后 ,前期调研中发现的系统间衔接不畅、网上申报时报表不能保存、纳税人不能自行进行网上更正申报等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此外,意见还提出,加快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制定出台全国电子税务局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改造升级各省网上办税服务厅,建成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实现纳税人申报、缴税、发票领用和开具、证明开具等绝大部分涉税事项网上办理,让纳税人办税更加快捷高效。 根据意见的总体安排和要求,从现在起到 2018 年 10 月底前,税务部门将按计划分批推出具体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文件,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改 革扎实

29、有效推进,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资料二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当作“当头炮”,在这方面要有新作为、新突破,迈出更大步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放管结合的体制机制,使两者相辅相成,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完善监管体制中顺利推进简政放权。 当前,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必须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向社会放权 ,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向下级政府放权,发挥地方政府就近管理和贴近基层的优势。 非行政许可审

30、批,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之外,依据“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实质上是变相的行政审批,许多非行政许可审批还收取费用,涉及利益输送。因此,要对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确需审批且有行政许可性质的,应按程序转为行政许可事项;属于国务院对下级政府的审批事项,应转为内部工作程序。各部门一律不得自行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审批事项。 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各 部门一律以清单方式向社会公开,目录之外一律禁止审批,切实解决“权力无边”的问题,实现“法无授权,政府和部门不可为”;同时,推动部门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公开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的便利,

31、实现“法有规定,政府部门必须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做到“法无禁止,公民和企业皆可为”。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共性问题,加强生产经营等行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坚持依法平等、公开透明 ,把握好监管的“公平秤”,坚决杜绝随意监管;要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人;要改进监管方式,整合执法资源,消除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让市场的“发

32、动机”更强劲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更应该是“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管宏观,管好那些最该管的事。尤其要 注重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把好“方向舵”,掌握“撒手锏”,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资料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有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尤其是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 长期研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33、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W 指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的精简机构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阶段, 2003 年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本定位阶段, 2008 年和 2013 年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阶段。 近年来,我国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以大部制为主要特征的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改革更多聚焦于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合并重组,很少触及内设机构的权责配置,使得各个政府机构的内设机构千篇一律,并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原部门内设机构职能整合没有到位,大部

34、制作为“整体政府”的 规模效应并未很好地体现出来,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而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就在于提升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行政资源“增量”日益受限的现实背景下,优化配置“存量”,有助于破解因行政资源不足导致的服务效率低下难题。编制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行政资源,对政府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构成存在着直接影响。但现实中,编制资源在有些地方也存在着分配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编制资源不能很好地匹配公共事务处理需求,以致出现了“事多人少”或“事少人多”的不正常现象,由此 大大降低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理

35、论与实践的热点话题,调整理顺两者关系,发挥两个方面的自主性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其他领域的改革类似,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许多举措是通过政策试点的模式向前推进的,改革呈现出明显的自下而上、逐级扩展的特点。然而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并未与法律法规修订的迫切性对应起来,即最迫切推动改革的地方政府,却最缺乏通过合适的法律法规支撑改革探索的能力,以致地方的改革勇气常常走到既定法律法规面前就一扫而空。这一现象在当前 的简政放权改革领域中尤为突出。 资料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需增强政府公信力。然而,当前政府公信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2013 年年初 L 市曾出台

36、“闯黄灯视为违反交规,记 6 分”的政策,执行 5 天即宣布暂停; 2016 年3 月 N 市试推购房新政,毕业未超过 5 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购买商品房的,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 6 个月降为 3 个月,且实行“零首付”,试行不足半日就被叫停“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政策实在太过任性,沦为笑柄也就不足为奇了。打着“惠民”的旗号,却干“伤民”的事情,不是政策“半 道跑了”就是政策“打折”。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走样的惠民政策背后,是当地领导干部没有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此朝令夕改,若不是当初决策太随意,就是现在太不把群众利益放心上,拿政策当儿戏。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短命”是某些政府工

37、作的一个侧影。很多时候,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可一落实下去就变卦了。为什么政策“含金量”减少了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部门出台的便民惠民措施,都是坐在办公室摸脑袋拍桌子想出来的,而非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确定出来的。所以,政策施行后,就很有可能暴露出许多原来未曾料想到的问题,于 是干脆放群众“鸽子”,这显然会影响政府信用,惹得群众不满意。 关于政府公信力问题,一些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 A:政府执掌的是公共权力,管理的是公共事务,而所谓公共者,即大家、公众。既然是大家的事情、公众的事情,做到公开透明,那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好事坏事、好话坏话,都能够公之于众,并形成习惯,社会是能够理解

38、的。怕就怕什么事情都遮遮掩掩、暗箱操作,那么即使办的是好事,公信力也难以建立起来。 网友 B:政府行为往往由政府公务人员的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组成,而任何个体行为或集体行为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偏离正确的方向。换句话说,政府也会犯错。如同一个人一样,犯了错误之后是掩盖还是承认,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 C: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四拍”官员。一拍脑门,重大举措出台;二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三拍大腿,形势有些不妙;四拍屁股,出事了溜之大吉。有的官员刚履新时喜欢承诺,说得天花乱坠,真正该干实事了,却敷衍塞责或百般推诿,让民众由希望变得失望,最终绝望,这样的空头支票最容易伤民心。口惠而实不至的政府部门,也最容

39、易透支公信力。 网友 D:目前,新兴媒体已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微博异军 突起,如果政府部门遇事不能及时给出事态真相,人们就会寻找信息。民间自发信息不仅鱼龙混杂,各种谣言还可能引发社会混乱,政府公信力也会随之失落。 网友 E:服务水平也是关系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要彻底改变“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政府形象。在各国政府都在进行“政府再造”的全球大背景下,我们更应积极变革传统行政观念和范式,探索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新范式。 资料五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德国联邦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潮影响下,积极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 1996 年,审议 院在向联邦政府提交的中

40、期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建立“小政府”的要求削减政府管理事务,实现联邦政府小型化并确立行政服务目标等内容。报告要求各部门对所管理的事务进行全面的审核、清理,将可以委托给民间机构或下级部门的管理事务全面下放。同时,联邦政府还围绕政府的核心任务,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重新编制,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在机构设置方面,联邦政府根据新形势,将原有的具有重叠职能的部门进行了合并,整合成了新的部门,比如,新设的社会问题部就是负责管理涉及社会各方面关系事务的部门。另外,联邦政府还合并了一些职能不同但业 务具有相关性的部门,如交通部和邮政部。在行政理念方面,联邦政府引入了企业服务理念,将全体公民看作政府的顾客,

41、政府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机构。政府各部门要以顾客为导向,以提高满意度为目标,注重践行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形象一致等管理理念。 日本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指那些体现政府基本职能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包括中小学教育、相当一部分大学教育、公众基本医疗服务、基础科学研究、重要的文化事业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共服务均属于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宗教、慈善与福利事业、经贸服务与促进事业、某些文化事业、有特殊需求的教育与医疗服务事业、私立大学以及部分边缘性科研事业等。在日本,无论是由公法人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由民间公益法人承担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

42、给,其资金投入几乎都来自财政拨款。此外,日本政府还以不同的方式对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民间公益法人提供经济支持。 2004 年 3 月,日本通过了“推进规制改革、民间开放 3 年计划”,将“推进民间开放(市场化试验)”的观点引入规制改革的计划。从 2005 年起,“市场化试验”正式展开,职业培训、国民年金保险的征收业务等 8 项公 共服务作为示范型事业的对象,以竞标的形式委托给民间经营。 2006 年以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统计调查关联的项目、与大学教育相关的项目等。 新加坡通过法治,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新加坡社会和谐安定、秩序井然,与政府积极贯彻法

43、治精神息息相关,法治产生纪律和秩序,纪律和秩序又促进了法治的完善和发展。新加坡立法严密,明确具体,法律、法规和禁令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界限分明,可操作性强,执行方便。同时,新加坡执法极其严格,以严厉的、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执法手段保证法 律的实施。对于政府自身,新加坡政府通过严格的法律条规和公务员守则,形成有效地防止贪污腐败的机制,严格依法行政,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李光耀认为:“肃贪清腐,搞好廉政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目标是整治自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战斗力,是政府工作勤奋高效的首要保证。”因此,新加坡政府为保持其执政合法性和公信力,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大对政府自身的监管力度,进行

44、廉政建设。 资料六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

45、的提升,对各领域改革起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 。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对机构和体制进行调整完善。要通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

46、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自我革命”,由于传统权力意识的惯性作用,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财政上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巧立名目乱收费、通过内设机构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获取不当收益、部分行政许可事项该放不放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简政放权活动的日渐深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利益,让利于企业和民众,甚至还制造出各种障碍,干扰市场的公平竞争。此外 ,权力的“空放”“虚放”“不彻底地放”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欲彻底打破利益坚冰,一方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改革贯彻到底,破除既得利益

47、集团的藩篱;另一方面,简政放权还须与建设法治政府形成合力,用法治撬动改革、巩固改革。以“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明确企业的“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如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明确自己的边界,真正挡住“寻租的黑手”,让政府和市场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充分释放简政放权红利。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论语此句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 ,即政府部门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行之务“简”。以简政放权为主要举措的行政体制改革,正是释放红利之举。 作答要求: (分数: 100) (1).请根据资料三,针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具体,切合实际。

48、字数不超过 300 字。(分数: 30) _ 正确答案: (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面 临的问题:一是政府内设机构千篇一律,改革很少触及内设机构权责配置。二是编制资源分配失衡,与公共事务处理需求匹配不到位。三是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迫切性并未与法律法规修订的迫切性对应起来。 建议:一是科学整合政府部门内设机构职能。消减冗余机构,提升大邵制规模效应,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二是优化编制资源。政府机构根据公共事务的多少合理安排编制资源,提升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完善地方政府改革探索的法律法规。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法律法规,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主动性。 ) 解 析: (2).资料二中说“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更应该是掌舵人,而不是划船者”,请简要陈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200 字。(分数: 20) _ 正确答案: (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