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30122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分数:2.00)A.B.C.D.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分数:2.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

2、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分数:2.00)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D.科学的实践观4.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 )。(分数:2.00)A.获取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C.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D.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分数:2.00)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

3、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 )。(分数:2.00)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分数:2.0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二元论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分数:2.00)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9.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0.旧唯

4、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是因为( )。(分数:2.00)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指的是( )。(分数:2.00)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2.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13

5、.( )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数:2.00)A.运动B.联系C.实践D.矛盾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6.“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也装饰别人。这包含的哲理主

6、要是( )。(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事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17.唯物辩证法认为( )。(分数:2.00)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分数:2.00)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19.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指( )。(分数:2.00)A.事物之间的先行后续的关系,先行的是原因,后续的是结果B.事物之间存

7、在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之间的先行的现象引起后续的现象的一种必然的联系D.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20.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 )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分数:2.00)A.相对性B.一切事物C.人类社会D.主观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一致的是( )。(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D.绝对观念是世界本原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分数:2.00)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B.人民群

8、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3.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有个人和集体之分B.个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具有独特的肉体生命的社会存在C.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分属于大大小小的群众集体D.集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并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24.“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A.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B.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C.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D.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25.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

9、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B.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C.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D.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26.下列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具体运用的有( )。(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27.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分数:2.00)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B.“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C.“物质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复制品D.“道生一

10、、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8.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B.上帝创造世界C.人是万物的尺度D.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模仿的原型29.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分数:2.00)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整体等于部分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30.杜牧的阿房宫赋有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11、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原理有( )。(分数:2.00)A.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B.外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

12、更好的艺术(分数:2.00)A.B. C.D.解析: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分数:2.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以事实为依据,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和凝固化,通过概括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选项 A、C、D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干连接起来就不是正确的命题了,故排除。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 )。(分数:2.00)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

13、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D.科学的实践观 解析:解析: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从而创立了新世界观。4.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 )。(分数:2.00)A.获取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C.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D.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解析:解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是: (1)有助于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2)为人们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提

14、供了正确的思想方法,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5.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分数:2.00)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解析: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 )。(分数:2.00)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15、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解析: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分数:2.00)A.唯心主义B

16、.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 D.二元论解析:解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是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查世界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是否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标准;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因此,本题答案选 C。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分数:2.00)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解析: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水、火、气、土

17、等具有物质特性的“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承认世界由运动变化的物质组成,物质之间存在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尽管它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说明自然界,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仍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9.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哲学关于水、气、火等是万物本原的学说。“水是万物的本

18、原”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水既是实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的唯物主义观点。10.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是因为( )。(分数:2.00)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解析:解析:旧唯物主义具有三大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之所以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坚持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 C。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指的是( )。(分数:2.00)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

19、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解析: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A、C 是唯心主义的说法,B 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说法,故排除。12.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们的意识和精神

20、生活过程只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的被动的、消极的派生物;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生活应该反映、说明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应该通过人们的行动去能动地作用于现实生活。 社会意识的根本性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13.( )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数:2.00)A.运动B.联系C.实践 D.矛盾解析:解析: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

21、要地位。实践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就是从各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1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

22、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他规律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16.“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也装饰别人。这包含的哲理主要是( )。(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事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解析:解析: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也装饰别人。即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 A。17.

23、唯物辩证法认为( )。(分数:2.00)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解析: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贬低了偶然性的地位,故 A 项说法错误;偶然性是可以认识的,故 B 项错误;偶然性具有不确定性,故 C 项错误;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所以答案为 D 选项。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

24、了事物发展的( )。(分数:2.00)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 解析: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19.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指( )。(分数:2.00)A.事物之间的先行后续的关系,先行的是原因,后续的是结果B.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之间的先行的现象引起后续的现象的一种必然的联系 D.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解析:解析: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先行的现象引起后续的现象的一种必然的联系。20.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 )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分数:2.00)A.相对性B.

25、一切事物 C.人类社会D.主观世界解析: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一致的是( )。(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绝对观念是世界本原解析:解析:题干与 A、B、C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 ABC。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分数:2.00)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

26、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解析: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23.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有个人和集体之分 B.个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具有独特的肉体生命的社会存在 C.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分属于大大小小的群众集体 D.集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并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 解析:解析: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有个人和集体之分。个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具有独特的肉体生命的社会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分属于大大小小的群众集体。集体是由某种共同纽带联系起来的个人所构成的群体,它

27、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并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24.“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A.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B.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 D.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因果的认识。题干的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这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A 项错误,C 项正确。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题干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非决定论,认为因果存在于思维之中,是一种唯心主义,B 项正确。同

28、时,由于题干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使科学认识丧失了客观依据,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BCD。25.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 B.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C.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D.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解析:解析:柏拉图的这种观点是把认识看作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

29、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不但没有正确揭示认识的本质,反而使认识神秘化了。故本题答案选 ABCD。26.下列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具体运用的有( )。(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解析:解析: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是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A、B、D 项是对矛盾特殊性的运用。故选ABD。27.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分数:2.00)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B.“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C.“物质

30、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复制品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A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它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即题干中的概念)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B、C、D 中的“理”“理念”“道”都是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另一种表述,因此 BCD为正确答案。28.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上帝创造世界C.人是万物的尺度 D

31、.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模仿的原型解析: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A、C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B、D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本题选 AC。29.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分数:2.

32、00)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整体等于部分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中,A、B、D 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法,应予以选择。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而是各部分的有机统一,所以选项 C 应予以排除。30.杜牧的阿房宫赋有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原理有( )。(分数:2.00)A.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B.外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解析:解析:A 项说法错误,矛盾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 项符合题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说明质变的发生需要量变的积累,C 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量变一直存在,不需要质变引起。故本题答案为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