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30347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下列有关正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B.正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C.一般来说,社会根本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D.正义是相对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的概念2.可以作为权利和义务根本区别的是( )。(分数:2.00)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B.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由法律规定的C.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D.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

2、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3.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体现了法的( )。(分数:2.00)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分数:2.00)A.特殊效力B.普遍约束力C.一定强制力D.特定效力5.公元前 399 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团不公正地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拒绝了朋友为其提供的越狱计划并毅然赴死,其坚持的核心信念是( )。(分数:2.00)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必须得到遵守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6.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3、,2 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分数:2.00)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分数:2.00)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8.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

4、.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9.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分数:2.00)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人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 6 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 40 里外的乡派出所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 150 元的自行车,10 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二、多项选择题(总

5、题数:11,分数:22.00)10.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应当获得行政许可后才能从事的活动有( )。(分数:2.00)A.砍伐林木B.在农村荒地上建房C.房屋产权变更D.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1.下列有关法律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历史上的一切法律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B.法律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12.关于法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依据法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C.

6、依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D.依据法的适用范同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某大学生半夜梦游将室友踩伤B.某市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游行C.见死不救的行为D.农民种植果树的行为14.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 410 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分数:2.00)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

7、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5.“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1804 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D.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16.在行政审判中,法律规范冲突的不同情形主要有( )。(分数:2.00)A.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B.不同时期发布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C.不同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D.同一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1

8、7.从中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下列哪几个方面?( )(分数:2.00)A.要正确地适用类推解释制度B.要树立罪刑法定观念,建立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确信和尊重C.要正确定罪量刑D.要合理地解释刑法18.下列关于法的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的继承是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和渗透B.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C.反映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是法的继承内容之一D.社会主义的法和资本主义的法之间是不会存在有继承关系19.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产生的标志的是( )。(分数:2.00)A.国家的出现B.权利义务的观念的形成C.法律诉讼和司

9、法的出现D.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20.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是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法律渊源B.法律分类C.法律编纂D.诉讼程序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1.法对政治的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22.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23.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4.试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分数:2.00)_25.论述法治的内涵。(分数:2.00)_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题库)-试卷

10、 16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下列有关正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B.正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C.一般来说,社会根本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 D.正义是相对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的概念解析:解析: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它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形式,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从实质上讲,正义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正义有不同分类法,但不管

11、哪类正义,都是历史的、相对的、阶级的概念。据此,选项 A、B、D 说法正确。选项 C 说法错误,应选。2.可以作为权利和义务根本区别的是( )。(分数:2.00)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B.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由法律规定的C.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D.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解析:解析:所谓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义务则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必要性。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3.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体现了法的( )。(分数:2

12、.00)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解析: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人们的行为产生的一种调整、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即体现了法的这一作用。故本题应选 A。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分数:2.00)A.特殊效力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D.特定效力解析:解析: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本题正确答案为 B。5.公元前 399 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

13、团不公正地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拒绝了朋友为其提供的越狱计划并毅然赴死,其坚持的核心信念是( )。(分数:2.00)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必须得到遵守 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解析:解析:苏格拉底被判有罪以后,他的学生们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他的理由是:我是被国家法律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法律得不到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与权威。当法律失去了权威,正义也就不存在了。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治的真正含义一一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

14、存在。6.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2 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分数:2.00)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解析:解析:守法,也称法的遵守,广义上即法的实施,狭义上则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本题中黄某以公民身份做出举报行为,是依照法律行使公民监督检举权利的活动,属于法的遵守。B 项正确。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

15、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广义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法的解释,是指特定的人或者组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法律条文中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规定进行的一种解释。A、C、D 项均不符合题意。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分数:2.00)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

16、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解析:解析:我国的法律监督分为两类: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各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A 项属于社会组织的监督;B 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 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 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因此 B、C、D 三项均属于国家监督体系,而 A 项则属于社会监督体系,故本题答案选 A。8.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

17、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解析:解析:A 项所述的是法的时间效力,法律须经公布后始得生效。它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即不经公布的法,公民可以不遵守,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法的名义任意地惩治处于弱势的民众,该项正确,为应选项。B 项中,规定解决法律之间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的规范应为根本法宪法,而不是基本法律,故该项错误。C 项中,法律无溯及力的含义是:新法对过去不生效,旧法仍然对过去起作用,这是从旧原则而非从新原则,故该项错误。D 项中,前半句正确,但后半句错误。公民是不

18、能因不知法而被免罪的,法对人的效力是以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等原则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是否知晓为标准。当然,没有公布是法律不具有管辖权的理由,但是不知晓并不构成免除管辖的条件。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 A。9.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分数:2.00)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人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 6 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 40 里外的乡派出所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 150 元的自行车,10 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解析:解析:法律责任的

19、免除是指虽然违法者违反了法律,但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免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效免责、不诉免责、协议免责、自首及立功免责、自助免责和因履行不能免责。A 项中,蒋某将入室抢劫的康某关押的行为属于自助免责的情形;B 项中,蔡某盗窃的行为已超过追溯时效,属于时效免责的情形;C 项中,双方达成合意,属于协议免责的情形。D 项属于打架斗殴行为,高某持刀将他人刺伤不是自助行为,也不符合其他免责形式,因此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本题答案为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0.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应当获得行政许可后才能从事的活动有( )。(分数:2.00)A.砍伐

20、林木 B.在农村荒地上建房 C.房屋产权变更D.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 32 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44 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第 62 条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房屋产权变更是民事行为不需要获得行政许可。据此,ABD 是正确选项。11.下列有关法律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历史上的一切法律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B.法律

21、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解析:解析:A 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法律在早期不成文的时期具有秘密性,只有在其成文化后才具备了明确性。故排除 A 项。C 项表示的是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而不是法的特征,因此也应排除。正确答案为BD。12.关于法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依据法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C.依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D.依据法的适用范同的不同

22、,可以把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解析:解析:法的一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依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依据法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依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依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5)依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故应选 ABCD。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某大学生半夜梦游将室友踩伤 B.某市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游行C.见死不救的行为 D.农民种植果树的行为 解析:解析:法律行

23、为需具备必要的主观要件,A 项中的行为属于无意识的行为,未体现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故排除;C 项中的行为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D 项是单纯的生产行为,生产行为只有在涉及具体的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和买卖关系时才构成法律行为;B 项中的游行是行为人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属于典型的法律行为。故应选 ACD。14.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 410 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分数:2.00)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

24、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析:根据立法法第 42 条的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进行的这种解释称为立法解释。因此,A 项正确。该法第 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本题中,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 410 条规定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故 B 项正确。在我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法律解释权,享

25、有立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的地位高于享有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故立法解释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司法解释。选项 C 的表述“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就不能成立。由于题干中的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D 项正确。15.“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1804 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 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 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D.法

26、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 解析:解析: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法国资产阶级以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法国民法典,故 A 项正确。法的继承就是指新法对旧法有批判地吸收和继受。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划分标准并非在于二者新旧有别。所以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故 B 项正确。法的移植是对当前的法进行引进、迁移,因此法的移植反映的是“同时代”这一时间关系,故 C 项错误。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故 D 项正确。16.在行政审判中,法律规范冲突的不同情形主要有( )。(分数:2.00)A.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 B.不同时期发布的行政法

27、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C.不同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D.同一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解析:解析:在行政审判中,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1)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层级冲突或纵向冲突,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之间发生的规范冲突;(2)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同级冲突或者横向冲突,如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3)不同时期发布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新旧冲突或时际冲突;(4)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又称为特别冲突。因此,本题选择 ABCD。17.从中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

28、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下列哪几个方面?( )(分数:2.00)A.要正确地适用类推解释制度B.要树立罪刑法定观念,建立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确信和尊重 C.要正确定罪量刑 D.要合理地解释刑法 解析:解析:罪刑法定原则不仅要求在刑事立法上将罪刑关系法定化,而且要求在刑事司法中严格依法办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对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特征和构成的具体要求,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对于刑法规定不够具体的犯罪,司法

29、机关通过司法解释,指导具体的定罪量刑活动。但是司法解释不能超越其应有的权限,更不能以司法解释代替刑事立法,否则,就会违背罪刑法定原则。(3)建立对这一原则的确信和尊重。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要严格贯彻执行这一原则,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本题选择 BCD。18.下列关于法的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的继承是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和渗透B.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C.反映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是法的继承内容之一 D.社会主义的法和资本主义的法之间是不会存在有继承关系解析:解析:A 项中“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和渗透”的表述是错误的,

30、“影响和渗透”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既可单向,也可双向。而法的继承只能是纵向的,单向的,即它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从表述上,应当说“法的继承是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表现为文化积累的过程,其继承是不可避免的。法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法的继承性,因此,法的继承有同质法的继承和异质法的继承之分。社会主义的法继承、借鉴资本主义的法属于异质法的继承。因此 D 项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排除 A、D 项,本题答案选 BC。19.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产生的标志的是( )。(分数:2.00)A.国家的出现 B.权利义务的观念的形成 C.法律诉讼

31、和司法的出现 D.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解析:解析: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包括以下三方面:(1)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法和国家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是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同步出现的,法需要国家制定、认可才能出现,国家也需要法加以固化、巩固和保障才可以延续下去。(2)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没有权利和义务作为一种观念普遍的支撑,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适用。(3)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根据,是人们用来进行诉讼的主要根据。没有诉讼没有司法就没有法的产生和存在的余地。由此可知,A、B、C 三项都是法产生的标志。D 项,私有制和商品经

32、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而不是法产生的标志,故应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20.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是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法律渊源 B.法律分类 C.法律编纂 D.诉讼程序 解析:解析: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 19 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主要差别在于:(1)在法律思维上,民法法系是演绎型的;普通法系是归纳型的。(2)在法的渊源上,民法法系的正式渊源是自然法;普通法系的正式渊源是自然法和判例法。(3)在

33、法律的分类上,民法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普通法系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4)在诉讼程序上,民法法系主要采取纠问式;普通法系主要采取对抗式。(5)在法典编纂上,民法法系强调的是法典编纂的严谨性、完整性;普通法系强调的是单行性法典编纂,不强调完整的法典编纂。由此可知,四个选项均应入选,本题答案为 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1.法对政治的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可以确认各阶级、阶层、集团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调整掌握政权的阶级与其他阶级、阶层、集团的关系,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也就是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

34、部关系以及统治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2)法可以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集团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以法的形式将它们确立下来,使其具体化为普遍的、明确的行为规范。(3)法可以为一定阶级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通过法的制定和实施来为中心任务保驾护航。(4)法还可以对危害掌握政权阶级的行为采取制裁措施,捍卫政治统治。)解析:22.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卫生、生态平衡、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 (2)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即通过立法和实施法律

35、来维护生产管理,保障基本劳动条件,调节各种交易的行为,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3)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通过法律对人民的受教育权加以保护,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保护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求政府兴办各种文化设施。)解析:23.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36、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4.试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产生方式不同。道德属于人类的本能,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就此而言,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法律是自觉的,确定的,有形的,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实现的。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 第二,调整范围相异。首先,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道德要调整;法不调整的社会关系,如友

37、谊关系、爱情关系等,道德也要调整。其次,道德对人的行为比法律的调整更有深度。法律调整人的行为,尽管也涉及行为的主观状态,但这种主观状态依附于行为。道德则不然,它可以单独评价人的行为动机道德与否,而不论行为效果如何。再次,道德(尤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调整比法律的调整更有高度。 第三,内容结构不同。法有明确具体的权利义务,且有明确法律后果。道德内容一般比较概括和原则。 第四,实施方式有差别。法依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的实施则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等。)解析:25.论述法治的内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治的内涵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治作为治国

38、方略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在治理国家的不同措施和手段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凡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应由法律调整。法律至高无上并不意味着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实质性的终极性和最高性,法律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且统治阶级的意识和活动直接决定法律的形成和运作。但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要求法律必须在形式上具有最高效力。同时,在现代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永远优越于人治及德治。 (2)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理性原则。依法办事原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操作层面上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含义是,当法律制定出来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活动都必须受法律规则的约束。依法办事原则既要求社会关系参加者普遍守

39、法,也要求国家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使职权。为此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成为一种理性的原则,主要在于它是人们事先设定的规则,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3)法治是以一定形式的民主政治为内容的治国方略。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法律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必须体现民主政治的要求,以确认、维护和保障民主的实现作为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 (4)法治是一种根据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原则形成的法律程序。法治不仅可以理解为方略和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原则状态或结果。如“实现法治”就是指一种良好的法律程序。在这种状态下,社会主体的权利得到合理的确认和保护,政府权力在高效运行的同时又受到有效的制约。 (5)法治是一种包含着内在价值性规定的法律精神。作为一种法律精神或理念,法治具有内在的价值取向,它表现为一整套关于法律、权力和权利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观念,体现着人们对于某种合理状态的追求和需要。法治包含的法律精神表现为法律至上、良法之治,等等。)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