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论分类模拟题 3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120 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
2、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 120 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 市已建成 200 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 4500 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 参考背景材料,请以“让更加幸福”为
3、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更加幸福”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4.00)_2.【背景材料】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4、”“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苏轼仕途坎坷而壮心不已,蒲松龄科举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笔耕不辍,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患残疾却潜心著述这些都构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司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纂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前人感人的经历和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绝佳素材。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5、”请结合你对背景材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3.【背景材料】 2016 年 4 月 25 日,上海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我国出台户改方案的省区市已经达到 29 个。通过严控大城市规模、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区别、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等手段,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释放诸多红利。 新中国成立初,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户籍制度逐渐建立。当时的功能主要就是进行人口信息登记,了解人口情况,进行身份
6、证明,维护社会治安。后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户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稳定,户籍管理开始逐渐地朝着加强控制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管控的人口迁移制度或户籍制度,已成为横亘在我国城镇化和市民化道路上一道坚硬的“制度壁垒”。 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 50%,然而完全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实际城镇化率仅为 40%左右,还有 2 亿多农民处在“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半城市化”状态。“融不进的城市,离不开的乡土”成了许多进城农民的心理写照。 在大城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辛勤劳作的每一滴汗水都记录着他们为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但他
7、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他们在养老、医保等社会福利方面享受到的也是与城市户籍人口不同等的待遇。 参考背景材料,以“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论点鲜明,论证充分; 2见解深刻,结构完整; 3语言顺畅,书写工整;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申论分类模拟题 3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
8、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120 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 120 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 市已建成 200 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
9、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 4500 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 参考背景材料,请以“让更加幸福”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更加幸福”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
10、200 字。 (分数:34.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让“夕阳”更加幸福青年,好比百灵,奏响晨歌;老年,宛如夜莺,轻吟夜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的人均寿命显著提高。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当前,我国传统家庭结构已经发生变化,“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使得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仅仅依靠家庭养老已是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夕阳”更加幸福。 发挥好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处于基础地位。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开父母到外地谋生,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一养老模
11、式遇到极大困境。老年人通常希望同子女一起生活,子女在身边往往是老人们最大的精神慰藉。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年轻人尊老敬老的意识,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方面的作用。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改善。但面对人口老龄化,依然有相当多的人面临着“老无所养”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四个群体间的养老体系差异较大,农村养老保障程度低、覆盖面窄,广大农民基本依靠自我保障。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为此,政府要努力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实现
12、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加强各项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由于护理资源缺乏,公立养老院的门槛很高,而民办机构条件差、费用高,不能满足一般的养老需要。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的养老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政府必须重视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为民办机构提供政策与财力支撑,提高其服务水平,以分流对公立养老院有需求的老人。同时,还要把社区养老作为传统家庭养老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努力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形成一种新型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夕阳虽垂暮,景色亦醉人。高尔基曾说:“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可见,老年人群体即精神财富的密集载体。2013 年 11
13、 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养老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必将成为现实。2.【背景材料】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
14、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苏轼仕途坎坷而壮心不已,蒲松龄科举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笔耕不辍,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患残疾却潜心著述这些都构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司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纂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前人感人的经历和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绝佳素材。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背景材料
15、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与民休戚中追寻飞翔的幸福世事如潮,汹涌澎湃。在跌宕起伏的人生尤其是职场竞争中,许多青年人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维持现状与开拓创新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许多人求稳怕变,宁取安全而舍发展,不敢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做出类似选择的不乏其人。欧阳修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的抱负中,才能给梦想插上翅膀,求得飞翔的幸
16、福。 调查显示,全国约有 3000 万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 16%25%。这不仅是一个人群的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全社会的精神面貌。心理问题之所以产生,从外因看,与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协调压力越来越大有关;从内因看,则与青年没有确立自我认同有关。茫茫人生,青年须有正确航向的指引,明确自我追求,增强抗压能力,穿越人生的迷茫,走向幸福的彼岸。那么,青年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航向呢?这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认准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 青年人应该具备公共理性,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何为大?天下为大,国家的繁荣、社会的文明、人
17、民的幸福为大;何为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个体欲望的满足为小。个体的欲望是难有止境的,有的人工资增长了,但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就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被物质欲望所奴役,未能获得心灵上的自由。约翰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是公民理性,是平等享有公民身份的人共同具有的理性,包括一个社会共同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公共理性要求人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进行平衡,而“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要求每一个青年,以国家的梦想为梦想,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大带小,融小于大,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得到幸福。 青年应当具备生活理性,合理设定对幸福的期望值。正如门罗所说,“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她的幸福过了头以 10
18、 个故事给人带来对于幸福追求的启迪。生活总是给了此就不再给彼,很难十全十美,这是青年必须拥有的起码的生活理性。有的人善于行动却不善于言说,有的人事业顺利却家庭不够和美那些处在困境的人、位于谷底的人,应该想想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刑终成史记。这都启示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缺憾,以无私无畏的奉献之举,铸就自我的个性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最有朝气、最富于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以这样的期许砥砺自己,突破心中的障碍,将自身追求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奋斗之中,我们一定能随着人民普遍幸福而拥有充实人生!3.【背景材料】 2016 年 4 月 25 日,上海公布关于进
19、一步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我国出台户改方案的省区市已经达到 29 个。通过严控大城市规模、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区别、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等手段,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释放诸多红利。 新中国成立初,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户籍制度逐渐建立。当时的功能主要就是进行人口信息登记,了解人口情况,进行身份证明,维护社会治安。后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户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稳定,户籍管理开始逐渐地朝着加强控制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管控的人口迁移制度或户籍制度,已成为横亘在我国城镇化和市民化道路上一道坚硬的“制度壁垒
20、”。 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 50%,然而完全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实际城镇化率仅为 40%左右,还有 2 亿多农民处在“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半城市化”状态。“融不进的城市,离不开的乡土”成了许多进城农民的心理写照。 在大城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辛勤劳作的每一滴汗水都记录着他们为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他们在养老、医保等社会福利方面享受到的也是与城市户籍人口不同等的待遇。 参考背景材料,以“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论点鲜明,论证充分; 2见解深刻,结构完整; 3语言顺畅,书写工整; 4字
21、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户籍制度改革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巨大活力传统的户籍制度曾在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道路上的樊篱。规模宏大的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 20 世纪中叶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场变革将使大量城乡居民开创崭新生活,我国经济社会也会由此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在原先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大部分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活动。同时,城市地区凭借政治功能和经济优势可以
22、轻易地转移农村资源和财富。1953 年,中共中央发出控制农产品资源供应的“统购统销”决议,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乡村获取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有利于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待遇。一旦人的城镇化规模实现,就将新增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人群,带来长期的城镇化红利。激发农民的创富智慧、农业的发展潜能、农村的建造热情,必定会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城市用工短缺难题。“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打破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念。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却得不
23、到公平的社会待遇,甚至时常遭受权益侵害。探究“民工荒”的深层原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其症结所在。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在广东破冰,同时对农民工入户城镇后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配套制度改革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拆除户籍藩篱,让农民工进城变市民,享受到与自己的贡献成正比的待遇,城市地区才能继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用工短缺难题,中国才能继续享有人口红利。 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流动劳动力的牢牢控制,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大打折扣,抹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特殊的经济转型期,户籍藩篱对农村劳动力的无形盘剥,使劳动者个体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公平的
24、竞争机会,导致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从产业结构调整到企业创新突破都留下了阴影。市场竞争有失公正,经济发展畸形。拆除户籍藩篱,最大限度承认人的自由迁徙权利,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改革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阻碍,改革再难也要推进下去。国家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政策落实,保障利益再分配顺利进行,同时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来持续这个过程,让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成为户籍改革最好的催化剂。无论是农村大包干还是取消农业税,我国每一次深得民心的改革都会为社会发展增添巨大活力,相信户籍改革将为农村、城市的腾飞插上双翼,真正实现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