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申论-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教育不公平”现象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请就给定资料,概括出当前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要求 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总字数不超过 250字。(分数:20.00)_2.针对材料 7中“2009 年高考招生计划中,许多重点大学压缩了在所在省市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在外地的招生名额”这一现象,淡谈你的看法。 要求 (1) 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2) 总字数不超过 350字。(分数:20.00)_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针对“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问题
2、,你认为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要求 (1) 有针对性、可行性; (2) 总字数控制在 350字以内。(分数:20.00)_4.联系实际,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2)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 总字数掌握在 1200字以内。(分数:40.00)_辽宁省申论-2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教育不公平”现象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请就给定资料,概括出当前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要求 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总字数不超过 250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
3、:()解析:一是城乡、东西部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差距过大。近年来,随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占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愈发呈现失衡状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包括办学基本条件、师资力量等,远远比不上城市。东西部教育差距较大,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二是“重点中学”引发严重的择校热和生源恶性竞争。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以扶强抑弱形成重点中学,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三是在高中、大学招生录取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录取分数差异较大。具有更多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通过如虚假加分等各种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2.针对材料 7中“2009 年高考招生计划中,许多
4、重点大学压缩了在所在省市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在外地的招生名额”这一现象,淡谈你的看法。 要求 (1) 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2) 总字数不超过 350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长久以来,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一直广受诟病。对异地考生而言,进入国内一所理想大学深造可能要比当地考生更加艰难,这无疑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国内重点大学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高校扎堆,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则寥寥可数,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无疑意味着“教育鸿沟”将进一步拉大。 重点高校生源多元化,扩大外地招生名额,不仅可以最大可能地使所有考生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5、,维护高考的公平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解决由于经济及教育差距而导致的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从而避免加深教育及社会的“裂痕”。从这两点来说,重点高校生源多元化值得推广。要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生源结构必须多样化,这样有利于高校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内涵,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针对“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问题,你认为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要求 (1) 有针对性、可行性; (2) 总字数控制在 350字以内。(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第二,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
7、资助学。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加强对高考、中考加分的督察,完善相关政策。4.联系实际,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2)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 总字数掌握在 1200字以内。(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扩招”,使近年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大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对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
8、。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农村,教育不公平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教育不公平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形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除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之外,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的制度性原因。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公规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农村教育中,影响教育普及、导致流
9、失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费用过高、教学难度过大。后者主要是无视发展差距的“城市中心”导向所造成的。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这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收费不同的支付能力和贫困学生的问题。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城市社会中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追求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平等。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其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最后,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距极大的发展中大国,应当将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建立教育发展“地方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改变无视地区、城乡间巨大差别的大一统模式,从而矫正全国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的弊端。矫正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教育发展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