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638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 A 卷(共 100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 划线 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收 敛 ( lin) 重 荷 ( h) 豁 然贯通( hu) B.琐 屑 ( xu) 媲 美( p) 锲 而不舍( qi) C.簇 新( c) 倔 强 ( jing) 长 吁 短叹( x) D.绮 丽( q) 卓 越( zhu) 心会神 凝 ( nng) 解析: B.有误,“琐屑”应读作“ su xi”。 答案: B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 B.蚊子战胜了

2、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 C.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 D.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宄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解析: A.“叠起”应写作“迭起”; B.“沾”应写作“粘”; D.“宄竟”应写作“究竟” 。 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 划线 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 相得益彰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 肃然起敬 。 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 开卷有益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3、 。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 喜出望外 。 解析: D.使用有误,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与“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矛盾,不符合语境 。 答案: 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 解析: 本题考查病

4、句辨析及修改 。 A 删除“为了”; B 删除“关于”; C“规划”改为“方案”。 答案: 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5、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下面语句中 划线 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棹 数小舟 棹:划船 B.不亦 颠 乎 颠:通“癫”,疯狂 C.渐 激 渐深 激:猛烈 D.转转不 已 已:停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 理解 能力 。 C 项 解释不正确 ,应为: 冲刷、侵蚀 。 答案: C 6.下列语句中 划线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求石兽 于 水中 能谤讥 于 市

6、朝 B.乃 石性坚重 乃 不知有汉 C.至石 之 半 怅恨久 之 D.如 其 言 其 如土石何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 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A 项中的两个 “于” 都是“ 在 ”的意思。 答案: A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7、(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答案: B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 项是 (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

8、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 D 项不正确,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 答案: D 三、默写 ( 6 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 2 分) _,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 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浊酒一杯家万里, 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逝者如斯夫 举杯邀明月 燕然未勒归无计 10.请在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 分) 解析 :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漫话围棋 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 孔子曾经谈到 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

10、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一种艺术来对待 。 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 ”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

11、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 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1.文章介绍了围

12、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 ( 3 分) 解析: 本道题考 查筛选 相关信息的能力 。 只要抓住说明文的顺序和文章的主题中心句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 答案: 围棋历史悠久 ; 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 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 1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 ( 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 解析: 本题 考查 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掌握 。 根据文意、语境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这句话的位置 。 答案: 这句话应放在自然段之间 。 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第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13、第 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 段的内容,引出第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 .所以应放在段之间 。 13.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先考查古文功底,其次 考查 分析概括辨别两个例子的异同,以及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同时也是判断拓展题,需要言之有理 。 答案: 不能删除 。 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

14、之久 。 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 五、作文 ( 60 分) 14.“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 : 这是一个全新的作文题,一 改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不定标题,只定开头,这种创新的形式,学生也容易上手,能让学

15、生更容易写出有感情的内容 。 作文题里写到,可以写自己停住脚步的经历、原因,还有感受和思考,这实际是在提醒考生可以怎么写: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阐述自己获得的生活感悟,这很符合初中生下笔的层次,但是这个作文题想要写得特别出彩也是有难度的,因为什么内容都能够融入进去,可以写成长经历、亲情感悟、梦想追求等,写景也可以 。 答案: 以天空为半径的圆 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 在宽广的大地尽头,它正在不断地燃烧,它绽放的神圣火焰,带着前所未有的绚丽,一种最壮丽的姿态,把一缕缕象征着光明的赤色光辉洒向已经暗暗发黑的天际 。 我从未见过,也许是从未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这平时最常见的落日景观 。 已经燃烧了一日的金

16、乌,此刻正在天与地的交界处,散发着只属于它的光辉 。 令人震撼的是,那圣洁美丽的阳光洒在天空中的一片云海上时,那所显现的圣洁景象 。 洁白的云朵,此刻也褪下了晴空碧日时的懒散,暴风雨时的阴沉,换上了圣洁美丽的朝圣服,庄严的陪伴着疲惫的金乌,衬托着夕阳时特有的霞光 。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布衣,没有一个人会嘲笑此刻的太阳,虽然它已经光芒内敛,已经不能再把光明洒向大地每一个沧桑的角落 .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嘲笑它,没有一个人会为这个赤红的老战士悲哀!它已经燃烧的精彩,燃烧的壮烈!这个承载着希望的坚强战士,临到了也不肯褪下它那用赤炎制成的战袍,用它最强的武器 光明,继续在高远的天空中,和黑暗进行着只

17、属于它们的战斗! 这是天地之间最绚丽的火焰,这是人世间追美丽的色彩!此刻,宁静的天空也被这惨烈的战斗所震撼得热血沸腾!纯白的云海更加拼命地帮太阳折射着属于它的霞光!就连地面的枯藤也 被这天空王者之间的战斗所震撼,在萧瑟的寒风中用力摇动着它干枯的手臂,为这最可爱的战士摇旗呐喊! 看着此时那轮殷红的落日,你就难道仅仅只是在观赏它那五彩的霞光,在它嫣红的胸膛上游荡?难道你就没有想到那些赋闲在家,却仍心牵祖国,不减虎狼之气的老战士?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那些宁肯让大火燃烧生命,宁肯让子弹怒放生命,也要打得漂亮,打得精彩,拼得光辉灿烂,用自己全身的力量去纵横决荡,破釜沉舟的光荣战士,中国军人

18、? 人的一生只要能够顶天立地,活得坦坦荡荡,就算壮志未酬身先死,力量已尽忠魂灭,也未必需要长使 英雄泪满襟! 就算最后它终归要消失在地平线,但是谁都知道,没有输!它已经将一个战士不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不休的精神显之于天下!它已经用自己的坚强不屈,为第二天的崛起,打下了一支生生不息的强心针!它已经用自己所有的光辉为线条,以天空为半径,画下了一个光辉绚丽的圆!它被万众瞩目,别说残阳如血,只要它继续存在哪怕只是最后一秒钟时间,黑暗就不能覆盖天空!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活出精彩,就算最终消失,也再无所憾,所以,我要说即赞夕阳无限好,何叹只惜近黄昏!本来人生一世就是草木一春,纵然不能象太阳这样活得万众瞩目

19、,至 少也要闯得轰轰烈烈! 这时我只感到热血在我的血管里激荡,我眼中闪动着敬佩的光芒,我的手慢慢地滑到了额边,为这个老战士敬上了自己生命中最真挚的军礼,不管它是否成功,它都是我们需要去敬佩的! 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消失在天地间,只留下了天际那庄严而圣洁的云彩 B 卷 (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问题 。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5.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

20、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 答案: 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 。 这是写雨后之景 。 16.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 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 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 答案

21、: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二、 文言文阅读 (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 字,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

22、,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 注 : 揵:遏制、堵塞。渎:沟渠。埭:堵水的土堤。陂、潢:积水的池塘。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7

23、.下列语句中 划线 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沱江自岷而 别 别:离开 B.而 阔 沟以导之 阔:使 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 峙 于其前 峙:耸立 D.故陂湖汉漾之 胜 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 A.别:分开 。 答案: A 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6 分)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 答案: 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 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

24、合而有所感慨吧 。 19.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4 分) 解析: 写作意图不同 。 两文尽管都是提到因重修而记之,但选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游览之趣 。 答案: 不相似 。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规劝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吕大防的合江亭记,描写了在合江亭上所见的美丽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员请其记事之机,提出兴修水利的建议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 2

25、2 分) (一)名著阅读 ( 4 分) 20.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格列佛表示:“我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格列佛做了一件什么事? ( 2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 答案:格列佛帮助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国,没有答应皇帝的要求灭掉不来夫斯库国,尽力设法让利立浦特帝国国王打消把不来夫斯库整个帝国灭掉这种念头 。 21.美 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 2 分)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

26、打死殷天赐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解析 : 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 。 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 答案: C (二) 现代文阅读 (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 各题 。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 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 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

27、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 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 。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 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 9、 8、 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

28、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 !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

29、,他嗤笑道:“世上 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 。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

30、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

31、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 里的。” (选文有删改) 22.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概括 。 人物形象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 。 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 答案: 贝尔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性格暴躁,酗酒成

32、性,生活失意 。 “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 .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 .黯淡的小屋,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 。 ” 善良,富有同情心,无私关怀、帮助他人 .当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喊道:“哎,可怜!” 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 .晚上冒雨画“常春藤”,以致得肺炎而死 。 贝尔曼画技高超 。 他画的那片常春藤,连当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 。 23.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出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 (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作用的分析 。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 细节

33、描写的作用,在于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等方 。 答案: 写出了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 望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绝望 。 写出了琼珊数着最后的叶子只有四片的害怕和绝望的心理,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做铺垫 。 24.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 。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详略安排的一般原则 。 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择,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 。 答案: 这样写,更能

34、凸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琼珊以期待,让她与生命进行不屈抗争的内容,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 贝尔曼的画,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侧面衬托了贝尔曼画技的精湛和高超,更能表现贝尔曼先生的崇高品质 。 25.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 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 。 答题思路围绕“人物”“主题”“结构”“结局的效果”,比如令人感动、令人反思、令人回味等等 。 答案: 贝尔曼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看不起人间的温情 。但在结尾,却为了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

35、树叶,得肺炎而去世 。 结尾出乎意料之外 。 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 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但那片叶子掉下后,琼珊就会无望死去 。 后来冒雨画常春藤树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这样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 。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26.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 4 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时 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

36、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 刘致远 用意: _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 我们可以从这一代代名字中看出时代的变迁 。 答案: 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 。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 27.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 4 分) 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 _,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

37、立与名之外,又与名 _。 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 _;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 _,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 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续写句子 。 答案: 在成年之前的称呼 。 密切相关 。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 以反义相对取字的 。 28.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 4 分) 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 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 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姓名: _, 解说: _。 姓名: _, 解说: 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 因为题目中已经给出了 例句,所以仿句的格式一定要与例句相同 。 答案: 姓名:张欣广,解说: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放宽心胸 。 李乐然,解说:与其愁眉苦脸,不如快快乐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