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654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山东省莱芜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 卷(共 36 分) 一、 (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 问题 。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 ( 缘沿 ) 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_,如大旗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 _。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 ( 细密细致 ) 。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 ( 历历在目赫然在目 ) 。

2、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鼎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祥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 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 ( 希冀期望 ) 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下列划线 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是( ) ( 3 分) A.枝枝 蔓 蔓 ( wn) 料峭

3、 B.砍 斫 ( zhu) 端祥 C.坚 劲 ( jng) 间架结构 D.小 憩 ( q) 鼎礼膜拜 解析: A 项:“蔓”应读 mn; B 项“祥”应为“详”; D 项:“鼎”应为“顶”。 答案: C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沿 细密 历历在目 期望 B.缘 细密 赫然在目 希冀 C.缘 细致 赫然在目 期望 D.沿 细密 历历在目 希冀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大致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辨析。 答案: B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树干破石而出 树皮已被游

4、人摸得油光 B.破石而出的树干 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 C.树干破石而出 游人已把树皮摸得油光 D.破石而出的树干 游人已把树皮摸得油光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应注意前后语境的衔接,第一空根据“树根缘石壁而行”,可以判断出应填“树干破石而出”;第二空根据前面语句写的是“树”,因此可以选填“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昨天,看见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 一个房地产

5、商 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解析: B“大陆同胞”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注意此句中的大并列、小并列之分。 C 破折号使用有误,“朋友”之后的逗号可去掉,“房地产商”后的破折号可去掉。 D 冒号的管辖范围只能到“心理异常”,“心理异常”之后的逗号改句号。不仅要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还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识别 一些常见的标点错误。 答案: A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进入中国,吸引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 B.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以三好学生、优秀

6、干部为主。 C.南昌十中高考替考事件曝光,教育部表示坚决打击高考替考等各类违法行为。 D.两个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 解析: A 搭配不当,把“吸引”改为“引起”。 B 重复,把“主要”或“为主”去掉一个。 D有歧义。“两个的”可以修饰“中学”,也可以修饰“老师”。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题 。 ( 9 分) 唐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富民阶层的产生和崛起即是这一分化的结果。富民阶层的崛起对唐代土地私有化产生了重要作用,马端临曾指出:“自汉以来,民得以自买卖田土矣。盖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然亦惟富者贵者可得之。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

7、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田之夫率属役于富贵者也。”自秦汉以来,土地兼并者一般为马端临所说的贵者,这一现象于魏晋南北朝时达到极盛。唐代均田制抑制了豪族对土地的兼并,然而,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兴起,即“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一兼并主体非“贵”者,而是“富”者。唐中叶后 ,富民阶层的崛起加剧了这一土地私有化过程。我国自秦汉以来,土地兼并历代皆有,但贵者以势占田,并不具有合法性,正如叶适所说,“虽当时天下之田,既不在官,然亦终不在民以券”。至唐代,法律较为完备,均田制限制豪强以“贵”占田,但又允许土地买卖。富者以“资”购买土地得到政府认可,法律承认,因此,这一兼并形式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这

8、一时期的土地买卖以契约文书的形式出现,不仅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而且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如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许多土地买卖约均为注明:“官有政法,人从私契”。可见,当时人们对 私契极为重视,这也是产权观念深化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富民以“资”购买这一土地兼并形式不同于以往豪族的以“贵”占田,因此,唐中叶的土地私有化是在一个合法性外衣下进行的,“不抑兼并”“田制不立”遂成为后世不易之法。 乡村社会贫富日益分化,土地日趋集中,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历代口赋,皆视丁中以为厚薄,然人之贫富不齐由来久矣。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

9、赋之,岂不背缪。”因此,以资产为宗的户税、地税逐渐占据主导。建中元年( 780 年),杨炎 实施两税法,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当时,富民阶层控制着大部分财富,国家在财政收入上不得不倚重富户,如大历四年( 769 年)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上户和中户是富民阶层,从赋税承担数额可看出,唐代财政收入已开始向富民阶层倾斜。富民阶层作为“民”与门阀士族有质的区别,富民无权将其他贫民沦为其控制下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在签

10、订契约的 基础上,将土地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利用其劳动力而获取财富。均田制的崩溃意味着国家配置土地资源的失败,“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成为不易之势。在市场配置土地为主的时期,以势占田的现象衰落,土地产权兴起,因而无需国家政权依靠“权”与地方豪族的“势”来抗衡,国家政权遂淡出乡村基层。 6.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自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富者有资可以买田,但土地兼并者一般是贵者。他们以势占田,实际上并不具有合法性。 B.在唐代,土地买卖以契约文书的形式出现,富者以“资”购买土地得 到政府认可,不仅具有合法性,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C.随着贫富日益分化,土

11、地日趋集中,富民阶层承担起国家大部分的赋税,从此,唐代财政收入开始向富民阶层倾斜。 D.在唐代,靠将兼并的土地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利用其劳动力而获取财富所形成的富民阶层,无权将这些农民变为依附民。 解析: D 项“利用其劳动力而获取财富所形成的富民阶层”错误,原文表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富民阶层的产生和崛起即是这一分化的结果”。因此富民阶层的产生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的结果,而不是“利用其劳动力 而获取财富所形成的富民阶层”。 答案: D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财富的占有日益分化,促进

12、了富民阶层的产生和崛起,而富民阶层的崛起又加剧了土地私有化过程。 B.唐代均田制抑制了秦汉以来豪族对土地的兼并,但政府允许土地买卖的政策却推动了富者买田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C.大历年间把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并加大富民阶层赋税承担的数额,说明当时朝廷已经认识到大部分财富控制在富民阶层手里。 D.唐代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民以“资”购买这一土地兼并 形式具有合法性,“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成为后世不易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 项“推动了富者买田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的进一步发展”错误,原文表现的是“另一种土地兼并形式兴起,即富者有资可以买田” , 是

13、“兴起”,不是“进一步发展”。 答案: 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自秦汉到唐以前,贵者虽然可以凭借势力占有土地,但是他们由此所获得的土地并不具有政府承认的合法性。 B.土地买卖文书约注明“官有政法,人从私契”,说明当时的土地买卖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且对民间具有约束力。 C.由于富民阶层控制着大量的土地,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成为一种必然。 D.唐代土地买卖市场的活跃,以及土地产权兴起,尤其是富民阶层的崛起,使国家逐渐失去了对乡村基层政权的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14、 项“唐代土地买卖市场的活跃”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应是“在市场配置土地为主的时期”;同时“使国家逐渐失去了对乡村基层政权的控制”分析有 误,原文应为“国家政权遂淡出乡村基层”。 答案: D 三、 (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问题 。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

15、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邪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 ? ”对曰:“苟自圣择。无不当者。”嗣复曰:“ 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 ”夷行曰:“比奸臣数干权,愿陛下无倒持太阿,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 ? ”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 洵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 _? 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碌二贤 _时在否 ? ”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

16、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 ? ”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论不可,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邧,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 ,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 _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赠为司徒。 (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 注 : 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太阿:古宝剑名。 9.对下列句子中 划线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其先江左诸陈也,

17、世 客 颍川 客:寄居,客居 B.夷行介特, 雅 不与合 雅:文雅 C.比奸臣数 干 权 干:干预,十涉 D.又素善郑覃, 阴 助其力 阴:暗地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 项“雅”应是“素来”的意思。 答案: B 10.填入下列句子 空缺处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彼乐工安足言 _ 姚崇、宋臻二贤 _时在否 后 _足疾乞身 A.者 于 以 B.矣 于 则 C.者 也 则 D.矣 也 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一句虚词是在句尾,而且属于陈述句,因此可以选填“者”;第二句虚词在中间,“时”的前面,应用介

18、词,因此可以选填“于”;第三句根据句子大意考虑,应填表原因的介词,因此应选填“以”。 答案: A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B.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C.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D.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句话的意思为: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

19、词。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陈夷行中进士后,经过多次提拔,后来兼任了太子的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其授书讲学。 B.陈夷行性情孤高,与杨嗣复、李 珏两人不合,议政时常常相互揭短,陈夷行受不了。就称病请求离职。 C.对于提拔任用的尉迟璋和窦洵直,陈夷行力主进一步提拔尉迟璋,最终皇帝提拔尉迟璋为光州长史。 D.皇上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有拾遗宋邱上奏认为不合适,后来郭荣获罪,皇帝打算赏赐宋郦,陈夷行不赞成。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 项表述错误,原文的内容是“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

20、论奏”“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由此可见,授予尉迟璋做王府率的官职,窦洵直本身就是右拾遗,没有提拔。陈夷行也没有主张提拔尉迟璋。尉迟璋是徙官,不是提拔。 答案: C 第卷 ( 共 114 分 ) 四、 ( 24 分 ) 13.把 下面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 1) 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 ? ( 5 分 ) ( 2) 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 ? ( 5 分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答案 : ( 1)

21、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 ( 2) 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 8 分) 夜雨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 : 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 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

22、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颔联的大致意思,然后根据其意思进行判断,“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一联中,“喜”与“恐”构成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体现的是诗人内心的纠结矛盾之情。意思对即可。 答案:颔联运用对比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矛盾的心情。 ( 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对诗句逐句分析,“旱久喜滋栽麦陇”体现的是久旱逢雨的喜悦,“泥深恐阻寄书人”表现的是书信受阻的担忧,“贵价先愁来日薪

23、”表现的是生计无着的痛苦,“岁暮柴门寒较甚”表现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可堪此夜倍思亲”表现的是思乡之 情。 答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为法度的两句是: _, _。 ( 2)蜀道难中把神话和夸张融为一体,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的两句是: _,_。 (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

24、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_, _”。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对诗句内容准确的理解。 答案 : ( 1)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五、语言运用( 12 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4 分) 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兼有几种长处,所谓业余嗜好成就胜过本行专业的,自然有人。 _。特殊天才虽可以超越那个限度

25、,用极少精力,极少时间,作成发明创造的奇迹。 _,无可希望。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事业,无具体了解难说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不只严谨的科学是这样,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答案 : 但这种人到底是少数 然而这种奇迹对于一般人 便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也如此 17.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 80 字。( 4 分)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

26、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选 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仿写的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注意根据题目中的三个名字联想“引用诗句”,然后根据诗句阐释名字蕴含的意义。所用句式可以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例子仿写,不但要仿写格式,还要注意体现的意蕴。 答案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18.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为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创业开“绿灯”。 8 月 11日,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公开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及早投身创

27、新创业行列,明确本科生和研究生可自行申请,选择休学创业两年或一年,休学创业期间,还可享受学校创业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学校为其保留学籍。对上海交大的做法你如何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选择同意上海交大的做法,也可以不同意上海交大的做法,然后根据材料及现实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 示例 一:为大学生创业开绿灯的做法值得点赞。作为一所拥有崇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高校,鼓励学生下海,表现了与时俱进的博大胸怀;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更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活力和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示例二:为大学生创

28、业开绿灯的做法不妥。任何时代,学业都是学生的“天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具备强有力的知识储备,要想创业成功,并非易事;创业是人终身的理念,不是大学一年或两年就可以做好的。 六、阅读下面的 文字 ,完成 问题 。 ( 18 分) 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 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

29、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 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

30、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 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

31、,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 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 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

32、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 选自寂寞是一种清福,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寂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答案: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2

33、0.如何理解文中“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字不离句,句不离段,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要放入具体的语境中,抓关键词深入推敲。 答案:寂寞是一瞬间的存在,一霎间的妙悟;外因是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缠绕着我们,使人跌进苦恼烦躁之中;内因就是自己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心猿意马。 21.本文末段中“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中的“ 稍异于是”指什么? (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的能力。放在语境中不难理解“稍异于是”指代的内容。从本句话的前后语境来看,作者所谓寂寞是随缘偶遇的,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

34、不必怅惘。与之相异的是前面所指的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情况。 答案:“稍异于是”是指作者所谓的寂寞,不同于那种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情形,而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22.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 (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要能够自圆其说。 答案 : 第一种:我同意“寂寞是一种清福”。内心清净,感受寂寞,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寂寞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

35、空的境界,胸襟自然豁达寥廓;在当时的社会中,寂寞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纵是一种暂时的逃避,也不该再多苛责;寂寞是随缘 偶得,无需强求,要学会好好享受这一霎间的妙悟。 第二种:我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逃避”。作者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作者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寂寞是一种清福”流露的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当今社会崇尚积极进取,享受寂寞的清福是与时代不合拍的。 七、作文(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道菜,据说是曹操发明的,名曰“官渡泥鳅”。泥鳅在清水中放置半天,让其吐去污泥,再把泥鳅放进盛有八角、茴香、辛夷花等作料的水里,

36、泥鳅生命力顽强得很,依旧活得有模有样。 在平锅中放上一块嫩豆腐,再把泥鳅放进锅中,加水,这时候,你仔细看这些泥鳅,全都张牙舞爪地在水里游动,丝毫不买豆腐的账。开火再看,当水温到达一定温度时,泥鳅全都一头扎进豆腐里,不愿意再出来。原来,豆腐受热慢,水灼烫时,豆腐还是凉的,所以,泥鳅会趋之若鹜往里面钻。最终,泥鳅全都被蒸熟在豆腐中。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选好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 :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由果溯因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应该明确,本材料中,泥鳅全都被蒸熟在豆腐中的根本原因是泥鳅贪图豆腐中一时的安逸。危险来临时,它们想到的是寻求临时避难所,而不是跳出热锅逃生,所以只能成为餐盘中的美味。由这一角度入手,得出如下立意:勇敢直面困难,不能贪恋安逸生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做人做事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贪图眼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