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广东省清远市梓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
2、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953 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
3、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 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 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 400 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 80 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 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
4、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 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 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 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 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
5、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 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 70 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改变我们跟 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 科学之谜 2013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
6、一项是( )( 3 分)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
7、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结合文本内容“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 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即可得知 A 项夸大其词。 答案: 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
8、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 B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 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
9、糙的物体”。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 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
10、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A 项,“毫无差别 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 B 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 C 项根据文本内容“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 实化了”可知,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答案: D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 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 孝文 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11、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 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12、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 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 皇后 、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 席 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
13、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 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解
14、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答案: 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 ” 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 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
15、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 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此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16、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17、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解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D 项“袁盎拉慎夫人人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此题难度适中。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5 分) (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
18、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 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5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固定人名保留“绛侯”“袁盎”,“已而”译为过了不久,“望”译为怨恨,“谢”译为谢罪。第二句中“共”译为共同,“舆”译为车舆,“独”译为单单。 答案:( 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 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 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
19、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山家 刘因元 马蹄踏水乱明霞, 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 鹊声先我到山家。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5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前两句描绘的景象。“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抓住主要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然后概括出景象特点。诗人乘醉在青绿水间信马游缰,马蹄踏水,倒映水中的明霞散乱了。花树葱茏绽放,花儿随风落下,沾在诗人的衣袖之上。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原诗句分析,意象不能缺少。 答案:描写了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
20、林花随风飘落衣袖的景象。 9.诗人“怪见”溪童出门望人,这个“怪”如何翻译?说说这个“怪”和最后一句之间的关联。( 6 分) 解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理解句意并抓住关键词分析其思想感情。借助题目和诗句内容分析“怪”,(诗人这是在喝酒赶场呢),诗人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感到奇怪,他们怎么客人来呢?原来是喜鹊在我来之前就报了信。民间有贵客临门,喜鹊会在门口鸣叫之说,由此推断。 答案:“怪”是“感到奇怪”的意思。 关联: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来了感到奇怪, 最后一句释疑:原来是喜鹊先报了信。 (三)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在赤壁赋苏轼饮酒
21、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 关心的句子是“ _, _。 ( 2) 氓中“ _, _”,表现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 ( 3) 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 _,_。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乙 选做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 分)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22、。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 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
23、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 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
24、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
25、在 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原文略有删改) 1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 ” 作 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
26、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 ,这里的“上帝 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 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结尾,海尔曼最终舍救死扶伤之小义,而取保家卫国之大义,这一情节设置使人物性格更完整,形象特征更突出,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E.这篇小说以“天职 为线索展开叙述,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在这么短的篇幅里 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解析: B 项第一处“上帝”是“安排”“海尔曼”救死扶伤,不是“反法西斯”; C 项句中没有比拟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声音“宏亮高亢”
27、,而是突出“坚定有力”。 答案: DE 12.小说中“天职 ” 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语句的丰富含意及作用,理解词语语句含意,需要做多方面的考虑,既要指出表层意,还要指出深层意。本题问“天职”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扶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答案:“天职 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扶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13.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 ” 这个人物形象。( 6 分) 解析:解
28、答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要抓住文本中有关人物的肖 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有时还要注意环境描写和作者的“旁白”等,进行身临其境的分析。比如本题中,“海尔曼 的人物形象,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心地善良,宽容,仁慈,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恶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需要注意的是,答案应分点列出。 答案: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仁慈,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 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
29、处死了凶恶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4.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8 分) 解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 分)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30、1942 年 5 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 6 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达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群平时“ 以气节相砥砺, 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 7 月 7 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与勇敢。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 年出生的姚名达,以身殉国时年仅 38 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
31、师梁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 国目录学年表等等。从学术的发展看,从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而言, 38 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 l2 种,史家传谱丛书 11 种,史法学丛书 21 种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甫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只
32、有这部中国史学史才称得上不朽。姚名达的逝世 ,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 1934 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 1932 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 1929年 3 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说来真很痛心,不 料在 1932 年一 二八的后两日被
33、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 突然降临的炮火, 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 1932 年的 2 月 8 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上工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
34、社会运动。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作史学的研究。” 1933 年,姚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的播 音机。 1937 年 8 月,姚名达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 1942 年 7 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 :“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那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
35、946 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 。2002 年,雷洁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现在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 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姚名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在办公时间以外,还继续史学史的研究,并且将自己对史学史上的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
36、记在了小纸片上。 B.1946 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姚名达等清华校友,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为国捐躯的教授。 C.姚名达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可惜在 1932 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全炸毁了,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 D.姚名达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但是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他改变了初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不影响他的伟大。 E.战地服务团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与姚名达心怀爱国的豪情壮志,并且与学生在一起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是分不开的。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
37、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 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 A 项“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不准确,这些思想姚名达“自信亦有些独到之 处”; C 项“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错误,这些宝贝只是一些学术资料,并不是真的宝贝; B 项“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为国捐躯的教授”于文无据。 答案: DE 16.姚名达的去世让昔日同窗师友感到突然与惋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解析: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
38、力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姚名达的去世让昔日同窗师友感到突然与惋惜的原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体现的,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先到文中找现成的形容词,然后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来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找到相关语句,以身殉国时年仅 38 岁,英年早逝让人感到突然与惋惜。作为一位需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 38 岁正是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他长期以来的宏伟志愿中国史学史还未完成,只留下了一部 l934 年的油印本讲义稿。 答案:以身殉国时年仅 38 岁,英年早逝让人感到突然与惋惜。作为一位需 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 38 岁正是学术上更大发
39、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他长期以来的宏伟志愿中国史学史还未完成,只留下了一部 l934 年的油印本讲义稿。 17.文中提到伦理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6 分) 解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答案:丰富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将爱因斯坦的选择与姚名达的选择进行类比,彰显了姚名达的高贵。叙述上宕开一笔,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承上启下,由叙述姚名达的学术成就转入叙述他的爱国情怀。 18.姚名达被称为“整个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
40、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姚名达被称为“整个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的原因,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姚名达身上集中地体现了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学者,他治学勤谨,抱负远大,著述丰富,见解独到;作为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他崇尚道义与气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难当头勇于担当,选择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亲赴抗日前线,与敌斗争坚强勇敢,成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答案:因为姚名达身上集中地体现了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
41、品质;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学者,他治学勤谨,抱负远大,著述丰富,见解独到;作为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他崇尚道义与气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难当头勇于担当,选择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亲赴抗日前线,与敌斗争坚强勇敢,成为“抗战 捐躯教授第一人”。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 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他知道自己患的是 不可救药 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 生吞活剥 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宜春一中
42、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 包罗万象 。 如果不 未雨绸缪 ,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 称心如意 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 B. C. D. 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答案 : 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 20000 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
43、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家属称,从今年 3 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未签订合同。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解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 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 B 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锦鹿公司”前面; C 项搭配不当,“人走关灯”与“十分严重”搭配不当;D 项成
44、分残缺,缺主语,删掉“由于”。 答案 : A 21.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 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_, 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 _是值得怀疑的。 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 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_假如 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
45、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结合后面内容“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可知,前后形成转折关系,可以用“但是”,是一种假设情况;后面的“议员在会议中打架”是举例子,可用“比如”;“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和“置选民利益于不顾”形成对比,表示转折,可以用“而”。 答案: C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
46、。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 _。而在我国 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可知第一处结合关联词“虽然”,后面所举的人类开采破坏现象,此处可以填入“但是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要答出体现转折意义的词语“但是”“而”“然而”,“人类活动”同义相关的词语,如“人类的开发”“人类的开采”等;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可知,此处是讲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
47、。体现世界范围内的词语“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存在海岸侵蚀”;第三处结合转折连词“而”“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等,此处应该填入“不得”的同义词“禁止”“不允许”“不能”,“修建人工建筑”,必须要答出“人工建筑”或者相关的同义词“人工设施”等。 答案 : 但是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 在预警线内不得修筑人工建筑 23.下面为近几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5 分) 阅读方式 ( 1)请概括出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趋势。( 2 分) 解析:本题实质是要求根据图表写结论。这类题目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 答案:网上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均呈上升趋势,纸质图书阅读呈下降趋势。 (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什么?( 3 分) 解析:本题所给图表调查的内容是“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