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666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北京卷 ) 数学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 1.若集合 A=x|-2 x 1, B=x|x -1或 x 3,则 A B=( ) A.x|-2 x -1 B.x|-2 x 3 C.x|-1 x 1 D.x|1 x 3 解析:集合 A=x|-2 x 1, B=x|x -1或 x 3, A B=x|-2 x -1. 答案: A. 2.若复数 (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B.(-, -1) C.(1, + ) D.(-1, + ) 解析:复数 (1-i)(a+i)=a+1+(

2、1-a)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可得 1010aa,解得 a范围 . 答案: B.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S值为 ( ) A.2 B.32C.53D.85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S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 答案: C. 4.若 x, y满足 3 2xxyyx ,则 x+2y的最大值为 ( ) A.1 B.3 C.5 D.9 解析:画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即可 . 答案: D. 5.已知函数 f(x)=3x-(13)x,则 f(x)( ) A.是

3、奇函数,且在 R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且在 R上是增函数 C.是奇函数,且在 R上是减函数 D.是偶函数,且在 R上是减函数 解析:由已知得 f(-x)=-f(x),即函数 f(x)为奇函数,由函数 y=3x为增函数, y=(13)x为减函数,结合“增” -“减” =“增”可得答案 . 答案: A. 6.设 m ,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使得 m = n ”是 “ m n 0”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m , n 为非零向量,存在负数,使得 m = n ,则向量 m , n 共线且方向相反,可得 m

4、n 0.反之不成立,非零向量 m , n 的夹角为钝角,满足 m n 0,而 m = n 不成立 .即可判断出结论 . 答案: A. 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 ) A.3 2 B.2 3 C.2 2 D.2 解析:根据三视图可得物体的直观图,结合图形可得最长的棱为 P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 答案: B. 8.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 M约为 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 N约为 1080,则下列各数中与 MN最接近的是 ( ) (参考数据: lg3 0.48) A.1033 B.1053 C.1073 D.1093 解析:根

5、据对数的性质: alog TTa ,可得: 3=10lg3 100.48,代入 M将 M也化为 10 为底的指数形式,进而可得结果 . 答案: D. 二、填空题 (每小题 5 分 ) 9.若双曲线 22 yxm=1的离心率为 3 ,则实数 m=_. 解析:利用双曲线的离心率,列出方程求和求解 m 即可 . 答案: 2. 10.若等差数列 an和等比数列 bn满足 a1=b1=-1, a4=b4=8,则22ab =_. 解析:利用等差数列求出公差,等比数列求出公比,然后求解第二项,即可得到结果 . 答案: 1. 11.在极坐标系中,点 A在圆 2-2 cos -4 sin +4=0上,点 P的坐

6、标为 (1, 0),则 |AP|的最小值为 _. 解析:先将圆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再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出圆上的点到点 P的距离的最小值 . 答案: 1.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角与角均以 Ox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 y 轴对称,若sin =13,则 cos( - )=_. 解析:方法一:根据教的对称得到 sin =sin =13, cos =-cos,以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 ; 方法二:分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根据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以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 . 答案: -79. 13.能够说明“设 a, b, c是任意实数 .若 a b c,则 a+b c

7、”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 a, b,c的值依次为 _. 解析 : 设 a, b, c 是任意实数 .若 a b c,则 a+b c”是假命题,则若 a b c,则 a+b c”是真命题,举例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 . 答案: -1, -2, -3. 14.三名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他们在一天中的工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Ai的横、纵坐标分别为第 i 名工人上午的工作时间和加工的零件数,点 Bi的横、纵坐标分别为第 i 名工人下午的工作时间和加工的零件数, i=1, 2, 3. (1)记 Qi为第 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加工的零件总数,则 Q1, Q2, Q3中最大的是 _. (2)记 pi为第 i名工人在这

8、一天中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则 p1, p2, p3中最大的是 _. 解析: (1)若 Qi为第 i 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加工的零件总数,则 Qi=Ai的综坐标 +Bi的纵坐标;进而得到答案 . (2)若 pi为第 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则 pi为 AiBi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进而得到答案 . 答案: Q1, p2. 三、解答题 15.在 ABC中, A=60, c=37a. (1)求 sinC的值; (2)若 a=7,求 ABC的面积 . 解析: (1)根据正弦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出 cosC,再根据两角和正弦公式求出 sinB,根据面积公

9、式计算即可 . 答案: (1) A=60, c=37a,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C=37sinA= 3 3 3 37 2 1 4, (2)a=7,则 c=3, C A, 由 (1)可得 cosC=1314, 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 3 1 3 1 3 3 4 32 1 4 2 1 4 7 , S ABC=12acsinB=12 7 3 437=63. 16.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底面 ABCD为正方形,平面 PAD平面 ABCD,点 M在线段 PB上, PD平面 MAC, PA=PD= 6 , AB=4. (1)求证: M为 PB 的中点;

10、(2)求二面角 B-PD-A的大小; (3)求直线 MC与平面 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 解析: (1)设 AC BD=O,则 O为 BD的中点,连接 OM,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证明 OM PD,再由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可得 M为 PB的中点; (2)取 AD中点 G,可得 PG AD,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PG平面 ABCD,则 PG AD,连接OG,则 PG OG,再证明 OG AD.以 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GD、 GO、 GP 所在直线为 x、 y、 z轴距 离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 PBD与平面 PAD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大小可得二面角 B-PD-A的大小; (3)求出

11、 CM 的坐标,由 CM 与平面 PBD 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可得直线 MC 与平面 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 答案: (1)证明:如图,设 AC BD=O, ABCD为正方形, O为 BD的中点,连接 OM, PD平面 MAC, PD 平面 PBD,平面 PBD平面 AMC=OM, PD OM,则 BO BMBD BP,即 M为 PB的中点; (2)解:取 AD中点 G, PA=PD, PG AD, 平面 PAD平面 ABCD,且平面 PAD平面 ABCD=AD, PG平面 ABCD,则 PG AD,连接 OG,则 PG OG, 由 G是 AD的中点, O是 AC 的中点,可得 O

12、G DC,则 OG AD. 以 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GD、 GO、 GP 所在直线为 x、 y、 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 PA=PD= 6 , AB=4,得 D(2, 0, 0), A(-2, 0, 0), P(0, 0, 2 ), C(2, 4, 0), B(-2,4, 0), M(-1, 2, 22), DP =(-2, 0, 2), DB =(-4, 4, 0). 设平面 PBD的一个法向量为 m =(x, y, z), 则由 00m DPm DB ,得 2 2 04 4 0xzxy ,取 z= 2 ,得 m =(1, 1, 2 ). 取平面 PAD的一个法向量为 n =(0,

13、1, 0). cos m , n = 112 1 2mnmn . 二面角 B-PD-A的大小为 60; (3)解: CM =(-3, -2, 22),平面 PAD的一个法向量为 n =(0, 1, 0). 直线 MC与平面 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os CM , n |= 2 2 6919 4 12C M nC M n . 17.为了研究一种新药的疗效,选 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 50名,一组服药,另一组不服药 .一段时间后,记录了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 x 和 y 的数据,并制成如图,其中“ *”表示服药者,“ +”表示未服药者 . (1)从服药的 50名患者中随机选出一人,求此

14、人指标 y的值小于 60 的概率; (2)从图中 A, B, C, D四人中随机选出两人,记为选出的两人中指标 x的值大于 1.7的人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 ); (3)试判断这 100 名患者中服药者指标 y 数据的方差与未服药者指标 y 数据的方差的大小 .(只需写出结论 ) 解析: (1)由图求出在 50名服药患者中,有 15名患者指标 y的值小于 60,由此能求出从服药的 50 名患者中随机选出一人,此人指标小于 60的概率 . (2)由图知: A、 C两人指标 x的值大于 1.7,而 B、 D两人则小于 1.7,可知在四人中随机选项出的 2 人中指标 x 的值大于 1.7 的

15、人数的可能取值为 0, 1, 2,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的分布列和 E( ). (3)由图知 100名患者中服药者指标 y数据的方差比未 服药者指标 y数据的方差大 . 答案: (1)由图知:在 50名服药患者中,有 15 名患者指标 y的值小于 60, 则从服药的 50名患者中随机选出一人,此人指标小于 60的概率为: p=15 350 10. (2)由图知: A、 C两人指标 x的值大于 1.7,而 B、 D两人则小于 1.7, 可知在四人中随机选项出的 2人中指标 x的值大于 1.7的人数的可能取值为 0, 1, 2, P( =0)=2411=6C , P( =1)= 11222

16、423CCC , P( =2)=2411=6C , 的分布列如下: E( )=0 16+1 23+2 16=1. (3)由图知 100名患者中服药者指标 y数据的方差比未服药者指标 y数据的方差大 . 18.已知抛物线 C: y2=2px过点 P(1, 1).过点 (0, 12)作直线 l与抛物线 C交于不同的两点 M,N,过点 M作 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 OP、 ON 交于点 A, B,其中 O为原点 . (1)求抛物线 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求证: A为线段 BM 的中点 . 解析: (1)根据抛物线过点 P(1, 1).代值求出 p,即可求出抛物线 C 的方程,焦点

17、坐标和准线方程; (2)设过点 (0, 12)的直线方程为 y=kx+12, M(x1, y1), N(x2, y2),根据韦达定理得到 x1+x2=21 kk , x1x2=214k ,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证明 . 答案: (1) y2=2px过点 P(1, 1), 1=2p, 解得 p=12, y2=x, 焦点坐标为 (14, 0),准线为 x=-14, (2)证明:设过点 (0, 12)的直线方程为 y=kx+12, M(x1, y1), N(x2, y2), 直线 OP为 y=x,直线 ON 为: y=22y xx , 由题意知 A(x1, x1), B(x1,122xyx ), 由21

18、2y kxyx,可得 k2x2+(k-1)x+14=0, x1+x2=21 kk , x1x2=214k , 12 21 2 1 21 1 1 1 1 1 12 2 2211 11 2 2 2 2 1 2 2122 24kx k xx y x x ky k x k x k x k x k x xxxk xx , A为线段 BM的中点 . 19.已知函数 f(x)=excosx-x. (1)求曲线 y=f(x)在点 (0, f(0)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 f(x)在区间 0,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解析: (1)求出 f(x)的导数,可得切线的斜率和切点,由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到所求方程;

19、(2)求出 f(x)的导数,再令 g(x)=f (x),求出 g(x)的导数,可得 g(x)在区间 0,2的单调性,即可得到 f(x)的单调性,进而得到 f(x)的最值 . 答案: (1)函数 f(x)=excosx-x的导数为 f (x)=ex(cosx-sinx)-1, 可得曲线 y=f(x)在点 (0, f(0)处的切线斜率为 k=e0(cos0-sin0)-1=0, 切点为 (0, e0cos0-0),即为 (0, 1), 曲线 y=f(x)在点 (0, f(0)处的切线方程为 y=1; (2)函数 f(x)=excosx-x的导数为 f (x)=ex(cosx-sinx)-1, 令

20、g(x)=ex(cosx-sinx)-1, 则 g(x)的导数为 g (x)=ex(cosx-sinx-sinx-cosx)=-2ex sinx, 当 x 0,2,可得 g (x)=-2ex sinx 0, 即有 g(x)在 0,2递减,可得 g(x) g(0)=0, 则 f(x)在 0,2递减, 即有函数 f(x)在区间 0,2上的最大值为 f(0)=e0cos0-0=1; 最小值为 f(2)= 2e cos2-2=-2. 20.设 an和 bn是两个等差数列,记 cn=maxb1-a1n, b2-a2n, bn-ann(n=1, 2, 3, ),其中 maxx1, x2, xs表示 x1,

21、 x2, xs这 s 个数中最大的数 . (1)若 an=n, bn=2n-1,求 c1, c2, c3的值,并证明 cn是等差数列; (2)证明:或者对任意正数 M,存在正整数 m,当 n m 时, ncn M;或者存在正整数 m,使得 cm, cm+1, cm+2,是等差数列 . 解析: (1)分别求得 a1=1, a2=2, a3=3, b1=1, b2=3, b3=5,代入即可求得 c1, c2, c3;由(bk-nak)-(b1-na1) 0,则 b1-na1 bk-nak,则 cn=b1-na1=1-n, cn+1-cn=-1对 n N*均成立; (2)由 bi-ain=b1+(i

22、-1)d1-a1+(i-1)d2 n=(b1-a1n)+(i-1)(d2-d1 n),分类讨论 d1=0, d1 0, d1 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得使得 cm, cm+1, cm+2,是等差数列;设 ncn=An+B+Cn对任意正整数 M,存在正整数 m,使得 n m, ncn M,分类讨论,采用放缩法即可求得因此对任意正数 M,存在正整数 m,使得当 n m时, ncn M. 答案: (1)a1=1, a2=2, a3=3, b1=1, b2=3, b3=5, 当 n=1时, c1=maxb1-a1=max0=0, 当 n=2时, c2=maxb1-2a1, b2-2

23、a2=max-1, -1=-1, 当 n=3时, c3=maxb1-3a1, b2-3a2, b3-3a3=max-2, -3, -4=-2, 下面证明:对 n N*,且 n 2,都有 cn=b1-na1, 当 n N*,且 2 k n 时, 则 (bk-nak)-(b1-na1), =(2k-1)-nk-1+n, =(2k-2)-n(k-1), =(k-1)(2-n),由 k-1 0,且 2-n 0, 则 (bk-nak)-(b1-na1) 0,则 b1-na1 bk-nak, 因此,对 n N*,且 n 2, cn=b1-na1=1-n, cn+1-cn=-1, c2-c1=-1, cn+

24、1-cn=-1对 n N*均成立, 数列 cn是等差数列; (2)证明:设数列 an和 bn的公差分别为 d1, d2,下面考虑的 cn取值, 由 b1-a1n, b2-a2n, bn-ann, 考虑其中任意 bi-ain, (i N*,且 1 i n), 则 bi-ain=b1+(i-1)d1-a1+(i-1)d2 n=(b1-a1n)+(i-1)(d2-d1 n), 下面分 d1=0, d1 0, d1 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若 d1=0,则 bi-ain=(b1-a1n)+(i-1)d2, 当若 d2 0,则 (bi-ain)-(b1-a1n)=(i-1)d2 0, 则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25、n 而言, cn=b1-a1n,此时 cn+1-cn=-a1, 数列 cn是等差数列; 当 d1 0, (bi-ain)-(bn-ann)=(i-n)d2 0, 则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n 而言, cn=bn-ann=bn-a1n, 此时 cn+1-cn=d2-a1, 数列 cn是等差数列; 此时取 m=1,则 c1, c2,是等差数列,命题成立; 若 d1 0,则此时 -d1n+d2为一个关于 n的一次项系数为负数的一次函数, 故必存在 m N*,使得 n m时, -d1n+d2 0, 则当 n m时, (bi-ain)-(b1-a1n)=(i-1)(-d1n+d2) 0, (i N*, 1 i

26、 n), 因此当 n m时, cn=b1-a1n, 此时 cn+1-cn=-a1,故数列 cn从第 m项开始为等差数列,命题成立; 若 d1 0,此时 -d1n+d2为一个关于 n的一次项系数为正数的一次函数, 故必存在 s N*,使得 n s时, -d1n+d2 0, 则当 n s时, (bi-ain)-(bn-ann)=(i-1)(-d1n+d2) 0, (i N*, 1 i n), 因此,当 n s时, cn=bn-ann, 此时 = n n nnb a n bann =-d2n+(d1-a1+d2)+ 12bdn, 令 -d1=A 0, d1-a1+d2=B, b1-d2=C, 下面证明: ncn=An+B+Cn对任意正整数 M,存在正整数 m,使得 n m, ncn M, 若 C 0,取 m= MBA +1, x表示不大于 x的最大整数, 当 n m时, ncn An+B Am+B=A MBA +1+B A MBA+B=M, 此时命题成立; 若 C 0,取 m= M C BA +1, 当 n m时, ncn An+B+Cn Am+B+C A M C BA +B+C M-C-B+B+C=M, 此时命题成立, 因此对任意正数 M,存在正整数 m,使得当 n m时, ncn M;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命题得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