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667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天津卷 )化学 一、本卷共 6题,每题 6分,共 36分 1.(6分 )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 Cu2+、 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 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解析: A.石灰与酸反应生成钙盐,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二氧化碳,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故 A正确; 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 B正确; C.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不能与 Cu2+、

2、 Hg2+反应生成沉淀,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故 C错误; 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则可用烧碱处理高浓度的 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故D正确 。 答案: C 2.(6 分 )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 C16H13O5 B.该物质遇 FeCl3溶液显色 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1mol Br2 D.与足量 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 1种 解析: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 C16H12O5,故 A错误; B.含酚 OH,遇 FeCl3溶液显色

3、,故 B正确; C.酚 OH 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 1 mol 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2mol Br2,故 C错误; D.与足量 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碳碳双键、羰基均减少,故 D错误 。 答案: B 3.(6分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解析: A.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 A选; B.发生原电池反应,本质为氧化

4、还原反应,故 B不选; C.发生电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C不选; D.发生氧化反应,故 D 不选 。 答案: A 4.(6分 )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NaHCO3固体中的 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 AlCl3 蒸发 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 NaBr和 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l4萃取 A.A B.B C.C D.D 解析: 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 A 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

5、发,则应在 HCl气流中蒸发结晶,故 B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 C 错误; D.氯气与 NaBr、 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 D正确 。 答案: D 5.(6分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 NH3 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 C Si D.用中文 “” (o)命名的第 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族 解析

6、: A.非金属性 O N 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 NH3 SiH4,故 A正确; B.H 与 F、 Cl 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 Na 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 B正确;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 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 Cl、 C的非金属性,故 C错误; D.目前周期表中 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 IIB族,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 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 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族,故 D正确 。 答案: C 6.(6 分 )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

7、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 5.已知: Ni(CO)4的沸点为 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制得高纯镍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 3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第二阶段, 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v 生成 Ni(CO)4=4v 生成 (CO) 解析: 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则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

8、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Ni(CO)4的沸点为 42.2 ,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 Ni(CO)4,则一阶段,在 30 和 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故 B正确; C.加热至 230 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 Ni(CO)4分解率较大,故 C错误; 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 生成 Ni(CO)4=v 生成 (CO),故 D错误 。 答案: B 二、本卷共 4题,共 64分 . 7.(14分 )某混合物浆液含有 Al(OH)3、 MnO2和少量 Na2CrO4。 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 Na2CrO4不易完

9、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 (见图 ),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回答 和 中的问题 。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 (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 (1)反应 所加试剂 NaOH的电子式为 。 BC 的反应条件为 , CAl 的制备方法称为 。 解析: NaOH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 B为 Al(OH)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铝 。 答案 : 加热 (或煅烧 ) 电解法 (2)该小组探究反应 发生的条件 .D 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 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

10、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 (填序号 ) 。 a.温度 b.Cl 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解析: 反应涉及的条件为加热,加热下可反应,另外加热硫酸,氢离子浓度变化,可知影响的因素为温度和氢离子浓度 。 答案 : ac (3)0.1mol Cl2与焦炭、 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 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 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解析: 0.1mol Cl2 与焦炭、 TiO2 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 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 4.28kJ,由质量守恒可知还原性气体为 C

11、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g)+TiO2(s)+2C(s) TiCl4(l)+2CO(g),则 2mol 氯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28kJ=85.6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2Cl2(g)+TiO2(s)+2C(s) TiCl4(l)+2CO(g) H=85.6kJmol 1。 答案 : 2Cl2(g)+TiO2(s)+2C(s) TiCl4(l)+2CO(g) H= 85.6kJmol 1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 CrO42 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 ,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 ;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 )。 解析: 电解时, CrO42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从而从浆

12、液中分离出来,因存在 2CrO42 +2H+Cr2O72 +H2O,则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 CrO42 、 Cr2O72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 NaOH。 答案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 CrO42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CrO42 、 Cr2O72 ; NaOH和 H2 8.(18分 )2氨基 3氯苯甲酸 (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 种,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 。 解析: 甲苯含有 1个甲基,苯环左右对称,则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 4种,苯环为平面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

13、个平面上,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甲基上可有 1个 H与苯环共平面,共 13个 。 答案 : 4 13 (2)B的名称为 。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 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 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B 为 2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对应的同分异构体: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 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应含有酯基,且为甲酸酯,另外一种官能团为氨基,可能为 。 答案 : 2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 (3)该流程未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 B,而是经由 三步反应制取 B,目的是 。 解析: 如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

14、制备 B,硝基可取代甲基对位的 H原子,目的是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 。 答案 :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 (4)写出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 。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反应 为取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 为,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氨基被氧化 。 答案 : 保护氨基 (5)写出 的反应试剂和条件: ; 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解析: 为苯环的氯代反应,应在类似苯与溴的反应,反应条件为 Cl2/FeCl3(或 Cl2/Fe), 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 答案 : Cl2/FeCl3(或 Cl2/Fe) 羧基 (6)在方框中写出以 为主要原料,

15、经最少步骤制备含肽键聚合物的流程 . 目标化合物 解析: 可水解生成 ,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反应的流程为 。 答案 : 9.(18分 )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 NaI等碘化物溶液中 c(I ),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 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 AgNO3基准物 4.2468g(0.0250mol)后,配制成 250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 b.配制并标定 100mL 0.1000molL 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 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 NaI溶液 25.00mL 于锥形瓶中 。 b.加入 25.00mL 0.10

16、00molL 1 AgNO3溶液 (过量 ),使 I 完全转化为 AgI沉淀 。 c.加入 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 d.用 0.1000molL 1NH4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 AgSCN 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 NH4SCN标准溶液体积 /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 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 解析: 配制硝酸银标准溶液时,所使用的仪器出需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250

17、mL(棕色 )容量瓶及定容时需要的胶头滴管 。 答案 : 250 mL(棕色 )容量瓶、胶头滴管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 解析: 硝酸银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 。 答案 :避免 AgNO3见光分解 (3)滴定应在 pH 0.5 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 解析: 滴定应在 pH 0.5的条件下进行, 原因是抑制铁离子的水解,防止因铁离子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 答案 :防止因 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或抑制 Fe3+的水解 ) (4)b和 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 ,说明理由 。 解析: b和 c两步操作不能

18、颠倒,若颠倒,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耗尽则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 答案 :否 (或不能 ) 若颠倒, Fe3+与 I 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所消耗的 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mL,测得 c(I )= molL 1。 解析: 根据所提供的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二、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即可,所以所消耗的 NH4SCN溶液平均体积为 10.00mL, n(AgNO3)=25.0010 3L0.1000molL 1=2.510 3mol, n(NH4SCN)=0.1000molL 110.0010 3L=1.0010 3mol, 则 c(I )0.

19、25L=2.510 3mol 1.0010 3mol, c(I )=0.0600molL 1。 答案 : 10.00 0.0600 (6)在滴定管中装入 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 。 解析: 装入 NH4SCN标准溶液,应避免浓度降低,应用 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 答案 :用 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判断下列操作对 c(I )测定结果的影响 (填 “ 偏高 ” 、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若在配制 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 。 解析: 反应的原理

20、为 c(AgNO3)V(AgNO3)=c(NH4SCN)V(NH4SCN)+c(I )V(I ),若在配制AgNO3 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则n(NH4SCN)偏小,测定 c(I )偏大 。 答案 :偏高 偏高 10.(14 分 )H2S和 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 .H2S的除去 方法 1:生物脱 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 S +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 (1)硫杆菌存在时,

21、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 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解析: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硫杆菌存在时, FeSO4 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 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做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答案 :降低反应活化能 (或作催化剂 ) (2)由图 1 和图 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 解析: 从图象中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需要的温度和溶液 PH 分别为: 30 、 pH=2.0,反应温度过 高,反应速率下降是因为升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催化剂失去生理活性 。 答案

22、: 30 、 pH=2.0; 蛋白质变性 (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 方法 2:在一定条件下,用 H2O2氧化 H2S (3)随着参加反应的 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 .当 n(H2O2)/n(H2S)=4 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 。 .SO2的除去 方法 1(双碱法 ):用 NaOH吸收 SO2,并用 CaO使 NaOH 再生 NaOH溶液 Na2SO3溶液 解析: 当 c(H2O2)c(H2S)=4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 4H2O2 4H2O 8e ,电子守恒得到 H2S变化为 +6价化合物, H2S H2SO4 8e ,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 H2SO4。 答案 :

23、 H2SO4 (4)写出过程 的离子方程式: ; 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 CaO(s)+H2O (l) Ca(OH)2(s)Ca2+(aq)+2OH (aq)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 NaOH再生的原理 。 方法 2:用氨水除去 SO2 解析: 过程 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 +SO2=SO32 +H2O,过程 加入 CaO,存在 CaO(s)+H2O (l) Ca(OH)2(s)Ca2+(aq)+2OH (aq),因 SO32 与 Ca2+生成 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 NaOH生成 。 答案 : 2OH +SO2=SO32

24、 +H2O; SO32 与 Ca2+生成 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 NaOH生成 (5)已知 25 , NH3H2O 的 Kb=1.810 5, H2SO3的 Ka1=1.310 2, Ka2=6.210 8.若氨水的浓度为 2.0molL 1,溶液中的 c(OH )= molL 1.将 SO2通入该氨水中,当 c(OH )降至1.010 7 molL 1时,溶液中的 c(SO32 )/c(HSO3 )= 。 解析: NH3H2O的 Kb=1.810 5,若氨水的浓度为 2.0molL 1,由 Kb=c(NH4+)c(OH)c(NH3H2O) 可知 c(OH )=1.8105 2 mol/L=6.010 3mol/L, 当 c(OH )降至 1.010 7 molL 1时, c(H+)=1.010 7 molL 1, H2SO3的 Ka2=6.210 8,由Ka2=c(SO32)c(H+)c(HSO3) 可知 c(SO32 )/c(HSO3 )=6.21081107 =0.62, 答案 : 6.010 3 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