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分数:2.00)A.全局和局部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_(分数:2.00)A.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B.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3.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世界本
2、原的观点是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5.“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_(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属于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_(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8.完全按照书
3、本“去做”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事物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C.事物变化是否明显D.事物的变化时间的长短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分数:2.00)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2.00)A.是否被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C.是否说清楚说明白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1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_(分数:
4、2.00)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13.正式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分数:2.00)A.遵义会议B.古田会议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1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_(分数:2.00)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动力不同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_(分数:2.00)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16.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_(分数:2.00)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保持党的优良
5、作风17.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是_(分数:2.00)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有相当数量的红军存在D.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8.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_(分数:2.00)A.没收地主土地B.减租减息C.地主不分田D.富农分坏田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_(分数:2.00)A.联合政府B.共产党一党执政C.国共合作政府D.三三制政权20.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_(分数:2.00)A.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国民党的矛盾21
6、.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_(分数:2.00)A.替代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与发展关系22.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_(分数:2.00)A.消灭剥削现象B.实行社会公平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23.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_(分数:2.00)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C.资源相对短缺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2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最终确立
7、改革的方向是_(分数:2.00)A.实行股份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全面实行私有化D.实行承包制26.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_(分数:2.00)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27.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_(分数:2.00)A.抑制通货膨胀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C.保持经济增长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2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人民当家做主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分数:2.
8、00)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3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_(分数:2.00)A.客观对象B.认识的主体C.认识的客体D.社会实践3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分数:2.00)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技能的高低D.产品的质量3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帝国主义的侵略B.中国腐朽的封建
9、主义制度C.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存在D.民族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34.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_(分数:2.00)A.革命目标问题B.政策和策略问题C.领导权问题D.工农联盟问题3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_(分数:2.00)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B.宁冈县(现已撤销)工农兵政府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3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_(分数:2.00)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反腐倡廉建设D.制度建设37.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_(分数:2.00)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10、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38.我国现有的支柱产业是指_(分数:2.00)A.交通、能源等B.石化、汽车、建筑业等C.商业、服务业等D.科技、通信、信息等39.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_(分数:2.00)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B.具有较强的透明性C.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D.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40.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_(分数:2.00)A.发展B.和平C.统一D.和平发展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社会意识各个方面也必然处于先进的地位。
11、 (分数:10.00)_4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近几年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所以世界呈现单边、单极趋势。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分数:10.00)_44.简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 (分数:10.00)_45.简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四个决不”。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20 答案解析(总分:150
1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分数:2.00)A.全局和局部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解析: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_(分数:2.00)A.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 B.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解析:3.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析:4.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_(分数
13、:2.00)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5.“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_(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解析: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属于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7.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_(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解析:
14、8.完全按照书本“去做”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9.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事物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C.事物变化是否明显D.事物的变化时间的长短解析: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分数:2.00)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解析: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2.00)A.是否被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C.是否说清楚说明白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解析
15、:1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_(分数:2.00)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解析:13.正式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分数:2.00)A.遵义会议B.古田会议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 解析:1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_(分数:2.00)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动力不同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解析: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_(分数:2.00)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解析:16.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_(分数:2.00)A.
16、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解析:17.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是_(分数:2.00)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C.有相当数量的红军存在D.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析:18.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_(分数:2.00)A.没收地主土地B.减租减息 C.地主不分田D.富农分坏田解析: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_(分数:2.00)A.联合政府B.共产党一党执政C.国共合作政府D.三三制政权 解析:20.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_(分数:2.00)
17、A.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国民党的矛盾解析:21.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_(分数:2.00)A.替代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与发展关系 解析:22.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_(分数:2.00)A.消灭剥削现象B.实行社会公平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解析:23.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_(分数:2.00)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C.资源相对短缺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2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出
18、发点和归宿是_(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实现现代化解析:2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最终确立改革的方向是_(分数:2.00)A.实行股份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全面实行私有化D.实行承包制解析:26.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_(分数:2.00)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解析:27.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_(分数:2.00)A.抑制通货膨胀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C.保持经济增长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解析:2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
19、活动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人民当家做主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解析:2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分数:2.00)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解析:3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_(分数:2.00)A.客观对象B.认识的主体C.认识的客体D.社会实践 解析:3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解析:32.衡
20、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分数:2.00)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C.劳动者技能的高低D.产品的质量解析:3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C.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存在D.民族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解析:34.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_(分数:2.00)A.革命目标问题B.政策和策略问题C.领导权问题 D.工农联盟问题解析:3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_(分数:2.00)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现已撤销)工农兵政府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解析:36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_(分数:2.00)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反腐倡廉建设 D.制度建设解析:37.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_(分数:2.00)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解析:38.我国现有的支柱产业是指_(分数:2.00)A.交通、能源等B.石化、汽车、建筑业等 C.商业、服务业等D.科技、通信、信息等解析:39.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_(分数:2.00)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B.具有较强的透明
22、性C.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解析:40.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_(分数:2.00)A.发展B.和平C.统一D.和平发展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社会意识各个方面也必然处于先进的地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经济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某些方面并不先进;而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在意识形态某些方面却比发达国家先进。4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近几年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所以世界呈现单边、单极趋势。 (分数:10.00)_正
23、确答案:()解析:错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过多次变化,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是两大阵营对立,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对立。60 年代后国际形势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改变了两大阵营,形成三个世界的鼎力。80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试图建立由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到处插手别国内部事务,大肆扩张其政治、经济势力范围。它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对别的主权国家已不满足于进行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文化渗透,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十
24、分艰巨。 但一家独霸世界是力不从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仍然在向多极化发展。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美国要称霸世界,希望成为单极化的世界是困难的。当然,多极化的形成还要经过斗争,要有一个过程。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分数:
25、10.00)_正确答案:()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的具体的历史的形式,它是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与统一。它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第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劳动,劳动必然采取一定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既是社会和自然互相联系,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纽带,又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是社会机体的物质承担者,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
26、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形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面貌,归根到底,都根源于生产方式。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和更替,决定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变化和更替的历史。44.简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
27、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45.简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四个决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分数:20.00)_正确答案:()
28、解析:人民民主专政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时,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1)从领导力量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正是一贯坚持了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 (2)从阶级基础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和毛泽东历来强调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以农民为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因而工农联盟很自然地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3)从实际内容上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
29、和新型专政的国家;而毛泽东则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结合。 (4)从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将向更高阶段过渡,直到最后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无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很显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国家政权,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 (1)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两个
30、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由于它所承担的革命任务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很强的革命适应性和灵活性。 (2)扩大了人民民主范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国,因而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之一,而不是当作专政的对象。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仍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把与它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对待。这就使得人民民主专政始终保持着两个联盟,人民民主的范围得到了扩大。 (3)概念表述准确鲜明。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本来就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但其在文字表述上,只见“专政”,不见“民主”,容易产生误解。毛泽东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在字面上直接使民主和专政联结起来,这就把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内容表述得更加准确,更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总之,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