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685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六校联谊中考模拟历史 一、本卷共 23 题, 1 9 题每题 2 分, 10 13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认为:现代西方帝国主义之通性为何呢?简单说来就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下列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 A.英国向中国疯狂走私鸦片 B.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西方近代先进科技文化传入中国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能成为这一论断的依据。 D 是

2、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是和平的手段,与论断不符。 答案: D 2.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 1912 6 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 .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解析: 1911 年的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当时“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符 合史实;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府颁布剪辫等法令,选举了临时大总统,所以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都符合史实;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

3、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是在 1915 年新青年创办后的事,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 2014 年,我国将 12 月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 1937 年的这一天( ) A.马关条约签订 B.日军占领东三省 C.日本侵 占平津 D.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南京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 30 万。 答案: D

4、 4.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解析:观察图表信息可知,“公私合营”是本题的题眼,“公私合营”是在 1952 到 1956 年期间。本题本质上是三大改造的作用, B 正好符合三大改造的时间。全民、集体比重增加也正是三大改造的成果。 答案: B 5.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

5、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 A. B. C. D. 解析:改革开放实行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 1964 年,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 1970 年, C 袁隆平 1973 年发明籼型杂交水稻, D 神州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在 1978 年后。 答案: D 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潮流”指( ) A.摆脱殖民统治 B.推翻封建专制 C.发展资本主义 D.推翻特权统治 解析: 17-18 世纪,欧洲社会发生巨变,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

6、命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 17 18 世纪发生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答案: C 7.如果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 A.反抗殖民统治 B.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摧毁了殖民统治 D.赢得了国家的解放 解析: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国家都被殖民者侵略,他们奋起反抗 ,争取民族独立。玻利瓦尔解放了南美洲被称为“解放者”。但是章西女王并没能摧毁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的解放,最后在殖民者的围攻下身亡。

7、 答案: A 8.19 世纪 60 年代美俄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之处是( ) 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 19 世纪 60 年代美俄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之处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俄国通过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1 年 1865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A. 9.20 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历经了多次变化,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

8、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C.苏联解体后,多极化格局加速发展 D.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据所学知, 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 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说法错误。 答案: D “互联网 +”是个热词,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生产的很多行业都在千方百计地要和互联网加一下。回答 10 13 题。 1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丁程,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资

9、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同内共建共享。该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 A.核反应堆 B.计算机网络 C.半导体品体管 D.集成电路 解析:据材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对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可知该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人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同内共建共享”。 答案: B 11.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进步。这说明( ) A.必须要加大教育投资 B.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地位 解析: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

10、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进步。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C 12.“宅男宅女”“网上饰品店”,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科技革命( )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析:“宅男宅女”“网上饰品店”,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 中

11、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时代。题干现象的出现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案: D 13.可视农业是“互联网 +农业”中的一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观看动植物的整个养殖、种植过程,了解和监督生产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 +”( ) 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 是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核心渠道 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决定性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A. B. C. D. 解析:由材料“可视农业是互联网 +农业中的一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消费 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观看动植物的整个养殖、种植过程,了解和监督生产活动”可和,“互联网 +”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极大

12、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说法太绝对。 答案: D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45 分) 14.读图,回答问题。 (1)上述两幅图片反映的革命活动中,其革命道路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 解析: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1917 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 冬宫。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

13、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 20 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以城市为中心。 (2)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成功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由于国情的不同,决定了革命道路与方式的不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所以成功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从国情出发。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 12 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

14、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12 月 23 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朝鲜战争后,中美两国对抗格局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但到 20 世纪 60 年代,双方的政策都在酝酿着改变。中国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苏联,中苏关系到 1963 年进行公开论战,中苏分歧公开化,中苏同盟实际已经破裂,这个美国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这对美国显然是有利的。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70 年代初,

15、美国在越南战争当中越陷越深,非常希望能从中解脱。当时中国是支持越南抗美的主要力量。美国认为,如果能够跟中国打开关系的话,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解脱出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 1941 年 12 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是因为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 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答案: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2)根据材料二,归纳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促使中美双方的政策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解析:根据材料二“如果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16、,这对美国显然是有利的。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70 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当中越陷越深,非常希望能从中解脱 .当时中国是支持越南抗美的主要力量 .美国认为,如果能够跟中国打开关系的话,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解脱出来。”可知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促使中美双方的政策发生改变的重 要因素有中苏同盟实际已经破裂;美国希望能从越南战争中解脱;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答案:中苏同盟实际已经破裂;美国希望能从越南战争中解脱;美国能够跟中国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3)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从二战到新中国成立后 70 年代的中美关系 .探究的主题是20 世纪

17、 40-70 年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案: 20 世纪 40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16.探究问题。 极右翼思潮是一种民族 民粹主义、排外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的综合思想体系,其思想核心是种族优越论。 20 世纪 30 年代极右翼势力(德国纳粹党、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极右翼思潮在欧洲、日本再次沉渣泛起,引起了国际主流社会的高度警惕。关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欧极右翼思潮再度兴起的原因,一些学者做了如下的分析: (一)欧洲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使各国财政预算吃紧,高额福利制度难以为继,大量失业人群无所事事,又导致

18、了种族冲突和暴力犯罪活动猖獗,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人们的安全感大幅下降,极右翼势力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以蛊惑人心获得民众支持。 ( 二)移民问题所引起的利益、文化冲突。由于一体化、全球化、战乱因素导致的大范围大规模的移民、非法移民,对欧洲的就业和社会福利等形成冲击,同时由于移民本身存在诸多负面影响、移民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难等,尤其引起了中下层人士的强烈不满。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尤其是失业者的排外情绪与极右翼势力的反移民主张不谋而合。 (三)欧洲各国主流政党在解决当前经济社会问题时表现不力,竞选时的承诺大多是一纸空文,从而让普通民众失望。一些国家主流政党经常陷入种种腐败丑闻,对民众的影响

19、力下降。而与之相比,极右翼政党大搞平民化、底层化形 象,改变竞选策略、淡化激进措施,更多借助于一些具体的经济社会问题吸引右翼极端分子、小商人、部分原左翼政党选民、青年失业人员甚至一定数量的上层选民的关注和选票,其中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支持率上升。 人们在惴惴不安中看到, 2017 年法国大选在即,极右翼政客勒庞在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日本试图修改和平宪法,不断扩充军队,在学校对儿童推行“战前教育”,教儿童唱军歌,让儿童背诵明治天皇教育敕语 (1)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角度,概括极右翼思潮在欧洲泛起的原因。 解析:材料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极右翼思潮在欧洲泛起的原因 .1、经济衰退引发的社会危机;2、移民问

20、题所引起的利益、文化冲突; 3、主流政党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时表现不力。 答案:经济衰退引发的社会危机;移民问题所引起的利益、文化冲突;主流政党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时表现不力。 (2)你认为材料中关于极右翼思潮再度兴起的原因分析中最主要的是哪个?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上述观点中一个即可 .极右翼思潮再度兴起的原因分析中最主要的是经济衰退引发的社会危机 .因为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安居乐业了,极右翼思潮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 答案:经济衰退引发的社会危机;因为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安居乐业了,极右翼思潮也就失去了生存的

21、土壤。 1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 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

22、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19 世纪 70 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 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推进“一带一路

23、”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经 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据材料一“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材料二“ 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4、,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 势是全球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全球化。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 (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国策? 解析:据材料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可

25、知,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国策。 答案:对外开放。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 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该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坚持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等。 答案: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坚持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等。三点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与 15 20 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解析: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与 15-20 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和平、合作、共享。 答案:和平、合作、共享。(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