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37389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7及答案解析(总分:100.97,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1.00)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_(分数:2.00)A.楚庄王B.梁惠王C.秦穆公D.齐桓公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_(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孟子的散文常采用的论辩手法是_(分数:2.00)A.清淡自然B.欲擒故纵C.文多用韵D.深奥难辨4.从寡人之于国也可以看出,“王道之始”的关键在于_(分数:2.00)A.斧斤以时入山林B.五十者可以衣帛C.数罟不入湾池D.养生丧死无憾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

2、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_(分数:2.00)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最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是_(分数:2.00)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_(分数:2.00)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8.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

3、的论据是_(分数:2.00)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9.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_(分数:2.00)A.民何以才能够加多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0.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_(分数:2.00)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1.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分数:1.00)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5.00)12.下列文

4、章,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有_(分数:2.00)A.前赤壁赋B.容忍与自由C.秋水D.寡人之于国也E.五代史伶官传序13.孟子一文中,孟子所提出的实施“王道之始”的方式有_(分数:2.00)A.不违农时B.数罟不入洿池C.尽心于国D.移其粟于河内E.斧斤以时入山林1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_(分数:2.00)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5.下列作品,体现民本思想的有_(分数:2.00)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张中丞传后叙16.寡

5、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有_(分数:2.00)A.结构严谨B.先扬后抑C.善用比喻D.广征博引E.多用排比17.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孟子的_(分数:2.00)A.勤劳节俭的措施B.勤政思想C.实行霸权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E.王道理想18.下列作品,善用比喻说理的有_(分数:3.00)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容忍与自由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8,分数:35.00)19.或 百步而后止 (分数:2.00)_20.弃甲曳兵而 走 (分数:2.00)_21.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分数:2.00)_22.邻国之民不 加 少 (分数:2.00)_23

6、.河内 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分数:2.00)_24.数罟 不入洿池 (分数:2.00)_25.斧斤 以时 入山林 (分数:2.00)_26.尽心 焉 耳矣 (分数:2.00)_27.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 也 (分数:2.00)_28.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分数:2.00)_29.王 好 战,请以战喻 (分数:2.00)_30.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 (分数:2.00)_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分数:2.00)_32.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 也 (分数:2.00)_3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分数:2.00)_34.王 无罪岁 ,斯天

7、下之民至焉 (分数:2.00)_35.狗 彘 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分数:2.00)_36.斯 天下之民至焉 (分数:1.00)_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数:9.99

8、)(1).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分数:3.33)_(2).“孟子对曰”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分数:3.33)_(3).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分数:3.33)_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水,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分数:9.99)(1).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数:3.33)_(2).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分数:3.33)_(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33)

9、_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分数:9.99)(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分数:3.33)_(2).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沦证方法?(分数:3.33)_(3).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分数:3.33)_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7答案解析(总分:100.97,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1.00)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_(分

10、数:2.00)A.楚庄王B.梁惠王 C.秦穆公D.齐桓公解析:解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己是寡德之人。所以,在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梁惠王。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_(分数:2.00)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解析:解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孟子的散文常采用的论辩手法是_(分数:2.00)A.清淡自然B.欲擒故纵 C.文多用韵D.深奥难辨解析:解析 孟子散文常采用的论辨手法是“欲擒故纵”,同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增强

11、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4.从寡人之于国也可以看出,“王道之始”的关键在于_(分数:2.00)A.斧斤以时入山林B.五十者可以衣帛C.数罟不入湾池D.养生丧死无憾 解析:解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_(分数:2.00)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解析 孟子认为通过教育,使百姓明孝悌,人与人关系

12、和谐,老有所养,社会风尚才会好经济条件只是物质基础。6.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最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是_(分数:2.00)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解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最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A 项是孟子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B 项说的是梁惠王治理国家的方法;C 项是孟子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7.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_(分数:2.00)A.

1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解析 A 项是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B 项是形成“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主要措施;C 项是形成“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主要措施;D 项是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主要措施。8.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_(分数:2.00)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解析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里运用了类比方法,论点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

14、也”,论据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9.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_(分数:2.00)A.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解析: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10.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_(分数:2.00)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解析:解析 体现孟子政治思想的是 B项。A 项是

15、孔子的主张,C 项是法家的思想,D 项是道家的思想。11.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分数:1.00)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 解析:解析 孟子善用比喻。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都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5.00)12.下列文章,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有_(分数:2.00)A.前赤壁赋 B.容忍与自由C.秋水

16、D.寡人之于国也 E.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解析 B 项与 E项文中无对话,A、C、D 三项文中均有对话。13.孟子一文中,孟子所提出的实施“王道之始”的方式有_(分数:2.00)A.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尽心于国D.移其粟于河内E.斧斤以时入山林 解析:解析 选项 ABE所举措施为孟子所实施“王道之始”的具体方式,选项 CD的治国方法是法梁惠王实施的,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故“民不加多”。1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_(分数:2.00)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

17、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解析 A 项是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的论据,B、C、D、E 四项是孟子分别从进一步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树桑”及“育畜”,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如“勿夺其时”,实行恰当的教育如“谨庠序之教”等方面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15.下列作品,体现民本思想的有_(分数:2.00)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E.张中丞传后叙解析: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的作者是孟子,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秋水的作者是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柳宗元,主张政治革新,养民治国;论毅力的作者是梁启超。采用正反对举的方式提出“有毅力者成,

18、反是者败”的观点: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韩愈,为了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谬论,歌颂英雄,打击邪恶。16.寡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有_(分数:2.00)A.结构严谨 B.先扬后抑C.善用比喻 D.广征博引E.多用排比 解析:解析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三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等语句收束,环环相扣,突出中心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

19、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孟子善用比喻。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都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此外,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17.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孟子的_(分数:2.00)A.勤劳节俭的措施B.勤政思想C.实行霸权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E.王道理想 解析: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

20、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18.下列作品,善用比喻说理的有_(分数:3.00)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解析:解析 孟子善用比喻,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秋水一文善用比喻,如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五代史伶官传序善用对比,论毅力善用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容忍与自由善用例证法。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8,分数:35.00)19.或 百步而

21、后止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或:有的人。20.弃甲曳兵而 走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走:逃跑。21.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直:仅,只。22.邻国之民不 加 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加:更。23.河内 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凶:灾凶,此指饥荒。24.数罟 不入洿池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数:细密。罟:网。25.斧斤 以时 入山林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以时:按照一定时间。26.尽心 焉 耳矣 (分数:2.00)_正确答案:(

22、)解析:焉:于是,作兼词用。27.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 也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28.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填然鼓之:咚咚地敲起鼓来。29.王 好 战,请以战喻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好:喜欢,爱好。30.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涂:通“途”,路。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32.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 也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未之有:即未

23、有之,从来不曾有过。3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衣:穿。34.王 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无罪岁:别归罪于年成不好。35.狗 彘 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彘:猪。36.斯 天下之民至焉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斯:这样。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2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数:9.99)(1).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小恩小惠不是王道理想。(2).“孟子对曰”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类比法。(3).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阅读寡人之于国也

25、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水,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分数:9.99)(1).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王道之始”的标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这段论述在逻辑上是以“民养生丧死无憾”为结论,第三句以“养生丧死无憾”为小前提,得出结论“王道之始”,实为演绎推理,省去了一个大前提,“王道要求两条:养民,教民”。演绎论证在这里

26、起了验证、辅助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归纳论证。(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排比。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分数:9.99)(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腐化奢侈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命难保的尖锐的阶级对立现象。(2).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沦证方法?(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对比法,类比法。(3).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只有端正态度,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行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