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765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

2、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 1971 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 100 多个 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 1972 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 1978 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 UIY 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 37 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

3、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 20 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 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 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

4、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从文中找到有关“秘密”的内容具体分析, A和 B项都是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说法都过于片面 ; D项则偏重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不全面。 答案: C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5、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 第二段提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 B 文中说到“长白

6、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可见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而不是“也许”“有可能”。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

7、,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 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

8、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 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 ? 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 张方平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举茂材,异等, 知 昆山县 知:主管 B.夏人 寇 边 寇:侵犯 C.宜赐元吴诏,使之 审 处 审:仔细 D.谍 告夏人将压境 谍:侦察人

9、员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C 项,审:谨慎,小心。 答案: C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王安石弛铜禁 /奸民日销钱为器 /钱日耗 /方平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 /举累朝之令典 /一旦削除之 /其意安在 / B.王安石弛铜禁奸 /民日销钱为器钱 /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举累 /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 /意安在 C.王安石弛 /铜禁奸日销钱为器 /钱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请 /诘安石举累朝之 /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D.王安石 /弛铜禁 /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请诘 /安石举累朝之 /令典一

10、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把文章通读 一遍 , 以便 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元吴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 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

11、.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 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 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解析: 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B 项, 不是“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宁。 答案: B 7.把下面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 5 分) 倘罪之,

12、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 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关键词语要准确翻译,如 第一 句中,关键词“ 嫚 ”译为“轻慢”、 “谴”译为“谴责”、 “绝”译为“断绝”。 第二 句中关键词“罪”译为“治罪” 、“边臣”译为“边境大臣”、“先事之备”译为“事先的准备”。 答案: 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 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王诗的送 别 不觉有离伤 , 使得本诗更多的是乐观,而严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从秋与寒来看作者内心悲凉。所以 严 诗没有王诗的乐观,而更多的是凄婉 伤感之情 。 答案: “送君不觉有离伤”原因 : 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 感情色彩: 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 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14、 9.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 王诗的送 别 不觉有离伤 , 使得本诗更多的是乐观,而严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从秋与寒来看作者内心悲凉。所以 严 诗没有王诗的乐观,而更多的是凄婉。语言表达方面从何曾两字可看出有反问,而严诗则用“寒鸦”“江水”等意象表现感情 , 所以 是 寓情于景。 答案: 王诗后两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问的手法 , 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用丰富的想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严诗后两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15、);语言精练传神。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 一个“尽”字,写出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看出可以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悠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_, _。”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 2)“ _, _。”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 3)曹操在观沧海

16、中以景写志“ _, _。”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三个小题都是理解性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上下句的顺序不要颠倒。 答案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 分)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

17、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

18、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 30 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 30 万就 30 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

19、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 30 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 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20、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 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 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

21、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 400 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4 年第 16 期)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 ) ( 5 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

22、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 B 项,老教授是因为认出来这是当年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才出价

23、30 万买下的。 C 项,父亲是因为“ 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才不想要的; D 项“ 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 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 ”说法有误。 答案: AE 1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6分) 解析: 结合 上文 语句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可知 顾林内心对瓷瓶价值的疑虑,担心卖低价;“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表明了顾林不得不卖的犹豫不决的心理。 答案: 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

24、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1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王讲授在江北开店 , 花 30 万买瓷瓶的原因 , 送真瓷瓶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王 教授 的知恩图报和诚信的 形象。 答案: 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 30 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

25、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1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 8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这种结尾手法所起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 400 万”结尾

26、,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 分) 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 化运动”代表人物。 那是 1917 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

27、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 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 1918 年 4 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

28、倡。 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 ,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 汗、发寒热,到晚

29、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 1927 年,钱玄同年届 40 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 60分、 61 分如若选课的 学生共 40 人,最后一人就得 100 分;若是 40 人以上,便重新从60 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

30、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 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 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 1921 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

31、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 年 1 月 17 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 项是( ) ( 5 分) A.当 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

32、最终改 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 40 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解析: B 项, 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 C 项, “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这些都是表现他的“恃才傲物”。 答案: BC 16.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33、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分) 解析:仔细阅读 原文第 3 6 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答案: 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在语言、标点符号、数字、纪年、书写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引起各界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17.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6 分) 解析: 结合相关内容,首先要从人物性格方面来分析, 然后 还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展开分析。 答案: 意志刚猛。在鲁迅等思想先驱者都对现实失望时,钱玄同意志坚定,相信文化思

34、想变革会拯救国家。性格刚猛。他提倡白话文, 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对人严苛,对己更甚。行为刚猛。作为编辑,他演“双簧”;作为教授,他从不批卷,哪怕被扣发薪金,也不能从命。 18.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 8 分) 解析:本题考查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意结合原文内容,按照所提示的要求,逐一进行分析、但不可脱离原文内容。 答案: 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 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

35、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看淡生死。钱玄同体弱多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0 岁时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此他有足够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喜好读书,严谨治学。钱玄同先生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每次去逛必将所 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9.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 3 分)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

36、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 _的那一天。 时间真如 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五十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解析:本题考查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主要指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意思相近,只是更侧重于客观存在的关系 。 东山再起

37、: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含贬义。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 (或某种人 )不同于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 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指时间过得飞快。 答案 : 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 分)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 35 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

38、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即使生活艰辛,但只要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我疼爱的妹妹,幸福就不会消失,希望就还会存在,我就还会顽强地奋斗着。 解析: B 项, “突然猝死”,成分赘余; C 项, “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 D 项, “即使”和“但”关联词不搭配。 答案 : A 21.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 分) 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才有

39、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 性、概念性思维 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 B. C. D. 解析:先大致浏览一下语句的大意,主要讲得是学前教育。分析各句, 比较适合作为开头句,构成因果关系,中“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 答案 : B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

40、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 。其实,只要愿意,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 适的话即可。 答案 : 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23.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

41、计图,回答问题。( 6 分) (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 30 字)(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仔细观察图中的文字和数据,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 20 字)(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既然是禁烟提示语,那么重点就是要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结合你选择的公共场合,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概述出来即可。 答案: 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 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酒店茶楼:提神不

42、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60 分) 在一个峡谷的险峻处,挺立着两块天然形成的石头。这两块石头一上一下,上面的是一块大石头,与上面的大石头相比,作为底座的石头就显得小得多。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一上一下 、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始终保持着平衡,风吹雨打都立得住。人们来到这里,在驻足欣赏的同时还若有所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以得出 立意:以个人能力承担社会大责任,要有担当精神;默默奉献也是一种幸福;成功者背后站着一位支持者;相互合作,创造奇迹等。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