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地理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解析: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选 D 正确。 答案: D 2.2018 年我国将发射嫦娥 4 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 A.
2、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解析: 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来自宇宙的各种辐射没有大气的保护,对人类威胁大。选 C 正确。 答案: C (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 6 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解析:新月(每月初一) 娥眉月(农历初三、四)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 农历十四左右 )一满月 (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 )一凸月 (农历十六左右一农历二十三左右 )一下弦月 (农历二十三左右 )一娥眉月 (农历廿一、二 )一新月(每
3、月初一) ;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图示中纬度某地清晨 6 点月亮出现在甲处,应是下弦月,选 D 正确。 答案: D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解析: 当月球出现在乙位置时,此时在地球上是看不见月 球的是朔月 ; 月球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此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
4、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此时日月对地的弓 1 力最大,出现 天 文大潮 。 选 A 正确 。 答案: A ( 三 ) 北京 (40 )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 长,昼渐短 解析:由资料可知,在连续 3 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90 - 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 1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5、第 2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 3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选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 D正确。 答案: D 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 第 1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 2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 3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说明第 2 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选 C 正确。 答案: C ( 四 )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
6、滨海沙滩 解析: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型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选 B 正 确。 答案: B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 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选 C 正确。 答案: C (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 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
7、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解析: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选 A 正确。 答案: A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 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选
8、A 正确。 答案: A (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 环境 产生的影响还有 (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解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选 C 正确。 答案: C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解析: 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海绵城市建设
9、 ; 退耕恢复湿地,是湿地建设,并不利于雨水下渗 ; 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 ; 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 。 选 D 正确 。 答案: D (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 涌 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解析: 7 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在非洲沿岸是离岸风形成 的涌升流;丙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间的密度流;丁处是中纬西风带形成的风海流。
10、选 D 正确。 答案: D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E 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 )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解析: E 是在台湾海峡北侧,是我国的东海海域。选 A 正确。 答案: A (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东部
11、地区省际流动占 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 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 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点 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选 A 正确 . 答案: A 16.图中数据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 B. C. D. 解析: 图示 2000-2010 年十年 ICI 东部地区县内和 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 异变小 ; 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 。 选 B 正确 。 答案: B
12、(九)黄浦江笑迎米奇, 迪士尼 情牵金猴。 17.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 12 生肖的马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 )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解析:迪士尼是美国文化的主题乐园,在上海建迪士尼且装饰中国风格壁画,体现了地域文化元素。选 B 正确。 答案: B 18.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 ) 员工素质 科学技
13、术 资本投入 客户需求 A. B. C. D. 解析: 自动化用服务是科技投入,其资本的投入大;与员工素质、客户需求无关。选 C 正确。 答案: C (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 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选 C 正确。 答案: C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 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
14、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 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 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解析: 图示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比例偏低,不是人数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选 A 正确。 答案: A (十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左右的结果。 21
15、.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 ) A.德国鲁尔工业区 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C.日本阪神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解析: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口法国的铁矿;中国京津唐工业区靠近煤、铁资源产地;日本阪神工业区煤、铁资源都是依赖进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选 C 正确。 答案: C 2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 要是 ( )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解析:
16、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是依靠技术,优美的地理环 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发展,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选 B 正确。 答案: B (十二)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23.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 )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解析: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布局。选 D 正确。 答案: D
17、 24.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 )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解析: 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响应北京城 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 选 B 正确 。 答案: B (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 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 B. C.
18、 D.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选 A 正确。 答案: A 26.今年 4 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解析: 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选 B 正确。 答案: B (十四)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
19、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27.2009 年到 2012 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 ) 资源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 A. B. C. D. 解析:图示 2009 年相比 2012 年,重庆 出口商品中交通工具比重下降最大,它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上升比重最大,它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选 B 正确。 答案: B 28.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 ( ) 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 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 解析: 重庆发展国际贸易主要不是利
20、用长江航运,出口商品主要是通讯及计算机,不是农产品,主要是空运为主;其国际贸易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商品价格低,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选 B 正确。 答案: B (十五)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 29.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 ( ) A.拉丁美洲文化圈 B.太平洋文化圈 C.东欧文化圈 D.西欧文化圈 解析: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具有浓浓的西欧文化特点。选 D 正确。 答案: D 30.某些国家虽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 ( )
21、A.文化源地 B.生活习俗 C.语言文字 D.思想观念 解析: 澳大利亚与英国虽然远隔重洋,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其文化源于英国文化,同属于一个文化圈。选 A 正确。 答案: A 二、综合分析题(共 90 分) 第(十六)至第(二十)题为共同部分 (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 “ 绿色长城 ” 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5 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 个植物园,
22、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 “ 绿色长城 ” 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 分) 解析: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 终年受副热 带 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 答案: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解释 “ 绿色长城 ” 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 分 ) 解析: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23、,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 答案: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为遏制 荒漠化发展,除建设 “ 绿色长城 ” 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 分) 解析: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 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 答案: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
24、口增长。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 分) 解析: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 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旱季树木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 答案: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
25、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 分) 解析: 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 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11 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 答案: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
26、问题。( 14 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 787 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 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 分) 解析: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地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有 7、 8 月,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 7、 8 月;主要流经在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 考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答案: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 7、 8 月;河水含沙量较
27、大;有结冰期。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分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分) 解析: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 8 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答案: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 8 月 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 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近年来,渭
28、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6 分) 解析: 原因 : 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 对策 : 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 ; 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 ; 提高水资源循环 利用 率 ; 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答案: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
29、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十八)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式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2012 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 51.88%,种植业以农户 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 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 2012 年,崇明县 GDP 仅占上海全市 GDP 的 1.2
30、%。 39.概括 2012 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1 分) 解析:图示 2012 年崇明城市化率 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 2012 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40.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 2012 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 分) 解析:分析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图示 2012 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答案: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
31、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41.分别说明 2012 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8 分) 解析: 2012 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 51.88%,种植州之大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第一产业比值小,产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是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 2012 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
32、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 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考点: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 (1)产业、乡镇企业为主; (2)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
33、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2.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 2020 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 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6 分) 解析: 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 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对环境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考点:考查城市发展措施。 答案: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
34、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十九)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6 分) 43.概况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4 分) 解析:地形类型的分布,是要说明有哪些地形类型且分布在哪。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且向地中海延伸的亚平宁半岛上;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
35、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地处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考点:考查地形和气候类型。 答案:地形分布: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44.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4 分) 解析:分析粮食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 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波河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
36、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 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考点:考查农业区位分析。 答案: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45.据表 1、表 2 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 分) 解析:由 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问题 1:农业劳动力人口
37、老化严重,中老年人口占比重大。问题 2 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小,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考点:考查农业发展问题。 答案:问题 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 问题 2 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46.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 4 分) 解析: 货物出口特征直观读资料即可: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 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答案:货物出口特征: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 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38、。( 14 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 A、 B、 C 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 14 分) 解析: 图示北美洲,其气候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 A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分布于 40 -60 N 大陆西岸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 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气候 :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 30-40 N 大陆西岸地区 .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其东部是高原山地,该
39、地地形为狄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 C 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 .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 ; 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分而及成因。 答案: A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
40、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 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下为选做部分 A 组(适合选修“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二十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 材料二:怒江州
41、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 41.31%。 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 48.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6分) 解析: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 这是自然原因 。 人类活动原因: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 41.31%。 即其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 考点:考查提取资料能力及区域发展存在问题。
42、答案: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 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49.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 4 分) 解析: 云南省怒江州山地多,平原少,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发展初级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即保护自然资源,又可增加收入。 考点: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答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
43、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B 组(适合选修 “ 任选模块二 ” 的考生) (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50.海南岛西部的 热带 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4 分) 解析: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
44、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地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考点:考查自然带。 答案: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51.海南岛西部 “ 旱季更显干旱 ” 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 的原因, 并概括造成这里 “ 旱季更显干旱 ” 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6 分) 解析: 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 : 旱季时是冬半年,风速大, 晴天 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成因。 答案: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