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768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上海卷 ) 数学文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 14题,每小题 4分,共 56 分 ). 1. 设 x R,则不等式 |x-3| 1的解集为 _. 解析: x R,不等式 |x-3| 1, -1 x-3 1, 解得 2 x 4. 不等式 |x-3| 1的解集为 (2, 4). 答案: (2, 4). 2. 设 z=32ii,其中 i为虚数单位,则 z的虚部等于 _. 解析: z= 3232 32iii ii i i ,则 z的虚部为 -3. 答案: -3. 3. 已知平行直线 l1: 2x+y-1=0, l2: 2x+y+1=0,则 l1, l2的距离

2、_. 解析:平行直线 l1: 2x+y-1=0, l2: 2x+y+1=0,则 l1, l2的距离:221 1 ? 2 5 ?52 1 ? . 答案: 2 5?5. 4. 某次体检, 5位同学的身高 (单位:米 )分别为 1.72, 1.78, 1.80, 1.69, 1.7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_(米 ). 解析:将 5位同学的身高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为 1.69, 1.72, 1.76, 1.78, 1.80. 则位于中间的数为 1.76,即中位数为 1.76. 答案: 1.76. 5. 若函数 f(x)=4sinx+acosx 的最大值为 5,则常数 a=_. 解析:由于函数 f(x

3、)=4sinx+acosx= 216 a sin(x+ ),其中, cos =2416 a, sin=216aa, 故 f(x)的最大值为 216 a =5, a= 3. 答案: 3. 6. 已知点 (3, 9)在函数 f(x)=1+ax的图象上,则 f(x)的反函数 f-1(x)=_. 解析:点 (3, 9)在函数 f(x)=1+ax的图象上, 9=1+a3,解得 a=2. f(x)=1+2x,由 1+2x=y,解得 x=log2(y-1), (y 1). 把 x与 y互换可得: f(x)的反函数 f-1(x)=log2(x-1). 答案: log2(x-1), (x 1). 7. 若 x,

4、 y满足 001xyyx ,则 x-2y的最大值为 _. 解析:画出可行域 (如图 ),设 z=x-2y y=12x-12z, 由图可知, 当直线 l经过点 A(0, 1)时, z最大,且最大值为 zmax=0-2 1=-2. 答案: -2. 8. 方程 3sinx=1+cos2x在区间 0, 2 上的解为 _. 解析:方程 3sinx=1+cos2x,可得 3sinx=2-2sin2x, 即 2sin2x+3sinx-2=0.可得 sinx=-2, (舍去 )sinx=12, x 0, 2 解得 x=6或 56. 答案:6或 56. 9. 在 3 2 nxx的二项式中,所有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5、 256,则常数项等于 _. 解析:在 3 2 nxx的二项式中,所有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256, 2n=256,解得 n=8, 83 2xx中, 848 31 8 83 (2 2) rr rr r rrT C C xxx , 当 8403 r ,即 r=2 时,常数项为 2 2382 1 1 2TC . 答案: 112. 10. 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3, 5, 7,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_. 解析:可设 ABC的三边分别为 a=3, b=5, c=7,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C= 2 2 2 9 2 5 4 9 12 2 3 5 2a b cab , 可得 sinC= 2 1

6、 3 ?1 142c o s C , 可得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7 7 3 ?233?22cs in C . 答案: 7 3?3. 11. 某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四种水果中任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 _. 解析:甲同学从四种水果中选两种,选法种数为 24C,乙同学的选法种数为 24C, 则两同学的选法种数为 24C 24C种 . 两同学相同的选法种数为 24C. 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2 244224416C CCC . 答案: 16. 12. 如图,已知点 O(0, 0), A(1, 0), B(0, -1),

7、 P是曲线 y= 21 x 上一个动点,则 OP BA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设 OP =(x, y),则 OP =(x, 21 x ), 由 A(1, 0), B(0, -1),得: BA =(1, 1), OP BA =x+ 21 x , 令 x=sin, 则 OP BA =sin +cos = 2 sin( +4), 故 OP BA 的范围是 - 2 , 2 . 答案: - 2 , 2 . 13. 设 a 0, b 0.若关于 x, y的方程组 =1=1ax yx by无解,则 a+b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关于 x, y的方程组 =1=1ax yx by无解, 直线 ax+y-1=

8、0与直线 x+by-1=0平行, -a=-1b,且 1b 1. 即 a=1b且 b 1. a 0, b 0. a+b=b+1b 2. 答案: (2, + ). 14. 无穷数列 an由 k 个不同的数组成, Sn为 an的前 n项和,若对任意 n N*, Sn 2, 3,则 k的最大值为 _. 解析:对任意 n N*, Sn 2, 3,可得 当 n=1时, a1=S1=2或 3; 若 n=2,由 S2 2, 3,可得数列的前两项为 2, 0;或 2, 1;或 3, 0;或 3, -1; 若 n=3,由 S3 2, 3,可得数列的前三项为 2, 0, 0;或 2, 0, 1; 或 2, 1, 0

9、;或 2, 1, -1;或 3, 0, 0;或 3, 0, -1;或 3, 1, 0;或 3, 1, -1; 若 n=4,由 S3 2, 3,可得数列的前四项为 2, 0, 0, 0;或 2, 0, 0, 1; 或 2, 0, 1, 0;或 2, 0, 1, -1;或 2, 1, 0, 0;或 2, 1, 0, -1; 或 2, 1, -1, 0;或 2, 1, -1, 1;或 3, 0, 0, 0;或 3, 0, 0, -1; 或 3, 0, -1, 0;或 3, 0, -1, 1;或 3, -1, 0, 0;或 3, -1, 0, 1; 或 3, -1, 1, 0;或 3, -1, 1,

10、-1; 即有 n 4后一项都为 0或 1或 -1,则 k的最大个数为 4, 不同的四个数均为 2, 0, 1, -1,或 3, 0, 1, -1. 答案: 4.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 4 题,满分 20 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 5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 15. 设 a R,则“ a 1”是“ a2 1”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解析:由 a2 1得 a 1或 a -1, 即“ a 1”是“ a2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答案: A. 16.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E、 F 分别

11、为 BC、 BB1 的中点,则下列直线中与直线EF相交的是 ( ) A.直线 AA1 B.直线 A1B1 C.直线 A1D1 D.直线 B1C1 解析:根据异面直线的概念可看出直线 AA1, A1B1, A1D1都和直线 EF 为异面直线; B1C1和 EF在同一平面内,且这两直线不平行; 直线 B1C1和直线 EF相交,即选项 D正确 . 答案: D. 17. 设 a R, b 0, 2 ),若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sin(3x-3)=sin(ax+b),则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对 (a, b)的对数为 ( ) A.1 B.2 C.3 D.4 解析:对于任意实数 x都有 sin(3x-3)=si

12、n(ax+b), 则函数的周期相同,若 a=3, 此时 sin(3x-3)=sin(3x+b), 此时 b=-3+2 =53, 若 a=-3,则方程等价为 sin(3x-3)=sin(-3x+b)=-sin(3x-b)=sin(3x-b+ ), 则 -3-b+,则 b=23, 综上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组 (a, b)为 (3, 53), (-3, 23), 共有 2组 . 答案: B. 18. 设 f(x)、 g(x)、 h(x)是定义域为 R的三个函数,对于命题:若 f(x)+g(x)、 f(x)+h(x)、g(x)+h(x)均是增函数,则 f(x)、 g(x)、 h(x)均是增函数;若 f(

13、x)+g(x)、 f(x)+h(x)、g(x)+h(x)均是以 T为周期的函数,则 f(x)、 g(x)、 h(x)均是以 T为周期的函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和均为真命题 B.和均为假命题 C.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D.为假命题,为真命题 解析:对于,举反例说明: f(x)=2x, g(x)=-x, h(x)=3x; f(x)+g(x)=x, f(x)+h(x)=5x, g(x)+h(x)=2x都是定义域 R上的增函数,但 g(x)=-x不是增函数,所以是假命题; 对于, f(x)+g(x)=f(x+T)+g(x+T) , f(x)+h(x)=f(x+T)+h(x+T) ,h(x)+

14、g(x)=h(x+T)+g(x+T), 前两式作差可得: g(x)-h(x)=g(x+T)-h(x+T),结合第三式可得: g(x)=g(x+T), h(x)=h(x+T), 同理可得: f(x)=f(x+T),所以是真命题 . 答案: 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题,满分 74分 19. 将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A1O1O(及其内部 )绕 OO1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如图, 长为 56,长为3,其中 B1与 C在平面 AA1O1O的同侧 . (1)求圆柱的体积与侧面积; (2)求异面直线 O1B1与 OC所成的角的大小 . 解析: (1)直接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侧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 (2)

15、设点 B1在下底面圆周的射影为 B,连结 BB1,即可求解所求角的大小 . 答案: (1)将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A1O1O(及其内部 )绕 OO1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圆柱的体积为: 12 1= . 侧面积为: 2 1=2 . (2)设点 B1在下底面圆周的射影为 B,连结 BB1, OB,则 OB O1B, AOB=3,异面直线 O1B1与 OC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 COB, 大小为: 56 3 2 . 20. 有一块正方形 EFGH, EH所在直线是一条小河,收获的蔬菜可送到 F点或河边运走 .于是,菜地分别为两个区域 S1和 S2,其中 S1中的蔬菜运到河边较近, S2中的蔬菜运到 F 点

16、较近,而菜地内 S1和 S2的分界线 C 上的点到河边与到 F 点的距离相等,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原点 O为 EF 的中点,点 F的坐标为 (1, 0),如图 (1)求菜地内的分界线 C的方程; (2)菜农从蔬菜运量估计出 S1面积是 S2面积的两倍,由此得到 S1面积的经验值为 83.设 M 是C 上纵坐标为 1 的点,请计算以 EH 为一边,另一边过点 M 的矩形的面积,及五边形 EOMGH的面积,并判断哪一个更接近于 S1面积的“经验值” . 解析: (1)设分界线上任意一点为 (x, y),根据条件建立方程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 (2)设 M(x0, y0),则 y0=1,分别求出

17、对应矩形面积,五边形 FOMGH的面积,进行比较即可 . 答案: (1)设分界线上任意一点 为 (x, y),由题意得 |x+1|= 2 21xy ,得 y=2 x ,(0 x 1), (2)设 M(x0, y0),则 y0=1, 200144yx , 设所表述的矩形面积为 S3,则 S3=2 (14+1)=2 5542, 设五边形 EMOGH的面积为 S4,则 S4=S3-S OMP+S MGN= 5 1 1 1 3 1 1112 2 4 2 4 4 , S1-S3=8 5 13 2 6, S4-S1=1 1 8 1 14 3 1 2 6 , 五边形 EMOGH的面积更接近 S1的面积 .

18、21. 双曲线 222 1yx b(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直线 l 过 F2且与双曲线交于 A、B两点 . (1)若 l的倾斜角为2, F1AB是等边三角形,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设 b= 3 ,若 l的斜率存在,且 |AB|=4,求 l的斜率 . 解析: (1)由题意求出 A 点纵坐标,由 F1AB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 tan AF1F2=tan226 21bb ,从而求得 b值,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求; (2)写出直线 l 的方程 y-0=k(x-2),即 y=kx-2k,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利用弦长公式列式求得 k值 . 答案: (1)若 l的倾斜角为2, F

19、1AB是等边三角形, 把 x=c= 21 b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可得点 A的纵坐标为 b2, 由 tan AF1F2=tan 22363 21bb ,求得 b2=2, b= 2 , 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bx= 2 x, 即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2 x. (2)设 b= 3 ,则双曲线为 22 13yx , F2(2, 0), 若 l的斜率存在,设 l 的斜率为 k,则 l的方程为 y-0=k(x-2),即 y=kx-2k, 联立 22213y kx kyx ,可得 (3-k2)x2+4k2x-4k2-3=0, 由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则 3-k2 0,即 k 3 . =36(1

20、+k2) 0. x1+x2= 224 3kk , x1 x2= 22433kk . |AB|= 21 k |x1-x2|= 221 2 1 21? 4k x x x x= 222222 4 4 34431 3kkkkk , 化简可得, 5k4+42k2-27=0,解得 k2=35, 求得 k= 155. l的斜率为 155. 22. 对于无穷数列 an与 bn,记 A=x|x=an, n N*, B=x|x=bn, n N*,若同时满足条件: an, bn均单调递增; A B= 且 A B=N*,则称 an与 bn是无穷互补数列 . (1)若 an=2n-1, bn=4n-2,判断 an与 b

21、n是否为无穷互补数列,并说明理由; (2)若 an=2n且 an与 bn是无穷互补数列,求数量 bn的前 16项的和; (3)若 an与 bn是无穷互补数列, an为等差数列且 a16=36,求 an与 bn的通项公式 . 解析: (1)an与 bn不是无穷互补数列 .由 4 A, 4 B, 4 A B=N*,即可判断; (2)由 an=2n,可得 a4=16, a5=32,再由新定义可得 b16=16+4=20,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和; (3)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首项大于等于 1,可得 d=1或 2,讨论 d=1, 2求得通项公式,结合新定义,即可得到所求数列的通

22、项公式 . 答案: (1)an与 bn不是无穷互补数列 . 理由:由 an=2n-1, bn=4n-2,可得 4 A, 4 B, 即有 4 A B=N*,即有 an与 bn不是无穷互补数列; (2)由 an=2n,可得 a4=16, a5=32, 由 an与 bn是无穷互补数列,可得 b16=16+4=20, 即有数列 bn的前 16 项的和为 (1+2+3+ +20)-(2+4+8+16)=1 202 20-30=180; (3)设 an为公差为 d(d为正整数 )的等差数列且 a16=36,则 a1+15d=36, 由 a1=36-15d 1,可得 d=1 或 2, 若 d=1,则 a1=

23、21, an=n+20, bn=n(1 n 20), 与 an与 bn是无穷互补数列矛盾,舍去; 若 d=2,则 a1=6, an=2n+4, bn= 52 5 5nn , . 综上可得, an=2n+4, bn= 52 5 5nn , . 23. 已知 a R,函数 f(x)=log2(1x+a). (1)当 a=1时,解不等式 f(x) 1; (2)若关于 x的方程 f(x)+log2(x2)=0的解集中恰有一个元素,求 a的值; (3)设 a 0,若对任意 t 12, 1,函数 f(x)在区间 t, t+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超过 1,求 a的取值范围 . 解析: (1)当 a=1时

24、,不等式 f(x) 1化为: log2(1x+1) 1,因此 1x+1 2,解出并且验证即可得出 . (2)方程 f(x)+log2(x2)=0 即 log2(1x+a)+log2(x2)=0, (1x+a)x2=1,化为: ax2+x-1=0,对 a分类讨论解出即可得出 . (3)a 0,对任意 t 12, 1,函数 f(x)在区间 t, t+1上单调递减,由题意可得 log2(1t+a)-log2( 11t+a) 1,因此 1 1 11ta tt a t 2,化为: a21 ttt =g(t), t 12 ,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 . 答案: (1)当 a=1时,不等式 f

25、(x) 1化为: log2(1x+1) 1, 1x+1 2,化为: 1x 1,解得 0 x 1, 经过验证满足条件,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0, 1). (2)方程 f(x)+log2(x2)=0即 log2(1x+a)+log2(x2)=0, (1x+a)x2=1,化为: ax2+x-1=0, 若 a=0,化为 x-1=0,解得 x=1,经过验证满足:关于 x的方程 f(x)+log2(x2)=0的解集中恰有一个元素 1. 若 a 0,令 =1+4a=0,解得 a=-14,解得 x=2.经过验证满足:关于 x的方程 f(x)+log2(x2)=0的解集中恰有一个元素 1. 综上可得: a=0或 -14. (3)a 0,对任意 t 12, 1,函数 f(x)在区间 t, t+1上单调递减 , log2(1t+a)-log2( 11t+a) 1, 1 1 11ta tt a t 2, 化为: a21 ttt =g(t), t 12 , 1, g (t)= 2222 2 2222 221 121221 211421 2 10t t t t tttt t t t t t = =, g(t)在 t 12, 1上单调递减, t=12时, g(t)取得最大值, g(12)=23. a 23. a的取值范围是 23,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