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14 题,满分 56 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 4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 1. 设 x R,则不等式 |x-3| 1的解集为 . 解析: x R,不等式 |x-3| 1, -1 x-3 1, 解得 2 x 4. 不等式 |x-3| 1的解集为 (2, 4). 答案: (2, 4). 2. 设 z= 32ii,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 Imz= . 解析: Z= 223 2 3 2 3 2 231i i i i ii i , Imz=-3 答案: -3 3. 已知平行直线
2、l1: 2x+y-1=0, l2: 2x+y+1=0,则 l1, l2的距离 . 解析:平行直线 l1: 2x+y-1=0, l2: 2x+y+1=0,则 l1, l2的距离:221 1 ? 2 5 ?52 1 ? . 答案: 2 5?5. 4. 某次体检, 6 位同学的身高(单位:米)分别为 1.72, 1.78, 1.75, 1.80, 1.69, 1.7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米) 解析: 6 位同学的身高(单位:米)分别为 1.72, 1.78, 1.75, 1.80, 1.69, 1.77, 从小到大排列为: 1.69, 1.72, 1.75, 1.77, 1.78, 1.80,
3、 位于中间的两个数值为 1.75, 1.7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75+1.772=1.76(米) 答案: 1.76 5. 已知点 (3, 9)在函数 f(x)=1+ax的图象上,则 f(x)的反函数 f-1(x)= . 解析:点 (3, 9)在函数 f(x)=1+ax的图象上, 9=1+a3,解得 a=2. f(x)=1+2x,由 1+2x=y,解得 x=log2(y-1), (y 1). 把 x与 y互换可得: f(x)的反函数 f-1(x)=log2(x-1). 答案: log2(x-1), (x 1). 6. 在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底面 ABCD 的边长为
4、 3, BD1 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tan 23 ,则该正四棱柱的高等于 . 解析: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侧棱 D1D底面 ABCD, D1BD 为直线 BD1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 tan D1BD=23, 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底面 ABCD 的边长为 3, BD=32, 正四棱柱的高 = 23 2 = 2 23, 答案: 22 7. 方程 3sinx=1+cos2x在区间 0, 2 上的解为 . 解析:方程 3sinx=1+cos2x,可得 3sinx=2-2sin2x, 即 2sin2x+3sinx-2=0.可得 sinx=-2, (
5、舍去 )sinx=12, x 0, 2 解得 x=6或 56. 答案:6或 56. 8. 在 3 2 nxx的二项式中,所有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256,则常数项等于 . 解析:在 3 2 nxx的二项式中,所有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256, 2n=256,解得 n=8, 83 2xx中, 848 31 8 83 (2 2) rr rr r rrT C C xxx , 当 8403 r ,即 r=2 时,常数项为 2 2382 1 1 2TC . 答案: 112. 9. 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3, 5, 7,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 解析:可设 ABC的三边分别为 a=3, b=5,
6、c=7,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C= 2 2 2 9 2 5 4 9 12 2 3 5 2a b cab , 可得 sinC= 2 1 3 ?1 142c o s C , 可得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7 7 3 ?233?22cs in C . 答案: 7 3?3. 10. 设 a 0, b 0,若关于 x, y 的方程组 11ax yx by无解,则 a+b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关于 x, y 的方程组 11ax yx by无解, 直线 ax+y=1 与 x+by=1 平行, a 0, b 0, 1111a b , 即 a 1, b 1,且 ab=1,则 1ba, 则 a+b=a+1a
7、, 则设 f( a) =a+1a,( a 0 且 a 1), 则函数的导数 222111 afa aa ( ) , 当 0 a 1 时, f( a) = 221aa 0,此时函数为减函数,此时 f( a) f( 1) =2, 当 a 1 时, f( a) = 221aa 0,此时函数为增函数, f( a) f( 1) =2, 综上 f( a) 2, 即 a+b 的取值范围是( 2, +), 答案:( 2, +) 11. 无穷数列 an由 k个不同的数组成, Sn为 an的前 n项和,若对任意 n N*, Sn 2, 3,则 k的最大值为 . 解析:对任意 n N*, Sn 2, 3,可得 当
8、n=1时, a1=S1=2或 3; 若 n=2,由 S2 2, 3,可得数列的前两项为 2, 0;或 2, 1;或 3, 0;或 3, -1; 若 n=3,由 S3 2, 3,可得数列的前三项为 2, 0, 0;或 2, 0, 1; 或 2, 1, 0;或 2, 1, -1;或 3, 0, 0;或 3, 0, -1;或 3, 1, 0;或 3, 1, -1; 若 n=4,由 S3 2, 3,可得数列的前四项为 2, 0, 0, 0;或 2, 0, 0, 1; 或 2, 0, 1, 0;或 2, 0, 1, -1;或 2, 1, 0, 0;或 2, 1, 0, -1; 或 2, 1, -1, 0
9、;或 2, 1, -1, 1;或 3, 0, 0, 0;或 3, 0, 0, -1; 或 3, 0, -1, 0;或 3, 0, -1, 1;或 3, -1, 0, 0;或 3, -1, 0, 1; 或 3, -1, 1, 0;或 3, -1, 1, -1; 即有 n 4后一项都为 0或 1或 -1,则 k的最大个数为 4, 不同的四个数均为 2, 0, 1, -1,或 3, 0, 1, -1. 答案: 4.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1, 0), B( 0, -1), P 是曲线 21yx上一个动点,则 BP B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1, 0)
10、, B( 0, -1), P 是曲线 21yx上一个动点, 设 P( cos, sin), 0, , BA =( 1, 1), BP =( cos, sin +1), 1 2 1)4(B P B A c o s s i n s i n , BP BA 的取值范围是 0, 1+ 2 答案: 0, 1+ 2 13. 设 a, b R, c 0, 2),若对于任意实数 x 都有 2sin( 3x-3) =asin( bx+c),则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组( a, b, c)的组数为 . 解析:对于任意实数 x 都有 2sin( 3x-3) =asin( bx+c), 必有 |a|=2, 若 a=2,则方
11、程等价为 sin( 3x-3) =sin( bx+c), 则函数的周期相同,若 b=3,此时 C=53, 若 b=-3,则 C= 43, 若 a=-2,则方程等价为 sin( 3x-3) =-sin( bx+c) =sin( -bx-c), 若 b=-3,则 C=3,若 b=3,则 C=23, 综上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组( a, b, c)为( 2, 3, 53),( 2, -3, 43),( -2, -3,3),( -2, 3, 23), 共有 4 组, 答案: 4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O 为正八 边形 A1A2 A8 的中心, A1( 1, 0)任取不同的两点 Ai
12、, Aj,点 P 满足 0ijO P O A O A ,则点 P 落在第一象限的概率是 . 解析:从正八边形 A1A2 A8 的八个顶点中任取两个,基本事件总数为 28 28C 满足 0ijO P O A O A ,且点 P 落在第一象限,对应的 Ai, Aj,为: ( A4, A7),( A5, A8),( A5, A6),( A6, A7),( A5, A7)共 5 种取法 点 P 落在第一象限的概率是 528P, 答案: 528 二、选择题( 5 4=20 分) 15. 设 a R,则“ a 1”是“ a2 1”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
13、分也非必要条件 解析:由 a2 1得 a 1或 a -1, 即“ a 1”是“ a2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答案: A. 16. 下列极坐标方程中,对应的曲线为如图所示的是( ) A. =6+5cos B. =6+5sin C. =6-5cos D. =6-5sin 解析:由图形可知: -2时,取得最大值, 只有 D 满足上述条件 答案: D 17. 已知无穷等比数列 an的公比为 q,前 n 项和为 Sn,且nnlim S S ,下列条件中,使得2Sn S( n N*)恒成立的是( ) A a1 0, 0.6 q 0.7 B a1 0, -0.7 q -0.6 C a1 0, 0.7 q
14、 0.8 D a1 0, -0.8 q -0.7 解析: 1 1111nnnnaq aS S l i m Sqq , -1 q 1, 2Sn S, a1(2qn-1) 0, 若 a1 0,则 12nq,故 A 与 C 不可能成立; 若 a1 0,则 12nq,故 B 成立, D 不成立 答案: B 18. 设 f( x)、 g( x)、 h( x)是定义域为 R 的三个函数,对于命题: f( x) +g( x)、 f( x)+h( x)、 g( x) +h( x)均为增函数,则 f( x)、 g( x)、 h( x)中至少有一个增函数;若 f( x) +g( x)、 f( x) +h( x)、
15、 g( x) +h( x)均是以 T 为周期的函数,则 f( x)、 g( x)、 h( x)均是以 T 为周期的函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和均为真命题 B和均为假命题 C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D为假命题,为真命题 解析:不成立可举反例: 2 3 02 1 0. 3 0 13 1 2 021xxx x x xf x g x x x h xx x x xxx , ,( ) ( ) , , ( ), , , f( x) +g( x) =f( x+T) +g( x+T), f( x) +h( x) =f( x+T) +h( x+T), h( x) +g( x) =h( x+T) +g( x+T)
16、, 前两式作差可得: g( x) -h( x) =g( x+T) -h( x+T),结合第三式可得: g( x) =g( x+T), h( x) =h( x+T),同理可得: f( x) =f( x+T),因此正确 答案: D 三、解答题( 74 分) 19. 将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A1O1O(及其内部)绕 OO1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如图, AC 长为 23, A1B1长为3,其中 B1 与 C 在平面 AA1O1O 的同侧 ( 1)求三棱锥 C-O1A1B1 的体积; ( 2)求异面直线 B1C 与 AA1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析:( 1)连结 O1B1,推导出 O1A1B1 为正三角形,从
17、而 S O1A1B1= 34,由此能求出三棱锥C-O1A1B1 的体积 ( 2)设点 B1 在下底面圆周的射影为 B,连结 BB1,则 BB1 AA1, BB1C 为直线 B1C 与 AA1所成角(或补角),由此能求出直线 B1C 与 AA1 所成角大小 答案:( 1)连结 O1B1,则 O1A1B1= A1O1B1=3, O1A1B1 为正三角形, S O1A1B1= 34, 1 1 1 1 1 11133 1 2C O A B O A BV O O S ( 2)设点 B1 在下底面圆周的射影为 B,连结 BB1,则 BB1 AA1, BB1C 为直线 B1C 与 AA1 所成角(或补角),
18、 BB1=AA1=1, 连结 BC、 BO、 OC, 1 1 1 23 3 3A O B A O B A O C B O C , , BOC 为正三角形, BC=BO=1, tan BB1C=45, 直线 B1C 与 AA1所成角大小为 45 20. 有一块正方形 EFGH, EH所在直线是一条小河,收获的蔬菜可送到 F点或河边运走 .于是,菜地分别为两个区域 S1和 S2,其中 S1中的蔬菜运到河边较近, S2中的蔬菜运到 F 点较近,而菜地内 S1和 S2的分界线 C 上的点到河边与到 F 点的距离相等,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原点 O为 EF 的中点,点 F的坐标为 (1, 0),如图
19、 (1)求菜地内的分界线 C的方程; (2)菜农从蔬菜运量估计出 S1面积是 S2面积的两倍,由此得到 S1面积的经验值为 83.设 M 是C 上纵坐标为 1 的点,请计算以 EH 为一边,另一边过点 M 的矩形的面积,及五边形 EOMGH的面积,并判断哪一个更接近于 S1面积的“经验值” . 解析: (1)设分界线上任意一点为 (x, y),根据条件建立方程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 (2)设 M(x0, y0),则 y0=1,分别求出对应矩形面积,五边形 FOMGH的面积,进行比较即可 . 答案: (1)设分界线上任意一点为 (x, y),由题意得 |x+1|= 2 21xy ,得 y=2 x
20、,(0 x 1), (2)设 M(x0, y0),则 y0=1, 200144yx , 设所表述的矩形面积为 S3,则 S3=2 (14+1)=2 5542, 设五边形 EMOGH的面积为 S4,则 S4=S3-S OMP+S MGN= 5 1 1 1 3 1 1112 2 4 2 4 4 , S1-S3=8 5 13 2 6, S4-S1=1 1 8 1 14 3 1 2 6 , 五边形 EMOGH的面积更接近 S1的面积 . 21. 双曲线 222 1yx b(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直线 l 过 F2且与双曲线交于 A、B两点 . (1) 直线 l的倾斜角为2, F1A
21、B是等边三角形,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设 b= 3 ,若 l的斜率存在, 且11 0F A F B A B( ), 求 l的斜率 . 解析: ( 1)利用直线的倾斜角,求出 AB,利用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求解 b,即可得到双曲线方程 ( 2)求出左焦点的坐标,设出直线方程,推出 A、 B坐标,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为 0,即可求值直线的斜率 答案: ( 1)双曲线 222 1yx b(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 a=1, c2=1+b2, 直线 l过 F2且与双曲线交于 A, B两点, 直线 l的倾斜角为2, F1AB 是等边三角形, 可得: A( c, b2),可得: 23
22、 222 bc , 3b4=4( a2+b2), 即 3b4-4b2-4=0, b 0,解得 b2=2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2 12yx , 其渐近线方程为 y= 2 x ( 2) b= 3 ,双曲线 22 13yx ,可得 F1( -2, 0), F2( 2, 0) 设 A( x1, y1), B( x2, y2),直线的斜率为:2121yykxx, 直线 l的方程为: y=k( x-2), 由题意可得: 22213y kx kyx ,消去 y可得:( 3-k2) x2+4k2x-4k2-3=0, =36( 1+k2) 0, 可得 212 24 3kxx k , 则 21 2 1 2 22
23、4 1 244 33kky y k x x k kk ( ) ( ) 1 1 12F A x y( , ), 1 2 22F B x y( , ), 11 0F A F B A B( )可得:( x1+x2+4, y1+y2) ( x1-x2, y1-y2) =0, 可得 x1+x2+4+( y1+y2) k=0, 得 2224 1 24033kk kkk 可得: 2 35k , 解得 k= 155 l的斜率为: 155 22. 已知 a R,函数2 1f x lo g ax( ) ( ) ( 1)当 a=5 时,解不等式 f( x) 0; ( 2)若关于 x 的方程 f( x) -log2(
24、 a-4) x+2a-5=0 的解集中恰好有一个元素,求 a 的取值范围 ( 3)设 a 0,若对任意 t 12, 1,函数 f( x)在区间 t, t+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超过 1,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 a=5 时,解导数不等式即可 ( 2)根据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讨论 a 的取值范围进行求解即可 ( 3)根据条件得到 f( t) -f( t+1) 1,恒成立,利用换元法进 行转化,结合对勾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即可 答案:( 1)当 a=5 时,2 1 5f x lo g x( ) ( ), 由 f( x) 0;得2 1 5log x ( ) 0
25、, 即 1x+5 1,则 1x -4,则 1 4 140xxx ,即 x 0 或 x -14,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x|x 0 或 x -14 ( 2)由 f( x) -log2( a-4) x+2a-5=0 得 log2( 1x+a) -log2( a-4) x+2a-5=0 即 log2( 1x+a) =log2( a-4) x+2a-5, 即 1x+a=( a-4) x+2a-5 0, 则( a-4) x2+( a-5) x-1=0, 即( x+1) ( a-4) x-1=0, 当 a=4 时,方程的解为 x=-1,代入,成立 当 a=3 时,方程的解为 x=-1,代入,成立 当 a 4
26、且 a 3 时,方程的解为 x=-1 或 14x a , 若 x=-1 是方程的解,则 1x+a=a-1 0,即 a 1, 若 14x a 是方程的解,则 1x+a=2a-4 0,即 a 2, 则要使方程有且仅有一个解,则 1 a 2 综上,若方程 f( x) -log2( a-4) x+2a-5=0 的解集中恰好有一个元素,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1 a 2,或 a=3 或 a=4 ( 3)函数 f( x)在区间 t, t+1上单调递减, 由题意得 f( t) -f( t+1) 1, 即2211 11l o g a l o tgat ( ) ( ), 即 1121ttaa ( ),即 1 2
27、111tt t ta t ( )设 1-t=r,则 0 r 12, 21 321 21 rrrr rttt r ( ), 当 r=0 时,2 32rrr=0, 当 0 r 12时,21=232 3rrr rr , y=r+2r在( 0, 2 )上递减, 2 1 9422r r , 21 1 2=29 332 332rrr rr ,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23 23. 若无穷数列 an满足:只要 ap=aq( p, q N*),必有 ap+1=aq+1,则称 an具有性质 P ( 1)若 an具有性质 P,且 a1=1, a2=2, a4=3, a5=2, a6+a7+a8=21,求 a3
28、; ( 2)若无穷数列 bn是等差数列,无穷数列 c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b1=c5=1; b5=c1=81,an=bn+cn,判断 an是否具有性质 P,并说明理由; ( 3)设 bn是无穷数列,已知 an+1=bn+sinan( n N*),求证:“对任意 a1, an都具有性质 P”的充要条件为“ bn是常数列” 解析:( 1)利用已知条件通过 a2=a5=2,推出 a3=a6, a4=a7,转化求解 a3 即可 ( 2)设无穷数列 bn的公差为: d,无穷数列 cn的公比为 q,则 q 0,利用条件求出, d 与q,求出 bn, cn 得到 an的表达式,推出 a2 a6,说明
29、an不具有性质 P ( 3)充分性:若 bn是常数列,设 bn=C,通过 an+1=C+sinan,证明 ap+1=aq+1,得到 an具有性质 P 必要性:若对于任 意 a1, an具有性质 P,得到 a2=b1+sina1,设函数 f( x) =x-b1, g( x) =sinx,说明 bn+1=bn,即可说明 bn是常数列 答案:( 1) a2=a5=2, a3=a6, a4=a7=3, a5=a8=2, a6=21-a7-a8=16, a3=16 ( 2)设无穷数列 bn的公差为: d,无穷数列 cn的公比为 q,则 q 0, b5-b1=4d=80, d=20, bn=20n-19,
30、451181c qc , q=13, 513nnc 512 0 1 93nn n na b c n a1=a5=82, 而 a2=21+27=48,6 1 3 0 4101 33a a1=a5,但是 a2 a6, an不具有性质 P ( 3)充分性:若 bn是常数列, 设 bn=C,则 an+1=C+sinan, 若存在 p, q 使得 ap=aq,则 ap+1=C+sinap=C+sinaq=aq+1, 故 an具有性质 P 必要性:若对于任意 a1, an具有性质 P, 则 a2=b1+sina1, 设函数 f( x) =x-b1, g( x) =sinx, 由 f( x), g( x)图象可得,对于任意的 b1,二者图象必有一个交点, 一定能找到一个 a1,使得 a1-b1=sina1, a2=b1+sina1=a1, an=an+1, 故 bn+1=an+2-sinan+1=an+1-sinan=bn, bn是常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