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 一、填空题 (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70 分 ) 1. 已知集合 A=-1, 2, 3, 6, B=x|-2 x 3,则 A B= . 解析:集合 A=-1, 2, 3, 6, B=x|-2 x 3, A B=-1, 2. 答案: -1, 2 2. 复数 z=(1+2i)(3-i),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 z 的实部是 . 解析: z=(1+2i)(3-i)=5+5i, 则 z 的实部是 5. 答案: 5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双曲线 22 173yx 的焦距是 解析:双曲线 22 173yx 中, a=
2、 7 , b= 3 , 22 10c a b , 双曲线 22 173yx 的焦距是 2 10 答案: 2 10 4. 已知一组数据 4.7, 4.8, 5.1, 5.4, 5.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 . 解析:数据 4.7, 4.8, 5.1, 5.4, 5.5 的平均数为: 1 4 . 7 4 . 8 5 . 1 5 . 4 5 . 5 5 . 15x ( ), 该组数据的方差: 2 2 2 2 2 21 4 . 7 5 . 1 4 . 8 5 . 1 5 . 1 5 . 1 5 . 4 5 . 1 5 . 5 5 . 1 0 15 .S ( ) ( ) ( ) ( ) ( ) 答案: 0
3、.1 5. 函数 232y x x 的定义域是 . 解析:由 3-2x-x2 0 得: x2+2x-3 0, 解得: x -3, 1, 答案: -3, 1 6. 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的 a 的值是 . 解析:当 a=1, b=9 时,不满足 a b,故 a=5, b=7, 当 a=5, b=7 时,不满足 a b,故 a=9, b=5 当 a=9, b=5 时,满足 a b, 故输出的 a 值为 9. 答案: 9 7. 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 1, 2, 3, 4, 5, 6 个点的正方体玩具 )先后抛掷 2 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 10 的概率是 . 解
4、析: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 (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 1, 2, 3, 4, 5, 6 个点的正方体玩具 )先后抛掷 2 次, 基本事件总数为 n=6 6=36, 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 10 的对立事件是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不小于 10, 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不小于 10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4, 6), (6, 4), (5, 5), (5, 6), (6, 5), (6, 6),共 6 个, 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 10 的概率: 651 3 6 6p 答案: 56 8. 已知 an是等差数列, Sn是其前 n 项和,若 a1+a22=-3, S5=10,则 a9的值是 . 解析: an是等差
5、数列, Sn是其前 n 项和, a1+a22=-3, S5=10, 21113545 1 02a a dad , 解得 a1=-4, d=3, a9=-4+8 3=20 答案: 20 9. 定义在区间 0, 3 上的函数 y=sin2x 的图象与 y=cos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 解析:画出函数 y=sin2x 与 y=cosx 在区间 0, 3 上的图象如下: 由图可知,共 7 个交点 答案: 7 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F 是椭圆 2222 10yx abab( )的右焦点,直线 2by与椭圆交于 B, C 两点,且 BFC=9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 解析:设
6、右焦点 F(c, 0), 将2by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2231 24bx a ab , 可得 332 2 2 2bbB a C a( , ) , ( , ), 由 BFC=90,可得 kBF kCF=-1, 即有 22 13322bba c a c , 化简为 b2=3a2-4c2, 由 b2=a2-c2,即有 3c2=2a2, 由 cea,可得 222 23ce a, 可得 63e, 答案: 63 11. 设 f(x)是定义在 R 上且周期为 2 的函数,在区间 -1, 1)上, 102 015x a xfx xx , -( ) , ,其中 a R,若 5922ff( ) ( ),则 f(5a
7、)的值是 . 解析: f(x)是定义在 R 上且周期为 2 的函数,在区间 -1, 1)上, 102 015x a xfx xx , -( ) , , 5 112 2 2f f a ( ) ( ), 9 1 2 1 12 2 5 2 1 0ff ( ) ( ) , 35a, 3 25 3 1 155f a f f ( ) ( ) ( ), 答案: 2512. 已知实数 x, y 满足 2 4 02 2 03 3 0xyxyxy ,则 x2+y2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 设 z=x2+y2,则 z 的几何意义是区域内的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 由图象知 A 到原点的距离最
8、大, 点 O 到直线 BC: 2x+y-2=0 的距离最小, 由 2 4 03 3 0xyxy得 23xy,即 A(2, 3),此时 z=22+32=4+9=13, 点 O 到直线 BC: 2x+y-2=0 的距离222 2521d, 则222455zd ( ), 故 z 的取值范围是 45 13,. 答案: 45 13, 13.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BC 的中点, E, F 是 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4? 1B A C A B F C F , ,则 BECE 的值是 . 解析: D 是 BC 的中点, E, F 是 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B F B D D F C F B
9、 D D F , 33B A B D D F C A B D D F , 22 1B F C F D F B D , 2294B A C A D F B D , 225 1 388D F B D, 又 22B E B D D F C E B D D F , 22 748B E C E D F B D , 答案: 7814. 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若 sinA=2sinBsinC,则 tanAtanBtanC 的最小值是 . 解析:由 sinA=sin( -A)=sin(B+C)=sinBcosC+cosBsinC, sinA=2sinBsinC, 可得 sinBcosC+cosBsinC=
10、2sinBsinC, 由三角形 ABC 为锐角三角形,则 cosB 0, cosC 0, 在式两侧同时除以 cosBcosC 可得 tanB+tanC=2tanBtanC, 又1t a n B t a n Ct a n A t a n A t a n B C t a n B t a n C ( ) ( ), 则1t a n B t a n Ct a n A t a n B t a n C t a n B t a n Ct a n B t a n C , 由 tanB+tanC=2tanBtanC 可得 221 t a n B t a n Ct a n A t a n B t a n C t a
11、 n B t a n C ( ), 令 tanBtanC=t,由 A, B, C 为锐角可得 tanA 0, tanB 0, tanC 0, 由式得 1-tanBtanC 0,解得 t 1, 222 21 1 1tt a n A t a n B t a n C ttt , 221 1 1 1 124ttt ( ),由 t 1 得, 21 1 1 04 tt , 因此 tanAtanBtanC 的最小值为 8, 当且仅当 t=2 时取到等号,此时 tanB+tanC=4, tanBtanC=2, 解得 2 2 2 2 4t a n B t a n C t a n A , , (或 tanB, t
12、anC 互换 ),此时 A, B, C 均为锐角 答案: 8 二、解答题 (共 6 小题,满分 90 分 ) 15. 在 ABC 中, AC=6, 454co sB C , (1)求 AB 的长; (2)求6cos A ( )的值 解析: (1)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 AB 的长; (2)求出 cosA、 sinA,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6cos A ( )的值 答案: (1) ABC 中, 45cosB, 35sinB, ACABsinC sinB, 262 5235AB; (2) 210c o s A c o s C B s i n B s i n C c o s B c o s C ( )
13、 A 为三角形的内角, 7210sinA , 3 7 2 616 2 2 2 0c o s A c o s A s i n A ( ) 16.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 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点 F 在侧棱 B1B 上,且B1D A1F, A1C1 A1B1求证: (1)直线 DE平面 A1C1F; (2)平面 B1DE平面 A1C1F 解析: (1)通过证明 DE AC,进而 DE A1C1,据此可得直线 DE平面 A1C1F1; (2)通过证明 A1F DE 结合题目已知条件 A1F B1D,进而可得平面 B1DE平面 A1C1F 答案: (1) D,
14、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 DE 为 ABC 的中位线, DE AC, ABC-A1B1C1为棱柱, AC A1C1, DE A1C1, 11AC平面 A1C1F,且 DE 平面 A1C1F, DE A1C1F; (2) ABC-A1B1C1为直棱柱, AA1平面 A1B1C1, AA1 A1C1, 又 A1C1 A1B1,且 AA1 A1B1=A1, AA1、 A1B1 平面 AA1B1B, A1C1平面 AA1B1B, DE A1C1, DE平面 AA1B1B, 又 A1F 平面 AA1B1B, DE A1F, 又 A1F B1D, DE B1D=D,且 DE、 B1D 平面 B1
15、DE, A1F平面 B1DE, 又 A1F 平面 A1C1F, 平面 B1DE平面 A1C1F 17. 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形状是正四棱锥 P-A1B1C1D1,下部 的形状是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如图所示 ),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 O1O 是正四棱锥的高 PO1的 4 倍 (1)若 AB=6m, PO1=2m,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 (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 6m,则当 PO1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 解析: (1)由正四棱柱的高 O1O 是正四棱锥的高 PO1的 4 倍,可得 PO1=2m 时, O1O=8m,进而可得仓库的容积; (2)设 PO1
16、=xm,则 O1O=4xm, 221 1 1 13 6 3 6A O x m A B x m ,代入体积公式,求出容积的表达式,利用导数法,可得最大值 答案: (1) PO1=2m,正四棱柱的高 O1O 是正四棱锥的高 PO1的 4 倍 O1O=8m, 仓库的容积 2 2 31 6 2 6 8 3 1 23Vm , (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 6m, 设 PO1=xm, 则 O1O=4xm, 221 1 1 13 6 3 6A O x m A B x m , 则仓库的容积 2 2 2 2 3261 2 3 6 2 3 6 4 3 1 233V x x x x x x ( ) ( ), (0x
17、6), V =-26x2+312, (0 x 6), 当 0 2 3x 时, V 0, V(x)单调递增; 当 2 3 6x 时, V 0, V(x)单调递减; 故当 23x 时, V(x)取最大值; 即当1 23PO m 时,仓库的容积最大 1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以 M 为圆心的圆 M: x2+y2-12x-14y+60=0 及其上一点 A(2, 4) (1)设圆 N 与 x 轴相切,与圆 M 外切,且圆心 N 在直线 x=6 上,求圆 N 的标准方程; (2)设平行于 OA 的直线 l 与圆 M 相交于 B、 C 两点,且 BC=OA,求直线 l 的方程; (3)
18、设点 T(t, 0)满足:存在圆 M 上的两点 P 和 Q,使得 TA TP TQ,求实数 t 的取值范 围 解析: (1)设 N(6, n),则圆 N 为: (x-6)2+(y-n)2=n2, n 0,从而得到 |7-n|=|n|+5,由此能求出圆 N 的标准方程 (2)由题意得 25OA , kOA=2,设 l: y=2x+b,则圆心 M 到直线 l 的距离: 55bd ,由此能求出直线 l 的方程 (3)TA TP TQ,即 2 224T A t ,又 10PQ ,得 2 2 2 1 2 2 12t , ,对于任意 2 2 2 1 2 2 12t , ,欲使 TA PQ ,只需要作直线
19、TA 的平行线,使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2254TA ,由此能求出实数 t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 N 在直线 x=6 上,设 N(6, n), 圆 N 与 x 轴相切,圆 N 为: (x-6)2+(y-n)2=n2, n 0, 又圆 N 与圆 M 外切,圆 M: x2+y2-12x-14y+60=0,即圆 M: (x-6)2+(x-7)2=25, |7-n|=|n|+5,解得 n=1, 圆 N 的标准方程为 (x-6)2+(y-1)2=1 (2)由题意得 25OA , kOA=2,设 l: y=2x+b, 则圆心 M 到直线 l 的距离:21 2 7 5521bbd , 则 222 52
20、5 2 2 5 2 55bB C d B C ,即 252 2 5 2 55b, 解得 b=5 或 b=-15, 直线 l 的方程为: y=2x+5 或 y=2x-15 (3)TA TP TQ,即 TA TQ TP ,即 TA PQ , 2 224T A t , 又 10PQ ,即 2 22 4 1 0t ,解得 2 2 2 1 2 2 12t , , 对于任意 2 2 2 1 2 2 12t , ,欲使 TA PQ , 此时, 10TA , 只需要作直线 TA 的平行线,使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2254TA , 必然与圆交于 P、 Q 两点,此时 TA PQ ,即 TA PQ , 因此实数 t
21、 的取值范围为 2 2 2 1 2 2 12t , 19. 已知函数 f(x)=ax+bx(a 0, b 0, a 1, b 1) (1)设 a=2, 12b 求方程 f(x)=2 的根; 若对于任意 x R,不等式 f(2x) mf(x)-6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最大值; (2)若 0 a 1, b 1,函数 g(x)=f(x)-2 有且只有 1 个零点,求 ab 的值 解析: (1)利用方程,直接求解即可列出不等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最值,转化求解即可 (2)求出 g(x)=f(x)-2=ax+bx-2,求出函数的导数,构造函数 xb ln ahxa ln b( ),求出 g(
22、x)的最小值为: g(x0)同理若 g(x0) 0, g(x)至少有两个零点,与条件矛盾若 g(x0) 0,利用函数 g(x)=f(x)-2 有且只有 1 个零点,推出 g(x0)=0,然后求解 ab=1 答案:函数 f(x)=ax+bx(a 0, b 0, a 1, b 1) (1)设 a=2, 12b 方程 f(x)=2;即: 1222x x,可得 x=0 不等式 f(2x) mf(x)-6 恒成立,即 22112 2 622xxxxm ( )恒成立 令 122x xt , t 2 不等式化为: t2-mt+4 0 在 t 2 时,恒成立可得: 0 或2222 2 4 0mm 即: m2-
23、16 0 或 m 4, m (-, 4 实数 m 的最大值为: 4 (2)g(x)=f(x)-2=ax+bx-2, xx x x l n a bg x a l n a b l n b a l n b a ( ) , 0 a 1 , b 1 可得 ba 1 ,令 xb ln ahx a ln b( ) ,则 h(x)是递增函数,而, lna 0, lnb 0,因此, 0 b ln ax lo g a ln b时,h(x0)=0, 因此 x (-, x0)时, h(x) 0, axlnb 0,则 g (x) 0 x (x0, + )时, h(x) 0, axlnb 0,则 g (x) 0, 则 g
24、(x)在 (-, x0)递减, (x0, + )递增,因此 g(x)的最小值为: g(x0) 若 g(x0) 0, x loga2时, ax aloga2=2, bx 0,则 g(x) 0, 因此 x1 loga2,且 x1 x0时, g(x1) 0,因此 g(x)在 (x1, x0)有零点, 则 g(x)至少有两个零点,与条件矛盾 若 g(x0) 0,函数 g(x)=f(x)-2 有且只有 1 个零点, g(x)的最小值为 g(x0),可得 g(x0)=0, 由 g(0)=a0+b0-2=0, 因此 x0=0,因此 =0 =1b ln a ln alo ga ln b ln b,即 lna+
25、lnb=0, ln(ab)=0,则 ab=1 可得 ab=1 20. 记 U=1, 2, 100,对数列 an(n N*)和 U 的子集 T,若 T ,定义 ST=0;若 T=t1,t2, tk,定义 ST=at1+at2+ +atk例如: T=1, 3, 66时, ST=a1+a3+a66现设 an(n N*)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且当 T=2, 4时, ST=30 (1)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2)对任意正整数 k(1 k 100),若 T 1, 2, k,求证: ST ak+1; (3)设CDC U D U S S , ,求证: SC+SC D 2SD 解析: (1)根据题意,由
26、 ST的定义,分析可得 ST=a2+a4=a2+9a2=30,计算可得 a2=3,进而可得a1的值,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即可得答案; (2)根据题意,由 ST的定义,分析可得 ST a1+a2+ ak=1+3+32+ +3k-1,由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计算可得证明; (3)设 A=CC(C D), B=CD(C D),则 AB ,进而分析可以将原命题转化为证明 SC 2SB,分 2 种情况进行讨论:、若 B ,、若 B ,可以证明得到 SA 2SB,即可得证明 答案: (1)当 T=2, 4时, ST=a2+a4=a2+9a2=30, 因此 a2=3,从而 21 13aa , 故 an=3
27、n-1, (2) 211 2 1311 3 3 3 32kkkT k kS a a a a , (3)设 A=CC(C D), B=CD(C D),则 AB , 分析可得 SC=SA+SC D, SD=SB+SC D,则 SC+SC D-2SD=SA-2SB, 因此原命题的等价于证明 SC 2SB, 由条件 SC SD,可得 SA SB, 、若 B ,则 SB=0,故 SA 2SB, 、若 B ,由 SA SB可得 A ,设 A 中最大元素为 l, B 中最大元素为 m, 若 m l+1,则其与 SA ai+1 am SB相矛盾, 因为 AB ,所以 1 m,则 1 m+1, 21 112 3
28、11 3 3 3 2 2 2mm m ABm a SS a a a ,即 SA 2SB, 综上所述, SA 2SB, 故 SC+SC D 2SD 附加题【选做题】本题包括 A、 B、 C、 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选修 4 1 几何证明选讲】 21. 如图,在 ABC 中, ABC=90, BD AC, D 为垂足, E 为 BC 的中点,求证: EDC= ABD 解析: 题意,知 BDC=90, EDC= C,利用 C+ DBC= ABD+ DBC=90,可得 ABD= C,从而可
29、证得结论 答案:由 BD AC 可得 BDC=90, 因为 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DE=CE=12BC, 则: EDC= C, 由 BDC=90,可得 C+ DBC=90, 由 ABC=90,可得 ABD+ DBC=90, 因此 ABD= C,而 EDC= C, 所以, EDC= ABD B.【选修 4 2:矩阵与变换】 22. 已知矩阵 1 20 2A ,矩阵 B 的逆矩阵 1 11 20 2B ,求矩阵 AB 解析:依题意,利用矩阵变换求得 111 11 22 4=2210 0 1222BB ( ) ,再利用矩阵乘法的性质可求得答案 答案: 1 11 20 2B , 111 11 2
30、2 4=2210 0 1222BB ( ) ,又 1 20 2A , 11 51 2 1 4 410 10 0 - 12 2AB C.【选修 4 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11232xtyt(t 为参数 ),椭圆 C 的参数方程为2x cosy sin(为参数 ),设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 A, B 两点,求线段 AB 的长 解析: 分别化直线与椭圆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联立方程组,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答案 答案:由11232xtyt,由得 23ty, 代入并整理得, 3 3 0xy 由2x
31、cosy sin,得2x cosy sin, 两式平方相加得 22 14yx 联立223 3 014xyyx ,解得 10xy或17837xy 22 83 161107 7 7AB 24. 设 a 0, 1233aaxy , ,求证: |2x+y-4| a 解析: 运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b| |a|+|b|,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即可得证 答案:由 a 0, 1233aaxy , , 可得 |2x+y-4|=|2(x-1)+(y-2)| 22 1 233aax y a , 则 |2x+y-4| a 成立 附加题【必做题】 2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直线 l: x
32、-y-2=0,抛物线 C: y2=2px(p 0) (1)若直线 l 过抛物线 C 的焦点,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已知抛物线 C 上存在关于直线 l 对称的相异两点 P 和 Q 求证: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2-p, -p); 求 p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然后求解抛物线方程 (2):设点 P(x1, y1), Q(x2, y2),通过抛物线方程,求解 kPQ,通过 P, Q 关于直线 l 对称,点的 kPQ=-1,推出 122yy p , PQ 的中点在直线 l 上,推出 1222xx p ,即可证明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2-p, -p); 利用线
33、段 PQ 中点坐标 (2-p, -p)推出 12212244y y py y p p ,得到关于 y2+2py+4p2-4p=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 p 的范围 答案: (1) l: x-y-2=0, l 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2, 0), 即抛物线的焦点坐标 (2, 0) 22p, 抛物线 C: y2=8x (2)证明:设点 P(x1, y1), Q(x2, y2),则: 21122222y pxy px, 即:21122222y xpy xp,12221212222PQyy pkyyyypp, 又 P, Q 关于直线 l 对称, kPQ=-1,即 y1+y2=-2p
34、, 122yy p , 又 PQ 的中点在直线 l 上, 1 2 1 2 2222x x y y p , 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2-p, -p); 因为 Q 中点坐标 (2-p, -p) 12 2212122422y y pyyx x pp ,即 122 2 212284y y py y p p 12212244y y py y p p ,即关于 y2+2py+4p2-4p=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 (2p)2-4(4p2-4p) 0, 43(0 )p , 26. (1)求 346774CC的值; (2)设 m, n N*, n m,求证: 21 2 1 21 2 3 1 1 m
35、 m m m m mm m m n n nm C m C m C n C n C m C ( ) ( ) ( ) ( ) ( ) 解析: (1)由已知直接利用组合公式能求出 346774CC的值 (2)对任意 m N*,当 n=m 时,验证等式成立;再假设 n=k(k m)时命题成立,推导出当 n=k+1时 , 命 题 也 成 立 , 由 此 利 用 数 学 归 纳 法 能 证 明21 2 1 21 2 3 1 1 m m m m m mm m m n n nm C m C m C n C n C m C ( ) ( ) ( ) ( ) ( ) 答案: (1) 346774CC= 7 6 5
36、4 4 7 6 5 43 2 1 4 3 2 1 =7 20-4 35=0 证明: (2)对任意 m N*, 当 n=m 时,左边 = 11mmm C m ( ), 右边 = 221 = 1mmm C m( ),等式成立 假设 n=k(k m)时命题成立, 即21 2 1 21 2 3 1 1m m m m m mm m m k k km C m C m C k C k C m C ( ) ( ) ( ) ( ) ( ), 当 n=k+1 时, 左边 =1 2 1 11 2 3 1 2m m m m m mm m m k k km C m C m C k C k C k C ( ) ( ) (
37、 ) ( ) ( )= 22112mmkkm C k C , 右边 = 231 mkmC 223211mmkkm C m C = 3 ! 2 !1 2 ! 1 ! 2 ! !kkm m k m m k m ( )= 2!1 3 12 ! 1 ! km k k mm k m ( ) ( )= 1!2 ! 1 !kk m k m ( )= 12 mkkC, 222 1 31 2 1m m mk k km C k C m C , 左边 =右边, n=k+1 时,命题也成立, m , n N* , n m ,21 2 1 21 2 3 1 1m m m m m mm m m n n nm C m C m C n C n C m C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