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779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中考 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25 分) 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 1) _,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角声满天秋色类, _。 ( 3) _,齐鲁青未了。 _,阴阳割昏晓。 ( 4) 晓雾将歇, _; _,沉鳞竞跃。 ( 5) 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 _。 ( 6)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咏雪”过渡到“送别”,通过写景,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_, _。 解析: 本题考查 对名句名篇 的背 识记和默写能力, 其中前五个句属于直接性默写,最后一句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 答

2、案: 春蚕到死丝方尽 塞上燕脂凝夜紫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A.帷幕 炮 制 ( po) 栈 桥 ( zhn) 惨绝人 寰 ( hun) 根深 蒂 固 B.愧怍星 宿 ( s) 濒 临 ( bn) 满 载 而归 ( zi) 有条不 紊 C.崎驱 褶 皱 ( zh) 媲 美 ( p) 杳 无音信 ( yo) 毛骨 竦 然 D.静穆狡 黠 ( xi) 驾 驭 ( y) 浑身 解 数 ( ji) 刻骨 铭 心 解析 : A 项全部正确。 B 项“星宿”的“宿”应

3、读“ xi” , “有条不素”应为“有条不紊”; C项“崎驱”应为“崎岖”,“毛骨竦然”应为“毛骨悚然”; D 项“浑身解数”的“解”的正确读音为“ xi”。故选 A。 答案 : 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在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底下躺着。”可这样的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人在太阳底下躺着又有何意思,于是影子便有了 A_( 永远 永恒 ) 的存在 。可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会使人产生后怕。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伸,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

4、跨度。 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例如有的人为人处世 B_(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 ,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在,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一个人想要永不出错,没有黑点,除非他一直不干事,这好比是“在太阳底下躺着”。偶尔犯点小错,存在一些缺点和遗憾都足正常不过的。若一个人浑身罩着光环,又躲躲藏藏、看不清真面目,那谁敢请他做事,谁敢与他讲真话、做朋友 ? 因此,_。 做一个人,虽然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

5、横截面。 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所以,做人要坦诚、真实、全面,要有立体感。 ( 1) 请为 文 中 A、 B 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2 分 ) A: _B: _ 解析: 本题考查词 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 注意 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 和 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永远”表示时间长久,长期不间断地。“永恒”指永远不变。其实“永恒”比“永远”更深一步。根据语境分析, A 处应填写“永恒”;“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指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根据语境分析。 B 处应填写“瞻前顾后”

6、。 答案: A.永恒 B.瞻前顾后 ( 2) 文 中第段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 解析: 本题考查 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第段划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仅”或“不但”。 答案: 做一个人,不仅(不但)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 ( 3) 根据上下 文 ,为第段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_ 解析: 本题考查续写能力。 此处 续写的是本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内容,此处可续写:要让别人看清楚你自然的一面,不要做一个没有缺点和影子的人。 答案: 要让别人看清楚你自然的一面,不要做一个没有缺点和影

7、子的人。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 1)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家境贫寒,为写昆虫记,一生都在观察虫子,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比如善良乐观的外祖母,乐观淳朴的“好事情”,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坚强的红军战土朱赫来,他们给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 D.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涉及对课内文章

8、和中外名著的理解。 C 项朱赫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表述有误,故选 C。 答案: C ( 2)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回答问题。 骆驼 祥子 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请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说说“骆驼祥子 ”这个绰号的来历。 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阅读掌握情况。阅读名著要注意加强对 文学常识的识记。骆驼祥子 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由于军阀混战, 祥子 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丢了,人也被抓了壮丁,后来

9、祥子 瞅准机会逃了出来,并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他逃出来就病了,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是念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骆驼祥子”。 答案: 由于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丢了,人也被抓了壮丁,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并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他逃出来就病了,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是念叨骆驼,于是送他 个外号“骆驼祥子”。( 3 分) 二、古诗文阅读( 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19 分) ( 甲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井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10、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 选自河中石兽 ) ( 乙 )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

11、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持成丸;衣以赭 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证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 ? 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 选自阅微草堂笔 ) 5.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阅 十余岁 ( ) 棹 数小舟 ( ) 尔辈不能究 物理 ( ) 不更 颠 乎

12、 ( ) 共悯而 释 之 ( ) 负箧 奔 (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再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本题中“颠”是通假字,通“癫”,意思是“疯狂”,“物理”属于古今异义词语。 答案 : 经过,过了 划船 事物的道理、规律 通“癫”疯狂 释放 跑,急跑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A.求之下流, 固 颠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B.凡 河中失石 凡 三往 C.怪问其 故 扶苏以数谏 故 D.以箧 负 归 负 势竞上 解析 : A 项中第一个“固”是“固然”的意思,第二个是使动用法,“使

13、巩固”; B 项中“凡河中失石”的“凡”,意思是“凡是”。“凡三往”的“凡”,意思是“总共,一共”; C项两个“故” , 都解释为“缘故”; D 项第一个“负”,是“背”的意思。第二个“负”是“依靠,凭借”。故选 C。 答案 : C 7.翻译句子。 众服为确论。 _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_ 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为”、“然则”、“但”、“徒”、“顾”等词语的解释。 答案: 大家都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2 分)

14、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2 分 )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2 分 ) 8.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 甲 ) 文 的 启 示 : _ ; ( 乙 ) 文 的 启 示 :_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阅读文本可知(甲)文的启示:“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有志者事竟成”

15、等等。 答案: (甲)文的启示:“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2 分)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 ”,“有志者事竟成”,“做好事,尽孝道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 2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 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 3 分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

16、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解析 : 本题考查诗歌 鉴赏能力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不向命运低头、高昂进取、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信念和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情怀。显然, B 项理解错误,故选 B。 答案 : B 三、现代文阅读( 28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 10-13

17、 题。( 12 分) 其实地球是一台发电机 我们生活的地球足一颗会发光的星球。不过,它发出的并不是太阳那样强烈耀目的可见光,而是肉眼无法感知的红外线。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如果你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辐射带来的阵阵暖意。从太空轨道拍摄的红外图片上,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寒冷的太空发出红外辐射。地球向太空释放的红外辐射蕴含巨大的能量。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能量不应被白白浪费,因为其具有可用于发电的潜力,是一种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利用释放的热量而非吸收的热量来发电,这种想法乍听上去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事 实上,这不仅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而且还有望弥补现

18、有太阳能发电的诸多不足之处。 与其他清洁能源一样,红外辐射发电利用的也是热力学原理 每当有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时,就能获得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光能从太阳 ( 高温 ) 向地球 ( 低温 ) 的流动,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生物燃料同样如此,只不过其是间接利用了储存在植物中的太阳能;风力发电机的动力来源也是具有一定温差地区间的能量流动。 据估算,地球表面以红外辐射形式释放的总热量约为 2000 亿兆瓦,其中大部分被地球大气层吸收。但是,大气层对于波长 8 13 微米的部 分红外辐射却没有阻挡作用,结果就造成了地球热量的持续外泄。 那么,从地球逸出的这股热能的发电能力究竟有多强呢 ?

19、 通过相关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计算后得出, 利用红外辐射发电设备可获得的发电量大约是普通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发电效率为 15。这一数字显然并不可观,但是研究人员看中的并非发电量的多少,而足发电时间的可持续性。 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供电的特点,发电高峰往往和实际生活中的用电高峰不相匹配。而利用地表红外辐射发电,不仅可实现包括夜晚在内 24 小时持续供电,并且发电的峰值通常为一天的下午和傍晚时段,基本能满足用电高峰需求。在空气较为寒冷和干燥的冬季,发电量还能有所增长。 目前对于红外辐射发电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发电效率。一种最简单的利用温差发电的方法,足用可反射阳光

20、并发出红外辐射的涂料覆盖热电板 ( 一种可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材料 ) 的表面,令热电板的温度低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这样当地表散发的热量流经热电板时就会 因温差形成电流。但是,现有热电板的热电转换效率非常低,流经的热能通常仪有百分之几被转换为电能。成本高,产出少,使得这种方法几乎不具备实用性。 为此,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以整流天线为基础的新设想。整流天线能接收和传输电磁波,可与带二极管的电路相连。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微波整流天线,可将地面上的能量传输至无人机为其提供飞行动力。这种微波整流天线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 70。但是,要将这一成功案例运用到红外辐射领域并不

21、容易。红外辐射的波长仅有微波的万分之一左右,因此红外整流天线的长度也 要相应地缩短。 随着近年来微型天线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红外整流天线的研发 已 成为可能。红外整流天线外观上与常见的屋顶天线无异,只不过尺寸仪是后者的百万分之一。研究人员设想,将配备有红外整流天线的微型热量采集装置整合到传统的太阳能板上,以增强其发电能力和延长供电时间。 将设想变为现实还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现有红外整流天线产生的电压太小,不足以形成足够大的电流。此外,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产生的交流电电压极不稳定,现有的普通二极管很难与其配合工作。有人建议,以量子力学原理制造的超快速二极管或许可以一试。也有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

22、问题,还有赖于目前尚处研发初级阶段的新一代二极管的早日问世。 ( 选自初中生之友 ) 10.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分) _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得出答案。通读选文可知其主要内容是:红外辐射发电可以 24 小时发电,弥补了太阳能发电的诸多不足;目前红外辐射发电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发电的效率。 答案: 红外辐射发电可以 24 小时发电,弥补了太阳能发电的诸多不足;目前红外辐射发电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发电的效率。 11.请简述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4 分)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第段划线

23、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突出尽管利用红外辐射发电量远远比不上太阳能电池,但是前者则更为持久,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强调突出尽管利用红外辐射发电量远远比不上太阳能电池,但是前者则更为持久,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2.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下面句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 3 分) “红外辐射的波长仅有微波的万分之一 左右 。” _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关系到说明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概括中心内容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句子中的“左右”为大约的意思,说话留有余地,表达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24、密性。 答案: “左右”为大约的意思,说话留有余地,表达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地球发出的光是肉眼无法感知的 红 外线,人们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辐射带来的阵阵暖意。 B.利用地表红外辐射发电的峰值通常为一天的下午和傍晚时段,在空气较为寒冷和干燥的冬季,发电量会有所增长。 C.目前对于红外辐射发电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地面上的能量传输至无人机为其提供飞行动力。 D.现有热电板的热电转换效率非常低,流经的热能通常仅有百分之几被转换为电能。成本高,产出少,使得这种方法几乎不具备实用性。 解析: 本 题考查说

25、明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选项,对照本段内容,同时尽量联系全文,找出选项中的不妥之处即可。由文中第段开头第一句“目前对于红外辐射发电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发电效率。”可以分析出 C 项中说法和原文内容不一致。故选 C。 答案 : C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4-17 题。( 16 分) 菊事 丁立梅 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芥菜。我挑过一回芥菜, 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芥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

26、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芥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 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 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

27、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癮,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一辦金黄,再一辦,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单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 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

28、,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未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 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 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

29、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 选自扬子晚报 ) 14.本文围绕菊写了哪几件事 ? 请简要概括。 ( 4 分)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可知本文围绕菊写了两件事: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答案: 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 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15.文章第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 ?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

30、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解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词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文章第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本义是“菊花还没有死”,深层含义是“有活下去的信念”。 答案: 表示菊花还没有死。表示有活下去的信念(对生命的追求)。 16.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 柔软 起来。 _ ( 2)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小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_ 解析: 本题 第一问 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第二问考查对文中句子的赏析和理解

31、能力。两个问题 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分析它写的是什么内容,采用这种语言起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 第一句: “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第二句: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菊的赞赏。 17.叙事性散文中常常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启示。秋天的怀念一文中这样描写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 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想一想,作者在这里描写菊花有什么作

32、用 ? 结合菊事,谈谈作者丁立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 4 分) 解析: 本题 第一问 考查对文本主题、结构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本文通过描绘各种颜色的菊花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观花时内心强烈的震撼。和上文母亲竭力提议看菊花的情节照应,表达作者此刻对生命内涵的领悟,也表达了对母爱的理解、感激和歌颂。 第二问 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本题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有: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营造温情,改善环境。 答案: 第一问: 通过描绘各种颜色的菊花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观花时内心强烈的震撼。和上文母亲

33、竭力提议看菊花 的情节照应,表达作者此刻对生命内涵的领悟,也表达了对母爱的理解、感激和歌颂。(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第二问:略。 四、作文( 65 分,含书写分 5 分) 18.题目:幸福其实很简单 要求:以“幸福其实很简单”为题 目 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文 中不得 出 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 写作 能力。“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改变审视角度,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重新审视。要抓住“其实”来写,抓住“其实”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亲情的反思,对友情的思考作文题目要表现幸福,就要用事实说话。文体 最好 以记叙文为主要体裁 。要表现生活立体的幸福,就要针对“其实”的要求写作生活的点滴小事,做到以小见大,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点题。这个题目最好写自己,用自己的视角写作,可以很好的运用心理描写,来扣住“其实”“简单”,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在语言运作当中,要考虑结构和语言的技巧性。写作时一定要紧扣题目,突出中心,语 言通顺,书写规范。 答案 : 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