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787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 模拟 考试试卷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家谱漫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

2、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 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

3、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 4 大部分:一是谱序。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 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二是凡例。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三是家族世系。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家族排行、父祖何人、婚姻情况、官爵情况、生卒情况等。在始祖方面,家谱通常会以古代名人或

4、传说人物为始祖,例如姜姓家谱认为炎帝是姜氏的始祖,并会在家谱里面 记载炎帝的历史传说。四是重要家族文献。主要包括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以上便是家谱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为什么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得到这样的重视呢?这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魏晋以来,国家选官、个人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致使人们开始重视记载家族郡望、源流及世系,所以家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渐消失,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也被 打破,民间私修家谱的

5、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家谱成为传统宗族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下列各项中,对“家谱”表述有误的 一项是() A.家谱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家族在祭祖时能够祭奠和追怀那些从未谋面的先人。 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其最主要的内容是记载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及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 C.虽然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但家谱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习俗 关系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 D.家谱在中国北方通常叫作“谱单”,在南方通常称为“谱书”,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

6、谱的两个主要种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 项“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说法有误,原文说“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答案: D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谱书的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B.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 4 大部分:一是谱序,二是凡例,三是家族世系,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C.家谱内容的组成形式不仅有南北差别,而且由于各地风俗、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组成还呈现多样化。 D.宋明以后,家谱在宗

7、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加强宗族内部管理、延传家族历史等多重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 并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概括不全面。“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不正确,原文说的是“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 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答案: A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 一项是() A.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为后人“尊祖、敬宗、收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B.“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C.魏晋时期,由于国

8、家主要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所以家谱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D.中国传统的家谱都记录了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重要家族文献,延传家族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 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都记录了”错,以偏概全,由原文这句话“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家谱都记录了。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

9、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 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 ? ”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

10、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 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 ”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

11、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 -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

12、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 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 ”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13、”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 傅呢 ? ”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 ? 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 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 有删改 )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

14、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 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

15、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 并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表现并不明显。 B 项“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不对,表现了她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 D“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有误,通过求签事件,可看出我能读懂他们,理解他们。二人并不是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 答案: CE 5.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 分析 能力。应 该 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入手,抓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情节事件和他人 的评价衬托

16、等方面来分析。如文中我求签,与蒲师傅的对话,从中可知她是一个有思想,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 答案: 一位清瘦的老妇人,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 ( 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 ) 。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 ( 从求签一事可看出 ) 。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 ( 从“剪春罗”一事看看出 ) 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 6.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 分析鉴赏 能力。首先应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 再结合本

17、文的内容,具体分析有哪些作用。再抓住一些具体细节赏析,如根据景的特点,“姹紫嫣红”“绚丽”“美丽云霞”可以看出,烘托的是环境的美好,温馨。这“剪罗春”是罗师傅专门为蒲师傅种的,代表了两人的美好感情,突出了蒲师傅的心意,内心的浪漫情感。“甜的怅惘”,感情深沉,暗示出后文主人公的结局。 答案: 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 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 7.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对文本进

18、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应从结尾的作用来分析,把握住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最后一段内容为“明月寺不会说话”,题目是“明月寺”,开头写“山上有一座明月寺”,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从这句话本身出发,以景作结,营造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氛围,写出了我的感受,一切笼罩在沉寂中,明月寺不会说话,没有人能懂蒲师傅和罗师傅,他们是谁,有什么样的秘密,我似乎能懂,但是一切都归于沉寂。暗示出二人的结局,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两人的故事叹惋 答案: 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深化主题,突出 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表达“我”的遗憾和怅惘和伤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

19、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苍鹘 3 月 26 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 耀眼的谢幕词。 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

20、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 5 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 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 2008 年, 88 岁的朱德群被记 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

21、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 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 60 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

22、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 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 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

23、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 选自羊城晚报 2014 年 4 月 1 日 ) 【相关链接】 朱德群 ( 1920 2014) ,生于安徽萧县 ( 今属江苏 ) , 1941 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 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 1951 年任教台湾

24、师范学院。 1955 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97 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 ( 摘自“百度百科” ) 法兰西学院院士就职大典,著名雕塑家、艺术院士让 卡尔多向全体颂扬朱德群院士:“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 ( 摘自周瓦朱德群传 )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朱德群的画作融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与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25、。 B.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故乡的“尚艺”之风,祖父、父亲对丹青的喜爱,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是因为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 D.朱德群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是超越国界的作品,是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 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抽象画。 E.这篇传记,作者不仅寓褒扬于叙事之中,还引用权威评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表现力。语言雅俗交融,有较强的文学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 并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错误,表述范围扩大,原文是“他也时常随

26、父画画,临习草书”,由此可知是父亲影响了朱德群。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不正确,原文是“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意思是说学校给学生提供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的条件,并不是体现了他学习非常顺利。 D“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夸大了事实,原文说的是“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并没有说“最”字。 答案: AE 9.母校杭州艺专曾对朱德群产生过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的能力。首先找到 相关语段 ,朱德群在母校学习期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3、 4 段。从中筛选出与之相关

27、的句子,“ 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老师对学生不遗余力的鼓励”,“老师察觉朱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再把这些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组合出来即可。 答案: 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成为“画疯子”。老师的鼓励,激励他向前;老师的批评,砥砺了他的品格。 10.为什么说朱德群的作品“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 关键 性信息是“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要明确他的画作中体现出的中国艺术特点。通读全文, 找 出关键句子。

28、第 1 段,“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第 6 段“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 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第 7 段“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组织答案,分条作答,可把原文语言摘录下来,也可自己组织语言精练表达。 答案: 因为他的画作有如下特点:抒情而充满诗意,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 ( 或答“有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 有中国山水画深远的宇宙空间感。讲究阴阳结合 。注入了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细腻。 11.让 卡尔多盛赞朱德群具有

29、“卓越的智慧和性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问题 并 提出见解的能力。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传主的人生经历。传主的事迹直接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及思想风貌。另外通过审题可以把握,“卓越的智慧和性格”从文中找到人物在某些事件上能体现卓越智慧和性格的示例加以阐述。抓住文本对人物的描写,结合人物的身份,从事的工作等,从中挖掘出体现人物精神价值的方面,如有理想,有追求,善于钻研,勤奋,创新等。 答案: 他见闻广博,视野开阔,不仅有博大精深的中西绘画艺术底蕴,而且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他勤勉上进,一丝不苟,执着完美,写生风雨无阻,不允许自己的书法有一笔败笔。他博采众长,

30、追求不懈,彼此辛劳奔波于台北与巴黎,只为与前辈大师对话。他思维开阔,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郗士美 , 字 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 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 德宗 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 致仕 。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公卿以下咸祖

31、都门,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 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

32、,出禀钱市物自给。 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 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 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 赠 尚书左仆射 ,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 选自新唐书 郗士美传 ) 12.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

33、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 /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 /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先大致理解文意,再抓一些细节之处来比较辨析,通过一些特殊词语辨别。虚词“之”后断开。“最先”是 时间词,在此前断开。说明最先取得功劳的情况。据此可先排除 AD 项。比较 BC 两项,根据语境语义,“大破贼”的结果是“下三营环柏乡”,“时”,当时,交代其他军队情况。因此选 B 项。 答案

34、: B 1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B.“德宗立”中的“德宗”指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C.“致仕”,古代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35、“赠尚书左仆射”中的“赠”意为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己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 理解和识记 能力。 C 项“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错,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 12 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

36、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 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原文中赞赏他的人并没有他的父亲。 答案: 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解析: 本题考查 文言文 句子的 翻译 能力。逐字落实翻译,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 关键词:“诣”,到; “处” ,论处;“不纳”,没有听取;“辞疾”,

37、以有病为由辞官 ; “卒”,士兵; “牙”,官衙府门;“固”,本来;“安得”,固定句式,怎么能。 答案: ( 郗纯 ) 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 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日寄乡友 【 南朝 】 王僧儒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16.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 古代诗歌 语言的鉴赏能力。首先应解释“结”和“散”的字义,再把握句意,

38、题干中提示这两句是写景的句子,接着应该描绘写出了什么景象。有手法的要结合手法分析,写景的手法可以从动静结合,衬托,修辞等角度考虑,分析其表达效果,并解读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 “结”形象地写出了枝条与倒影交叠相连的春日迷人景象,极具画面感。“散”字形象地写出了春景活泼之动态美: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打破,一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 鉴赏 能力。诗中有一些字眼直接流露出了情感,“旅恨” “思君”,

39、由此可知作者的情感,羁旅之愁,思念朋友之情。这些情感是作者直接表达出来的,为直抒胸臆。诗中还写了景物,“翠枝、绿水”,“戏鱼、游鸟”,再结合题目“春日”,整体把握作者写的是春日美景,但是作者内心的情感却与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景是乐景,情却是伤感的。以乐景衬哀情,写出了作者羁旅时内心的孤独寂寞,由此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答题时应先明确情感,用了何种手法,再具体分析。 答案: 全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诗人对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一、二句直写自己羁旅在外,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之苦。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

40、。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 氓中女子用“ _, _”来表明自己对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绝。 ( 2)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 _, 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_,_ ”表意一致。 答案 : ( 1)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 2) ( 若夫 ) 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 3)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 :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 识记和默写 能力。 本题三个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 注意一些易错字

41、, ( 2) 中的通假字“辩”; ( 1) 和 ( 3) 中的虚词不要遗漏。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四、 语言知识基础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_。 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_。 除非把这事 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和盘托出 C.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 的能力。畅所欲言:痛痛

42、快快地尽情地没有约束地把心里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一般形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 答案 : B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一组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 12 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 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有益。 D.对于 12 月 31 日夜发生的

43、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慰问之意。 解析 :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 A 项成分残缺,“参加了”后缺少宾语,可在“规划”后加“的工作”。 B 项搭配不当,“点燃了战争”不搭配,把“点燃”改为“引发”。 D项不合逻辑,应改为“罹难者家属”。 答案 : C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 _, _。_, _。 _。 _,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育世人出世入世之法则及为人处世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且耐人寻味。 它是一部陶冶

44、人之情操、 磨练 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 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 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 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说 没有的趣味 A. B. C. D. 解析 : 应抓住句式的特点,由“它似”可知和应排在一起,由此可以排除 AD。句又与末句语段内容连接最紧密。因此选 B 项。 答案 : B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石珊瑚又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造礁珊瑚不仅需要适度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 。它们通常生长在以

45、赤道为中心的南北纬各 300 之间。有数据显示:在北纬 30044的马德拉群岛,在 3 月份,水深 20 米处,日照时间长达 11 小时;水深 30 米处,日照时间为 5小时;水深 40 米处,日照时间仅 1 刻钟。越接近极地,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在透明度较低、光穿透性较低的海域, 。另外,风和水流对珊瑚礁的形状的形成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潮差大的海域,潮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此可见, ,周遭环境一旦不合“胃口”,就会大批死亡。 解析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句与后句构成递进关系“不仅而 且”,再通过后句内容的提示“它们通常生长在以赤道为中心的南北纬各 300 之间”,可知,还对“纬

46、度” 有要求。此处应为“对纬度也有要求”。前文说“造礁珊瑚不仅需要适度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句之前的数据显示告诉我们,日照越接近极地,日照时间越短,那么“造礁珊瑚就不能很好的生长了”。最后一处是总结句,整个文段的中心是说造礁珊瑚需要适度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对纬度也有要求,潮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再通过后句“周遭环境一旦不合胃口,就会大批死亡”可看出,句应为“造礁珊瑚对环境十分挑剔”。 答案 : 示例: 对纬度 也有要求 造礁珊瑚不能很好生长 造礁珊瑚对环境十分挑剔 23.“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猴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

47、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达并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出两条理由;语言简明连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注意 审清题干要求,首 先应明确观点,再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阐释理由时要合情合理,能够自圆其说。 答案 : 示例一:我觉得很好。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网络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五、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的远航之魂的舵与帆。 理性的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如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本题考查 材料作文的 写作能力。结合两句话传达出来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