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4年 10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0467(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以“工作分析”作为其课程开发方法的是( )(分数:1.00)A.博比特B.查特斯C.泰勒D.派纳2.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由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 ) (分数:1.00)A.教师、学生、教材、教具B.教师、学生、学科、教材C.教师、学生、教材、环境D.教师、学生、教材、考试3.“儿童与课程仅仅是确定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决定一条
2、直线那样,儿童现在的观点和学科中所包含的事实与真理决定着教学。”这一论述出自( ) (分数:1.00)A.夸美纽斯B.杜威C.卢梭D.裴斯泰洛齐4.下列哪一理论体系是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建立的基础( ) (分数:1.00)A.观念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实践哲学D.实用主义哲学5.杜威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 ) (分数:1.00)A.经验概念B.连续性原则C.主动作业方法D.课程教学概念6.“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句话中体现的是哪位教育家的何种策略( ) (分数:1.0
3、0)A.卢梭,消极教育B.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C.杜威,问题解决教学D.布鲁纳,发现教学7.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 ) (分数:1.00)A.纵向组织B.连续组织C.横向组织D.序列组织8.在泰勒模式中,课程开发的核心因素是( ) (分数:1.00)A.目标因素B.内容因素C.组织因素D.评价因素9.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 (分数:1.00)A.接受B.同化C.发现D.联想10.“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 ) (分数:1.00)A.自我觉醒B.自我批判C.自我反思D.自我实现11.提出“学习层级理论”的是( )
4、 (分数:1.00)A.瓦根舍因B.桑代克C.加涅D.罗杰斯12.系统确立起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学者,其代表作是( ) (分数:1.00)A.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课程开发的新维度D.课程开发13.下列有关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先行组织者策略既是一项实验技术,又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B.组织者既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C.组织者可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D.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上必须高于学习材料14.下列不属于赞科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的是( ) (分数:1.0
5、0)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B.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5.用一种折衷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的是( ) (分数:1.00)A.杜威B.泰勒C.布卢姆D.博比特16.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属于( ) (分数:1.00)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传授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17.以下关于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B.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代替教师的讲授C.教师在学生需
6、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D.学生的“自主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18.“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体现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 )(分数:1.00)A.被动适应关系B.主动适应关系C.超越关系D.对立关系1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 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 )(分数:1.00)A.精神助产术B.课堂讨论C.情境教学D.启发式教学20.恰当地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要实现( ) (分数:1.00)A.科学、艺术与道德的统一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C.科学与技术的统一D.文科和理科的统一21.下列哪种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
7、综合课程( ) (分数:1.00)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环境教育课程22.下列不属于课程变革过程的环节的是( ) (分数:1.00)A.课程计划B.课程选择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3.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属于( ) (分数:1.00)A.正式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24.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者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倍加青睐。这类研究者所持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分数:1.00)A.课程忠实取向B.课程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实践取向25.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 ) (分数:1.
8、00)A.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B.启动阶段、合作阶段、实施阶段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D.启动阶段、合作阶段、评价阶段26.“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 ) (分数:1.00)A.忠实取向B.实践取向C.创生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27.提出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是( ) (分数:1.00)A.伯曼和麦克考林B.帕里斯C.古来德曼D.富兰和庞弗雷特28.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的是( ) (分数:1.00)A.课程变革的特性B.学校的特征C.内部环境的特征D.学区的特征29.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
9、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 ) (分数:1.00)A.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B.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C.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D.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30.评价的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这一特点属于( ) (分数:1.00)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总题数:5,分数:30.00)31.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及其内涵。(分数:6.00)_32.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设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分数:6.00)_33.简
10、述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数:6.00)_34.简述“教学过程使教养与教育的统一”的内涵。(分数:6.00)_35.简述三种课程与教学评价基本取向的本质。 (分数:6.00)_四、论述题(共 24分,每小题 12分)(总题数:2,分数:24.00)36.试结合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分析行为目标的优势和不足。(分数:12.00)_37.如何看待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这三种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形式之间的关系?(分数:12.00)_五、材料分析题(共 16分)(总题数:1,分数:16.00)38.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的特征
11、的认识,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信封,其中 A信封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B 信封装有一个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C 信封装有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各一个,且这 3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相等的,重叠在一起后把这个锐角露出来,让学生根据露出来的角猜信封里是什么三角形。 确定问题:信封 A、B,学生都能很快猜对,但到了信封 C,当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时却猜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们产生了疑问。 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教师将信封 C中的三个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重新观察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互相交流,探究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与
12、上述问题的关系。经过反复的观察、讨论,学生们得出了任何一个锐角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结论,因此不能通过一个锐角断定其为锐角三角形。 分析上述教学过程,其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分数:16.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4年 10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0467(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以“工作分析”作为其课程开发方法的是( )(分数:1.00)A.博
13、比特B.查特斯 C.泰勒D.派纳解析:2.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由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 ) (分数:1.00)A.教师、学生、教材、教具B.教师、学生、学科、教材C.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D.教师、学生、教材、考试解析:3.“儿童与课程仅仅是确定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那样,儿童现在的观点和学科中所包含的事实与真理决定着教学。”这一论述出自( ) (分数:1.00)A.夸美纽斯B.杜威 C.卢梭D.裴斯泰洛齐解析:4.下列哪一理论体系是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建立的基础( ) (分数:1.00)A.观念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C.实践哲学D.实用主义哲学解析:5.杜威
14、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 ) (分数:1.00)A.经验概念B.连续性原则 C.主动作业方法D.课程教学概念解析:6.“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句话中体现的是哪位教育家的何种策略( ) (分数:1.00)A.卢梭,消极教育 B.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C.杜威,问题解决教学D.布鲁纳,发现教学解析:7.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 ) (分数:1.00)A.纵向组织 B.连续组织C.横向组织D.序列组织解析:8.在泰勒模式中
15、,课程开发的核心因素是( ) (分数:1.00)A.目标因素 B.内容因素C.组织因素D.评价因素解析:9.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 (分数:1.00)A.接受B.同化 C.发现D.联想解析:10.“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 ) (分数:1.00)A.自我觉醒B.自我批判C.自我反思D.自我实现 解析:11.提出“学习层级理论”的是( ) (分数:1.00)A.瓦根舍因B.桑代克C.加涅 D.罗杰斯解析:12.系统确立起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学者,其代表作是( ) (分数:1.00)A.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课程开发的新维度D.课程开发解析:1
16、3.下列有关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先行组织者策略既是一项实验技术,又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B.组织者既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C.组织者可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D.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上必须高于学习材料 解析:14.下列不属于赞科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的是( ) (分数:1.00)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B.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 解析:15.用一种折衷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的是(
17、) (分数:1.00)A.杜威B.泰勒 C.布卢姆D.博比特解析:16.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属于( ) (分数:1.00)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传授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解析:17.以下关于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B.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代替教师的讲授 C.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D.学生的“自主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解析:18.“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体现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 )(分数:1.00)A.被
18、动适应关系B.主动适应关系 C.超越关系D.对立关系解析:1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 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 )(分数:1.00)A.精神助产术 B.课堂讨论C.情境教学D.启发式教学解析:20.恰当地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要实现( ) (分数:1.00)A.科学、艺术与道德的统一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科学与技术的统一D.文科和理科的统一解析:21.下列哪种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 (分数:1.00)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环境教育课程 解析:22.下列不属于课程变革过程的环节的是( ) (分数:1.0
19、0)A.课程计划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解析:23.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属于( ) (分数:1.00)A.正式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解析:24.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者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倍加青睐。这类研究者所持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分数:1.00)A.课程忠实取向B.课程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实践取向解析:25.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 ) (分数:1.00)A.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B.启动阶段、合作阶段、实施阶段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 D.启动阶段、合作
20、阶段、评价阶段解析:26.“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 ) (分数:1.00)A.忠实取向 B.实践取向C.创生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解析:27.提出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是( ) (分数:1.00)A.伯曼和麦克考林B.帕里斯 C.古来德曼D.富兰和庞弗雷特解析:28.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的是( ) (分数:1.00)A.课程变革的特性B.学校的特征C.内部环境的特征 D.学区的特征解析:29.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 ) (分数:1.00)A.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B.相互适应
21、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C.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D.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解析:30.评价的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这一特点属于( ) (分数:1.00)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解析: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总题数:5,分数:30.00)31.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及其内涵。(分数:6.00)_正确答案:(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合(新观念与旧观念结合起来)、系统(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
22、念和规律,以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方法(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解析:32.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设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斯金纳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程序教材的编制;教学机器的使用。 设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解析:33.简述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数:6.00)_正确答案:(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规范和步骤。(P194) 教学方法的本质:
23、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解析:34.简述“教学过程使教养与教育的统一”的内涵。(分数:6.00)_正确答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养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教养和教育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其次,教养与教育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解析:35.简述三种课程与教学
24、评价基本取向的本质。 (分数:6.00)_正确答案:(1.目标取向的评价本质: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2. 过程取向的评价本质: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估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 主体取向的评价本质: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解析:四、论述题(共 24分,每小题 12分)(总题数:2,分数:24.00)36.试结合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分析行为目标的优势和不足。(分数:12.00)_正确答案:(行为目标:
25、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位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表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的优势与不足: 行为目标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行为目标由于自身的特点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便于准确评价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对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其不足表现在:该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科观察的行为来
26、预先具体化的。 )解析:37.如何看待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这三种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形式之间的关系?(分数:12.00)_正确答案:(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分组学习是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个别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 个别学习源于同步学习又回归同步学习,这是对个别学习与同步学习之关系的基本概括。个别学习与同步学习互为基础,相互递进。 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与个别学习是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他们各有优势与不足。对于任何一种学习而言,它适合于某一特定的任务,但未必适合于其它任务。
27、所以,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都不能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普遍使用。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要根据学生的年特点和个别差异、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根据特定的学习场合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教学组织形式。 )解析:五、材料分析题(共 16分)(总题数:1,分数:16.00)38.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信封,其中 A信封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B 信封装有一个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C 信封装有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各一个,且这 3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相
28、等的,重叠在一起后把这个锐角露出来,让学生根据露出来的角猜信封里是什么三角形。 确定问题:信封 A、B,学生都能很快猜对,但到了信封 C,当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时却猜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们产生了疑问。 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教师将信封 C中的三个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重新观察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互相交流,探究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与上述问题的关系。经过反复的观察、讨论,学生们得出了任何一个锐角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结论,因此不能通过一个锐角断定其为锐角三角形。 分析上述教学过程,其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分数:16.00)_正确答案:(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基本特征: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