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A 联考写作真题 201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6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总题数:1,分数:30.00)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
2、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
3、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和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分数:30.00)_二、论说文(总题数:1,分数:35.00)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经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这句话表明了古代当时社会上对“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分数:35.00)_MBA 联考写作真题 2015 年答案解析(
4、总分:6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总题数:1,分数:30.00)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
6、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和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政府真的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吗?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论据,得出“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看似论证严密,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作者用“生产过剩是一种假象”来论证“生产过剩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前提和结论是同义转述,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另外,作者一方面强调“生产过剩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强调“开拓市场,刺激需求,生产过剩就可化解”。
7、姑且不论作者将化解生产过剩的条件简单化,单是作者对于生产过剩的存在忽而否定、忽而肯定的态度,就严重削弱了作者的论证。 其次,作者由“产品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层层论证得出“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其中存在太多跳跃。产品供求不能达到绝对平衡就意味着生产过剩是常识现象?生产过剩是常识现象就意味着生产过剩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的客观规律,从而意味着政府干预生产过剩现象就是违背常识?这些问题都值得作者进一步思考和论证。 最后,作者仅根据生产过剩能增加物资储备、生产不足造成供不应求,就片面地得出“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作者没有全面地对优劣势进行分
8、析,例如,如果生产过剩增加的物资储备未必是人们需要的、生产过剩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等更严重的经济问题、生产不足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很多好处等等,那么我们还能得出“生产过剩比生产不足好”的结论吗?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我们有理由认为,作者的结论“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我们不加否定地把这样的观点付诸实践,很可能是对市场经济的严重损害。 解析 本题干论证中存在以下一些逻辑错漏,供参考: (1)题干用“生产过剩是一种假象”来论证“生产过剩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前提和结论是同义转述,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2)题干一方面说我国部分行业“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说“开
9、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到底有没有生产过剩?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3)题干论述第三段通过“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推出“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进而推出“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市场常见现象未必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政府干预市场,也可以遵循并利用经济规律,不见得一定会违背之。 (4)作者根据生产过剩能增加物资储备、生产不足造成供不应求,得出“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但是百姓储备如果足够,那么更多的生产就会造成浪费;况且,并非每种物资都需要进
10、行战略储备;就算某种产品生产不足也未必导致供不应求,因为市场上有替代品;生产不足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很多好处。题干过于片面。 (5)政府干预市场导致生产不足,是小概率事件;材料以此为前提,推出这会导致“缺衣少食”,也是小概率事件;进而又以此为前提,推出“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滑坡谬误”小概率事件虽然有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将其可能性夸大为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做推理。 本文是一篇结构整齐的应试佳作。引论部分,梳理题干论证结构简练、明确,指出问题,予以质疑,表态鲜明。本论部分共三段,用“首先”“其次”“最后”铺陈开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析因精到,一一指出逻辑漏洞。结论部分点题,首尾照
11、应,指出“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符合要求。 全文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值得借鉴。二、论说文(总题数:1,分数:35.00)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经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这句话表明了古代当时社会上对“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分数:3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富与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富当仁,为仁得富“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如果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受历史条件限制,此语尚有合理之处。然而时
12、代发展到今天,两者兼得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富与仁恰如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富”代表着物质,“仁”对应着精神。从哲学角度来讲,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统一的,富与仁也是对立统一的。当今中国,党和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的正在于将追求物质财富与建设精神文明融为一体。 为富者当仁。我国古代有许多为富行仁的例子,如范蠡在获得巨大财富后,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获得了“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从商求富之楷模。古代尚有此例,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亚洲首富李嘉诚常常捐助上亿元巨资,用来做造桥铺路、兴办教育、支援医疗、赞助科研、弘扬文化、赈济灾民等慈善事业;商业奇才马云在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
13、后,宣布捐出阿里 2%的股份成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这笔资金高达 40 多亿美元,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新首善,获得广泛赞誉。可以说,这些都是富和仁相统一的个人证明。 为仁者当富。靠仁义发展兴旺的例子也是不绝于史。胡庆余堂 300 多年来坚守“戒欺”“真不二价”经营理念,任世事变幻却始终不倒,成为享誉中外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稻香村这些老字号企业,同样靠诚信发家致富,在经营中始终秉承要富先仁的理念。仁义的经营,在温暖民众的同时,也彰显了社会美德。它们的理念与行动在纠正社会“为富不仁”错误观念的同时,也会为创富赢得更多的商机,推动社会向文明且富裕的方向快步前进。 相反,为富不仁,将遭人唾弃;为仁不富,也
14、会令人慨叹。如果只贪图眼前之利而蝇营狗苟,那么,不仅事业会输得一败涂地,人生也将黯淡无光。毕竟,这些都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 富与仁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陈旧观念必将在认识与实践的深化中,渐行渐远。我们坚信,“为富当仁,为仁得富”才是社会的主流,才是前进的方向。 解析 本题属供材料自拟题作文,以孟子中关于“为富”与“为仁”现象的名言作为引子,考生需以“为富”与“为仁”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进而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仁”可以看作是精神财富,“富”可以看作是物质财富,当人们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时候,都不利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要同时注重精
15、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社会良好健康地发展。 据此,本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立意:1富与仁可以并举,相辅相成;2兴仁义之举,是企业成功的关键;3为富,须先为仁。关键是把道理讲透讲深,给人启发,令人信服,就是好文章。 本文论证了“为富”与“为仁”的关系,认为“为富当仁,为仁得富”,立意准确,引例恰当。 文章标题一目了然,揭示了文章论点“为富当仁,为仁得富”。首段概括材料观点,第二段直接从古今两种角度反驳该观点。第三段和第四段论证了“为富”与“为仁”的关系,举例论证生动恰当。第五段从反面论证了为富不仁和为仁不富的后果。最后一段点题,说明“为富当仁,为仁得富”才是社会的主流和前进的方向。 本文论证严密。语言流畅,是一篇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