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3823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第一中学模拟考试语文 第一部分 ( 1 5 题 20 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共 6 分) ( 1)马作的卢飞快, _。了却君王天下事, 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_, _。” (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_, _。”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 ( 1)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阅读

2、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 分)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值得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是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的人生真缔,这种平凡的声音,在亘古的大地与沧凉的宇宙间荡气回肠。 (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慰 藉 ( ) 亘 古( ) 解析: 本题是对汉字读音的考查。 答案: ji gn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应改为 _ _应改为 _ 解析: 本题是对同音字字形的考查。 答案: “缔”改为“谛”“沧

3、”改为“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 ) A.去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 10.1 亿次,而今年,参与人数达到 4.2 亿人,收发总量达 80.8 亿个。 B.中央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C.进入 2016年以来,华北地区多年来少见的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 6级的严重雾霾天气,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D.2015年“双十一”, 淘宝 24小时便创造出 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 11.11”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不分男女老少的全民狂欢购物。 解析: B 句式杂糅。“其目的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或“是为

4、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C 项成分残缺,在“华北地区”后加“出现”; D 是主宾语搭配不当,应为“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 。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5、解析: 本题 题主要考查 同学们 的句子排序能力 。 答案: C 5.回答下面问题,参悟汉字玄机,体会书法之美( 6 分) 。 ( 1)为上面四幅书法作品的书写体式,填写对应的赏析内容。( 2 分) A.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C.隶书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D.篆书 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答: _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书法的了解和掌握能力。 答案: C A D B ( 2)巧解汉字。(任选一个)( 2 分) 示例:舒:不断舍弃,不停给与,这是多么舒畅的境界。 愧: _ 道: _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汉字的掌握能力。 答案: 愧:“心”里有“鬼”,自

6、然不得安宁。道:首要的是迈开脚去走。 ( 3)看图片任选两个写成语。( 2 分) _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的图文转换能力。 答案: 鳞次栉比 知行合一 势如破竹 削足适履 第二部分 ( 6 25 题 47 分) 一、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 6 8 题。( 6 分) 行路难 其一 (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应读出的缓慢低;最后两句

7、表明诗人的 _,应读得 _。( 2 分) 解析: 本题是对同学们古诗鉴赏能力的考查。 答案: 自信乐观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高亢激昂 7.从语言表达角度,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表达效果。( 2 分) 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答案: 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世途的艰险,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8.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写法及表达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 答案: B 二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 13 题。( 10 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 子

9、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阿避:阿谀和逃避。系:囚禁。立政:树立政绩。理:司法官。过听:误听(案情)傅:附加。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9.给文中划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2 分)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解析: 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答案: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 2 分) ( ) A. 乃 其父也 见渔人 乃 大惊 B.公 以 臣能听微决 卷石底 以 出 C.自刎 而 死 思 而 不学则殆 D.王赦 其 罪 其 真无马邪 解析: 本题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 答案: A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 分) ( 1)追而不 及 及: _ ( 2)不 私 其父 私: _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中词语含义的考查。 答案: ( 1)到( 2)偏袒,偏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 分)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

11、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 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13.试分析石奢、李离二人性格的相同点。( 2 分)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 分析概括 能力的考查。 答案: 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 18 题。( 12 分) 飞岛,或者叫浮岛,呈正圆形,直径约有七千八百三十七码,或者说四英里半,所以面积有十万英亩。岛的厚度是三百码。在下面的人看来,岛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面,是一块平滑、匀称的金刚石,厚度约为两百码。金刚石板的上面,按照常规的序列埋藏着一层层的各种矿物。最上面是一层十到十二英尺深的松软肥沃的土壤。上表面从边缘到中

12、心形成一个斜坡,所有降落到这个岛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沟流向中心,之后全都流进四个周界约半英里的大塘;这些大塘距岛的中心约有两百码。白天,因为太阳的照射,水塘里的水不断得到蒸发,所以不会满得溢出来。 岛中心有一 个直径约为五十码的窟窿,天文学家由此进入一个大的圆顶洞,叫“佛兰多纳革格诺尔”,意思是“天文学家之洞”。这个洞位于金刚石板上表面以下一百码的深处。洞内有二十盏灯长明不熄,金刚石板面的返照又将强烈的灯光投射到四面八方。这地方收藏着五花八门的六分仪、四分仪、望远镜、星盘以及其他天文仪器。决定该岛命运的东西是一块形状像织布工用的梭子一样的巨大的磁石。磁石长六码,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码。磁石中间

13、穿着一根极其坚硬的金刚石轴,依靠这轴,磁石即可转动。因为磁石在轴上绝对平衡,所以就算力气最小的人也可以转动它。磁石的外面套 着一个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径十二码的金刚石圆筒。圆筒平放在那儿,底部有八根六码长的金刚石柱子支撑着。圆筒内壁的中部,是一个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轴的两端就装在里面,可根据所需随时转动。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将磁石从原来的地方搬开,因为圆筒、支柱和构成岛底面的那一部分金刚石板都是连在一块儿。 飞岛就是借助于这块磁石,或升或降,或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在这位君王统治的这部分土地上,那磁石的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竖直,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岛就下降;如果让有推力的一端指向

14、地球,岛就径直往上升。假如磁石的位置 是倾斜的,岛的动向也是倾斜的,因为这磁石所具有的力量总是在与其方向相平行的线上发生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飞岛的运行不能超出下方领地的范围,不能升到超过四英里的高度。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下面这个理由(他们曾就那块磁石写过大量有系统的著作):磁力在四英里以上的高度就不发生作用;在地球这一带的地层里,以及在离岸四英里的海里,能对磁石发生作用的矿物并非遍布全球,而是仅仅在国王的领土。飞岛处在这么一个优越的位置,要一位君王让处于磁场引力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归顺他的统治,就十分容易办到了。 如果把磁石放在与水平面相平行 的位置,飞岛就静止不动,因为这种情况下,磁石的两

15、端离地球的距离相等,一端往下拉,一端往上推,作用力相等,也就不会产生任何运动了。 14.上段文字出自 _(国)作家的 _格列佛游记。( 2 分) 解析: 这 本题是对基本文学常识的考查。 答案: 英 斯威夫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 分)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 介绍飞岛的整体规模、构造。 16.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 ) A.所有降落到这个岛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沟流向中心,之后全都流进四个周界约半英里的在岛中心大塘。 B.就算力气最小的人也可以转动磁石,是因为磁石的外面套着金刚石圆筒,轴的两端就装在里面,可根据所需随时转动

16、。 C.飞岛的运行不能超出下方领地的范围,不能升到超过四英里的高度。 D.飞岛处在优越的位置,其君王很容易让任何一个国家归顺他的统治。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 C 17.筛选原文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飞岛升降及静止的原理。( 3 分) 解析: 本题是对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 答案: 在君王统治的土地上,磁石竖直,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岛就下降;如果让有推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岛就径直往上升。如果把磁石放在与水平面相平行的位置,飞岛就静止不动 。 18.结合小说的情节概括飞岛国是怎么平息叛乱的?( 3 分) 解析: 本题是对情节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案: 第一种手段是让飞岛浮翔在

17、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土地的上空,使人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被剥夺,当地居民就会因此而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 第二种手段是将大石头往下扔,把他们的房屋砸成粉碎,他们无力自卫,只好爬进地窖或洞穴去藏身。 第三种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 头上,有这种方法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9 21 题。( 7 分)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18、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

19、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涵养家国情怀的关键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 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精髓。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

20、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到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他们以 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19.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2 分) 引出论题 _阐释家与国的关系 _总结归纳 解析:

21、本题是对议论文思路的考查。 答案: 阐释家国情怀的含义 涵养家国情怀的方法(如何涵养家国情怀) 20.第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 分) 解析: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名言、举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责任和担当,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精髓,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典型。 21.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2 分) ( )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

22、,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 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 25 题。( 12 分) 老者的礼物 马林 汤普森(美) 我 18 岁的时候,离开了在美国的家,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入校后不久,我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在英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我还没有适应周围的一切,就要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现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苹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我赶紧跑过去,扶住他并替他拎着苹果。“谢谢你,姑娘。”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他对我笑,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他不只是用嘴在

23、笑,明亮的蓝眼睛里也漾着笑。“我能陪您走一段吗?”我问,“免得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他听了哈哈一笑,说 : “这可就要让你费事了。” 他告诉我他叫伯恩斯,路上,伯恩斯先生的身子几乎全部要靠那根拐杖支撑。到了他的家,我帮他放好东西,并帮他准备了英国特有的下午茶。他没有强烈地拒绝我,我把这看作是对我 帮助他的答谢。我问他以后是否还能再来看望他。他笑着说 : “我从来不拒绝好心姑娘的帮助。” 第二天,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来到他家,帮他做了一些家务,他那根拐杖足以说明他的确需要帮助。他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但我没有说更多的事情。他让我看了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这是两个

24、女人,一个显然比另一个年长,却长得非常像。 “这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我的老伴,已经去世 6 年了。那是艾丽丝,我们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她比她母亲去世得还早,对玛丽打击真大啊 ! ”我流下了眼泪。我为玛丽流泪,为艾丽丝流泪,为老而无助的伯恩斯先生流泪,也为我的父亲流泪,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 我一周看望伯恩斯先生两次,时间是固定的。我每次来,他都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墙上靠着他的拐杖。他对我的到来似乎总是非常兴奋,尽管我对自己说,我是为了照顾这个老人,但我还是因为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感到高兴。 我告诉他,在我父亲去世前两周,我曾因一件小事与父亲发生了争吵,

25、而我再也没有机会向他道歉了。虽然伯恩斯先生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我说话。他不只是 在听我说话,更是像海绵一样吸进我诉说的每一点内容,并用他的经历及时佐证我的话。 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非看望日”,我打算去伯恩斯先生家。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为我认为我们似乎不需要那样的礼节。进了他的家,我发现他在花园里干着活儿,手脚麻利,动作轻快。我惊讶万分,这么利索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用拐杖? “哦,姑娘,你来了。这次让我给你沏一杯茶,你看起来累了。”他说。 “可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姑娘。你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我那天,我扭伤了脚踝。” “可是,您是什么时候康复的?” 他的

26、眼睛眨 眨,看上去既快活又怀着歉意,“我想,我们见面的第二天我的脚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呢?”我纳闷地问。他显然不会为了骗我为他做下午茶而故意装出无助的样子。 “第二天,你又到了我家,从你的话中,我知道了你的苦闷。对你父亲的死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你感到孤独和沮丧。我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东西的肩膀依靠一下。但是我发现,你在告诉自己,你来看望我是为了照顾我,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知道我其实非常健康,你还会再来看我吗?我想,你需要对人诉说,对一个年长的甚至比你父亲还年长的人诉说。” “那这根拐杖呢?”“哦,这的确 是一根好拐杖,一般情况下,我用它郊游和爬山。也许什么时候你愿意与我一起去。”

27、不久,我们一起去爬了山。 伯恩斯先生,一个我打算去帮助的老人,帮助了我,送给了我一份用时间精心包装好的。 22.第一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 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 交代我的心境,为写老人的礼物(对我的帮助)作铺垫,突出礼物的可贵。 23.文中多次提到伯恩斯的拐杖,请从情节结构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 分) 解析: 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

28、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答案: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小说开始,写“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苹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老人行动不便触发了“我”的恻隐之心,引出下文“我”帮助老人并把他送回家等情 节。是全文的线索:“我”看到老人拄着拐杖,出于同情便送他回家;后来老人巧妙借助拐杖为我创造“帮助”他的机会;最后“我”发现老人没有用拐杖从而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24.末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 议论,既照应了题目,又点明了中心:老人用慈爱、细心作为“礼物

29、”帮助“我”摆脱孤独、悲伤,却又故意不让我察觉。 25.任选一个角度,联系本文和实际,谈谈你对人际交往的看法。( 3 分) 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 从伯恩斯的角度:与人交往,要有爱人之心,要尽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也要讲究艺术,注意对别人的心理影响,在安静的不事张扬的付出中,使别人受益。 从“我”的角度:与人交往,要有爱人之心,要尽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本是出于善心,帮助老人伯恩斯,却意外地在老人那里收到了珍贵的“礼物”。 第三部分 ( 26 27 题 5 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50 分) 题目:( 1)以“精彩瞬间”为话题( 2)以“ _都去哪了”为题 要求:任选一题;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写成诗歌不少于 20 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本题是对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考查。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