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383444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4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0)1.教育价值(分数:10.00)_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分数:10.00)_3.单轨制(分数:10.00)_4.形式教育论(分数:10.00)_5.校本课程(分数:10.00)_6.集体主义教育原则(分数:10.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20.00)7.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分数:40.00)_8.简述美育的功能。(分数:40.00)_9.简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意义。(分数:40.00

2、)_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80.00)10.辨析“教育”、“灌输”、“传播”、“训练”之间质的差别。(分数:40.00)_11.结合实际说明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关系。(分数:40.00)_四、B案例分析/B(总题数:1,分数:40.00)12.根据材料(一个教师的教案)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目的观和教学方法。(分数:40.00)_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4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0)1.教育价值(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作为客体的教育对于主体的人的效用或意义。就是人们

3、有意识地掌握,利用或享受教育时,对教育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教育价值含有许多方面和层次,包括教育目的价值、教育手段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等,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教育目的问题,其含义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借助于文化知识等手段,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中外教育史上,各种教育目的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研究教育目的价值的追求,是教育价值论的中心所在。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3.单轨制(分数:10.00)

4、_正确答案:()解析: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其特征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 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它相对于双轨制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对现代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但是,它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并不是完全公平的。4.形式教育论(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智活动可以分为若干种官能,而每一种官能均可以单独训练。应用到教育上,主张中学应开设拉丁文、希腊文、逻

5、辑学、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因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智力,智力有迁移作用,而这种形式学科对于训练学生智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强调对学生智力的训练,而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足轻重。这种主张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因而是片面的。5.校本课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指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和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

6、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优点:更具特色;经常修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社会满意度。缺点是:不平衡性加剧;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资源需要提高;影响质量和连续性。6.集体主义教育原则(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校德育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贯彻在集体主义教育原则中的基本要求有:(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

7、量结合起来。二、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20.00)7.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遗传素质和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

8、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等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

9、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而其他环境缺少这样的专职教育人员,在这方面一般不如学校的条件好,教育效率也不如学校高。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年轻一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除依靠所受的教育外,更多地依靠工作的实践、自学和自我修养。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对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受过良好的系统学校教育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和做好工作。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

10、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还应争取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力量的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才能使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8.简述美育的功能。(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美育的功能在于引导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

11、物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美育对学生智、德、体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促进作用。(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美品德的教育功能。(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总之,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他各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的人,是美育的目的。9.简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意义。(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人类的文化一

12、旦产生,就成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在全球化浪潮激荡的今天,文化正朝着多元和融合的方向发展。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同时,渴求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延续,现代不可能与之割裂,它影响现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为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代人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如“性善”论、“性恶”论是理论研究的参考;民乐、唐诗宋词、茶艺等,都渗透着民族精神,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精神文化的发展。中外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料。优秀的艺术作品给人美的欣赏、心灵的感悟,给人以无形的精神鼓舞

13、,让世人有精神信仰与追求,对美育的影响众所周知。 当然,民族传统文化中还有部分不良思想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反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80.00)10.辨析“教育”、“灌输”、“传播”、“训练”之间质的差别。(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

14、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总的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奉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 (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育既包括教,也包括育。教育的含义有: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性和自

15、主性;要使受教育者有自觉性和能动性;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影响是互动的。 (2)灌输是灌注、输入的意思,就是教育者将外在的知识和理论输入到受教育者的大脑的过程。从灌输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视受教育者的个体特征,缺乏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愿性,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制性灌输。而教育活动应为受教育者自觉和自愿的活动,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便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灌输理应排除在科学意义的教育之外。 (3)传播指的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过程既是人与人之间

16、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作用的过程。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的互动过程,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两者也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都是两方的交流的过程是教育和传播的共同之处,但二者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传播的作用是使人获得材料,信息共享,增加知识范围,扩大视野,以便澄清事实等。而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 (4)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受训练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训练重在让受训者不断地、重复性地练习,以求掌握某种技能。而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创造性,是人的潜能的引发,引发的不是外在的教育给的东西,而是自己的内心。内心的东西是自己创造的,不仅超越了外在的事物,而且超越了自身

17、。教育和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造性不是训练的结果,教育是培养创造性的社会活动。11.结合实际说明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关系。(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德育的适应性是指德育与现实相符合或同步的性质。超越性是指又高于现实学生水平的性质。在现实教育中,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经常被人为对立起来,认为德育有了现实性即适应性便没有了超越性,有了超越性,便不再具有现实性了。 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是一对矛盾,但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辩证的统一体。正确处理适应性和超越性之间的关系,就能使它们形成一种合力,德育就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否则将会产生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德育

18、的适应性制约着超越性,使德育不能脱离当前的实际。但德育的目的是争取现实而未实现的,并且经过努力可能并可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德育的超越性的存在,并且这种超越性建立在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德育的超越性又同样制约着适应性,德育适应性基础上的超越性又给现实性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发展方向。 因此,德育理应在适应性的基础上超越,而德育的超越性又给向更高层次适应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和落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忽视学生发展的需要,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目标。主要表现: (1)德育内容简单划一,以政治教育代替了德育,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其他方面。 (2)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学

19、习、生活的实际。一方面,德育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脱离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回避,让学生失去了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机会。 (3)德育内容注重了超越性,忽视了适应性。例如德育教育要求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牺牲一切个人利益,而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维护。要知道,没有每个人利益的存在,国家社会的利益便成了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在实际中,要注意德育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结合,制定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德育目标,让德育在适应性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实现超越。四、B案例分析/B(总题数:1,分数:40.00)12.根据材料(一个教师的教案)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目的观和教学方法。(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观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老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学”。 (2)该教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学要发展智力,培养品德。 (3)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