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政治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题干中党以作风達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彰显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2、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全社会聚起正能量。其实质是加强党的達设,有利于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A 入选;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 正确阐释了党的执政理念,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排除;题意没涉及民主执政,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正确阐释了党的宗旨,但 是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故答案选 A。 答案: A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 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
3、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 法治意识 A. B. C. D. 解析:在我国,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公民与人民有区别,不能等同。表述错误棑除;根据题意“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了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符合题意入选;也说明公民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符合题意入选;本题是中共中央的决定,主体是围绕党分析的,题意没涉及政府的行为,也没涉及以德治国,本身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故排除。故答案选 D。 答案: D 3.790 多年前,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挥舞弯刀驰骋征战,如今他的后 代用马头琴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为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4、 周年,内蒙古野马乐团准备了初升的太阳 等曲目,寓意“和平就是我们的太阳”。这反映了( ) A.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题意没涉及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B 本身正确,题意没提到发展,故排除;内蒙古乐团表演的曲目寓意追求和平,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此曲目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爱好和平的愿望, C 符合题意入选;题意主要分析内蒙古乐团表演的曲目所蕴含的和平意味 ,没涉及我国的外交 政策, D 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 C。 答案: C 4.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
5、,近期一种方便手机自拍的“神器” 自拍杆的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深圳的一家生产企业最多时 天就能卖出三四万个,其中 70%销往巴西。在巴西市场上,中国产的自拍杆因便宜好用, 度占至市场份额的 99%。这段材料表明( ) A.供求与商品价格相互影响 B.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发展提 供了机遇 C.独特的技术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 D.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解析:此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 读材料,明确材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方便手机自拍的“神器”市场需求大量増加;二是中国产的自拍神器便宜好用远销海外。据此我们就可以考虑到相关的基础知识,贸易的全球化以及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然后把
6、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5.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图 1 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解析: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正相关,而不是与财政收支正相关,因为实际生活中财政收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 A 表述错误排除;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财政赤字、也可能是财政收支平衡、也有可能是财政盈余,所以 B 表述绝对化,故排除;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
7、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图 1 没反映出经济过热和紧缩性政策, C 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 D 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 D。 答案: D 6.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 14 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科技创新有
8、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 B. C. D. 解析: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表述错误排除;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 市场无法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例如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项目,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保护环境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排除;题中“绿心速生草”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题意入选;题干中“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 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说明了科技的采用推动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符合题意入选
9、。故答案选 B。 答案: B 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B. C. D.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易错易混点,此题有两个易错易混点,一个是此题选 项把事物发展的状态和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混淆在一起。另一个是把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区分开。只要掌握了这两个点,运用排除法就能准确选出
10、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8.“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人的承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的良心。在这份坚守中,同仁堂从 346 年前的一间小药铺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同仁堂的成功得益于( ) A.爱岗敬业,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价值 B.遵纪守法,在追求和谐中成就自我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 值 解析: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这种诚实敬业的品德,一直深深影响着同仁堂历代经营者,并将其升华
11、为同仁堂职业道德的精髓而代代相传,以仁德、诚信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仁堂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信义”的凝结。 D符合题意入选;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遵纪守法, B 与题意无关排除;题意没涉及艰苦音斗, C 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 D。 答案: D 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对 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本题属于漫画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不
12、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B 符合题意入选;漫画指的是画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的结果不同, A 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故排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C 表述错误排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D 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
13、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 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辩证的分析方法,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比如要辩证分析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决定文化,另一方面又看到文化对经 济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同;还要读懂材料,尤其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比如本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是有人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此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答案: A 11.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
14、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 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曰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从这些有效信息可知,网络语言丰富了发展了汉语言文
15、化,突显了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1 分 )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0.3, 9.2, 7.8, 7.7和 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 (2014)显示, 2013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9.2 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 维持 在 1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
16、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12 分 )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9 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10 分) 解析: (1)本问考查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经济和就业问题。其实质让学生把握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总结课本基础知识。比如此题要把握就业、民生、生产力、经济、国家调控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原因意义类试题既要找到理论依据,又要分析意义,而且意义 要从直接到间接,由国内到国际全面分析总结。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难度中等,解
17、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可以据此回忆三个重要环节: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从三个环节角度分析如何促进 就业。我们就可以从劳动者、企业的角度,各类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可以据此回忆课本 相关理论,比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其次始终围绕设问方向分析,不能偏离主题,设问的方向是“稳増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此
18、政策属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就可以考虑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此政策围绕经济发展展开的,可以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達筑的关系;也可以考虑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此政策关注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考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 答案: (1)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 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
19、构转方式。 (2) 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 加就业创造条件。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
20、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 我国 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 3 月,“互联网 +”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互联网 +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综合再现
21、课本基础知识,此题可以根据设问回答政府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把互联网和政府联系起来思考。在分析积极影响的时候全面分析,对政府的影响要 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分析。答题时注意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偏离方向,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 (10 分 ) 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国际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展示良 好的国家形象。 14.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 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
22、,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农历新年 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 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材料二:近日 ,江西省婺源县一座 面积达 1800 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 ,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
23、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9 分 ) (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 (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 )(6 分 ) 答案: (15 分 ) (1)( 9 分 ) 中国传 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 6 分 ) 解析
24、: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属于认识类的文化生活试题。解答认识类的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综合分析。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首先回忆课本基础 知识,传统文化的表现、作用、特点、态度等知识,其次要联系材料确定最终理论分析点,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题意主要分析的是春节,所以可以考虑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角度。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两个角度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综合分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无论支持或反对都要分析两个理由,且
25、这两个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注意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把材料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古建筑搬家现象,支持方应考虑搬家是一 种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是也要考虑到“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反对方应该考虑“搬家”会淡化古達筑的文化特色,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可以考虑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 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