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860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地理 一、选择题。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 1 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图例信息可知,颜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丙地海拔最高,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在此处设立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甲乙丁三处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处,受两侧山顶的阻挡,视野差一些。 考点:地形图 答案: C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

2、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故选 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答案: D 3.有文献表述: “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草原 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草甸 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草原

3、 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绿洲景观 解析: 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草原 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草甸 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草原 荒漠景观,属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选 A。 考点: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答案: A 表 1 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 表 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

4、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 17 1.3 8 4.5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 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 D。 考点:城市人口 答案: D 5.图 2 为 2005 年 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

5、是 (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湛江 解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 移较多,特别是 2010 年行政区划调整,重庆市分离,人口减少更多;而海南省的开发,迁入人口较多,广东和湛江经济发展史水平较高,人口迁入多,故选 B。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答案: B 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解析 :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 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进而对河床

6、的形态影响不大。故选 B。 考点:流水的侵蚀作用 答案: B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 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解析: 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 7、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 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 40 N, 116

7、 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 东北方。 8、由上题可知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山区,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山区容易形成云雾,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 B。 答案: 7.C 8.B 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解析 : 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可以针对性及时对城区

8、积水排放;扩大湖区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进而减少城区积水现象;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及时把城区积水排放;而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不会排放城区积水。故选 C。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C 10.图 4 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 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 答案 : D 1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 4332N 4432N )居民

9、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解析 : ( 4332N 4432N )地区,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对建筑物的地基破坏大,而阳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日夜温差大,导致冻融作用在阳坡上比阴坡上大,所以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而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阴坡减少较少,且积雪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故选 A。 考点:中国气候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40.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

10、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5)题。 材料一 :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图 8)。 材料二 : 加蓬从 2010 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 _。( 4 分) (2)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 _。判断理由是_( 4 分)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 2015 年 5 月 4 日 18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 2015 年 5 月 _日 _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 6 分) (4)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

11、工厂有哪些优势?( 6 分) (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 分) 解析: (1)从图示位置判断, 利伯维尔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3)从图示经度计算, 利伯维尔 位于东一区,与北京相差 7 小时;加蓬与我国远隔大洋,运输石油需利用海洋运输。 (4)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利用工厂的建设;因该地位于热带地区,高温炎热,而临近海洋地区,气候较凉爽。 (5)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联系该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分析。 考点:气候、时间计算、工业区位、农业区位 答案 : (1)全年高

12、温多雨 (2)高 图示河流由马苏库流向博韦 (3)4 日 11 时 海洋运输 (4)森林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临近海洋,气候较凉爽,工人便于工作;地形平坦,利用建厂。 (5)全年高温,复种指数高;水热资源充足,利 用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 41.( 30 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 ,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种的重工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5)题 。 材料一 : 南四湖地理位于示意图(图 9) 材料二 :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 1982 年与 2012 年各景观类型

13、面积统计图(图 10)(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休呈 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_。( 6 分)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 1982 年面积最大的是 _; 1982 2012 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_。( 4 分) (3)分析 1982 2012 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6 分)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6 分)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8 分) 解析: (1)从图示湖盆的延伸方向判断。 (2)从图示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

14、判断。 (3)从图示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可知其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 (4)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产生影响,近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业产生有利影响。 (5)从污水排放、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提出相关措施。 考点:统计图、湖泊的作用、南水北调 答案 : (1)西北 -东南向 降水较少;沿岸用水量大 (2)湖泊 台田鱼塘 (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筑用地占用沼泽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 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5)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的发展;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定;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