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3 分 )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 220V 交变电流改变为 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 800,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 ) A.200 B.400 C.1600 D.3200 解析: 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电压比得: 变压器能将 220V 交变电流改变为 110V,原线圈匝数 n1=800,副线圈匝数 n2。 则: 匝 。 答案 : B 2.(3 分 )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
2、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 考异邮中有 “ 玳瑁吸 ” 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图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解析: A、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 故 A 错误;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 故 B 错误; C、小线图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 。故 C 正确 。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
3、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 D 错误 。 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 答案 : C 3.(3 分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 “51 peg b” 的发现拉 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 A. B.1 C.5 D.10 解析: 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 =m r M= “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
4、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 所以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1 。 答案 : B 4.(3 分 )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 MN 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假设载流线圈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根据左手定则得出载流线圈各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C、 D 选项中各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类似于 B 图, 根据力图结合力的合成可以发现 A 图中载流线圈各边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最大, 所以若磁场发生微
5、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A 图天平 。 答案 : A 5.(3 分 )如图所示,某 “ 闯关游戏 ” 的笔直通道上每隔 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s 和 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 1 处以加速度 2m/s2由静止加速到 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 A.关卡 2 B.关卡 3 C.关卡 4 D.关卡 5 解析: 根据 v=at 可得, 2=2t 1, 所以加速的时间为 t1=1s 加速的位移为 x1= at2= =1m, 到达关卡 2 的时间为 t2= s=3.5s, 所以可以通过关卡 2 继续运动, 到
6、达关卡 2 的时间为 t3= s=4s, 此时关卡 3 也是放行的,可以通过, 到达关卡 4 的总时间为 1+3.5+4+4=12.5s, 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s 和 2s,此时关卡 4 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 4, 所以 C 正确 。 答案 :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 6.(4 分 )(多选题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 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
7、 A.t=2s 时最大 B.t=2s 时最小 C.t=8.5s 时最大 D.t=8.5s 时最小 解析: 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加速度向上,此时处于超重状态,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加速度向下,此时处于失重状态,对地板的压力减小, 在 t=2s 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大,所以 A 正确; 在 t=8.5s 时具有向下的最大的加速度,此时对地板的压力最小,所以 D 正确 。 答案 : AD 7.(4 分 )(多选题 )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 A.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8、 解析: A、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两个力作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球做曲线运动 。 故 A 错误, B 正确 。 C、小球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先成钝角,然后成锐角,可知合力先做负功然后做正功,则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故 C 正确, D 错误 。 答案 : BC. 8.(4 分 )(多选题 )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 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 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 ( ) A.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C.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 D.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 解
9、析: A、由图看出, a 点处电场线比 b 点处电场线密,则 a 点的场强大于 b 点的场强,故 A正确 。 B、电场线从正电荷到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 b 点的电势比 a 点的高,所以 B错误 。 C、负电荷在 c 点的合场强为零, c 点只有正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 d 点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上,两个负电荷产生的场强向下,合场强是它们的差值,所以 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所以 C 正确 。 D、正电荷到 c 点的平均场强大于正电荷到 d 点的平均场强,根据 U=Ed 可知,正电荷到 c点电势降低的多,所以 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所以 D 正确 。 答案 : ACD 9.
10、(4 分 ) (多选题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 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 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 C 处的 速度为零, AC=h,圆环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圆环 ( )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v2 C.在 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v2 mgh D.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 解析: A、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 C 处的速度为
11、零, 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 所以经过 B 处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 A 错误; B、研究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C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f+W 弹 =0 0=0 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 W 弹 )+Wf=0 mv2 解得: Wf= mv2,故 B 正确; C、 W 弹 = mv2 mgh,所以在 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gh mv2,故 C 错误; D、研究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B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 f+W 弹
12、= m 0 研究圆环从 B 处上滑到 A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 f+( W 弹 )=0 m mgh W f+W 弹 = m 由于 W f 0,所以 m m ,所以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故D 正确 。 答案 : BD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 (第 10、 11 题 )和选做题 (12 题 )两部分,共计 42 分。必做题 10.(8 分 )小明利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1)图 1 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0.44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U( V) 1.45 1.36 1.27 1.16
13、1.06 I( A) 0.12 0.20 0.28 0.36 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上作出 U I 图线 .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 E=1.60V;内阻 r=1.2 .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 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解析: (1)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 0.6A,所以此时电流表的都市为 0.44A; (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 U I 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 可知,纵坐标的截距代表电动势的大小,直线的斜率代表内电阻的大小,所以电动势 E=1.6
14、0V;内阻 r= =1.2 。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故答案为: (1)0.44 (2)如图所示; 1.60(1.58 1.62); 1.2(1.18 1.26)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 11.(10 分 )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Hz 的交流电 。 (1)(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CD.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
15、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 (记为 “ 实验 ”) ,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 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 1, 2, ,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 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图 2 所示 。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 ,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 入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位置 1 2 3 4 5 6 7 8 ( cm/s) 24.5 33.8 37.8 39.0 39.5 39.8 39.8 39.8 (3)分析如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
16、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增大到 39.8cm/s ;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记为 “ 实验 ”) ,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 是为了说明什么?对比实验 和 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 (1)A、小磁铁竖直下落,穿过铜管,所以铜管要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所以A 正确; B、纸带要穿过限位孔,并且压在复写纸下面,所以 B 正确; C、手应该拉住纸带,而不是捏紧磁铁,所以 C 错误; D、应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让磁铁下落,所以 D
17、错误 。 本题选错误的 。 (2)打下 4 点的速度等于 3、 5 之 间的平均速度,所以 v4= cm/s39.0cm/s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到39.8cm/s,之后匀速运动,说明磁铁受到的阻尼作用是逐渐增大,最后等于重力的大小 。 (4)磁铁在塑料管中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不受阻尼作用的影响,对比实验 和 可知,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 。 答案 : (1)CD (2)39.0 (3)逐渐增大到 39.8cm/s;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 (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 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 尼作用
18、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 (选做题 )本题包括 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 A、 B 两小题评分。 A选修 3-3 12.(4 分 )(多选题 )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解析: A、晶体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
19、食盐是晶体 .所以 A 正确;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是晶体,所以 B 错误;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规则造成的,所以 C 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造成的,所以D 正确 。 答案 : AD 13.(4 分 )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起到保质作用,某厂家为检测包装袋的密封性,在包装袋中充满一定量的 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 增
20、大 (选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 不变 (选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解析: 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增大,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说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所以实验气体的内能不变 。 答案 :增大;不变 14.(4 分 )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为 1 个标准大气压,体积为 1L,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 2 个标准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变为 0.45L,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包装袋是否漏气 。 解析: 假设不漏
21、气,设加压后的体积为 V1, 根据等温过程,即 P0V0=P1V1, 代入数据,解得: V1= = =0.5L; 由于 0.45L 0.5L,因此包装袋是漏气 。 答 案 :通过以上计算,该包装袋是漏气 。 B选修 3-4 15.(4 分 )(多选题 )一 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 )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不变 解析: 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 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 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 所以被鱼群反射
22、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 答案 : BC. 16.(4分 )用 210 6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 2250m/s和 1500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 1.5 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较短,遇到结石时 不容易 (选填 “ 容易 ” 或 “ 不容易 ”) 发生衍射 。 解析: 超声波在传播中频率不变,波长 = ;则说明波长与波速成正比,故波长之比为:=1.5 倍;由于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采用超声波可以有效检查胆结石; 答案 : 1.5;不容易 。 17.(4 分 )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如图
23、所示,光线射在一 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 P 点,已知光线的入射角为 30 , OA=5cm, AB=20cm, BP=12cm,求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 n。 解析: 将过 O 点的法线延长,与 BP 交于 D 点,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 PD=BP BD=BP AO=12 5=7cm = cm21.2cm 所以: 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 答 案 :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是 1.5。 C选修 3-5 18.(多选题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
24、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故 A 正确;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故 B 正确;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使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而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 “ 能量连续变化 ” 的传统观念 .故 C 错误; D、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若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波长相等,则动量 P也相等 。 故 D 错误 。 答 案 : AB 19.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世大能量进行发电, U 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U 受一个
25、中子轰击后裂变成 Ba 和 Kr 两部分,并产生 3 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 大于 (选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它的临界体积 。 解析: U 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 Ba 和 Kr 两部分,根据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有: 92=56+36, 235+1=144+89+x1 ,解得 x=3,所以中子个数为 3. 链式反应的条件:大于临界体积,因此当物质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不能进行 . 答案 : 3,大于 20.取质子的质量 mp=1.672610 27kg,中子的质量 mn=1.674910 27kg, 粒子的质量m =6.646710 27kg,光速
26、c=3.010 8m/s,请计算 粒子的结合能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解析: 组成 粒子的核子与 粒子的质量差为: m=(2mp+2mn) m 所以结合能为: E= mc2 代入数据解得: E=4.310 12J 答 案 : 粒子的结合能为 4.310 12J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47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1.(15 分 )做磁共振 (MRI)检查时,对人体施加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肌肉组织中产生感应电流,某同学为了估算该感应电流对肌肉组织的影响,将包
27、裹在骨骼上的一圈肌肉组织等效成单匝线圈,线圈的半径 r=5.0cm,线圈导线的截面积 A=0.80cm2,电阻率 =1.5m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若磁感应强度 B 在 0.3s 内从 1.5T 均匀地减为零,求: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该圈肌肉组织的电阻 R; (2)该圈肌肉组织中的感应电动势 E; (3)0.3s 内该圈肌肉组织中产生的热量 Q。 解析: (1)由电阻定律得: ;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E=410 2V (3)由焦耳定律: Q=I2Rt= ,得: J 答 案 : (1)该圈肌肉组织的电阻是 610 3 ; (2)该
28、圈肌肉组织中的感应电动势是 410 2V; (3)0.3s 内该圈肌肉组织中产生的热量是 810 8J。 22.(16 分 )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杆 OA、 OC、 AB和 CB 与两小球及一 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 l,球和环的质量均为 m, O 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 O 与小环之间,原长为 L,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 L,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k; (2)AB 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 0; (3)弹簧长度从 L 缓慢缩短为 L 的
29、过程中,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 W. 解析: (1)装置静止时,设 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 F1、 T1, OA 杆与转轴的夹角为 1, 小环受到弹簧的弹力 , 小环受力平衡, F 弹 1=mg+2T1cos 1, 小球受力平衡, F1cos 1+T1cos 1=mg, F1sin 1=T1sin 1, 解得 k= 。 (2)设 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 F2、 T2, OA 杆与转轴的夹角为 2,弹簧长度为 x。 小环受到弹簧的弹力 F 弹 2=k(x L), 小环受力平衡, F 弹 2=mg,解得 x= , 对小球, F2cos 2=mg, ,且 , 解得 。 (3)弹簧长度
30、为 时,设 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 F3、 T3, OA 杆与弹簧的夹角为 3, 小环受到的弹力 , 小环受力平衡, 2T3cos 3=mg+F 弹 3,且 cos 3= , 对小球, F3cos 3=T3cos 3+mg, , 解得 。 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为零,则弹力做功为零,由动能定理得, = , 解得 W= 。 答 案 :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2)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 ; (3)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为 。 23.(16 分 )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 +q、质量不同的离子飘入电压为 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这些离子经加速后通过狭缝 O
31、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底片上,已知放置底片的区域 MN=L,且 OM=L。 某次测量发现 MN 中左侧 区域 MQ 损坏,检测不到离子,但右侧 区域 QN 仍能正常检测到离子,在适当调节加速电压后,原本打在 MQ 的离子即可在 QN 检测到 。 (1)求原本打在 MN 中点 P 的离子质量 m; (2)为使原本打在 P 的离子能打在 QN 区域,求加速电压 U 的调节范围; (3)为了在 QN 区域将原本打在 MQ 区域的所有离子检测完整,求需要调节 U 的最少次数 .(取lg2=0.301, lg3=0.477, lg5=0.699) 解析: (1)离
32、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得 qU0= ;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qvB=m 解得 r= 代入 r0= L 解得 m= (2)由 (1)知, U= ,离子打在 Q 点,轨迹半径 r= , U= 离子打在 N 点,轨迹半径 r=L, U= 则电压的范围为 U . (3)由 (1)知, r 由题意知,第 1 次调节电压到 U1,使原本 Q 点的离子打在 N点,则 = 此时,原本半径为 r1的打在 Q1的离子打在 Q 上, = 解得 r1=( )2L 第 2 次调节电压到 U2,使原本 Q1的离子打在 N 点,原本半径为 r2的打在 Q2的离子打在 Q 上,则 : = , = 解得 r2=( )3L 同理,第 n 次调节电压,有 rn=( )n+1L 检测完整,有 rn 解得 n 12.8 故需要调节 U 的最少次数为 3 次 。 答 案 : (1)原本打在 MN 中点 P 的离子质量 m 为 ; (2)为使原本打在 P的离子能打在 QN区域,加速电压 U的调节范围为 U ; (3)需要调节 U 的最少次数为 3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