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864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 第卷(选择题)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

2、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 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接了当考査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答案: C 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解析:尊重材

3、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其实 B、 C、 D 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答案: A 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解析:尊重材料

4、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既不能反映宗法制也不能反映其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2 答案: D 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 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解析:此题是一种非常怪的一种试题,是非常不容易入题的一种题型,非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表面上是“地方行政区划

5、级别”,实际上是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的演变规律(皇帝权力不断加强,宰相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运用好这个规律就不难做对此题。 答案: D 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宋元”以来而非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丝绸之路的正确描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答案:

6、A 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解析: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标志性名词,高转筒车是唐朝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木活字是元朝的,风力水车是明朝的。另外,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 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

7、,所以按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只能是 B。 答案: B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 189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3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解析: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 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

8、主义世界市场,由于中国是半殖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影响,中国商人的命运已经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控制,“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竟争、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看上去太像答案,只要稍微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到在材料中是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的,干扰性根本就不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答案: D 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 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解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

9、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耽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 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答案: B 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 国难自救会 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 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

10、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 华采取不 抵抗政策 解析: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的只能是 C。 答案: C 21.下图是美国 1821 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

11、间移民因素的是 ( ) 4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解析: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 1821 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 B,另外,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 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

12、向美洲移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 24 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 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克斯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解析:“庆祝十月革命 24 周年”指的是 1941 年,因为十月革命是在 1917 年,“ 24 周年”当然就是指 1941年,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莫斯科战役是在 1941 年,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另外,库尔克斯战役是在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13、是在 1942 年至 1943 年,列宁格勒战役是在 1941 年至 1944 年,持续时间是非常长的。 答案: A 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休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5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例如,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4、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帀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 B 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 D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 答案: C 第卷(非选择题) 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 分)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 1902 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

15、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7 分) (2)根据材料

16、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10 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2 分) 解析: (1)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很容易概括出来的,即“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 约才能达到实现废除领事裁判权的目标,也就是从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即可。“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是更容易回答出来的,以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

17、时间回答出“鸦片战争后”即可,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即可。至于影响主要是强调“是对司法主权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即可,即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 (2)一定要注意材料二涉及到的国际 会议是华盛顿会议,在回答此题时一定要抓住“华盛顿会议”这个独特的历史事件,千万不要以为是巴黎和会。“据理力争”的背景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国内的背景,即国内有收回主山东权的强烈要求,二是国际背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矛盾。分歧,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山东的主权。至于“结果”主要是强调山东问题在会后得

18、到了解决,山东主权被中国收回即可。九国公约的实质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 属于外交方面的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主要还是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来进行解答即可,主要是突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而其“影响”主要突出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当然“港澳台问题”也是属于“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还应该包括“一国两制”,而其 “影响”主 6 要突出“港澳已经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意义(为

19、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等等均可。 (4)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国家 主权“而进行不断的斗争。本大题中华民族外争国权为切入点,命题设计立意高远,爱国主义教育与近代中国历史巨变有机结合,知识点横跨必修一、选修三,涉及四个专题,蕴含命题者深刻的价值引领思考。 答案:( 26 分) (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

20、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 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外争国权,是中国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 分)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

21、的人发现了解 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 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 革命的深入。到 19 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 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

22、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 1915 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

23、由与自治”的。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10 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6 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伟大的人”的名字显然是指英国的牛顿,所发现“钥匙”指的是牛顿的力学体系,而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强调“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以及“引发了”启蒙运动即可,根据材料一的主旨,一定要强调所发现“钥匙”的更大意义在于“引发 了”启蒙运动。

24、洛克的思想主张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政府权力来源,二是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政府权力来源 7 于人民,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权 利,一旦权力不能受到保护,人民就有权利推翻掉现行政府。当然像这样的主张的影响只能回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之类的要点即可。 (2)“那一代人”指的是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实现“自由与自治”主要是强调通过 1787 年宪法即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体制来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主要是回答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即可,例如,“爱迪生发明

25、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均是可 以的,本问其实没有什么难度。 (3)一定要注意材料三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新文化运动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的必然产物,二是新文化运动“是 1915 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必然产物。两种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赞成哪一种观点均是可以的,但是关键一定要做到自圆其说。前一种观点是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来解释的,先是学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后是学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后必然学习西方的思想,即肯定必然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后一种观点是从政治因素(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经济因 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大

26、发展)、文化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多因素、多角度的进行解释。 答案:( 26 分)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 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27、。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 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自选模块历史试题 题号: 09 科目: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

28、问题。 材料一: 17 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1651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 18 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 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袍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8 (1)

2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4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时盛行“重商主义”,所以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主要从“英国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排斥压制荷兰的中转贸易”的角度进行解释即可。至于“结果”一定要从材料中的“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的角度进行解释,即主要强调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是自耕农,这是

30、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主要是强调不拘泥于家庭出身,而是强调“作战是否 勇敢、是否忠诚”为标准组建一支新模范军,组建一支能打善战的革命的军队,开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本问在材料上基本是找不到答案的,主要取决于大家对自选模块历史的重视与否,因为该题主要是考査教材。 答案: (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信奉清教的自耕农。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题号: 10 科目: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中摆着皇帝

31、的九 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下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 ,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 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 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6 分) (2)根据 材料二,分析指出两

32、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4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 9 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看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 的角度回答。 (2)既然故宫是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所体现的原则只能是“侧重体现真实性、保证其原来的相貌”,而“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对颐和园的保护原则则要突出保证颐和园的完整性,当然这两个原则都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本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并不是什么难题。 答案: (1)太和殿。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 (2)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