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3865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关于明代的六科给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六科给事中是明代特设的法律监察机关B.明代六科隶属御史台C.六科给事中有“封驳”的权力D.明代六科为独立机关,不隶属于御史台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3.清代经过秋审、朝审后

2、,罪犯是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改重杖、枷号的是(分数:1.00)A.情实B.留养承祀C.缓决D.可矜4.适用下列哪种原则时,法律时间效力以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分数:1.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法律优于地方性法规D.后法优于前法5.第一次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分数:1.00)A.1954 年宪法B.1975 年宪法C.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6.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B.责任与处罚原则实际上是公平、公正观念在规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C.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

3、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会产生责任的转移承担问题D.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7.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分数:1.00)A.法理学B.国际法学C.法律社会学D.宪法学8.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批准的机关是(分数:1.00)A.国务院B.民政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是(分数:1.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10.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主要是指(分数:1.00)A.不同阶级之间力量对比关系B.不同阶层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4、C.不同派别之间力量对比关系D.不同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关系11.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属于(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省级人民政府1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审判制度,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分数:1.00)A.四级三审制B.三级三审制C.四级二审制D.三级二审制1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分数:1.00)A.西汉宣帝时期B.曹魏时期C.东汉宣帝时期D.隋代初年14.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的根据是(分数:1.00)A.法律规则是否规定了权利和义务B.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主

5、体自行设定权利义务C.法律规则保护的权益不同D.法律规则设定的效力不同15.在我国宪法上第一次引入“人权”概念的是(分数:1.00)A.1988 年第一次宪法修正案B.1993 年第二次宪法修正案C.1999 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案D.2004 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16.下列关于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法与道德是两种社会调整机制,互不相关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C.法的内容决定于道德D.道德必须由法律保障实现17.唐代的保辜制度适用于(分数:1.00)A.坐赃罪B.伤害罪C.十恶犯罪D.贼盗罪1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于(分数:1.00)A.土地

6、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19.宋代将无利息的借贷称之为(分数:1.00)A.庸B.贷C.借D.赁20.下列属于执法活动的是(分数:1.00)A.朱某认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同女友结婚B.税务人员认为某人有偷漏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D.法官出差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发生口角,而以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21.对法律条文做出比其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属于(分数:1.00)A.任意解释B.非确定解释C.扩充解释D.限制解释22.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分数:1.00)A.言论自由B.结社自由C.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

7、出版自由23.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分数:1.00)A.法律调整的方法B.法律调整的对象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24.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分数:1.00)A.英国宪法B.美国 1787 年宪法C.法国 1791 年宪法D.日本宪法25.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违法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即“五过之疵”,其中,“惟内”指的是(分数:1.00)A.为亲属裙带而徇私B.畏权势而枉法C.贪赃受贿而枉法D.受私人请托而枉法26.为了反对单纯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法学研究必须坚持(分数:1.00)A.对立统一的观点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C.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

8、用的观点D.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27.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分数:1.00)A.是否具有效力的普遍性B.是否具有物质制约性C.是否具有强制性D.是否具有国家意志性2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分数:1.00)A.教育部部长B.国家主席C.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D.大学校长29.最早建立宪法法院的国家是(分数:1.00)A.德国B.法国C.奥地利D.瑞士30.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分数:1.00)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C.基层政权机关D.基层群众性团体31.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分数:1.00)A.批准B.备案C.

9、请示D.汇报32.对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的罢免案,必须有全国人大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多大比例以上的代表提出方可(分数:1.00)A.1/5B.1/3C.1/10D.2/333.全国人大代表的辞职申请向以下哪个机构提交(分数:1.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主席团D.省级人大常委会34.我国下列国家机关中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的是(分数:1.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35.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执行廷杖的是(分数:1.00)A.御史台官员B.刑部官员C.宦官D.锦衣卫3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分数:1.00)A.

1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37.下列刑法典中,规定有“保安处分”的是(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南京国民政府旧刑法D.南京国民政府新刑法38.“十恶”中的“谋反”是指(分数:1.00)A.图谋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B.安忍残贼,背违正道C.亲族相反D.谋危社稷39.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这属于法的(分数:1.00)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4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

11、式颁布称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文件制定于(分数:1.00)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4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分数:1.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42.在下列立法活动中,不属于法定立法程序的是(分数:1.00)A.法律案的起草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43.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分数:1.00)A.举重以明轻B.举轻以明轻C.举轻以明重D.举重以明重44.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年龄是年满(分数:1.00)A.35 周岁B.45 周岁

12、C.55 周岁D.65 周岁45.汉律六十篇的构成中,包括以下哪部法律(分数:1.00)A.左官律B.酎金律C.诸侯律D.越宫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是(分数:2.00)A.国务院总理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D.中央军委主席47.宋代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关不称为(分数:2.00)A.提点刑狱司B.提刑按察司C.理刑司D.肃政廉访司4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正式渊源的是(分数:2.00)A.判例B.习惯C.学说D.法理4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

13、共产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50.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5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辩证推理的是(分数:2.00)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52.法治国家的标志主要包括(分数:2.00)A.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B.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C.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D.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53

14、.关于开皇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分数:2.00)A.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成果,调整篇目内容,首次确立 12 篇立法体例B.开皇律中传统五刑制度首次得以正式确立C.开皇律在北齐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重罪十条”的制度D.开皇律中对公罪和私罪进行了区分54.法与国家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和一致性,这主要体现为(分数:2.00)A.法和国家都具有规范性B.法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法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于共同的经济基础D.法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55.英国具有(分数:2.00)A.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B.部门法

15、意义上的宪法C.形式意义上的宪法D.实质意义上的宪法56.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分数:2.00)A.根本性B.最高权威性C.相对稳定性D.纲领性57.权力制衡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分数:2.00)A.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B.个人权利制约国家权力C.国家权力制约个人权利D.个人权利制约个人权利58.宪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分数:2.00)A.确认和巩固B.限制和规范C.指引和协调D.评价和宣传59.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分数:2.00)A.国体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C.历史传统D.领导人的意愿60.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其职权范围内议案的主体有(分数:2.00)A.委

16、员长会议B.国务院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人以上联名61.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不包括(分数:2.00)A.孔融B.张斐C.董仲舒D.杜预62.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分数:2.00)A.讲求效率原则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63.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为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分数:2.00)A.凌迟B.绞刑C.刺字D.缘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分数:8.00)_

17、65.简述平等权的基本内涵。(分数:8.00)_66.简述法经的内容。(分数:8.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某市公安局刑警在侦查一起刑事案件时,怀疑案件嫌疑对象可能毁灭物证,因情况紧迫,便在没有取得搜查证的情况下,强行搜查嫌疑对象的住宅,并找到了犯罪物证。法院在审理该案时,被告律师提出该物证是以非法方式取得的,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请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对此案作出分析。(分数:10.00)_68.试分析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分数:10.00)_69.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

18、眚时乃可不杀。”尚书康诰(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74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关于明代的六科给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六科给事中是明代特设的法律监察机关B.明代六科隶属御史台 C.六科给事中有“封驳”的权力D.明代六科为独立机关,不隶属于御史台解析: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

19、0)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解析:3.清代经过秋审、朝审后,罪犯是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改重杖、枷号的是(分数:1.00)A.情实B.留养承祀 C.缓决D.可矜解析:4.适用下列哪种原则时,法律时间效力以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分数:1.0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法律优于地方性法规D.后法优于前法 解析:5.第一次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分数:1.00)A.195

20、4 年宪法B.1975 年宪法C.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 解析:6.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B.责任与处罚原则实际上是公平、公正观念在规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C.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会产生责任的转移承担问题D.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解析:7.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分数:1.00)A.法理学B.国际法学C.法律社会学 D.宪法学解析:8.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批准的机关是(分数:1.00)A.国务院

21、B.民政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解析: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是(分数:1.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 解析:10.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主要是指(分数:1.00)A.不同阶级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B.不同阶层之间力量对比关系C.不同派别之间力量对比关系D.不同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关系解析:11.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属于(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解析:1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审判制度,在诉讼程序上

22、实行(分数:1.00)A.四级三审制B.三级三审制 C.四级二审制D.三级二审制解析:1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分数:1.00)A.西汉宣帝时期 B.曹魏时期C.东汉宣帝时期D.隋代初年解析:14.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的根据是(分数:1.00)A.法律规则是否规定了权利和义务B.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主体自行设定权利义务 C.法律规则保护的权益不同D.法律规则设定的效力不同解析:15.在我国宪法上第一次引入“人权”概念的是(分数:1.00)A.1988 年第一次宪法修正案B.1993 年第二次宪法修正案C.1999 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案D.2004 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解

23、析:16.下列关于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法与道德是两种社会调整机制,互不相关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C.法的内容决定于道德D.道德必须由法律保障实现解析:17.唐代的保辜制度适用于(分数:1.00)A.坐赃罪B.伤害罪 C.十恶犯罪D.贼盗罪解析:1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于(分数:1.00)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19.宋代将无利息的借贷称之为(分数:1.00)A.庸B.贷C.借 D.赁解析:20.下列属于执法活动的是(分数:1.00)A.朱某认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同女友结婚B.税务人员

24、认为某人有偷漏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D.法官出差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发生口角,而以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解析:21.对法律条文做出比其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属于(分数:1.00)A.任意解释B.非确定解释C.扩充解释 D.限制解释解析:22.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分数:1.00)A.言论自由 B.结社自由C.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出版自由解析:23.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分数:1.00)A.法律调整的方法B.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解析:24.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分数:1.0

25、0)A.英国宪法B.美国 1787 年宪法C.法国 1791 年宪法 D.日本宪法解析:25.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违法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即“五过之疵”,其中,“惟内”指的是(分数:1.00)A.为亲属裙带而徇私 B.畏权势而枉法C.贪赃受贿而枉法D.受私人请托而枉法解析:26.为了反对单纯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法学研究必须坚持(分数:1.00)A.对立统一的观点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C.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解析:27.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分数:1.00)A.是否具有效力的普遍性B.是否具有物质制约性C.是否具有强制性D.是否具有

26、国家意志性 解析:2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分数:1.00)A.教育部部长 B.国家主席C.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D.大学校长解析:29.最早建立宪法法院的国家是(分数:1.00)A.德国B.法国C.奥地利 D.瑞士解析:30.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分数:1.00)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C.基层政权机关D.基层群众性团体解析:31.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分数:1.00)A.批准B.备案 C.请示D.汇报解析:32.对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的罢免案,必须有全国人大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多大比例以上的代表提出方

27、可(分数:1.00)A.1/5B.1/3C.1/10 D.2/3解析:33.全国人大代表的辞职申请向以下哪个机构提交(分数:1.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主席团D.省级人大常委会 解析:34.我国下列国家机关中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的是(分数:1.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解析:35.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执行廷杖的是(分数:1.00)A.御史台官员B.刑部官员C.宦官D.锦衣卫 解析:3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分数:1.00)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8、的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解析:37.下列刑法典中,规定有“保安处分”的是(分数:1.00)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南京国民政府旧刑法D.南京国民政府新刑法 解析:38.“十恶”中的“谋反”是指(分数:1.00)A.图谋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B.安忍残贼,背违正道C.亲族相反D.谋危社稷 解析:39.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这属于法的(分数:1.00)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解析:4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称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文件制定于(分数:1.00)A.南京

29、临时政府时期B.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 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解析:4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分数:1.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解析:42.在下列立法活动中,不属于法定立法程序的是(分数:1.00)A.法律案的起草 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解析:43.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分数:1.00)A.举重以明轻B.举轻以明轻C.举轻以明重 D.举重以明重解析:44.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年龄是年满(分数:1.00)A.35 周岁B.45 周岁 C.55 周岁D.65 周岁解

30、析:45.汉律六十篇的构成中,包括以下哪部法律(分数:1.00)A.左官律B.酎金律C.诸侯律D.越宫律 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是(分数:2.00)A.国务院总理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D.中央军委主席 解析:47.宋代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关不称为(分数:2.00)A.提点刑狱司B.提刑按察司 C.理刑司 D.肃政廉访司 解析:4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正式渊源的是(分数:2.00)A.判例 B.习惯 C.学说 D.法理 解析:4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分数:2.00)A.全国

31、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解析:50.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解析:5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辩证推理的是(分数:2.00)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解析:52.法治国家的标志主要包括(分数:2.00)A.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B.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 C

32、.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D.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 解析:53.关于开皇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分数:2.00)A.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成果,调整篇目内容,首次确立 12 篇立法体例 B.开皇律中传统五刑制度首次得以正式确立C.开皇律在北齐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重罪十条”的制度 D.开皇律中对公罪和私罪进行了区分解析:54.法与国家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和一致性,这主要体现为(分数:2.00)A.法和国家都具有规范性B.法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法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于共同的经济基础 D.法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

33、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解析:55.英国具有(分数:2.00)A.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B.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C.形式意义上的宪法D.实质意义上的宪法 解析:56.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分数:2.00)A.根本性 B.最高权威性 C.相对稳定性 D.纲领性 解析:57.权力制衡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分数:2.00)A.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 B.个人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C.国家权力制约个人权利D.个人权利制约个人权利解析:58.宪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分数:2.00)A.确认和巩固 B.限制和规范 C.指引和协调 D.评价和宣传 解析:59.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分数:2

34、.00)A.国体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历史传统 D.领导人的意愿解析:60.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其职权范围内议案的主体有(分数:2.00)A.委员长会议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人以上联名 解析:61.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不包括(分数:2.00)A.孔融 B.张斐C.董仲舒 D.杜预解析:62.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分数:2.00)A.讲求效率原则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解析:63.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为废除

35、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分数:2.00)A.凌迟 B.绞刑C.刺字 D.缘坐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分数:8.00)_正确答案:(权利与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反映着法律调整的文明程度。(1)从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看,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2)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是相等的;(4)从价值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没有义务就无所谓权利,没有权利也就无所谓义务

36、;(5)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制约关系;(6)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主从关系,在有些法律关系中,义务处于主导地位,有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处于主导地位。)解析:65.简述平等权的基本内涵。(分数:8.00)_正确答案:(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条件。我国 1954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平等既是一项公民权利,也是一项宪法原则。平等权与其他公民基本权利比较,其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其他公民基本权利而得以体现。(2)现代意义上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形式上的平等,而辅之以实质上的平等。所谓形式上的平等

37、,主要表现为人格上的平等和机会上的平等。(3)平等权表现为一种请求权,即公民有权要求国家平等地对待,在立法、行政、司法方面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4)平等与合理的差别是相融的。但差别对待必须具有合理根据,并且在合理的限度之内。)解析:66.简述法经的内容。(分数:8.00)_正确答案:(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共有六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网法,四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规定。网法也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38、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法、捕法二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第五篇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第六篇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某市公安局刑警在侦查一起刑事案件时,怀疑案件嫌疑对象可能毁灭物证,因情况紧迫,便在没有取得搜查证的情况下,强行搜查嫌疑对象的住宅,并找到了犯罪物证。法院在审理该案时,被告律师提出该物证是以非法方式取得的,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请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对此案作出分析。(分数:10.00)_正确答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

39、为准绳是重要的司法原则。但这里的“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表现,而证据又必须是合法的,包括证据本身的合法性和取得证据的手段或方式的合法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为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没有证明力,即使它确实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现代法治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作为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的程序性,集中反映了法治的这些基本原则和精神。关于国家权力职权行为的各种具体法定程序,一方面表现了效率和科学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体现着保障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的要求。因此,国家机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防止因国家权力的滥用而危害公民权利。)解析:68.试分析

40、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宪法修改的时间。1982 年现行宪法通过以来,全国人大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修改的时间分别是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和 2004 年。这四次修改直接或间接地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1988 年的修改。在原有关于个体经济规定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3)1993 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1999 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

41、度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将原来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2004 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完善了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二是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6)经过四次修改,在宪法层面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平台,有利于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

42、的发展。)解析:69.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时乃可不杀。”尚书康诰(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刑法适用原则。(2)这段文字的含义是:虽犯小罪,却不是由于过失,而且是惯犯,就不可不杀;反之,罪虽大,但不是惯犯,又出于过失,就不可处死。其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被称为“非眚”,偶犯被称为“非终”,惯犯被称为“惟终”。(3)这段文字表明,西周时期对故意和过失犯罪、惯犯和偶犯有所区别。凡是故意犯罪和惯犯都要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偶犯则可减轻处罚。这一原则说明西周时期在刑法理论

43、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种以犯罪主观动机和客观危害结果为依据的定罪量刑、区别对待的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刑法史上的重大发展,对后世刑法适用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15.00)_正确答案:(法治理念的含义和意义。所谓法治理念,是体现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法治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改革

44、开放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

45、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执法为民。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