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868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已知集合 A=1, 2, 3, B=2, 3,则( ) A.A=B B.A B= C.AB D.BA 解析: 直接利用集合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答案 : D 2.在等差数列 an中,若 a2=4, a4=2,则 a6=( ) A. 1 B.0 C.1 D.6 解析 : 在等差数列 an中, a4=12( a2+a6) = =2, 解得 a6=0 答案 : B 3.重庆市 2013 年各月的平均气温( )数据的茎叶图如,则这组数据的中

2、位数是( ) A.19 B.20 C.21.5 D.23 解析 : 样本数据有 12 个,位于中间的两个数为 20, 20, 则中位数为 , 答案 : B 4.“x 1”是 “ 0”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 由 “ 0” 得: x+2 1,解得: x 1, 故 “x 1”是 “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 B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解析 : 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组合体,左侧是三棱锥,底面是等腰三角形,腰长为 2 ,高为 1,一个侧面与底面垂直,并且垂直

3、底面三角形的斜边,右侧是半圆柱,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 答案 : A 6.若非零 向量 a , b 满足 |a |= |b |,且( a b ) ( 3a +2b ),则 a 与 b 的 夹角为( ) A.4B.2C. 34D. 解析 : ( a b ) ( 3 a +2b ), ( a b ) ( 3 a +2b ) =0, 即 3 a 2 2 b 2 a b =0, 即 a b =3 a 2 2 b 2=23b 2, , 即 a , b =4, 答案 : A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 k 的值为 8,则判断框图可填入的条件是( ) A.s34B.s56C

4、.s1112D.s2524解析 : 模拟执行程序框图, k 的值依次为 0, 2, 4, 6, 8, 因此 S= (此时 k=6), 因此可填: S 1112 答案 : C 8.已知直线 l: x+ay 1=0( aR)是圆 C: x2+y2 4x 2y+1=0 的对称轴过点 A( 4, a)作圆 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 B,则 |AB|=( ) A.2 B. 42 C.6 D. 2 10 解析 : 圆 C: x2+y2 4x 2y+1=0,即( x 2) 2+( y 1) 2 =4,表示以 C( 2, 1)为圆心、半径等于 2 的圆 由题意可得,直线 l: x+ay 1=0 经过圆 C 的圆

5、心( 2, 1),故有 2+a 1=0, a= 1,点 A( 4, 1) 由于 , CB=R=2, 切线的长 , 答案 : C 9.若 tan=2tan5,则 =( ) A.1 B.2 C.3 D.4 解析 : tan=2tan5,则 答案 : 3 10.设双曲线 =1( a 0, b 0) 的右焦点为 F,右顶点为 A,过 F 作 AF 的垂线与双曲线交于 B, C 两点,过 B, C 分别作 AC, A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 D若 D 到直线 BC 的距离小于 ,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 0) ( 0, 1) B.( , 1) ( 1, +) C.( 2 ,

6、 0) ( 0, 2 ) D.( , 2 ) ( 2 , +) 解析 : 由题意, A( a, 0), B( c, ), C( c,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 D 在 x 轴上, 设 D( x, 0),则由 BD AC 得 , c x= , D 到直线 BC 的距离小于 , c x= , c2 a2=b2, 0 ba 1, 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1, 0) ( 0, 1) 答案 :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作答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1.设复数 a+bi( a, bR)的模为 3 ,则( a+bi)( a bi)

7、 = 3 解析: 将所求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得到 a2+b2,恰好为已知复数的模的平方 答案 : 3 12. 的展开式中 x8 的系数是 解析 : 由于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令 15 =8,求得 r=2,故开式中 x8 的系数是 25 51C=42, 答案 : 52 13.在 ABC 中, B=120, AB= 2 , A 的角平分线 AD= 3 ,则 AC= 解析 : 由题意以及正弦定理可知: ,即 , ADB=45, 12 A=180 120 45,可得 A=30,则 C=30,三角形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C=2 2 sin60 = 6 答案 : 6 三、考生注意:( 14)、( 1

8、5)、( 16)三题为选做题,请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三题全做,则按前两题给分 14.如题图,圆 O 的弦 AB, CD 相交于点 E,过点 A 作圆 O 的切线与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 P,若 PA=6, AE=9, PC=3,CE: ED=2: 1,则 BE= 2 解析 : 设 CE=2x, ED=x,则 过点 A 作圆 O 的切线与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 P,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PA2=PCPD,即 36=3( 3+3x), x=3,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 9BE=CEED,即 9BE=63, BE=2 答案 : 2 15.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

9、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则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的极坐标为 ( 2, ) 解析: 求出直线以及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然后求解交点坐标,转化我 2 极坐标即可 答案: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t 为参数),它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 y+2=0; 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 可得它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 y2=4, x 0 由 ,可得 x= 2, y=0, 交点坐标为( 2, 0), 它的极坐标为( 2, ) 16.若函数 f( x) =|x+1|+2|x a|的最小值为 5,则实数 a= 6 或 4 解析 : 函数 f( x) =|x+1|+2|x a

10、|,故当 a 1 时, f( x) = , 根据它的最小值为 f( a) = 3a+2a 1=5,求得 a= 6 当 a= 1 时, f( x) =3|x+1|,它的最小值为 0,不满足条件 当 a 1 时, f( x) = , 根据它的最小值为 f( a) =a+1=5,求得 a=4 综上可得, a= 6 或 a=4, 答案 : 6 或 4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设一盘中装有 10 个粽子,其中豆沙粽 2 个,肉粽 3 个,白粽 5 个,这三种粽子的外观完全相同,从中任意选取 3 个 ( )求

11、三种粽子各取到 1 个的概率; ( )设 X 表示取到的豆沙粽个数,求 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解析: ( )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 )随机变量 X 的取值为: 0, 1, 2,别求出对应的概率,即可求出分布列和期望 答案 :( )令 A 表示事件 “三种粽子各取到 1 个 ”, 则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有 P( A) = =14 ( )随机变量 X 的取值为: 0, 1, 2, 则 P( X=0) = = 715, P( X=1) = = 715, P( X=2) = = 115, X 0 1 1 P 715 715 115 EX=0 715+1 715+2 115=35个

12、18.已知函数 f( x) =sin(2 x) sinx ( )求 f( 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 )讨论 f( x)在 6, 23上的单调性 解析: ( )由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最值求得 f( 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 )根据 2x30, ,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分类讨论求得 f( x)在 6, 23上的单调性 答案: ( )函数 f( x) =sin(2 x) sinx x=cosxsinx 32( 1+cos2x) =12sin2x 32sin2x 32=sin( 2x3) 32, 故函数的周期为 22=,最大值为 1 32 ( )当

13、x6, 23时, 2x30, ,故当 02x32时,即 x6, 512时, f( x)为增函数; 当22x3 时,即 x 512, 23时, f( x)为减函数 19.如题图,三棱锥 P ABC 中, PC 平面 ABC, PC=3, ACB=2 D, E 分别为线段 AB, BC 上的点,且 CD=DE=2 , CE=2EB=2 ( )证明: DE 平面 PCD ( )求二面角 A PD C 的余弦值 解析: ( )由已知条件易得 PC DE, CD DE,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 ( )以 C 为原点,分别以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 的坐标,可求平面 PAD

14、 的法向量 ,平面 PCD 的法向量 可取 ,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可得 答案 :( )证明: PC 平面 ABC, DE平面 ABC, PC DE, CE=2, CD=DE= 2 , 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D DE, PC CD=C, DE 垂直于平面 P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DE 平面 PCD ( )由( )知 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E=4, 过点 D 作 DF 垂直 CE 于 F,易知 DF=FC=FE=1,又由已知 EB=1,故 FB=2, 由 ACB=2得 DF AC, ,故 AC=32DF=32, 以 C 为原点,分别以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15、系, 则 C( 0, 0, 0), P( 0, 0, 3), A( 32, 0, 0), E( 0, 2, 0), D( 1, 1, 0), =( 1, 1, 0), =( 1, 1, 3), =( 12, 1, 0),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 =( x, y, z),由 , 故可取 =( 2, 1, 1), 由( )知 DE 平面 PCD,故平面 PCD 的法向量 可取 =( 1, 1, 0), 两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cos , = = 36 二面角 A PD C 的余弦值为 36 20.设函数 f( x) = ( aR) ( )若 f( x)在 x=0 处取得极值,确定 a 的值,并求此

16、时曲线 y=f( x)在点( 1, f( 1)处的切线方程; ( )若 f( x)在 3, +)上为减函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 I) f ( x) = ,由 f( x)在 x=0 处取得极值,可得 f ( 0) =0,解得 a可得 f( 1),f ( 1),即可得出曲线 y=f( x)在点( 1, f( 1)处的切线方程; ( II)解法一:由( I)可得: f ( x) = ,令 g( x) = 3x2+( 6 a) x+a,由 g( x) =0,解得 x1= , x2= 对 x 分类讨论:当 x x1 时;当 x1 x x2 时;当 x x2 时由f( x)在 3, +)上为减

17、函数,可知: x2= 3,解得即可 解法二: “分离参数法 ”:由 f( x)在 3, +)上为减函数,可得 f ( x) 0,可得 a ,在 3, +)上恒成立令 u( x) = ,利用导数研究其最大值即可 答案: ( I) f ( x) = = , f( x)在 x=0 处取得极值, f ( 0) =0,解得 a=0 当 a=0 时, f( x) = , f ( x) = , f( 1) = , f ( 1) = , 曲线 y=f( x)在点( 1, f( 1)处的切线方程为 ,化为: 3x ey=0; ( II)解法一:由( I)可得: f ( x) = ,令 g( x) = 3x2+(

18、 6 a) x+a, 由 g( x) =0,解得 x1= , x2= 当 x x1 时, g( x) 0,即 f ( x) 0,此时函数 f( x)为减函数; 当 x1 x x2 时, g( x) 0,即 f ( x) 0,此时函数 f( x)为增函数; 当 x x2 时, g( x) 0,即 f ( x) 0,此时函数 f( x)为减函数 由 f( x)在 3, +)上为减函数,可知: x2= 3,解得 a 因此 a 的取值范围为: 解法二:由 f( x)在 3, +)上为减函数, f ( x) 0, 可得 a ,在 3, +)上恒成立 令 u( x) = , u ( x) = 0, u(

19、x)在 3, +)上单调递减, au( 3) = 因此 a 的取值范围为: 21.如题图,椭圆 =1(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过 F2 的直线交椭圆于 P, Q 两点,且 PQ PF1 ( )若 |PF1|=2+ 2 , |PF2|=2 2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 )若 |PF1|=|PQ|,求椭圆的离心率 e 解析: ( )由椭圆的定义, 2a=|PF1|+|PF2|,求出 a,再根据 2c=|F1F2|= =2 3 3 ,求出 c,进而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 )由椭圆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得 |QF1|= 2 |PF1|=4a |PF1|,解得 |PF1|=2( 2

20、 2 ) a,从而 |PF2|=2a |PF1|=2( 2 1) a,再一次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离心率 答案: ( )由椭圆的定义, 2a=|PF1|+|PF2|=2+ 2 +2 2 =4,故 a=2,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由已知 PF2 PF1,因此 2c=|F1F2|= =2 3 ,即 c= 3 ,从而 b=1,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连接 F1Q,由椭圆的定义, |PF1|+|PF2|=2a, |QF1|+|QF2|=2a,从而由 |PF1|=|PQ|=|PF2|+|QF2|,有 |QF1|=4a |PF1|, 又由 PQ PF1, |PF1|=|PQ|,知 |QF1|= 2 |

21、PF1|=4a |PF1|,解得 |PF1|=2( 2 2 ) a,从而 |PF2|=2a |PF1|=2( 2 1)a, 由 PF2 PF1,知 2c=|F1F2|= ,因= = 63 22.在数列 an中, a1=3, an+1an+an+1+an2=0( nN+) ( )若 =0, = 2,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 )若 = ( k0N+, k02), = 1,证明: 解析: ( )把 =0, = 2 代入数列递推式,得到 ( nN+),分析 an0 后可得 an+1=2an( nN+),即 an是一个公比 q=2 的等比数列从而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 )把 代入数列递推式,整理后

22、可得 ( nN)进一步得到,对 n=1, 2, , k0 求和后放缩可得不等式左边,结合 ,进一步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右边 解答: ( )解:由 =0, = 2,有 ( nN+) 若存在某个 n0N+,使得 ,则由上述递推公式易得 ,重复上述过程可得 a1=0,此与 a1=3 矛盾, 对任意 nN+, an0 从而 an+1=2an( nN+),即 an是一个公比 q=2 的等比数列 故 ( )证明:由 ,数列 an的递推关系式变为 ,变形为: ( nN) 由上式及 a1=3 0,归纳可得 3=a1 a2 an an+1 0 = , 对 n=1, 2, , k0 求和得: = 另一方面,由上已证的不等式知, , 得 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