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38869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8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29 年 3 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议通过了( )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分数:2.00)A.党化主义B.三民主义C.新民主义D.新三民主义3.以 1922 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的是( )。(分数:2.00)A.壬寅学制B.戊辰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4.基于对( )的效仿,南京国民政府设立

2、大学院,并试行大学区制。(分数:2.00)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是( )。(分数:2.00)A.晏阳初B.杨贤江C.蔡元培D.陶行知6.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 )。(分数:2.00)A.南开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浙江大学7.南京国民政府遵循“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方针,抗战时期主要采取下列哪些应变措施?( )高校迁移学校国立 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战区教育(分数:2.00)A.B.C.D.8.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分数:2.00

3、)A.专任制B.导师制C.导生制D.辅导制9.下列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控制措施的是( )。(分数:2.00)A.推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B.“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C.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D.实行毕业会考制度10.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分数:2.00)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11.1937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提出了( )的办学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分数:

4、2.00)A.党化教育B.战时须作平时看C.三民主义D.抗战救国12.南京国民政府取消大学预科制度是在( )年。(分数:2.00)A.1929B.1930C.1931D.1932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分数:2.00)A.民办公助B.公有公办C.公办民助D.公有民办14.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分数:2.00)A.陕北公学B.抗日军政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延安大学15.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分数:2.00)A.国民教育第一B.干部教育第一C.群众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16.中国人民

5、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 )。(分数:2.00)A.1932 年B.1933 年C.1936 年D.1935 年17.下列不符合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A.大众的B.科学的C.革命的D.民族的18.下列不属于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教学方法上的三大特点的是( )。(分数:2.00)A.“自学为主,教授为辅”B.“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C.“学与用的一致”D.“且战且训,且训且战”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促使了教育与学术的结合,实现了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分数:2.00)_21.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体制沿袭了 1922 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分数:2.00)_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出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3.试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作简单评述。(分数:2.00)_2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对学校系统中等教育阶段的整理。(分数:2.00)_25.简述“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26.简述“三民主义”教育的宗旨。(分数:2.00)_2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的管理举措。(分数:2.00)_28.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设置了哪些课程?(分数:2.00)

7、_29.简述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的关系。(分数:2.00)_30.简述梁漱溟所认为的解决当时中国建设问题的思路。(分数:2.00)_31.杨贤江是如何论述教育本质的?(分数:2.00)_32.简析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33.必答题(分数:2.00)_34.1922 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与特点有哪些?并对其作简要评述。(分数:2.00)_35.试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实践分析大学理念在教改中的重要作用。(分数:2.00)_36.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者结果迥异的原因。(分数:2.00)_37.试从教育思想、制度、

8、实践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丰思想在当时中国教育领域里的体现。(分数:2.00)_38.试论述国民教育时期加强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并对这些措施予以评价。(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8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29 年 3 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议通过了( )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分数:2.00)A.党化主义B.三民主义 C.新民主义D.新三民主义解析: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了解。1929 年 4 月 26 日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以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通令颁行,其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时配套公布的还有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如何落实“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作出了具体规定。为了落实和强化“三民主义”教育,1931 年 6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及其方针政策。因此,本题选 B。3.以 1922 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

10、加修改,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的是( )。(分数:2.00)A.壬寅学制B.戊辰学制 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教育时期教育改革的了解。1928 年 5 月,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 1922 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1902 年,近代第一个学制颁布,即“壬寅学制”;1904 年,实施第一个学制,即“癸卯学制”;1922 年,“壬戌学制”。因此,本题选 B。4.基于对( )的效仿,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大学院,并试行大学区制。(分数:2.00)A.法国 B.美国C.德国D.英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

11、对大学区制度的认识。1927 年 6 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因此,本题选 A。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是( )。(分数:2.00)A.晏阳初B.杨贤江C.蔡元培 D.陶行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贡献的认识。1927 年 6 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随后,民国政府仍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10月 1 日,大学院正式成立

12、,蔡元培成为民国教育时期的首任教育总长。因此。本题选 C。6.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 )。(分数:2.00)A.南开大学 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浙江大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学校变革。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多采取合并办学与联合办学的形式,如安徽大学因学生失散而合并入武汉大学。而联合办学效果更为明显,主要有以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为主的东南联大,以迁往西安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为主的西北联大,以及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合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因此。本题选 A。7.南京国民政府遵循“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方针,抗战时期主要采取下列哪些应变措施?( )高校迁移学校国

13、立 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战区教育(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教育方针的落实措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该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战争发生时,无论是学制、课程、学校秩序、教育经费都应该以平时为原则,“以维持正常教学为主旨”。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符合战时环境”,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训练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青年学生信仰三民主义

14、,抵制共产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立民族之自信”。 在“战时须作平时看”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一批高校内迁,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另外,还建立了一批国立中学,对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建立在对战争持久性的抗战形势估计的基础上,坚持“抗战与建国兼顾”的原则,没有因抗战而放弃正常的教育,顾及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这一政策客观上维持教育的连续性,为以后国家的建设培养、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也成为国民党控制教育、抑制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效工具。因此,本题选 C。8.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

15、上学校中推行( )。(分数:2.00)A.专任制B.导师制 C.导生制D.辅导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为进一步控制学生,强化学校的训育制度,1938 年 3 月,教育部公布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推行导师制。因此,本题选 B。9.下列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控制措施的是( )。(分数:2.00)A.推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B.“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 C.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D.实行毕业会考制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学校教育的管理控制措施。主要的学校管理措施包括: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

16、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而 B 项属于教育制度改革的内容。因此,本题选 B。10.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分数:2.00)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学教育。1932 年,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同年 12 月,教育部相继公布了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文理科等

17、。因此。本题选 D。11.1937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提出了( )的办学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分数:2.00)A.党化教育B.战时须作平时看 C.三民主义D.抗战救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问题。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他们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因此,本题选 B。12.南京国民政府取消大学预科制度是在( )年。(分数:2.00)A.1929B

18、.1930 C.1931D.1932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致。南京国民党统治区的高等教育分设大学和专科学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和私立四种。1930 年,废止大学预科制度;1931 年,取消了专科学校的预科制度。因此,本题选 B。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分数:2.00)A.民办公助 B.公有公办C.公办民助D.公有民办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经验之一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办学。由于根据地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缺乏;又处在战争环境,根据地政府有限的物力、人力难以大量投入教育。因此就出现了“民办公助”

19、的办学形式。所谓民办公助,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予以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因此,本题选 A。14.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分数:2.00)A.陕北公学B.抗日军政大学 C.华北联合大学D.延安大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大”的校训内容。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后来成为抗大的校训。因此,本题选 B。15.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分数:2.00

20、)A.国民教育第一B.干部教育第一 C.群众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此时期不同的教育形式地位的把握。苏区在职干部教育开展得最早。目的在于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或训练某种专业人员,通过干部培训班、在职干部学校实施。在职干部的培训以其灵活易行的特点,在缓解苏区工作对干部的大量、急切需求和较大面积提高干部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 B。16.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 )。(分数:2.00)A.1932 年B.1933 年C.1936 年 D.1935 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大”的成立时间,要求学生识记。1936 年 6 月,西北抗日红军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

21、 年 1 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因此,本题选 C。17.下列不符合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A.大众的B.科学的C.革命的 D.民族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毛泽东明确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而 C 选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内容。因此,本题选 C。18.下列不属于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教学方法上的三大特点的是( )。(分数:2.00)A.“自学为主,教授为辅”B.“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C.“学与用的一致”D.“

22、且战且训,且训且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大的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理论与实际联系、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因此,D 选项不属于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教学方法上的三大特点。因此,本题选 D。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促使了教育与学术的结合,实现了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错误的。 20 世纪 20 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其出发点在于以学术领导行政,使教育行政学术化,因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中国学术风气未

23、浓而官僚习气根深蒂固,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结果,非但没有实现上述目标,反而使学术机构与行政机构相混淆,导致学术的官僚化。实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为了保障教育的独立性,但事实证明如此的教育更易陷入政治间的纠缠。因此,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是一次忽略中国国情的失败的教育管理改革实践,并没有实现中国教育行政机构的学术化。)解析:2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体制沿袭了 1922 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学体制最初着实是沿袭了 1922 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在

24、同一学校中并设。但到了1932 年,教育部着手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一方而使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另一方面原本力图加强的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没能得到确实的发展,从而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废止了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解析: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出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片面的。 (1)“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产生。 1929 年 4 月 26 日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以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通令颁行,其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

25、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时配套公布的还有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如何落实“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作出了具体规定。至此,“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 该宗旨就其实质而言,是国民党反共、反对民族民主革命和为建立独裁统治服务的手段,完全背离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2)“三民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则。 为了落实和强化“三民主义”教育,1931 年 6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及其方针政策。同年 9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157 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三民主

26、义教育实施原则,分别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蒙藏教育、华侨教育、派遣留学生等八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纲要”(包括课程、训育、设备三个细目)。)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3.试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作简单评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 20 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

27、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认定:外国在中国办教育是怀有政治侵略之心、经济侵略之图和文化侵略之念,为国家生存、文化延续和社会安宁计,必须收回教育权;出于培养良好国民的考虑,倡导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提倡教育和学术独立等,表现出其进步与爱国的一面。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解析:2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对学校系统中等教育阶段的整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在同一学校设立,取消中等教育的分科制,改变了 1922 年的综

28、合中学制。 (2)在取消分科制的前提下,规定普通中学由原来升学与就职兼顾的培养目标,改为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目的。 (3)在课程设置上,改革后的普通高级中学和 1922 年的分科制高中的普通科相比,基础知识得到大幅度的加强,职业准备的课程基本上被删去。)解析:25.简述“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凋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在日军大举进

29、犯、国土相继沦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勉励应变,颇有成效。首先,高校迁移,将一批重点大学迁往西南、两北,调整重组。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往云南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迁往重庆。其次,学校国立,保障部分学校正常办学。其三,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安置、培训流亡失学失业青年。其四,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战区教育。 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指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

30、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能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有所发展。)解析:26.简述“三民主义”教育的宗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产生。 1929 年 4 月 26 日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以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通令颁行,其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时配套公布的还有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如何落实“三

31、民主义”教育宗旨作出了具体规定。至此,“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 (2)“三民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则。 为了落实和强化“三民主义”教育,1931 年 6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及其方针政策。同年 9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57 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分别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蒙藏教育、华侨教育、派遣留学生等八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纲要”(包括课程、训育、设备三个细目)。)解析:2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的管理举措。(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32、1)训育制度。国民政府在对学校实行高压的同时,又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 (2)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 1937 年 1 月颁发的初级童子军管理办法对中小学校学生施行童子军训练。 (3)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五卅惨案”以后,基于民族义愤,大学院下令全国专门以上学校一律增加军事教育课程。 (4)中学毕业会考。1932 年起,教育部开始整顿全国教育,重点在中等教育。中学毕业会考是整顿的重要措施与内容之一。)解析:28.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设置了哪些课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成人教育部。农闲时上课,所有男性都得参加,授课时间为每晚 79

33、点,课程有公民学(故事、时事、精神训练等)、识字、基础知识、唱歌、武术等。课程设置以“因时因地制宜”为原则,1935 年以后规定 1630 岁的男子必须参加为期 7 周的集中学习。 (2)妇女教育部。一般为下午开课,以妇女为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基本与男性成人教育相同,同时增加了育婴及家政等内容。 (3)儿童教育部。每天上课,(妇女上课时只上半天),农忙时停课。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和公民等。以“适用”为原则,重精神陶冶。 (4)高级部。高级部课程以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为主要对象,目的是培养乡村建设的骨干人才,课程以历史、地理和农村问题为主。)解析:29.简述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的关系。(分数:

34、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应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需以乡村建设为目标,“建设、教育二者不能分开”。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然已经严重失调,而教育的功能又在于延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为重新整理和建设中国固有的文化,不使失传,不使停滞,必须借助教育之功。所以说,建设必寓于教育,乡村的进步,社会的改造,“不能不归于教育一途”。在乡村建设中,学校必然成为社会的中心,教员必然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解析:30.简述梁漱溟所认为的解决当时中国建设问题的思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35、: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为什么中国社会的改良唯有走乡村建设之路?梁漱溟认为,首先,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入手。其二,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入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地从乡村建设起。)解析:31.杨贤江是如何论述教育本质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同时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因此,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杨贤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 首先,在原始社会,教育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

36、一”,它是帮助人营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次,私有制度的产生导致教育“变质”,成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其三,未来社会的教育将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一”,“在一个更高形态上的复活”。)解析:32.简析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 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的观念,具体包括: (1)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2)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3)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33.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4

37、.1922 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与特点有哪些?并对其作简要评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产生原因及过程: 第一,中国近代学制形成后,虽经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小学过长,中学过短(七四制),中等教育又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同时,其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孕育着一场新的改革。第二,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运动。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对华政治经济影响的日

38、益加剧,美国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留美学生返国者日多,特别是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讲学,对推动教育改革起了很大作用。第三,改革旧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 1915 年,这一年,直隶省教育会发起成立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在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从而吹响了学制改革的号角。之后,第五届、第六届以及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重点讨论了学制问题,从而在全国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高潮。第四,伴随着学制改革的讨论,教育改革实践也方兴未艾,如 1920 年,舒新城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实行“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在高等学校中,1917 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率先发起改革等,这些教育改革事件为学制的最终制订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2)“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