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38902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6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分数:2.00)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4.埃里克森论述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5.下

2、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6.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7.一名教师看到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扮鬼脸却没有理睬他,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名教师之所以这么做依据的规律是(分数:2.00)A.泛化B.分化C.消退D.强化8.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9.

3、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分数:2.00)A.一种学习材料B.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11.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12.在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13.关系转换说强调影响学

4、习迁移的因素是(分数:2.00)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14.下列学习类型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D.动作技巧15.在学习“merchant 一商人”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merchant 一摸钱的一商人”。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分数:2.00)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16.丹瑟洛(Dansereau)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分数:2.00)A.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B.基本策略和支

5、持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17.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18.品德培养的方法中“小组道德讨论法”的理论基础是_。(分数:2.00)A.皮亚杰的道德判断理论B.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理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霍夫曼的移情理论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9.简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学习的定义。(分数:2.00)_20.简述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1.必答题(分数:2.00)_22.材料: 张明现

6、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到大学要学习的专业了,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的启示意义。(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6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7、(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 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因此,答案为 D。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分数:2.00)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 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被称之为平衡化。当个体已有的图式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不平

8、衡状态。此时,由于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个体的认知会向平衡状态发展。因此,答案为 B。4.埃里克森论述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 解析:解析: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被称之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因此,答案为 D。5.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解析:解析:合作型与竞争型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视觉型与听

9、觉型是从生理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6.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时跟他说“宝贝,乖”,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孩子(分数:2.00)A.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 B.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C.进行了社会学习D.习惯化了解析: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答案为 A。7.一名教师看到一个学生在

10、上课的时候扮鬼脸却没有理睬他,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名教师之所以这么做依据的规律是(分数:2.00)A.泛化B.分化C.消退 D.强化解析:解析: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扮鬼脸的目的可能是要吸引教师的注意,如果理会他,实质上就是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强化,如果不理睬他,则是对他的行为进行消退。8.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 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解析:解析: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知觉和问题解决,他们对于学习领域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于大猩猩问题解决的研究实现的。9.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分数:2.00)A.一种学习材料 B.

11、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解析: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学习材料,当学生不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时向学生呈现,可帮助学生同化新的知识。它具有的特点是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 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解析: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的内在动机论述的情形是一致的。11.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

12、拉 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解析:解析:班杜拉在 1977年最初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强调个人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12.在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 B.命题C.表象D.产生式解析:解析: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表征。图式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知觉性的(表象),也可以是命题性的。图式中既包括范畴的必要性特征,也包括范畴的特点性特征。这是图式与概念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例如,“鸟”的概念中不含“鸟会飞”这一属性,但鸟的图式中可以包含这一特点性特征

13、,以帮助者学习者对大部分鸟进行了解。13.关系转换说强调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是(分数:2.00)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解析: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迁移理论是关系转化说,强调每种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各要素之间关系具有某种关联时,学习迁移才能发生。14.下列学习类型不属于技能的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反射动作 D.动作技巧解析:解析:反射动作是动作技能产生的基础,但反射动作本身不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属于认知技能的范畴。动作技巧是动作技能达到高水平的程度。15.在

14、学习“merchant 一商人”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merchant 一摸钱的一商人”。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分数:2.00)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解析: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16.丹瑟洛(Dansereau)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分数:2.00)A.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B.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解析:解析:温斯坦(

15、weinstein)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丹瑟洛(DariSereau)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迈克卡(Mckerchie)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同时,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因此本题选 B。17.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斯皮尔曼B.瑟斯顿 C.卡特尔D.加德纳解析:解析:英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认为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因此本题选 B。18.品德培养的方法中“小组道德讨论法”的理论基础是_。(分数:2.00)A.皮亚杰的道德判断理论B.科

16、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霍夫曼的移情理论解析:解析:小组道德讨论即让学生在小组中就某个有关道德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的品德培养方法。这是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判断而设计的德育模式。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道德两难的故事。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19.简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学习的定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学家提出了众多关于学习的定义,对其进行概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 (1)从功能上讲,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2)从学习的过程或学习的来源来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3)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之后获

17、得行为或思维较为持久的变化。 因此,可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行为或思维持久的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基本含义的内容。不同学者虽给学习下的定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学习的功能、学习的发生和学习的结果三个维度进行概括。20.简述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其中创造性认知品质是指创造性心理结构中与认知加工过程有关的部分,它是创造心理活动的核心,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认知策略三个方面。 创造性人格品质

18、是有创造性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品质,对创造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创造性动力特征、创造性情意特征和创造性人格特征等。 创造性适应品质是指个体在其创造性认知品质和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应对,对内在创造过程进行调试的创造性行为倾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的基本结构的内容。对于创造性个体特征的研究主要从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展开。由于创造性行为倾向除了个体的认知特点和人格特点对其产生影响,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创造性的个体特征还包括创造性的适应品质,即个体如何将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机的互动。三、分析论述

19、题(总题数:2,分数:4.00)21.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2.材料: 张明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到大学要学习的专业了,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的启示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可以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

20、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八阶段论,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分别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阶段(出生1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13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36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612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阶段(1218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或

21、建立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 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1830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亲密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阶段(3060 岁):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发展,即繁殖感,个人除了关心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另一种是消极的发展,即停滞感,就是只顾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关心,它是指自觉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阶段(60 岁以上):有些人积极地解决了前面七个阶段中的

22、发展危机,此时他们具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屡遭挫折的人在回忆自己一生时,经常体验到失败甚至绝望。 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 (3)张明人格发展特点张明处在中学阶段的末期,这一阶

23、段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然而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知所措,说明这一阶段他的人格发展存在危机并未形成自我同感。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生同一感获得教育的启示意义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人格发展,使他们每一个阶段所存在的危机都能顺利解决,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感的最终获得是有帮助的。 其次,顺利实现同一感,关键是教师或父母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尝试。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学习这一理论要体会人格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人格发展与智育的关系。人格完善应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人格的发展对于智育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