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38902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7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教育学与心理学背离的时期是(分数:2.00)A.19001920年B.19201960年C.19601980年D.1980一现在3.在维果茨基看来,下面的心理机能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是(分数:2.00)A.感觉B.直观性思维C.知觉D.随意注意4.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

2、这样妻子得救,他们将来还会重聚,那么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分数:2.00)A.好孩子定向阶段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C.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5.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6.钱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对此进行解释的是(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建立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的自发恢复7.妈妈对孩子说:“你只有完成作业才能去打篮球”。妈妈运用的原理或技术是(分数:2.00)A.行为塑造技术B.行为矫正技术C.渐退技术D.普雷马克原

3、理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9.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建构主义B.格式塔学习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10.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11.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

4、拉的理论,表明该生(分数:2.00)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12.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13.“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中蕴含的学习心理是(分数:2.00)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迁移D.学习过程14.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技能的是(分数:2.00)A.跳绳B.系鞋带C.眨眼D.使用纸笔计算15.某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一个段落无法读懂,又重新阅读前面的段落,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5、(分数:2.00)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力加工策略16.下面各项中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B.问题解决是学习过程C.问题解决是回忆过程D.问题解决是探究过程17.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中,成功智力不包括(分数:2.00)A.分析性智力B.社会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实践性智力18.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情感发展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弗洛伊德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

6、化过程。(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1.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2.必答题(分数:2.00)_23.试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7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教育学与心理学背离的时期是(分数:2.00)A.19001920年B.19201960年

7、C.19601980年D.1980一现在解析:解析:这一时期心理学家进入实验室从事学习过程与学习实质的研究,没有关注教育实践。教育学家没有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教育实践。因此,答案为 B。3.在维果茨基看来,下面的心理机能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是(分数:2.00)A.感觉B.直观性思维C.知觉D.随意注意 解析: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因此,答案为 D。4.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

8、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这样妻子得救,他们将来还会重聚,那么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分数:2.00)A.好孩子定向阶段B.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C.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解析:解析:题中儿童判断海因茨是否应该偷药考虑的是海因茨的行为对他有无好处,这符合前习俗水平第二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点。因此,答案为 B。5.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 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

9、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6.钱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对此进行解释的是(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建立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 D.条件反射的自发恢复解析:解析:钱实质上不是无条件刺激,但由于无条件刺激与它进行过反复配对,它也可以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中性刺激伴随出现,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是高级条件反射

10、。7.妈妈对孩子说:“你只有完成作业才能去打篮球”。妈妈运用的原理或技术是(分数:2.00)A.行为塑造技术B.行为矫正技术C.渐退技术D.普雷马克原理 解析:解析: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强调用活动作为强化物,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因此,答案为 D。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 解析:解析: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

11、基本结构的掌握发展认知结构。9.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建构主义 B.格式塔学习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10.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 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解析:解析:宋钦宗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刻苦读书、博

12、取功名。读书之目的不是当下的快乐,而是未来的生活富足、社会地位,因此,涉及远景动机、外部动机和成就动机。11.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分数:2.00)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解析:解析: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答案为 C。

13、12.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解析:解析: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同化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以定义的方式直接传授概念的特征。13.“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中蕴含的学习心理是(分数:2.00)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迁移 D.学习过程解析:解析:当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的时候,学习迁移就发生了。14.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技能的是(分数:2.00)A.跳绳B.系

14、鞋带C.眨眼D.使用纸笔计算 解析:解析: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认知技能是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操作的技能,动作技能是对骨骼和肌肉进行操作的技能。但需注意的是,动作技能一定通过肌肉和骨骼的操作表现出来,有肌肉和骨骼反应的技能未必是动作技能。使用纸笔计算虽有手指运动,但属于认知技能。因此,答案为 D。15.某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一个段落无法读懂,又重新阅读前面的段落,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分数:2.00)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 D.精力加工策略解析: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本题中所涉及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是否读懂

15、文章,并在无法读懂的情况下采取调节策略,使自己能够理解文章内容。16.下面各项中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分数:2.00)A.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B.问题解决是学习过程C.问题解决是回忆过程 D.问题解决是探究过程解析:解析: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或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思维的操作,学习面对从未遇到的困境需要积极地探究,问题解决之后学习者又积累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也是探究过程和学习过程。仅仅靠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7.在斯腾伯格的成

16、功智力理论中,成功智力不包括(分数:2.00)A.分析性智力B.社会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D.实践性智力解析:解析: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因此本题选B。18.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情感发展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弗洛伊德 解析:解析: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虽未直接关注道德的发展,但其在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中提出的超我的概念,涉及了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

17、内化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提出图式的概念作为认知发展的结果。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儿童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即皮亚杰所说的“遗传性图式”:它只有少量的几种,如“吸吮图式”“抓握图式”等,正是依靠这种“遗传性图式”,婴儿作出了最初的反应,开始了构造图式的漫长历程。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主体和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具体来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

18、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或建构新的图式。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因此,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内向外逐渐展开的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些固有的先天图式,这些图式经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渐发展强大,因此,他强调智慧发展由内向外的过程。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1.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 (1)面对面的互动; (2

19、)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每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 (4)要具备合作技能; (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2.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3.试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

20、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他人意愿,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 依从现象有从众与服从两种表现或类型。从众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影响内化的心理基础,包括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遵从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分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 (3)社会规范的信奉信奉是内化的高级阶段,是指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此时,学习者所做出的规范行为是由自己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理解。社会规范学习过程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是个体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渐渐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己一部分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