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38955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文件系统用位图法表示磁盘空间的分配情况,位图存于磁盘的 32127 号块中,每个盘块占 1024个字节,盘块和块内字节均从 0开始编号。假设要释放的盘块号为 409612,则位图中要修改的位所在的盘块号和块内字节序号分别是_。(分数:2.00)A.81、1B.81、2C.82、1D.82、23.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 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

2、移动。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 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_。(分数:2.00)A.110,170,180,195,68,45,35,12B.110,68,45,35,12,170,180,195C.110,170,180,195,12,35,45,68D.12,35,45,68,110,170,180,1954.某硬盘有 200个磁道(最外侧磁道号为 0),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130,42,180,15,199,当前磁头位于第 58号磁道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按照 SCAN调度方法处理完上述请求后,磁头移过的磁

3、道数是_。(分数:2.00)A.208B.287C.325D.3825.本地用户通过键盘登录系统时,首先获得键盘输入信息的程序是_。(分数:2.00)A.命令解释程序B.中断处理程序C.系统调用服务程序D.用户登录程序6.用户程序发出磁盘 IO 请求后,系统的正确处理流程是_。(分数:2.00)A.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B.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C.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D.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7.操作系的 IO 子系统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每一层明确定义了与邻近层次的接口,其合理的层次组织

4、排列顺序是_。(分数:2.00)A.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B.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C.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D.用户级 IO 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8.用户程序发出磁盘 IO 请求后,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_。(分数:2.00)A.用户程序B.系统调用处理程序C.设备驱动程序D.中断处理程序9.下列选项中,不能改善磁盘设备 IO 性能的是_。(分数:2.00

5、)A.重排 IO 请求次序B.在一个磁盘上设置多个分区C.预读和滞后写D.优化文件物理块的分布10.某文件占 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 100s,将缓冲区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 50s,CPU 对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 50s。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下,读入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_。(分数:2.00)A.1500s、1000sB.1550s、1100sC.1550s、1550sD.2000s、2000s11.在系统内存中设置磁盘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_。(分数:2.00)A.

6、减少磁盘 FO次数B.减少平均寻道时间C.提高磁盘数据可靠性D.实现设备无关性12.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区均采用单缓冲,从外设读入 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 100,从系统缓冲区读入 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 5,对用户工作区中的 1个数据块进行分析的时间为90(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 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_。 (分数:2.00)A.200B.295C.300D.39013.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 IO 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_。(分数:2.00)A.逻辑设备名B.物理设备名C.主设备号D.从设备号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_。(分数:

7、2.00)A.网络的层次B.每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15.在 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分数:2.00)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16.在 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_。(分数:2.00)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17.在 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_。(分数:2.00)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18.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_。(分数:2.00)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

8、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19.若下图为 10BaseT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_。 (分数:2.00)A.0011 0110B.1010 1101C.0101 0010D.1100 010120.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 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编码 1和编码 2分别是_。(分数:2.00)A.NRZ和曼彻斯特编码B.NRZ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C.NRZI和曼彻斯特编码D.NRZ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21.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01bps,采用 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_。(分数:2.00)A.600波特B.1200波特C

9、.4800波特D.9600波特22.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 4种振幅的 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2.00)A.12kbpsB.24kbpsC.48kbpsD.96kbps23.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_。(分数:2.00)A.信噪比B.频率宽带C.调制速率D.信号传播速度2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100Mbs,分组大小为 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 20B。若主机 H1向主机 H2发送一个大小为 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

10、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开始到 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_。(分数:2.00)A.80msB.8008msC.8016msD.8024ms25.主机甲通过 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 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 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 1个大小为 8Mb(1M=10 6 )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_。(分数:2.00)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D.1600ms、801

11、ms26.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_。(分数:2.00)A.机械特性B.功能特性C.过程特性D.电气特性27.HDLC协议对 0111110001111llO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_。(分数:2.00)A.01111100 00111110 10B.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C.01111100 01111101 0D.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28.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_。(

12、分数:2.00)A.2B.3C.4D.5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2.00)29.综合应用题 41-47小题。(分数:6.00)_假设计算机系统采用 CSCAN(循环扫描)磁盘调度策略,使用 2KB的内存空间记录 16384个磁盘块的空闲状态。(分数:6.00)(1).请说明在上述条件下如何进行磁盘块空闲状态的管理。(分数:2.00)_(2).设某单面磁盘旋转速度为 6000rmin,每个磁道有 100个扇区,相邻磁道间的平均移动时间为 1ms。若在某时刻,磁头位于 100号磁道处,并沿着磁道号增大的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磁道号请求队列为50,90,30,120,对请求队列中的每个

13、磁道需读取 1个随机分布的扇区,则读完这 4个扇区点共需要多少时间?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分数:2.00)_(3).如果将磁盘替换为随机访问的 Flash半导体存储器(如 U盘、SSD 等),是否有比 CSCAN更高效的磁盘调度策略?若有,给出磁盘调度策略的名称并说明理由;若无,说明理由。(分数:2.00)_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文件系统用位图法表示磁盘空间的分配情

14、况,位图存于磁盘的 32127 号块中,每个盘块占 1024个字节,盘块和块内字节均从 0开始编号。假设要释放的盘块号为 409612,则位图中要修改的位所在的盘块号和块内字节序号分别是_。(分数:2.00)A.81、1B.81、2C.82、1 D.82、2解析:解析:盘块号=起始块号+ 盘块号(1024*8)=32+ 409612(1024*8)=32+50=82,这里问的是块内字节号而不是位号,因此还需要除以 8(1字节=8 位),块内字节号=(盘块号(1024*8)83.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 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

15、180,170,195,采用 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_。(分数:2.00)A.110,170,180,195,68,45,35,12 B.110,68,45,35,12,170,180,195C.110,170,180,195,12,35,45,68D.12,35,45,68,110,170,180,195解析:解析:SCAN 算法类似电梯的工作原理。首先,当磁头从 105道向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时,便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服务所有大于 105的磁道号(110,170,180,195);往回移动时又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服务(68,45,35,12)。4.某硬盘有 20

16、0个磁道(最外侧磁道号为 0),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130,42,180,15,199,当前磁头位于第 58号磁道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按照 SCAN调度方法处理完上述请求后,磁头移过的磁道数是_。(分数:2.00)A.208B.287C.325 D.382解析:解析:SCAN 算法就是电梯调度算法。顾名思义,如果开始时磁头向外移动就一直要到最外侧,然后再返回向内侧移动,就像电梯若往下则一直要下到最底层需求才会再上升一样。当期磁头位于 58号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先依次访问 130和 199,然后再返回向外侧移动,依次访问 42和 15,故磁头移过的磁道数是:(199-58)+(199-15)=3

17、25。5.本地用户通过键盘登录系统时,首先获得键盘输入信息的程序是_。(分数:2.00)A.命令解释程序B.中断处理程序 C.系统调用服务程序D.用户登录程序解析:解析:键盘是典型的通过中断 I0 方式工作的外设,当用户输入信息时,计算机响应中断并通过中断处理程序获得输入信息。6.用户程序发出磁盘 IO 请求后,系统的正确处理流程是_。(分数:2.00)A.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B.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C.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D.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解析:解析:输入输出软件一般从上到

18、下分为四个层次:用户层、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中断处理程序。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层也就是系统调用的处理程序。 当用户使用设备时,首先在用户程序中发起一次系统调用,操作系统的内核接到该调用请求后请求调用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再转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当设备准备好或所需数据到达后设备硬件发出中断,将数据按上述调用顺序逆向回传到用户程序中。7.操作系的 IO 子系统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每一层明确定义了与邻近层次的接口,其合理的层次组织排列顺序是_。(分数:2.00)A.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B.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19、C.用户级 IO 软件、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D.用户级 IO 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解析:解析:设备管理软件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用户层、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调用处理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中断处理程序。8.用户程序发出磁盘 IO 请求后,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_。(分数:2.00)A.用户程序B.系统调用处理程序C.设备驱动程序 D.中断处理程序解析:解析:计算磁盘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题中的功能因设备硬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应由厂家提供

20、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9.下列选项中,不能改善磁盘设备 IO 性能的是_。(分数:2.00)A.重排 IO 请求次序B.在一个磁盘上设置多个分区 C.预读和滞后写D.优化文件物理块的分布解析:解析:对于 A,重排 FO请求次序也就是进行 IO 调度,从而使进程之间公平地共享磁盘访问,减少 IO 完成所需要的平均等待时间。对于 C,缓冲区结合预读和滞后写技术对于具有重复性及阵发性的IO 进程改善磁盘 IO 性能很有帮助。对于 D,优化文件物理块的分布可以减少寻找时间与延迟时间,从而提高磁盘性能。在一个磁盘上设置多个分区与改善设备 IO 性能并无多大联系,相反还会带来处理的复杂和降低利用率。10.某

21、文件占 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 100s,将缓冲区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 50s,CPU 对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 50s。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下,读入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_。(分数:2.00)A.1500s、1000sB.1550s、1100s C.1550s、1550sD.2000s、2000s解析:解析:在单缓冲区中,当上一个磁盘块从缓冲区读入用户区完成时,下一磁盘块才能开始读入,也就是当最后一块磁盘块读入用户区完毕时所用时间为 15010=1500s,加上处

22、理最后一个磁盘块的时间50s,得 1550s。双缓冲区中,不存在等待磁盘块从缓冲区读入用户区的问题,10 个磁盘块可以连续从外存读入主存缓冲区,加上将最后一个磁盘块从缓冲区送到用户区的传输时间 50s 以及处理时间50s,也就是 10010+50+50=1100s。11.在系统内存中设置磁盘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_。(分数:2.00)A.减少磁盘 FO次数 B.减少平均寻道时间C.提高磁盘数据可靠性D.实现设备无关性解析:解析:磁盘和内存的速度差异,决定了可以将内存经常访问的文件调入磁盘缓冲区,从高速缓存中复制的访问比磁盘 IO 的机械操作要快很多很多。12.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区均采用单缓冲,

23、从外设读入 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 100,从系统缓冲区读入 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 5,对用户工作区中的 1个数据块进行分析的时间为90(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 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_。 (分数:2.00)A.200B.295C.300 D.390解析:解析:数据块 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 105,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 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 1进行分析处理时,数据块 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 105,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 2进行处理的时间 90,总共是 300,答案为 C。13.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 IO 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

24、是_。(分数:2.00)A.逻辑设备名 B.物理设备名C.主设备号D.从设备号解析:解析:设备管理具有设备独立性的特点,操作系统以系统调用方式来请求某类设备时,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而在程序实际执行时,将逻辑设备名转换为对应的物理设备名。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_。(分数:2.00)A.网络的层次B.每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解析: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体系结构,分层就涉及到对各层功能的划分,因此A、B、D 正确。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它不包括各层协议的具体实现细节。计算机网络中在讲解网络层次时,仅有讲各层的协议和功能,而

25、内部实现细节则没有提及。内部实现细节是由具体设备厂家来确定的。15.在 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分数:2.00)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 C.会话层D.应用层解析:解析: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通过端口号),即端到端的通信。而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这个结点包括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不能称为端系统。网络层负责主机到主机的逻辑通信。因此选 B。16.在 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_。(分数:2.00)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解析:解析:在 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的

26、相邻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 OSI七层协议的第六层。表示层的功能是表示出用户看得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主要完成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文本压缩、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17.在 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_。(分数:2.00)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 D.网络层解析:解析: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会话层的下一层,即传输层,选 C。18.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_。(分数:2.00)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解析:解析:TCPIP 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

27、、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考查IP首部,如果是面向连接的,则应有用于建立连接的字段,但是没有;如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则至少应有序号和校验和两个字段,但是 IP分组头中也没有(IP 首部中只是首部校验和)。通常有连接、可靠的应用是由运输层的 TCP实现的。19.若下图为 10BaseT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_。 (分数:2.00)A.0011 0110 B.1010 1101C.0101 0010D.1100 0101解析:解析:10BaseT 即 10MbS 的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隔为低电平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表示码元

28、 1;码元 0正好相反。也可以采用相反的规定。故对应比特串可以是 0011 0110,或 1100 1001。20.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 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编码 1和编码 2分别是_。(分数:2.00)A.NRZ和曼彻斯特编码 B.NRZ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C.NRZI和曼彻斯特编码D.NRZ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解析:解析:NRZ 是最简单的串行编码技术,用两个电压来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如高电平表示 1,低电平表示 0,题中编码 1符合。NRZI 则是用电平的一次翻转来表示 1,与前一个 NRZI电平相同的电平表示 0。曼侧斯特编码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

29、隔为低电平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表示 1;0 的表示正好相反,题中编码 2符合。21.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01bps,采用 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_。(分数:2.00)A.600波特B.1200波特 C.4800波特D.9600波特解析:解析:波特率 B与数据传输率 C的关系:C=Blog 2 N,N 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采用 4种相位,也即可以表示 4种变化,故一个码元可携带 log 2 4=2bit信息,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比特率2=1200 波特。22.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 4种振幅的 QAM调制技术,则该

30、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2.00)A.12kbpsB.24kbps C.48kbpsD.96kbps解析:解析:采用 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 4种幅度的 QPAM调制方法,每个信号可以有 16种变化,传输4bit的数据。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为 23k4=24kbps。23.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_。(分数:2.00)A.信噪比B.频率宽带C.调制速率D.信号传播速度 解析:解析:由香农定理可知,信噪比和频率带宽都可以限制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所以信噪比和频率带宽对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是有影响的,A、B 错误;信道的传输速率实际上就是信号的发送速率,而

31、调制速度也会直接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C 错误;信号的传播速度是信号在信道上传播的速度,与信道的发送速率无关,选 D。2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100Mbs,分组大小为 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 20B。若主机 H1向主机 H2发送一个大小为 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开始到 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_。(分数:2.00)A.80msB.8008msC.8016ms D.8024ms解析:解析:分组大小为 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 20B,则分组携带的数据大小为 980B,

32、文件长度为980000B,需拆分为 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 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由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最短路径经过 2个分组交换机。 当 t=1M8,(100Mbits)=80ms 时,H1 发送完最后一个比特。 当 H1发送完最后一个分组时,该分组需要经过 2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在 2次转发完成后,所有分组均到达 H2。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t 0 =1K8(100Mbits)=008ms。 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当t=80ms+2t 0 =8016ms 时,H2 接收完文件,

33、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8016ms。25.主机甲通过 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 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 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 1个大小为 8Mb(1M=10 6 )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_。(分数:2.00)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D.1600ms、801ms 解析:解析:不进行分组时,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8Mb10Mbps=800ms,采用报文交换时,主机甲发送报文需要一次时延,

34、而报文到达路由器进行存储转发又需要一次时延,总时延为 800ms*2=1600ms。进行分组后,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10kb10Mbps=1ms,一共有 8Mb10kb=800 个分组,主机甲发送 800个分组需要 1ms*800=800ms的时延,而路由器接受到第一个分组后直接开始转发,即除了第一个分组,其余分组经过路由器转发不会产生额外的时延,总时延就为 800ms+1ms=801ms。26.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_。(分数:2.00)A.机械特性B.功能特性C.过程特性 D.电气特性解析:解析:概念题,过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过程和时序关系。2

35、7.HDLC协议对 0111110001111llO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_。(分数:2.00)A.01111100 00111110 10 B.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C.01111100 01111101 0D.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解析:解析:HDLC 协议对比特串进行组帧时,HDLC 数据帧以位模式 0111 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 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填充一个“0”。因此组帧后的比特串为 011111 0 0 0011111 0 10(下划线部分为新增的 0)。28.数

36、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_。(分数:2.00)A.2B.3C.4 D.5解析:解析:在后退 N帧协议中,当接收方检测到某个帧出错后,则简单地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续的所有帧。这里应注意,连续ARQ 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因此本题中收到 3的确认帧就表示编号为0、1、2、3 的帧已接收,而此时发送方未收到 1号帧的确认只能代表确认帧在返回的过程中丢失了,而不代表 1号帧未到

37、达接收方。因此需要重传的帧为编号是 4、5、6、7 的帧。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2.00)29.综合应用题 41-47小题。(分数:6.00)_解析:假设计算机系统采用 CSCAN(循环扫描)磁盘调度策略,使用 2KB的内存空间记录 16384个磁盘块的空闲状态。(分数:6.00)(1).请说明在上述条件下如何进行磁盘块空闲状态的管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用位图表示磁盘的空闲状态。每位表示一个磁盘块的空闲状态,共需要1638432=512 个字=5124 个字节=2KB,正好可放在系统提供的内存中。)解析:(2).设某单面磁盘旋转速度为 6000rmin,每

38、个磁道有 100个扇区,相邻磁道间的平均移动时间为 1ms。若在某时刻,磁头位于 100号磁道处,并沿着磁道号增大的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磁道号请求队列为50,90,30,120,对请求队列中的每个磁道需读取 1个随机分布的扇区,则读完这 4个扇区点共需要多少时间?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采用 CSCAN调度算法,访问磁道的顺序和移动的磁道数见下表。 )解析:(3).如果将磁盘替换为随机访问的 Flash半导体存储器(如 U盘、SSD 等),是否有比 CSCAN更高效的磁盘调度策略?若有,给出磁盘调度策略的名称并说明理由;若无,说明理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采用 FCFS(先来先服务)调度策略更高效。因为 Flash半导体存储器的物理结构不需要考虑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可直接按 IO 请求的先后顺序服务。)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