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39122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2.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分数:2.00)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3.滋阴以制阳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4.阳中求阴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5.“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

2、用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6.下列哪项不属于缓则治本(分数:2.00)A.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B.气虚自汗,应补气C.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D.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7.滋阴以制阳的治法属于(分数:2.00)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8.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的具体方法(分数:2.00)A.滋阴B.养血C.温阳D.消导9.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属于(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10.下列哪项不属于反治(分数:2.00)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以补开塞D.实则泻之11.

3、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属于(分数:2.00)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12.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分数:2.00)A.养性调神B.护肾保精C.体魄锻炼D.顺应自然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分数:4.00)(1).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治法(分数:2.00)A.B.C.D.(2).寒病即见寒象所采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B.C.D.A早上 B晚上 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D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分数:4.00)(1).“用寒远寒”是什么的用

4、药提醒(分数:2.00)A.B.C.D.(2).补中益气汤最好在什么时间服(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以热治热适用于(分数:2.00)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14.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分数:2.00)A.肝B.脾C.心D.肾15.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分数:2.00)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16.寒因寒用适用于(分数:2.00)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 iiEC.阳偏盛的实热证D.热厥证17.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分数:2.00)A.纯虚证B

5、.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18.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A.清泻阳热的方法B.滋阴法C.温散阴寒法D.益气回阳固脱19.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分数:2.00)A.锻炼身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20.下列各项中。属于“补其不足”的是(分数:2.00)A.虚则补之B.通因通用C.阴病治阳D.塞因塞用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 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解析:解析:疾病

6、预防包括: (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2.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分数:2.00)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解析: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

7、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3.滋阴以制阳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 D.虚寒证解析: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 (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 (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4.阳中求阴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B.阴偏衰 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解析:解析: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

8、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5.“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解析:解析: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故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6.下列哪项不属于缓则治本(分数:2.00)A.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B.气虚自汗,应补气C.新感已愈

9、而转治宿疾D.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 解析:解析: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7.滋阴以制阳的治法属于(分数:2.00)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解析: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包括: (1)滋阴以制阳一一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一一阳病治阴; (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8.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的具体方法(分数:2.00)A.滋阴B.养血C.温阳D.消导 解析:解析:扶正指用补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虚证。如益气、滋阴、养血、温阳等。9.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在甘寒养胃的方

10、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属于(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 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解析:解析:清代医家叶天士,根据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病势进一步发展耗及肾阴的病变规律,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并提出了“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这是既病防变法则具体应用的范例。10.下列哪项不属于反治(分数:2.00)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以补开塞D.实则泻之 解析: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反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11.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

11、胀满、大便不畅时,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属于(分数:2.00)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 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解析:解析:反治,即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符合的病证。塞因塞用之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而致经闭者,由于血源不足,故当补益气血而充其源,则无须用通药而经自来。又如肾阳虚衰,推动蒸化无力而致的尿少癃闭,当温补肾阳,温煦推动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则小便自然通利。再如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

12、满、大便不畅时,是因为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因此,以补开塞,主要就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12.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分数:2.00)A.养性调神B.护肾保精C.体魄锻炼D.顺应自然 解析:解析:“治未病”三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内经一书,而治未病的理念出现得更早。“易之三义,治未病备矣。”上古天真论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则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所谓健康未病者也。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

13、适当增减衣被等。故选D。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分数:4.00)(1).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治法(分数:2.00)A.B. C.D.解析:(2).寒病即见寒象所采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寒因寒用又叫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即用寒凉药清其内热。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14、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A早上 B晚上 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D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分数:4.00)(1).“用寒远寒”是什么的用药提醒(分数:2.00)A.B.C. D.解析:(2).补中益气汤最好在什么时间服(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表达气候对用药的指导作用。气候寒冷慎用寒药。早上阳气升,让药顺阳气升发而扶正。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以热治热适用于(分数:2.00)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 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 解析:解析:真寒假热证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

15、拒而成,故又称“阴盛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越阴极似阳的现象,其表现如;身热,面色浮红,口渴,脉大等似属热证,但病人身虽热却反欲盖衣被,渴欲热饮而饮不多,面红时隐时显,浮嫩如妆,不象实热之满面通红,脉大却按之无力。同时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症状。所以,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阳气虚极。浮越于外是格阳之象,本质是虚寒证。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症候。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了。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因热用”

16、。14.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分数:2.00)A.肝B.脾 C.心D.肾 解析:解析: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调补脾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调补脾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15.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分数:2.00)A.心的生理特性 B.真气状态 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解析:解析: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

17、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

18、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16.寒因寒用适用于(分数:2.00)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 iiE C.阳偏盛的实热证D.热厥证 解析:解析: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肢厥冷的

19、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17.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分数:2.00)A.纯虚证 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 解析:解析:扶正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扶正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而邪不盛实的虚证。如气虚、阳虚证,宜采取补气、壮阳法治疗;阴虚、血虚证,宦采取滋阴、养血法治疗。18.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

20、A.清泻阳热的方法 B.滋阴法C.温散阴寒法 D.益气回阳固脱解析:解析: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1)抑其阳盛:“阳盛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应用清泻阳热,“治热以寒”的法则治疗。 (2)损其阴盛:对“阴盛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应当温散阴寒,“治寒以热”,用“寒者热之”的法则治疗。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在阴阳偏盛的病变中,如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以扶阳或滋阴之法。清泻阳热的方法、温散阴寒法适用于实证治法,属损其有余范畴。19.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分数:2.00)A.锻炼身体B.药物预

21、防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解析:解析: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所谓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20.下列各项中。属于“补其不足”的是(分数:2.00)A.虚则补之 B.通因通用C.阴病治阳 D.塞因塞用 解析:解析:补其不足,虚则补之;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因此 A、D选项均属于“补其不足”的治疗方法。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因此 B 选项的通因通用属于“泻其有余”的治疗。阴病治阳即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因此,C 选项的阴病治阳亦属于“补其不足”。故选 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