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921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4 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 第 卷 一、选择题 24.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 B项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故选 B。 A C D 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 答案: B 25.宋代,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

2、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宋代: 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 ) 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刻书风行一时 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所以 都不正确。 从“灾及梨枣”的成语可以分析出宋代雕刻材料多用梨木和枣木,并且从中可以看出刻书风行一时,因此正确,故选 C。 答案: C 26.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 , 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 , 这话大错。” 1912 年 1 月1 日 ,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 ,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

3、一国 ,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 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 ,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 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 , 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解析: 材料中孙中山否定了 “排满主义 ”提出了 “民族统一 ”、民族团结的思想。近代民族主义的主张并不是孙中山最早提出的 ,因此 B 错;材料中并未涉及民主革命的内容 ,因此 C 错 ;D 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正 确答案是 A。 答案: A 27.“以为不

4、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 , 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 , 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 , 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 , 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 1930 年 5月 24 日 ) 这说明当时 ( )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解析: 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但并不能表明俄国人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因此 A 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

5、, B错误; C 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 D 答案: D 28.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 ,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解析: 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 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1982 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6、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 的指导思想。据此 A 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 BCD 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9.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 , 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 , 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 ,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 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

7、读信息能力。由 “沙家浜 ”、 “红灯记 ”、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可看出“双百 ”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 “百花凋零 ”的局面,这是 “文革 ”中的景象。 故选 B。 A项是在 1957 年; CD 项是在 1958 年,因此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0.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 年 34 万 2 400 万 5 219 127 万 205 11.7 万 2003 年 49.13 万 1.25 亿 10.09 万 9 115.13 万 1 911 1 175.05 万 出现以

8、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 )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211 工程”的推动 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 B. C. D. 解析: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有了明显发展,这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项都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且都是在这个时间段,符合题意,故选 C。 说法与教育的迅速发展无关。 答案: C 31.19 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到:“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什么思想 ( ) A.神明至上 B.人文主义 C.禁欲主义 D.理性精神 解析: 从

9、材料“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可以看出这是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B。 AC 项强调的是神和压制人的欲望,与材料主旨意思相反; D 项强调的是人的解放,更多的是对人的个性解放的一种规范。 答案: B 32.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 , 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 , 他们都主张 ( ) A.推翻君主制 , 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 , 实现社会 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 , 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 , 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 启蒙思想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B项排除;题干中认为 “国家是 必

10、不可少的恶 ”, D 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 A、 C 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然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 A项与题意不符, C 项正确。 答案: C 33.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 A.宇宙是本难以理

11、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D.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故 A项不正确;材料中 “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 ”,故 D 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表达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故 B 项不正确;由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并且拒接宗教的攻击,可知答案 C 项正确。 答案: C 34.“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 , 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

12、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从材料“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可以分析的出这是现代主义的风格,现代主义主张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反映世界,故选 D, A项是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表现形式; B项是在革命胜利后,因为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描述的理性世界的不满而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C 项是直接描绘现实。 答案: D 35.著名史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 ) A.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B.距

13、今 4800 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丝带、绢片 C.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本草纲目记载:“麦苗,味辛、性寒、无毒。功能与主治:主清除热毒、益气调中” 解析: 根据题干中对史识的定义 “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 ”,就是在一定的 “史观 ”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 C 项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符合所给的定义。 ABD 几项均是对事物的描述,未涉及到历史结论。故此题应选 C 项 。 答案: C 第卷( 160) 本卷包括必考题

14、,第 36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40.( 25 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 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 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 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

15、学界还将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 分) (2)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6、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2 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8 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 3 个词语中任选 1 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2分) 解析: 本题以话题引入考查中西思想的发展与交融,跨度大,注重线索梳理和综合分析。第(1)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 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可以分析的出古代的科学和 程朱理学有很大的关系 ,在

17、此基础上 进行 分析。第 (2)问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及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可以结合信息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 ”“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 19 世纪中叶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演变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分析。第 (3)问考查西方民主思想的变化,注意答题角度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 从材料“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进行分析。 第 (4)问具有开放性,注意根据第 (2)(3)问总结分析思路, 明确答题角度(含义或用法变化过程及原因) 答案: (1)科举制度( 1 分);

18、“究天理”( 2 分) (2)变化: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2 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 3 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 2 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 3 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 分) (3)代议制度建立;( 2 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 3 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 3 分) (4)本问总分 2 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41.(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

19、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 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 (4 分 )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4 分 )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 1 300 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找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 1 600 种耐热材料和 6 000 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 1879 年 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

20、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 45 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作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 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4 分 )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 分 ) 解析: 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第 (1)问考查的是近代科技兴起的原因,而材料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是经济和思想方面

21、。要从 “经济发展 ”和 “思想解放 ”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第 (2)问主要是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 主要考查科技发展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第 (3)问主要考查历史人物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 ,从材料“爱迪生试验了 1 600 种耐热材料和 6 000 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可以分析的出爱迪生的执着精神;从材料“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可以看出爱迪生的学习精神等, 注意依据材料回答,切忌脱离材料;。第 (4)问属于探究式问题,只要符合科技与人文的理念即可。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

2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 分) (2)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 分) (3)执著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自身素质。( 4 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 分) 42. (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

23、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 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 1912 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 122 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

24、采。虽然他们 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 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 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此题是开放性的 伦文性的 试题, 历史小论文 ( 观点类 )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需

25、要首先明了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可以认同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志和高水平文化。也可以认同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分析时都是要论据充分。 答案: 观点一: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志和高水平文化。 主要史实: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 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观点二: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主要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技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质变的作用;到了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坚船利炮打开 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文明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