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39263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13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 )(分数:2.00)A.镇压反革命运动B.“三反”运动C.“五反”运动D.整风运动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 )(分数:2.00)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4.1953年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

2、(分数:2.00)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 ( )(分数:2.00)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6.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分数:2.00)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7.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分数:2.00)A.自愿

3、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分数:2.00)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0.参加 1945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 )(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C.王若飞D.张闻天11.中国共产党对待民主党派的态度是 ( )(分数

4、:2.00)A.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B.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C.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D.完全听从各民主党派的意见1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 ( )(分数:2.00)A.统一战线B.群众路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1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 ( )(分数:2.00)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作风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

5、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分数:2.00)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5.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中国人民同美蒋集团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C.国共两党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6.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并没有立即爆发,主要原因在于 ( )(分数:2.00)A.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B.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C.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D.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17.关于

6、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正确的有( )(分数:2.00)A.这些决议具有临时宪法性质B.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C.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D.这些协议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18.对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评价正确的有 ( )(分数:2.00)A.在土改运动期间中共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发布了五四指示B.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C.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D.土地改革运动没有侵犯中农利益19.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 )(分数:2.00)A.辽沈战役B.济南战役C.淮海战役D

7、.平津战役20.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 )(分数:2.00)A.以此敷衍国内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C.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D.满足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愿望,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21.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是 ( )(分数:2.00)A.公私兼顾B.劳资两利C.城乡互助D.内外交流22.下列属于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内容有 ( )(分数:2.00)A.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

8、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B.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C.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 )(分数:2.00)A.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B.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C.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并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基础D.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4.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分数:2.00)

9、A.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C.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D.领导的阶级和政党有充足的力量25.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原因是 ( )(分数:2.00)A.帝国主义不容许B.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容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27.对于共同纲领评价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是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B.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在

10、经济工作中的方针D.规定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13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 )(分数:2.00)A.镇压反革命运动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D.整风运动解析:解析:镇压反革命运动是 1950年至 1951年在全国开展的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三反”运动与“五反”运动都发生于 1951年年底至

11、 1952年,但前者是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后者是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其实质是打击不法资本家违法活动的斗争。1957 年 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故选项 B正确。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 )(分数:2.00)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解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

12、是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虽然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但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4.1953年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2.00)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解析:解析:1953 年后,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毛泽

13、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故选项 B正确。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 ( )(分数:2.00)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解析: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故选项 B正确。选项 A明显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均不可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14、选项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选项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6.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分数:2.00)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解析:解析:注意方针和原则的区别,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7.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分数:2.00)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解析:解析:注意方针和原则的区别。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

15、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分数:2.00)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解析:解析: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是农业也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0.参加 1945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 )(分数:2.00)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张闻天解析:11.中国共产党对待民主党派的态度是 ( )(分数:2.00)A.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

16、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B.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C.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D.完全听从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还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直接对他们进行工作。所有这些,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1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 ( )(分数:2.00)A.

17、统一战线 B.群众路线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解析:解析:1939 年 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 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

18、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中心环节。1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 ( )(分数:2.00)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作风解析:解析:“两个务必”的提出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曾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

19、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分数:2.00)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解析:考生应注意的是,在革命时期,我们党的土地政策的目的依旧能够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那就是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也必须是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15.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中国人民同美蒋集团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 C.国共两党的矛盾集中表现

20、为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析: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蒋集团的矛盾。选项 B是选项 A的衍生项;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是中国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据此选项 C也是正确的。选项 D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16.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并没有立即爆发,主要原因在于 ( )(分数:2.00)A.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B.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C.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D.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

21、号 解析:解析: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阶级矛盾取代民族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在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加上国民党自身尚未完成军事部署,决定了其不能迅速发动内战。17.关于 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正确的有( )(分数:2.00)A.这些决议具有临时宪法性质B.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 C.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 D.这些协议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解析:解析:1946 年 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但是,这些决议并不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也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22、。故选项 B、C 正确。18.对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评价正确的有 ( )(分数:2.00)A.在土改运动期间中共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发布了五四指示B.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C.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D.土地改革运动没有侵犯中农利益解析:解析:在土改运动期间,1947 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选项 A错误。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选项 B、C 正确。土地改革运动一度侵犯了中

23、农的利益,选项 D错误。19.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 )(分数:2.00)A.辽沈战役 B.济南战役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解析:解放军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20.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 )(分数:2.00)A.以此敷衍国内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C.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D.满足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愿望,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解析:解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的既

24、定方针是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便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蒋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 A、B、C 二三项所陈述内容。21.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是 ( )(分数:2.00)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城乡互助 D.内外交流 解析:解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制定和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22.下列属于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内容有 ( )(分数:2.00)A.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

25、、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B.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C.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解析:解析:1949 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选项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在 1947年 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故选项 A、B、C 正确。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 )

26、(分数:2.00)A.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B.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C.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并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基础 D.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解析:解析:A、B、c、D 都是特点,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也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24.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分数:2.00)A.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B.对被

27、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C.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D.领导的阶级和政党有充足的力量 解析:解析: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25.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的原因是 ( )(分数:2.00)A.帝国主义不容许 B.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容许

28、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解析: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十分残暴,既不能容忍、更不能经受任何的民主改革,绝不会对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让步。因此,选项A、C 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动员农民群众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选项 B与选项 D意思相同。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2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 )(分数:

29、2.00)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解析:解析:1949 年 6月 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故选项 A、B、C 正确。27.对于共同纲领评价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是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B.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在经济工作中的方针 D.规定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 解析:解析:1949 年 9月 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项 C、D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