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392772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分数:2.0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3.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

2、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分数:2.00)A.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B.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C.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

3、条件D.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5.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6.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4、这说明(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行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7.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分数:2.00)A.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B.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D.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8.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只能在下述条件下来考查每个原理:(一)在其历史发展中;(二)在和其他原理的联系中;(三)在和具体历史经验的联系中

5、。”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A.真理是抽象理论的综合B.真理离不开具体的条件C.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经验9.2016 年上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如同“重磅炸弹”落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心态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发商是百分之三百地想卖,很多购房者则因为房价太高的原因,购房意愿只有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胶着状态下,许多地方的房价已经拉开了档次。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0.“

6、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历史”,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心主义B.机械决定论C.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1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的是( )(分数:2.00)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经济关系的总和D

7、.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2.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这说明( )(分数:2.00)A.信息社会使生产力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B.在信息时代,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C.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将使网络信息关系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D.网络信息关系影响并推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13.认为“生

8、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这一错误观点认为( )(分数:2.00)A.民主不是抽象的、绝对的B.民主没有共性的内容C.民主问题的实质取决于经济基础D.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性质14.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5.“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

9、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里说明的是( )(分数:2.00)A.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B.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C.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D.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16.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17.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分数:2.00)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

10、观点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18.“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的观点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19.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一观点是( )(分数:2.00)A.否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错误观点B.夸大了阶级斗争及其作用

11、的错误观点C.承认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阶级斗争的正确观点D.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正确观点20.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对“生产力标准”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B.生产力的发展仅仅表现在物的不断丰富上C.以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来判断社会进步与否D.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21.梁启超认为:“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属于( )(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B.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决定论的观点22.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

12、中的创造作用,其理论出发点是( )(分数:2.00)A.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23.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指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如今,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为人为本”,这两者( )(分数:2.00)A.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B.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作用C.前者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不具有积极意义D.思想实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统治人民,后者是服务人民24.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

13、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分数:2.00)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25.“人的本质”这一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它力图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这一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 )(分数:2.00)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2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

14、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7.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分数:2.00)A.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B.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C.坚持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基本原则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在( )(分数:2.00)A.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B.它深化了对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C.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D.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构的认识29.

15、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30.在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分数:2.00)A.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等于零B.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着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之中C.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D.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31.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

16、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3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表现为( )(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B.决定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C.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了全部社会关系33.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B.全球性问题

17、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34.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的规律原理D.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35.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分数:2.00)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3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18、的总和”。其内涵有( )(分数:2.00)A.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37.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38.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他的这一观点( )(分数:2.00)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

19、展规律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分数:2.0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

21、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3.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题干的意思是说社会、国家

22、、制度等一切理论观念都只有在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被理解。其暗含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地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作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分数:2.00)A.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

23、本性B.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C.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D.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分析”。 题干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地理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孟德斯鸠认为,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都是根源于气候的本性。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的体制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被人们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

24、影响,将人的自然本性看作是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原因,这个观点在当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但毕竟是错误的。地理环境虽然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物质条件之一,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5.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本质”。 社会意识的根本性质

25、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因此,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意识的发展,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6.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

26、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行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即是一个这样的例子。7.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

27、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分数:2.00)A.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B.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D.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辨析”。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际上是说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是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因此,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不是取决于它是否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当上层建筑所服务

28、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时,它越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越能促进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反,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时,它越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越阻碍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否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则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题干的这一观点,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但是在理解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上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选项。8.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只能在下述条件下来考查每个原理:(一)在其历史发展中;

29、(二)在和其他原理的联系中;(三)在和具体历史经验的联系中。”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A.真理是抽象理论的综合B.真理离不开具体的条件 C.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经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因此 B 项符合题干要求。从形式上讲,真理是一系列具体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是具体,所以 A 项被排除;真理具有相对性,一旦超越了特定范围,就转化为谬误了,故 C 项也被排除;真理是历史的,是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

30、定实践、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而不是仅仅是客观的历史经验,因此,D 项被排除。9.2016 年上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如同“重磅炸弹”落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心态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发商是百分之三百地想卖,很多购房者则因为房价太高的原因,购房意愿只有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胶着状态下,许多地方的房价已经拉开了档次。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

31、作用”。 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共同由社会存在决定。“大众心理”属于社会意识,“经济走势”属于社会存在。社会心理不能左右社会发展方向,只是影响社会发展;不仅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影响社会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也有影响;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表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10.“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历史”,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心主义B.机械决定论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工具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工具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32、:(1)在劳动资料系统中,生产工具是主干,是其他物质资料得以成为劳动资料的前提;(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是人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标志,并且对生产的规模、生产的种类都有直接的规定作用;(3)在劳动者和人类发展史上,生产工具的创造和改进标志着人们获得了改变自己身体结构的新的器官,表现为手的延长、体力的增强和脑力的补充与提高,进而使人类生活出现新面貌;(4)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上,生产工具的变化成为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基础,它的变化从根本主导致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但是,生产工具不能脱离其他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更是如此。生产工具和整个劳动资料系统的发展导致全部生产力系统的

33、发展,新生产工具的发明导致新劳动资料系统的出现,也就是新生产力的形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1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的是( )(分数:2.00)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经济关系的总和D.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

34、生产关系的总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的涵义。 这里所谓“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特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二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又有所区别。使用“生产关系”的概念,是同生产力相对应,它是生产力借以发展的社会形式。使用经济基础的概念,则是同上层建筑相对应的,它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现实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12.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

35、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这说明( )(分数:2.00)A.信息社会使生产力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B.在信息时代,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C.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将使网络信息关系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D.网络信息关系影响并推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含义。 唯物史观进一步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加以区分,划分为两类关系:一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即生产

36、关系,亦称经济关系,这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决定着其他的一切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动摇的基本原理;另一类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派生性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的社会关系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物质交往关系,同生产力一样,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进行交往的媒介和手段也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由计算机网络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会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全方位地改变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37、、交换与交往方式、消费与娱乐方式,变革思维方式,强化思维能力。但是,网络信息关系最终还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它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13.认为“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这一错误观点认为( )(分数:2.00)A.民主不是抽象的、绝对的B.民主没有共性的内容C.民主问题的实质取决于经济基础D.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性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民主的性质。 民主权利总是受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其本质直接由经济基础决定,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因此有不同类型的民

38、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其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不可比拟的。 我们要看到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广泛越真实。否则,就会得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优越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肯定近代民主、自由的进步作用,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形成民主、自由、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民主具有共性的内容,但不能忽视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不能因民主发展的程度而忽视了民主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14.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

39、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试题引用的是 1990 年 10 月 27 日,恩格斯在写给康?施米特的信中讲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一段话。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从理论上说,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上并

40、非如此。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 18 世纪末法国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 世纪到 19 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是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条件、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思想材料以及国际环境状况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15.“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里说明的是( )(分数:2.

41、00)A.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B.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C.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D.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但是就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历程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题干中的这句话是列宁依据俄国社会变革的实践经验所作的符合历史实际的概括,说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16.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

42、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宿命论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问题上的观点。 宿命论是认为人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受某种不可避免的力量支配的宗教和唯心主义学说。宿命论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要人服从命运或规律的支配,不去作任何改变现实的积极努力,认为即使做出努力也是徒劳无益的,不可能改变事物运动的预定逻辑。其错误表现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上就是否认了人的自觉活动,夸大了社会规律的必然性。中国古代儒家所说的“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道家的“委天知命”,欧洲古希腊罗马斯多葛派“

43、顺应自然”“服从命运”的主张等都是宿命论的观点。宿命论还突出地表现于宗教思想中,基督教认为人的地位、遭遇、祸福等都是由神安排好的,人们必须服从这种安排。宿命论把剥削阶级的统治说成是合理的、在思想上瓦解人民群众反抗这种统治的斗争。宿命论产生于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当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规律尚不能作出科学解释,并形而上学地割裂必然性和自由的关系,以必然性否认自由时,就会走向宿命论。宿命论与形而上学循环论、神学目的论有密切联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17.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分数:2.00)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B.否认

44、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18.“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

45、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的观点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 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决定论观点的辨析。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依据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属于经济决定论的观

46、点。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政治又代表着阶级的经济利益,对于经济不是消极的。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等而进行的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要形式,但决不能限于这种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把经济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通过政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身的根本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选项。19.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一观点是( )(分数:2.00)A.否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错误观点B.夸大了阶级斗争及其作用的错误观点 C.承认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阶级斗争的正确观点D.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正确观点解

47、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中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题干的观点是一种片面夸大阶级斗争及其作用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这一观点适合于一切社会发展阶段,包括阶级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它必将被消灭。因此,阶级和阶级斗争也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它不是阶级社会的最基本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仍是阶级社会最基

48、本的实践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选项。20.列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对“生产力标准”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B.生产力的发展仅仅表现在物的不断丰富上C.以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来判断社会进步与否D.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 从人类总体历史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在不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发展生产力也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不同民族、国家的生产力要达到相同的水平,时间有长有短,速度有

49、快有慢,不能仅仅以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判断社会进步与否,而要从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中考察社会的发展,即从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束缚生产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个视角来判断社会进步与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21.梁启超认为:“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属于( )(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B.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指用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